变成λ表示关于x的方程程

当前位置: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将该变化..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将该变化过程用P-T图象表示,则应为下图中的哪一个
题型:不定项选择难度:中档来源:河北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将该变化..”主要考查你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表述: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时,其压强和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是个常数.2.表达式:这个常数C由气体的种类与气体的质量决定,或者说这个常数由物质的量决定,与其他参量无关3.适用条件:质量一定、理想气体4.与实验定律的关系: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5.两个推论:(1)密度方程:上式与气体的质量无关,即不要求质量恒定(2)道尔顿分压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分成n份(或将n份气体合为一份)时此式要求气体的质量不变,即前后总质量相同活塞类问题的解法:
&1.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确定对象:热学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气体);力学研究对象(活塞、缸体或系统)。 (2)分析物理过程,对热学对象依据气体实验定律列方程;对力学对象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 (3)挖掘隐含条件,列辅助方程。 (4)联立求解,检验结果。 2.常见类型 (1)系统处于力学的平衡状态,综合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和平衡方程求解。 (2)系统处于力学的非平衡状态,综合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3)容器与封闭气体相互作用满足守恒定律的条件(如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等)时,可联立相应的守恒方程求解。 (4)多个相互关联的气缸分别密闭几部分气体时,可分别研究各部分气体,找出它们各自遵循的规律,列出相应的气体状态方程,再列出各部分气体压强之间及体积之问的关系式,联立求解。变质量气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气体三定律与气体的状态方程都强调“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即气体状态变化时,气体的质量不能变。用气体三定律与气体状态方程研究变质量气体问题时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口袋法:给初状态或者末状态补接一个口袋,把变化的气体用口袋收集起来,从而保证质量不变。 (2)隔离法:对变化部分和不变部分隔离.只对不变部分进行研究,从而实现被研究的气体质量不变。 (3)比较常数法:气体常数与气体质量有关,质量变化,气体常数变化;质量不变,气体常数不变。根据各个状态的已知状态参量计算出各个状态下的气体常数C,然后进行比较。 (4)利用推论法:气体的密度方程不要求质量恒定,可由此得到相应状态的密度,再结合体积等解决问题。也可利用分压定律来研究变质量气体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典型的情景,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对象化变质量为定质量: ①充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 ②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抽气过程中的气体可看成是等温膨胀过程。 ③灌气问题将一个大容器里的气体分装到多个小容器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变质量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看成整体来作为研究对象,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④漏气问题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不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如果选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变化,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
发现相似题
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将该变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37252294355351283367007290654365796第十六章 运动方程的变分形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7页¥3.004页免费12页3下载券3页¥2.004页1下载券 1页免费24页1下载券9页免费4页免费4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3页2下载券97页7下载券31页2下载券30页2下载券28页1下载券
第十六章 运动方程的变分形式|结​构​动​力​学​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0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修四同步导学:1.1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焓变的计算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第2课时 热化方程式 反应焓变的计算
(1)热化方程式不仅表示物质变化,还表示能量变化,书写时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
态、反应温度和ΔH的正负号、单位等。
(2)盖斯定律的实质是反应的焓变与途径无关。
(3)焓变的运算是一种包括符号在内的代数运算。
在热化中,将一个化反应的物质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方程式称
为热化方程式。
2.书写热化方程式注意的问题
(1)要在物质的化式后面用括号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一般用英文小写
字母、l、分别表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溶液中溶质则用aq表示。
(2)在Δ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因为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同一反应,其反应焓变是不同的
。如果不标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298_、常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3)ΔH的单位是J·mol-1或J·mol-1。
(4)同一化反应,热化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不同,ΔH也不同。根据焓的性质,若
热化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Δ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改变符
号,但绝对值不变。
3.重要提示
(1)同素异形体在反应中除标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如C(,石墨)。
(2)在热化方程式中,物质化式前面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简单
分数表示。
1.(2012·淄博检测)下列热化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O2+O22O3ΔH=-196.6 J·mol-1
B.4H2()+2O2()===4H2O(l)
ΔH=-1 143.2 J·mol-1
C.C()+O2()===CO2()
ΔH=393.5 J
D.C()+O2()===CO2()
ΔH=393.5 J·mol-1
解析:A中未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C、D中ΔH的符号错误,放热反应的ΔH<0,C中Δ
H的单位也错。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都是一样的,这
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即化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的途径无
2.盖斯定律的应用
若一个化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反应的焓变即为
这几个化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3.注意事项
(1)焓变与化反应的过程无关,与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的温度、热化方程式中
物质的系数等有关。
(2)对热化方程式进行加减时,反应物与反应物、反应产物与反应产物的同种物质
之间进行加减,若出现负项移项即可,ΔH带“+”或“-”进行加减,同一物质在反应物和
反应产物中都同时按系数约减。
2.(2011·江苏高考,节选)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已知:CH4()+H2O()===CO()+3H2()[来源:.Com]
ΔH=206.2 J·mol-1
CH4()+CO2()===2CO()+2H2()
ΔH=247.4 J·mol-1
则CH4()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的热化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H4()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
CH4()+2H2O()===CO2()+4H2(), 设此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2CH4()+2H2O()===2CO()+6H2()
ΔH1=412.4 J·mol-1
第二步:2CO()+2H2()===CH4()+CO2()
ΔH2=-247.4 J·mol-1
两步相加得总反应
CH4()+2H2O()===CO2()+4H2()
由盖斯定律得
ΔH=ΔH1+ΔH2
=412.4 J·mol-1-247.4 J·mol-1
=165.0 J·mol-1
答案:CH4()+2H2O()===CO2()+4H2()
ΔH=165.0 J·mol-1
[例1] 新华甘肃酒泉日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日宣布,
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长
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顺利转运至发射区,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长
征二F运载火箭以肼(N2H4)为燃料,二氧化氮为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
N2H4()在上述反应中放出71
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H4()与N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热71 J,则1 mol N2H4()32
燃烧放热:
×32 =568 J。
[答案] N2H4()+NO2()===N2()+2H2O()
ΔH=-568 J·mol-1
或N2H4()+NO2()===N2()+H2O()
ΔH=-71 J·mol-1。
(1)书写热化方程式时应注意:状态明,符号准,单位正,标温度,量对应。“量对
应”即指:同一个化反应的热化方程式的写法有多种,ΔH的数值要与热化方程式的
系数对应。
(2)判断一个热化方程式是否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化方程式的书写;
②各物质的聚集状态;③ΔH的数值,“+”或“-”及单位。
1.(2012·烟台月考)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J热量,则下列热化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4O2()===2CO2()+4H2O(l)
ΔH=890 J·mol-1
B.CH4()+2O2()===CO2()+2H2O(l)
ΔH=890 J·mol-1
C.CH4()+2O2()===CO2()+2H2O(l)
ΔH=-890 J·mol-1
D.CH4()+O2()===CO2()+H2O(l)
ΔH=-890 J·mol-1[来源:]
解析:CH4燃烧放热,ΔH<0,A、B错误,0.5
CH4燃烧生成CO2 和液态水放出445 J热,D错误。
[例2] (2011·广东高考,节选)将所得CH4与H2O()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
CH4()+H2O()??CO()+3H2()
ΔH=+206 J·mol-1
又已知 CH4()+2O2()===CO2()+2H2O()
ΔH=-802 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CO2生成CO的反应可分两步:
第一步:CH4()+H2O()??CO()+3H2()
ΔH1=+206 J·mol-1
第二步:CO2()+2H2O()===CH4()+2O2()
ΔH2=+802 J·mol-1
两式相加得总反应:
CO2()+3H2O()===CO()+3H2()+2O2(),由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20
6 J·mol-1+802 J·mol-1=+1 008 J·mol-1。
[答案] CO2()+3H2O()===CO()+3H2()+2O2()
ΔH=+1 008 J·mol-1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焓变的计算时,关键是能根据题中给出的热化方程式进行代数运
算转换出要求的热化方程式,运算时需注意:欲消去物质的系数、种类和状态必须相
同,其计算步骤一般是:
(1)确定待求的热化方程式。
(2)找出待求热化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的什么位置。
(3)根据未知热化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或
调整系数,或调整反应方向。
(4)叠加并检验上述分析的正确与否。
2.已知:Fe2O3()+C()===CO2()+2Fe()
ΔH=+234.1 J·mol-1;
C()+O2()===CO2() ΔH=-393.5 J·mol-1
则2Fe()+O2()===Fe2O3()的ΔH是(  )
A.-824.4 J·mol-1    B.-627.6 J·mol-1
C.-744.7 J·mol-1
D.-169.4 J·mol-1
解析:设提供的两个反应分别为①、②,据盖斯定律:2Fe()+
O2()===Fe2O3(),可由②×-①得到,ΔH=-393.5
J·mol-1×-234.1
J·mol-1=-824.4 J·mol-1。
[例3] 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方程式中放出热量
最少的是(  )
A.2A(l)+B(l)===2C() 
B.2A()+B()===2C() 
C.2A()+B()===2C(l) 
D.2A(l)+B(l)===2C(l) 
[解析] 各项所发生的化反应相同,只是由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不同导致热效
应不相同。由于反应放热,故各体系所具有的能量大小如图所示:
故|ΔH1|最小。
(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大小不同,同一物质不同状态能量大小关系为:固态<液
(2)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越多,ΔH越大。
(1)假设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则吸收热量最
少的是(  )
(2)原题若比较反应热的大小,则结果如何?
提示:(1)若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则能量关系图为:
由图可知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反应吸收热量最少,故热量数值最小为ΔH3
(2)原题若比较反应热的大小,则既包括数值,又包括符号的比较,因反应放热,ΔH
为负值,放出热量越少的反应ΔH越大,故反应热最小的为ΔH3。
答案:(1)C (2)反应热最小的为C项中方程式。
[随堂基础巩固]
1.热化方程式C()+H2O()===CO()+H2()
ΔH=131.3 J·mol-1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 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131.3 J热量
解析:热化方程式将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物质前面的系数只表示
物质的量,而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2.已知在298
Pa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列热化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H2()+O2()ΔH=242 J·mol-1
B.2H2()+O2()===2H2O(l)ΔH=-484 J·mol-1
C.H2()+O2()===H2O()ΔH=242 J·mol-1
D.2H2()+O2()===2H2O() ΔH=484 J·mol-1
解析:2 mol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484 J热量,
ΔH0。B中H2O的状态不正确;C、D
中ΔH的符号不正确。
3.在298 、100 Pa时,已知:
2H2O()===O2()+2H2() ΔH1
Cl2()+H2()===2HCl() ΔH2
2Cl2()+2H2O()===4HCl()+O2() 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
D.ΔH3=ΔH1-ΔH2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盖斯定律的运用能力及对反应热的计算
能力。设提供的三个热化方程式分别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
可以得到③,故ΔH1+2ΔH2=ΔH3,A项正确。[来源:]
4.(2012·泰安模拟)已知热化方程式2H2()+O2()===2H2O(l) ΔH1=-571.6
-1,则关于热化方程式2H2O(l)===2H2()+O2() Δ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的ΔH2大于零
C.该反应的ΔH2=-571.6 J·mol-1
D.该反应的ΔH2可表示36 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解析:热化方程式中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ΔH2与ΔH1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ΔH2=571.6 J·mol-1,可表示36 液态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5.已知充分燃烧a
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
量b 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5O2()===4CO2()+2H2O(l)
ΔH=-4b J·mol-1
B.C2H2()+O2()===2CO2()+H2O()
ΔH=-2b J·mol-1
C.2C2H2()+5O2()===4CO2()+2H2O(l)
ΔH=-2b J·mol-1
D.2C2H2()+5O2()===4CO2()+2H2O(l)
ΔH=b J·mol-1
解析:燃烧生成1 mol CO2气体需C2H2 0.5 mol.则2
mol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4b J,ΔH<0。B中水的状态不正确。
6.已知(1)H2()+O2()===H2O()
ΔH1=a J·mol-1
(2)2H2()+O2()===2H2O() ΔH2=b J·mol-1
(3)H2()+O2()===H2O(l) ΔH3=c J·mol-1
(4)2H2()+O2()===2H2O(l) ΔH4=d J·mol-1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解析: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Δ
更小,即c<ab>d;(2)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1)的2倍,ΔH2=2ΔH1。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对热化方程式1/2H2()+1/2I2()===HI() ΔH=+26
J·mol-1的叙述中,正
A.1 mol 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J的热量
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J的热量
C.1 mol H2()与1 mol I2()完全反应生成 2 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 J的热量
D.1 mol H2()与1 mol I2()完全反应放出26 J的热量
解析:在A、B、D三个选项中均未指明生成物的状态;且D将反应错认为是放热
反应;A 项未将反应的化计量数与ΔH正确对应起来;B项无视热化方程式中
各物质前的化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的前提。C正确。
2.25℃、101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
化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O2()===2H2O(l)
ΔH= -571.6 J·mol-1
B.2H2()+O2()===2H2O(l)
ΔH= +571.6 J·mol-1
C.2H2()+O2()===2H2O()
ΔH= -571.6 J·mol-1
D.H2()+O2()===H2O()
ΔH=-285.8
解析:反应放热ΔH<0,1 mol 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85.8 J,当氢气的系数是2
时放出的热量为571.6 J,B选项应ΔH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解析:两热化方程式相减得4P(白,)===4P(红,),ΔH=ΔH1-ΔH2,是放热反
应,则ΔH<0,即
ΔH1<ΔH2。
5.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 J/mol;HCl(aq)与NaOH(aq)反
应的ΔH=-55.6 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67.7 J/mol
B.-43.5 J/mol
C.+43.5 J/mol
D.+67.7 J/mol
解析:本题考查化反应热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盖斯定律的运用能力。题述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HCN(aq)+OH-(aq)===CN-(aq)+H2O(l) ΔH=-12.1
J/mol ①,H+(aq)+OH-(aq)===H2O(l) ΔH=-55.6 J/mol ②,①-②得:
HCN(aq)??H+(aq)+CN-(aq) ΔH=+43.5 J/mol。
6.根据热化方程式:()+O2()===O2() ΔH=a J·mol-1(a=-297.2),分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O2()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O2()===O2() ΔH=b J·mol-1,则a<b
C.1 mol O2()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与1 mol O2()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148.6 J的热量
解析:从所给热化方程式分析,ΔHb;因
为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1 mol O2()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7.2010年11月在广东举行的十六届亚运会的火炬(如意)使用的燃料为丙烷(C3H8),
其完全燃烧后只有CO2和H2O,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有以下四个热化方程式:
①C3H8()+5O2()===3CO2()+4H2O()
ΔH=-a J/mol
②C3H8()+5O2()===3CO2()+4H2O(l)
ΔH=-b J/mol
③2C3H8()+9O2()===4CO2()+2CO()+8H2O(l)
ΔH=-c J/mol[来源:]
④C3H8()+O2()===CO2()+2H2O()
ΔH=-d J/mol
其中 a、b、c、d最大的是
A.a            B.b
解析:①与②相比生成液态水比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a,④中各物质的量均
为①中的一半,所以d=a,③中与②相比,2 mol C3H8燃烧生成 4 mol CO2和2 mol
CO,相当于此反应中的2 mol C3H8有1 mol 完全燃烧,1 mol不完全燃烧,故放出
的热量c大于b,所以c最大,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8.(9分)已知下列两个热化方程式:[来源:,,,,,]
2H2()+O2()===2H2O(l)
ΔH=-571.6 J·mol-1
C3H8()+5O2()===3CO2()+4H2O(l)
ΔH=-2 220 J·mol-1
根据上面两个热化方程式,试完成下列问题:
(1)1 mol H2和2 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
(2)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 847 J,则在混合气体
中H2和C3H8 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已知:H2O(l)===H2O() ΔH=+44.0
J·mol-1。试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水
蒸气时的热化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 mol H2和2 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J·mol-1×1
J·mol-1×2
J。(2)设混合气体中H2
的物质的量为,则C3H8的物质的量为5 mol-,所以:285.8 J·mol-1×+
J·mol-1=3
J,解方程得=3.75
1.25 mol,故V(H2)∶V(C3H8)=3.75 mol∶1.25 mol=3∶1。
答案:(1)4 725.8 J  (2)3∶1
(3)C3H8()+5O2()===3CO2()+4H2O()
ΔH=-2 044 J·mol-1
9.(10分)(1)已知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1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6.0
J,则葡萄糖完全燃烧的热化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2.00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
J的热量,写出该
反应的热化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产生大
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
水蒸气,放出256.65 J的热量。
①写出热化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H2O()===H2O(l) ΔH=-44
J·mol-1,则16
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
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 J。
解析:(1)1 mol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6 mol 液态水,放热:×
6 mol ×18 ·mol-1=2 808 J,因此热化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l) ΔH=-2 808 J·mol-1。
(2)1 mol C2H2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热:
×26 =1 294.8 J, 热化方程式为:
C2H2()+O2()===2CO2()+H2O(l)
ΔH=-1 294.8 J·mol-1
(3)1 mol 液态肼与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热:=641.625 J,
热化方程式为:
N2H4(l)+2H2O2(l)===N2()+4H2O()
ΔH=-641.625 J·mol-1
16 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0.5 mol,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热:
×0.5 mol=320.8 J,
生成气态水2 mol,变为液态水放热:44 J×2=88 J,
因此共放出热量:320.8 J+88 J=408.8 J。
答案:(1) C6H12O6()+6O2()===6CO2()+6H2O(l) ΔH=-2 808 J·mol-1
(2)C2H2()+O2()===2CO2()+H2O(l)
ΔH=-1 294.8 J·mol-1
(3)①N2H4(l)+2H2O2(l)===N2()+4H2O()
ΔH=-641.625 J·mol-1
10.(9分)已知下列热化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ΔH1=-25 J·mol-1 ①
3Fe2O3()+CO()===2Fe3O4()+CO2()
ΔH2=-47 J·mol-1 ②
Fe3O4()+CO()===3FeO()+CO2()
ΔH3=+19 J·mol-1 ③
(1)计算FeO()+CO()===Fe()+CO2()反应的反应热ΔH=________。
(2)已知C()+O2()===CO()
ΔH=-110.5 J·mol-1,若还原FeO的CO是碳氧化而产生,则产生112
C________,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__。
解析:(1)待求反应可由已知反应相加减得到:
①÷2-②÷6-③÷3,则ΔH=ΔH1÷2-ΔH2÷6-ΔH3÷3=-11 J·mol-1
(2)产生112
Fe即2 mol Fe需CO 2 mol,需C
放出热量110.5
Fe放出热量11
程产生的热量为221 J+22 J=243 J。
答案:(1)-11 J·mol-1 (2)24 243 J
11.(11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
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反应为:
C+H2O()CO+H2。C()、CO()和H2()完全燃烧的热化方程式分别为:
C()+O2()===CO2() ΔH1=-393.5 J·mol-1①
H2()+O2()===H2O()
ΔH2=-242.0 J·mol-1 ②
CO()+O2()===CO2()
ΔH3=-283.0 J·mol-1 ③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甲同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
同根据盖斯定律做出了下列循环图:
请你写出ΔH1、ΔH2、ΔH3、ΔH4之间存在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
乙同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
的热量相同。”请分析:甲、乙两同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
“乙”)同,另一同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有哪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mol CO和1 mol H2完全燃烧共放热:
C完全燃烧放热Q2=393.5
J,Q1>Q2。
由于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ΔH4。由能量守
恒可知,乙同的观点正确,因为虽然由比较的数据得出1 mol CO和
1 mol H2放热比1 mol C放热多,但甲同违背了能量守恒,忽视了C()+
H2O()===CO()+H2()为吸热反应。
(3)一方面提高了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污染。
答案:(1)C()+H2O()===CO()+H2()
ΔH=+131.5 J·mol-1
(2)多 ΔH1=ΔH2+ΔH3+ΔH4
乙 忽视了C与水蒸气反应时需吸热
(3)一个点是燃料更易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另一个
是在燃料燃烧过程中减少了O2、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中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
第2课时 热化方程式 反应焓变的计算
(1)热化方程式不仅表示物质变化,还表示能量变化,书
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能——电解
第1课时 电解的原理
1.电解池组成“三条件”
(1)外接电源
第3节化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判断一个装置是否构成原电池2
第3课时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就是金属表面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反应或因电化作用而
第1节化反应的方向
(1)自发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需借助光、电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发生。
第2课时 反应条件对化平衡的影响
(1)化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改变条件可使化平衡发生移动。
第3节化反应的速率
第1课时 化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m
第2课时 影响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__盐类的水解
第1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2
第2课时 盐类的水解
(1)含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会发生水解,对应弱酸的a或弱碱的b
第2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
(1)利用离子反应可以检验物质,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制备和纯化物
第1节化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反应热与焓变
(1)在一定温度下化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Q
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C
第2课时 化电源
(1)蓄电池充电时要注意连接方式:
蓄电池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蓄电
第2节化反应的限度
第1课时 化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1)化平衡常数的数值与温度和化方程2
第4节化反应条件的化—工业合成氨
(1)增大反应物浓度和增大压强使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第1节水溶液
[来源:__.Com]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水的电H
第2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在水溶液中:
[H+]=[OH-]溶液呈中性,
[H+]&[OH-]溶[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属于化平衡。
(2)溶度积常数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
第4节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沉淀或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反应能2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2015届高三上期第三次(12月)月考化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年高一上期12月三校联考试题化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14.1
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
一、选择题(每小
桂林市第十八中14级高一上期段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14O:16M:24Al:27:3
桂林市第十八中13级高二上期段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沂水一中12月份情调查考试
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2、I卷选择题
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年高一12月月考化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x的方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