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车架尺寸选择桥梁钢箱结构如何计算结构尺寸

XX 至 XX 高速公路 D12 合同段 XX 特大桥桥梁施工监控方案XX 建 设 工 程 质 量 检 测 站 20XX 年 1 月 目 录1 工程概况 ..............................................................................
.............................................................. 3 2 施工控制重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主跨预拱度计算....................................................................................................................... 4 2.2 合拢施工的控制....................................................................................................................... 4 2.3 预应力损失的长期效应影响分析 ........................................................................................... 5 3 施工控制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施工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6 3.1.1 监控目标 ............................................................................................................................... 6 3.1.2 监控方法 ............................................................................................................................... 6 3.2 施工控制工作计划.................................................................................................................. 8 3.3 施工控制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施工控制仿真计算................................................................................................................ 9 3.3.2 施工控制现场监测...............................................................................................................11 3.4 提交监测成果形式................................................................................................................ 17 4 施工控制实施组织 .......................................................................................................................... 18 4.1 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18 4.2 桥梁建设参建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的职责 ............................................................................ 19 4.3 现场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 21 4.4 现场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 22 4.4.1 现场实施组织............................................................................................................. 22 4.4.2 现场施工控制数据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 ................................................................. 22 5 施工控制人员及设备配备............................................................................................................... 24 5.1 人员及设备配备.................................................................................................................... 24 5.2 施工监控全过程的软件系统介绍........................................................................................ 24 6 施工监控业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2 1 工程概况XX 特大桥位于宣汉县 XX 镇, XX 至 XX 高速公路跨越小河沟的一座特大桥。 是 主桥平面位于半径为 1500 米的圆曲线上, 小河沟不通航, 桥高不受设计洪水位控制, 由路线标高决定,桥面至沟底水面约 115m。 XX 特大桥跨径组合右幅为(2x40m)简支 T 梁+(95m+180m+95m)连续刚构+ (6x40m) 简支 T 梁, 桥梁全长 707m.; 左幅为 (2x40m) 简支 T 梁+ (95m+180m+95m) 连续刚构+(5x40m)简支 T 梁,桥梁全长 667m.。 主桥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采用单箱单室截面,箱顶板宽 12.1 米,底板宽 7 米。 主墩为空心薄壁墩,截面为 7×10m,壁厚 1 米,墩身采用翻模或滑模施工。 主墩桩基采用 5 米厚承台下设 8 根(半幅桥)直径?220cm 钻孔灌注桩基础,桩 尖嵌入弱风化岩层大于 16 米。 3 号主墩墩身高度:84m,4 号主墩墩身高度:72.3m。图1-1 XX 特大桥主桥总体布置图3 2 施工控制重点分析大跨径连续刚构、连续梁桥针对此类桥梁结构特点,我方的施工控制工作将从 以下几个着重点展开进行。 1) 施工过程中主跨预拱度的准确分析计算; 2) 多跨连续梁连续刚构组合体系合拢的控制; 3) 预应力损失的长期效应影响分析;2.1 主跨预拱度计算就施工控制而言,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预抛高(预拱度)的准确计算使成桥线形 满足设计线形的要求,同时通过应力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这套 方法在技术上已基本成熟,但从多年的实践效果看,始终未能克服大跨径混凝土梁 桥下挠和开裂的通病。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提出施工中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以降低问题出现的风险及程度,并努力实现成桥使用阶段的主动控制。 在施工控制前期计算分析阶段,我单位可以利用在该领域丰富的积累和已取得 的成果,针对连续刚构桥的主要问题,对本桥的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意见,并根据施 工方案和具体流程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出色完成施工控制任务,避免后期使用 中出现类似的通病提供保证。2.2 合拢施工的控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在悬臂施工过程中结构处于静定状态,结构 受力简单明确,合拢过程中发生体系转换,结构受力复杂,合理的组织安排多跨连 续梁连续刚构组合体系的合拢施工工艺,是为此类桥梁线形控制成败的关键点。 在合拢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的合拢顺序不能随施工进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随意更改; 2)合拢段立模时,普通钢筋对跨中底板混凝土防崩裂的影响; 3)合拢配重、荷载分布及合拢的标高控制; 4)合拢过程温度的控制; 5)合拢后体系转换。4 我监控方会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对于合拢工艺提出合理优化建议, 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观测服务,及时对上述各类施工中常出现的影响合拢的关 键问题提出处理措施意见。2.3 预应力损失的长期效应影响分析由长期变形计算理论可知,长期挠度计算与两个因素有关:结构内力状态以及 徐变特性。对于徐变特性而言,国内外学者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虽然 离散性较高,但是各种理论的总体规律基本是一致的。因此,计算可信度可以控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 对于结构内力状态,主要与结构自重、二期恒载、预应力效应以及其他附加作 用有关。而根据目前的结构计算理论水平,结构在自重、二期恒载以及其他附加作 用的内力计算精度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存在疑问的则主要是用来平衡结构内力的 预应力效应。随着预应力的损失,箱梁每个截面自重和预应力产生的弯矩差会变大, 从而使徐变造成的挠度也增大。 因此,根据我方对预应力损失影响分析的经验,建议在本桥施工及使用阶段, 对预应力效应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根据实测的预应力效应判断桥梁的健康状况。5 3 施工控制方案3.1 施工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3.1.1 监控目标通过对桥梁施工中的结构标高,关键截面温度、应力进行跟踪测量,对施工支 架等进行复核计算,掌握施工中结构受力情况,对事故起到预警作用,以保证施工 过程中的安全。本监控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线形在各测点的误差均控 制在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目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71—98)和《公 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D60—2004)要求,在施工中制定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 全桥建成后在 15°C 基准温度下: 1) 施工监测总目标是成桥后梁底曲线与设计值误差控制在±3.0cm 以内; 2) 最大悬臂时合拢段两端高差控制在±2.0cm 以内; 3) 主梁竖向线形误差:控制在±2.0cm 以内,且线形匀顺; 4) 桥面中线偏位:1.0 cm; 5) 桥面宽偏差:±1.0 cm; 6) 桥头高程衔接误差:±2.0cm。 根据以上总目标,每个施工循环阶段分目标为: 1) 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1.0cm 以内; 2) 预应力索张拉完后, 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2.0cm, 需经施工监控单位研究分析误差原因,以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标高和应力控制,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施工监控单 位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3.1.2 监控方法目前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经过多年的施工控制实践,在节段施工桥梁的施工控 制方面提出了自适应控制的思路。6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 目标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模型中计算参数的取值问题。 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1)混凝土弹性模量; 2)材料的容重; 3)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 4)永存预应力等。 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以及环境温度、临时荷载的影响。要得到比较 准确的控制调整措施,必须先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来修正计算模型中的这 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自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 规律,当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相吻合后,再用计算模型来指导以后的施工,这就是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在闭环反馈控制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系统辩识过程,整个 控制系统就成为自适应控制系统。见图 3-1 所示。参数估计算法 修改理想状态 有限元计算模型 施工理 想状态 + 参数调节 实测结果 实际结构 控制调整量 e 施工 结果 输出计算结果控制量输入控制量反馈计算图3-1 自适应施工控制基本原理当结构测量到的受力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相符时,通过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辩 识算法中去调节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到的结果一致,得 到了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这样,经过几个工 况的反复辩识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上与实际结构相一致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 状态进行更好的控制。 图 3-2 为常采用的施工控制框图。7 前期结构分析计算 ↓ 预告挂篮定位标高 ↓ 施 ↓ 工绑扎钢筋 浇筑混凝土 张拉预应力钢筋 标高、应力 水平位移、温度 截面尺寸 弹性模量 挂篮定位误差 浇筑混凝土误差 永存预应力误差 弹性模量误差 温度影响 徐变影响 计算图式误差测 ↓量 误差分析 ↓ 修改设计参数 ↓ 结构计算 ↓图3-2 连续刚构施工控制框图桥梁的施工控制是一个预告-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3.2 施工控制工作计划施工控制单位将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桥梁施工进度情况安排进驻施工现场的 时间,控制工作计划如下: 1) 签订合同后,收集资料,编写大纲及细则; 2) 施工控制前期结构计算; 3) 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建议; 4) 施工控制方案确定后结构计算; 5) 从上部结构施工开始,监测控制人员进驻现场,进行现场施工监测; 6) 全桥合拢后现场施工控制人员撤离现场; 7) 桥面铺装期间监测人员不定期到现场进行监测; 8) 桥面铺装后一个月内提供施工控制监测报告。 严格按照施工控制方案的要求进行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技术人员的投入,努力 与各参建单位保持良好的协作与沟通,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及工程问 题的处理方案建议,确保大桥安全竣工通车,施工协作中出现的其它未尽事宜,通 过施工控制工作小组讨论解决。8 3.3 施工控制工作内容 3.3.1 施工控制仿真计算(1)施工控制参数的选取 ) 施工控制计算参数主要来源两方面: 1)来源施工设计图纸,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桥梁结构计算 模型的坐标、依据图纸对桥梁结构构件进行面积和重量计算; 2)另一方面来源于设计、施工(加工) 、监理等单位,通过对设计图纸的深 入理解,向有关单位收集计算的实际参数。 影响施工控制计算的参数有: 影响施工控制计算的参数有: 计算的参数有 1)混凝土主梁重量的误差; 2)混凝土配合比及弹性模量等的不准确; 3)桥面施工荷载重量的误差; 4)混凝土徐变及收缩参数的不确定引起的应力重分布; 5)永存预应力; 6)临时荷载的不确定性影响; 7)环境温度的影响因素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以上参数与前期计算取用参数不同,需要对前期计算 得到的控制参数结果进行修正,以保证结构施工的结果能够与设计吻合。 上述参数拟通过试件或试块试验、现场测试等手段选取。为了保证施工监控仿 真计算的准确,在施工监控工作正式开展前和施工时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与对数据 的分析计算。当出现误差时,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确定调整误差的措施、调整以 后的施工要求。(2)设计施工图复核计算分析 )设计施工图复核计算分析 在施工控制开始前,根据施工图及施工方案(考虑分阶段挂篮悬臂浇筑、预应 力张拉、体系转换等工况) ,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计算采用我们自编的 桥梁综合分析程序进行,并用 Ansys 建模复核。 主要计算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 1) 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 2) 临时结构复核计算; 3) 主跨预拱度设置计算; 4) 预应力损失长期效应影响计算分析; 5) 对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按规范要求进行验算; 6) 对使用阶段桥梁结构的应力、变形以及承载能力进行验算; 7) 从构造方面来检查其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模拟计算 (3)施工过程仿真模拟计算 )施工过程仿真模拟 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技术方案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主要内容 有: 1)各梁段挂篮前移定位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2)各梁段浇筑梁段混凝土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3)各梁段张拉预应力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4)合拢段临时连接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5)合拢段浇筑混凝土后(假定为荷载)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6)合拢段浇筑混凝土后(已成为结构)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 7)桥面铺装完成后的结构内力、应力和挠度。(4)立模标高的确定及调整 ) 在本桥的悬臂施工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的线形是否 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 实际,而且加以正确的控制,则最终成桥线形一般是较为良好的;相反,如果考虑 的因素和实际情况不符合,控制不力,则最终成桥线形会与设计线形有较大的偏差。 可以说,连续刚构、连续梁桥的线性控制主要是立模标高的确定。 众所周知,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总要设一定的预抛高, 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挠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H lmi = H sji + ∑ f 1i + ∑ f 2i + f 3i + f 4i + f 5i + f gl10 式中: H lmi —i 位置的立模标高(主梁上某确定位置) ;H sji —i 位置的设计标高;∑f ∑f2i1i—由梁段自重在 i 位置产生的挠度总和;—由张拉各预应力在 i 位置产生的挠度总和;f 3i —混凝土收缩、徐变在 i 位置引起的挠度; f 4i —施工临时荷载在 i 位置引起的挠度; f 5i —二期恒载在 i 位置引起的挠度; f gl —支架变形值。其中支架变形值是根据支架加载试验, 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而得。 ∑ 而f 3if 1i∑ 、f 2i、、 f 4i 、 f 5i 五项在前进计算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得到。 初始的几个节段立模标高按理论值确定,当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后按理论值及测量结果调整立模定位标高。3.3.2 施工控制现场监测施工控制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变形监测和应力监测。对于本项目施工控制现场 监测的内容有: 1) 线形监测; 2) 关键截面应力监测; 3) 结构温度场监测。(1)线形监测 )1) 测量控制网 监测人员进场后,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布置资料,监测人员根据现 场情况建立的各桥平面控制网,依托施工单位已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点,设立监控高 程控制点。 在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测量数据由施工单位提供,现存监测人员在下述情况 下对高程控制的基准点进行复测:11 a) 结构体系转换前后; b) 基础发生较大的沉降变化时; c) 施工控制小组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时。2) 基础沉降监测图3-3 基础沉降测点布置示意图a) 测量目的:测量各施工工况中基础的累计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值。 b) 测点布设方法:每个承台 4 个观测点,埋设位置见图 3-5 所示。由施工 单位按要求设置,Φ20 测点钢筋头出承台顶 3cm 左右,端部加工磨圆并 涂上红油漆,或预埋钢筋弯出承台,如下图示。图3-4 基础沉降测点图例 c) 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在±2mm 以内,在各测 点放置标尺,观测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变化。 3) 主梁标高 主梁每个节段上下游梁底各设一个测点,梁底测点供底板定位使用,在主梁浇 筑完成后,将测点引至梁顶,梁顶测点采用φ20 钢筋伸至入腹板内 1.5m~2.0m,焊12 接在腹板内竖向钢筋上并伸出梁顶表面 3.0cm 左右,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 保护。 以下工况的施工测量人员须对梁顶、底的全部标高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 a) 挂篮的定位; b) 浇筑本节段混凝土后在梁顶预埋短钢筋,第二天日出前测量本节段的梁 底标高和所有已浇筑梁段梁顶(预埋短钢筋头部)的标高; c) 张拉本节段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浇筑梁段梁顶(预埋短钢筋头部) 的标高。图3-5 标高测点布置示意图a) 测点布置:每节段四个测点,见图 3-3; b) 测量仪器:精密水准仪,测量精度在±2.0mm 以内; c) 测点制作:采用Φ20 钢筋,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高出梁顶 表面混凝土面约 3.0cm。图3-6 测点布设、标高测量图例4) 横坡测量13 图3-7 主梁横坡、轴线记录测点布置示意图a) 测量目的:检测各梁段施工完成后梁顶横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 测点布设方法:每个梁段同一断面的梁顶,距两侧翼缘边缘 70cm 处, 梁中位置,共布置 3 个观测点,埋设位置见图 3-4 所示。由施工单位按 要求设置,混凝土凝固前在测点位置插入铁钉,并涂红油漆; c) 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在±2mm 以内,在各测 点放置标尺,观测记录各观测点的高程。5) 轴线 在箱梁施工节段前端的横向中心位置设置测点,采用铁钉做标记。每个梁段完 成后,施工测量人员对所有轴线测点坐标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线形监测工况 6) 线形监测工况 根据施工顺序,确定各施工节段进行主梁应力监测的工况为: ① 各梁段悬臂浇筑阶段:节段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 ② 结构合拢阶段:需对合拢各工况全程监测; ③ 成桥状态各监测点的线形监测。 另外几种需进行监测的特殊工况有: ① 0 临时支架拆除; ② 桥面上施工荷载有较大变化。 为了防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非正常的变形和应力,对桥梁另外进行实时跟 踪监测。(2)应力监测 )14 考虑最优化应力控制方案,对 XX 特大桥应力监测断面进行布置,具体断面数 见表 3.1,断面位置分布图见图 3-4。表3.1 主梁、墩应力测试断面数 桥 名 跨径组合(m) 95+180+95 梁断面数 9 9 墩断面数 4 4 测点总数 52 52 XX 特大桥左幅 XX 特大桥右幅图3-8 XX 特大桥主墩、主梁应力控制截面布置示意图1) 应力监测方法 本桥梁采用智能型温度振弦式砼应变计配合振弦式数据采集仪进行测试。 2) 应力测点埋置方法、要求和保护15 按照拟定的应力测点位置,将埋置式应变计按预定的测试方向用细匝丝绑扎固 定在结构钢筋的下面或侧面,要保证其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松动,在混凝土浇注过程 中,振捣棒应避开传感器,以免振捣时传感器方向改变或将测试导管损坏。 在施工现场的人员应特别注意不要踩踏测试导线。现场施工人员若发现有应变 计、传感器和导线损坏情况,应尽快通知施工控制小组人员,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对结构各部位应变计导线绑扎及引出结构要求如下: a) 主梁下缘的应变计沿结构竖向钢筋向上每隔 0.5 米绑扎一道,在转弯处 需绑扎牢固,至引出桥面板顶面,露在外混凝土外面的测试导线用护套 保护; b) 主梁上缘的应变计沿结构钢筋向上引出桥面板顶面,在转弯处需绑扎牢 固,露在混凝土外面的测试导线用护套保护。 3) 控制截面应变监测 b) 典型断面的测点位置见图 3-5,图 3-6。图3-9 主梁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图3-10 桥墩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16 c) 监测工况 根据施工顺序,确定各施工节段进行主梁应力监测的工况为: ① 0#块:立模钢筋绑扎完成、混凝土浇注后及预应力钢筋张拉完 成后; ② 各梁段悬臂浇筑阶段:节段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 ③ 结构合拢阶段:需对合拢各工况全程监测。 另外几种需进行监测的特殊工况有: ③ 0#梁段支架拆除; ④ 桥面上施工荷载有较大变化。 为了防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非正常的变形和应力,对桥梁另外进行实时跟 踪监测。3.4 提交监测成果形式表3.2 报告提交形式汇总表 序号 报告提交形式 说 明1施工监控细则 施工监控全根 据 施 工 监 控 方 案 的 会 审 意 见 ,组 织 方 案 修 改 和完善,并据此编制 建 立 施 工 监 控 计 算 分 析 模 型 ,对 施 工 设 计 图 进 行复核计算,弄清设计意图 在安装挂蓝前、挂篮前移前提供 在出现数据不正常并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不利2过程仿真分析 施工监控预报34预警通知书影响时,由监控小 组 分析原因后,及时 向 施工 和监理发出预警通知,并立即通报建设单位5监控月报每 月 一 份 ,详 细 说 明 与 监 控 工 作 有 关 的 所 有 情 况,包括测量结果分析等 如设计或施工方案有变化而导致监控方案的改 变,在各方协商一致后提供 在主桥合拢后一个月内完成6监控补充文件7最终报告根据实际施工进程,监控单位按以上要求提交七大类报告,如表 3.2 所示。17 4 施工控制实施组织4.1 施工控制组织机构1) 施工控制领导小组 a) 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控制单位参加。包 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控制单位的领导同 志或技术负责人,各单位一人,其中建设单位任组长单位。 b) 施工控制领导小组不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讨论施工控制中出现的重 大问题,并提出修正方案。 施工控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见图 6-1。施工控制领导小组组长建设单位 领导设计单位 领导监理单位 领导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监控单位 领导图4-1 施工控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2) 施工控制工作小组 a) 由施工控制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包 括: ① 施工控制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一人,测量员数人; ② 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一人; ③ 监理单位的现场代表一人; ④ 设计单位的设计代表一人; ⑤ 建设单位的施工现场代表一人。 其中施工控制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任组长。 b) 施工控制小组定期开会,由组长召集。讨论施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修正方案。如碰到重大施工问题,或需要修改设计的,提交施工控 制领导小组讨论。 施工控制小组组织机构图见图 6-2。18 施工控制小组组长建设单位 现场代表设计单位 现场代表监理单位 现场代表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监控单位 现场代表图4-2 施工监控小组组织机构图4.2 桥梁建设参建单位在施工控制中的职责1) 建设单位 a) 制定桥梁施工总体计划及分阶段工作计划; b) 负责施工、控制过程中重大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的审定; c) 定期召开五方协调会议,协调相互间的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d) 督促各参建单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对各方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e) 对控制单位提交的监控报告进行审定; f) 履行与各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2) 设计单位 a) 现场派驻有经验的设计代表,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参与施工组织设计、 控制方案的审查和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 计问题; b) 提供结构计算数据文件、图纸、各施工工况结构内力状况和线形,具体 为: ① 成桥状态下控制截面内力和应力 ② 成桥线形的高程要求 ③ 设计中采用的主要设计参数 ④ 理论设计标高 c) 对施工方提出的施工工序,关键临时设备进行确认; d) 对施工控制方全桥施工过程的模拟计算的计算模型、计算参数等进行复 核确认; e) 关键工况及有较大调整时会签控制项目组签发的控制指令; f) 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重大设计修改; 受控状态,当超过允许误差控制范围时,应及时与监控单位协调,并在 g) 对控制单位布设测点的合理性提出意见,根据监控数据判断其是否属于19 48 小时内达成以设计方意见为主导的答复意见,送交监理单位,并抄送 各参建单位; h) 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3) 施工单位 a) 根据总监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各个工序更详细 的计划安排和施工方案,并及时将施工进度情况通知监理单位,由监理 单位通知控制单位到场以便监测,如变更原定施工方案应尽早提出; b) 提供龄期为 7、28d 的混凝土强度试验及其它规范规定或监理工程师认 为需要的试验,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需重新进行试验; c) 提供各构件预制、现浇尺寸和混凝土数量,提供其它施工荷载的位置和 数量,对桥面施工荷载进行控制; d) 为控制单位提供现场测试的便利条件和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保护测 量组件,具体内容以监理指令为准,发现损坏应及时报告; e) 控制截面所在位置浇筑前应通知控制单位到场预埋混凝土应变计; f) 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4) 监理单位 a) 向控制单位提供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各工序时间安排 表,并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时通知控制单位到现场进行相关的准备; b) 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原始数据如预应力张拉记录、构件尺寸、混凝土浇筑 数量、现场各种材料试验数据和其他自检数据进行监督复核,现场检查 其质量,监督其对监测监控单位预埋的测试组件进行有效保护; c) 对控制单位的计算进行必要的校核,对其测试工作如测试组件预埋位 置、数量、测试方法和数据进行监理; d) 对监测结果进行签收,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签认; e) 参与控制方案的审查和重大技术方案的决策; f) 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5) 施工控制单位 a) 负责控制方案的编制,按批准的方案对施工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和监 控; b) 在现场监控开始前,对设计施工图进行复核计算,根据设计施工图及施 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及资料,对结构进行全施工过程模拟计算,得出 各施工节段的理论预报值; c) 提醒并监督施工单位对测试组件的预埋,以保证对控制截面的跟踪监测 准确有效;20 d) 在各施工阶段,对主梁的控制标高、基础沉降、各控制截面挠度、控制 截面应力值和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同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如发现偏差较大、甚至超出强度安全控制指标等,应提请暂停施工,查 明原因后提出纠偏措施,并给出修正后的对下阶段施工各预报值; e) 从施工角度优化设计方案,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及以往的经验,并根 据理论计算对施工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及时通报参建各方,并会 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提出调整方案,并报建设单位; f) 对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数据进行复核; 施工控制总报告; h) 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g) 每月向建设单位提交监控月报,在主桥竣工后一个月内向建设单位提交4.3 现场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需要施工单位的协作事项: 1) 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步骤对悬臂浇筑标高的预报起关键的作用,不同的步骤必须确定不同 的预抛高,才能达到成桥状态的合理线形,因此,请施工单位提供具体的施工 步骤安排计划,主要包括: a) 全桥的施工步骤; b) 每个节段施工循环的具体步骤; c) 每个步骤时的主要施工荷载数量及位置; d) 每各步骤的大致时间安排、合拢顺序等。 这些计划在悬臂施工开始后不应有大的变化,尤其是合拢顺序不得变化; 2) 挂篮构造图 根据挂篮构造,我们将计算挂篮的线形变形规律,结合挂篮预压试验结果 确定每个施工节段的预拱度,务请施工单位在悬臂浇筑开始前提供,主要包括: 挂篮压重的重量、主要构件的尺寸、支撑位置等; 3) 对施工现场的要求 a) 主要施工机具的数量及位置应尽量与施工步骤安排所确定的相同; b) 备用施工机具及材料应集中堆放在 0#、1#段范围内,以减少临时荷载 对标高的影响; c) 节段重量的超重水平、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应保持一致,以保证立模标 高预计的连续性;21 d) 确保对称施工,特别是大悬臂时的对称施工,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过 大的不对称出现后很难纠正; e) 对应力及温度现场测试传感器的引出线及测量仪器制作钢箱予以保护、 供电,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均可观测。上述钢箱应放在桥梁外侧的栏 杆处,便于今后进行永久性监测; 每一施工工况完成后,由有关方进行测试,确认测试结果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 个工况的施工。4.4 现场施工控制的协作事项要求4.4.1 现场实施组织1) 在施工现场设立施工控制实施机构,主要监控人员常驻施工现场; 2) 在工作之前,由控制单位再次对多元桥梁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一步审核, 如有必要将提出书面意见给建设方及有关单位, 负责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员进 行控制配合工作的交底和培训, 在每一工况施工之前中给出施工指令和主要 施工步骤描述; 3) 在每一主要工况施工结束时通过一次例会,通报和总结上一工况的施工情 况,随时跟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应由业主或监理召集紧急会议并及时提出处理办法; 参与现场有关技术会议。4.4.2 现场施工控制数据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现场施工控制过程中各阶段测量数据传递与反馈路线要求如下: a) 施工控制文件发送路线: 施工控制方控制文件-→监理方签收-→施工方执行-→监理方监督执 行。 b) 施工测量数据反馈路线: 施工方测量数据表-→监理方签字确认-→施工控制方对数据进行计算 分析。 c) 控制文件发送及数据传递过程各方签字,并应注明签字具体时间。 图 4-3 为施工控制工作流程图22 节段施工结束结构计算现场测试 监理签字确认控制方误差分析测量数据出现异常 属测量错 误并纠正测量数据复核 异常错误 报施工控制小组 开会讨论 重大异常错误 报施工控制领导 小组开会讨论控制方提交控制数据监理代表处签收 提出纠 错方案 施工单位执行下节段施工开始提出纠 错方案图4-3 施工控制工作流程图23 5 施工控制人员及设备配备5.1 人员及设备配备我方投入到本施工监控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均具有中、高级职称,长期从事施 工监控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施工监控经验。我方同时具有功能强大、 精确度高的测试仪器,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测试系统的系统误差,获得更为真实的 实测数据。同时,我方在长期的施工监控工作中开发完善了施工监控程序系统,其 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精度以往各大型桥梁的施工监控工作中得到了检验。 拟投入本项目主要施工监控人员表见表 5.1。表5.1 投标人拟投入本合同主要监控人员汇总表序 号 1姓名年龄所学 专业 桥梁 工程 桥梁 工程 桥梁 工程 桥梁 工程 桥梁 工程拟任职务现任职务及 技术职称 教研室主任 教授 讲师持证 编号备 注44项目负责人331计算负责人430现场负责人工程师5内业计算分析 现场监测 测试分析助教4名6专业技术员4名5.2 施工监控全过程的软件系统介绍如果我方中标,将考虑使用多种专用软件,如下表 5.2:24 表5.2 拟投入施工控制工作的主要软件 软件名称 主要功能 研发单位 备注BSACS桥梁结构分析专用软件,具 各种非线性分析功能, 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具有国内多家设计院 同济大学 使用,经过江阴等 大桥考证 美国ANSYS公司 世界知名的有限 元分析软件 国内上百家设计 院使用Ansys强大的线形、非线性分析功 能 桥梁结构分析专用软件,具Dr.Bridge有施工仿真和几何非线性计 算功能 桥梁结构分析专用软件,具 备各种分析功能 该软件使施工控制的整个流 程实现基本自动化的过程同济大学Midas韩国Midas公司 由本单位自主开BridgeManage1.0同济大学施工与信息 技术研究室发的连续梁、连续 刚构桥施工控制 专用软件在前期准备阶段还可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如 ansys)进行局部或者空间分析。 Dr.Bridge 是同济大学开发的桥梁综合计算程序,在国内广泛为设计院使用,与 桥梁设计施工有关的计算功能强大,数据修改方便,计算速度块。3.0 版本增加了非 线性功能,在前期计算结果与上述两程序对比后作为控制系统的计算核心。 其它计算模块,如:最优控制量计算、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等,同济大 学均已开发成功,并进行过工程应用。在上述软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桥实际情况在 主梁安装前开发出集计算、测量、判断、预报与一体的综合控制计算机系统,鉴定 通过后用于现场控制。 BridgeManage1.0 是同济大学桥梁系施工与信息技术研究室,自主研究开发的桥 梁施工控制管理软件。该软件使施工控制的整个流程实现基本自动化的过程:在获 得输入的实测应力、数据后,应能对数据进行存储、并进行自动判断、分析,形成 下步工作指令。施工控制系统由结构状态监测模块、结构状态计算模块、结构分析 模块、参数估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五大模块构成。25 6 施工监控业绩近年来承担完成的部分施工控制和施工监测工程实例: 1) 福建漳州战备大桥 80.8+138+80.8 米主跨的矮塔部分斜拉连续梁桥,采用悬 臂施工,2001 年 7 月已完成施工监控任务。 2) 浙江瓯江二桥,1998.5 通车,浙江瓯江二桥指挥部委托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为施工控制单位。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 270 米。 3) 浙江温州市府路 1 号、2 号桥,60 米、80 米三跨连续梁,由同济大学桥梁 工程系承担施工控制任务,2000 年 5 月竣工。 4) 广东肇庆大桥,87+4×136+87 六跨连续梁, 2000 年 8 月合拢,由我系承 担施工控制工作。 5) 杭州钱塘江三桥, 通车,杭州钱塘江三桥筹建处委托同济大学桥 梁工程系为施工控制单位。 双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斜拉桥和连续 梁桥协作体系,主跨 2×168 米,桥宽 28 米,全桥 12 个合拢点,平坡。 6) 广东三水大桥,1995.9 通车,三水大桥指挥部委托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为施 工控制单位。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肋板式斜拉桥,主跨 180 米,桥宽 24 米。 7) 吉林临江门大桥,1994.12 通车,临江门大桥指挥部委托同济大学桥梁工程 系为施工控制单位。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跨 2×132.5 米, 桥宽 25 米。 8) 上海吴淞大桥,1993.1 通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由同济大学桥梁工程 系承担施工控制,主跨 55+90+55 米,桥宽 20 米,单箱单室。 9) 富江富春江大桥,1991.10 通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由同济大学桥梁 工程系承担施工控制,主跨 5×80 米,桥宽 15 米,单箱单室。 10) 黄山太平湖大桥,1994 年建成通车,由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承担设计和施 工控制,198+198 米独塔斜拉桥。 11) 宁波甬江大桥,1990 年建成通车,由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承担施工控制,2 ×120 米独塔斜拉桥。 12) 南昌新八一大桥, 通车,南昌新八一大桥指挥部委托同济大学桥 梁工程系为施工控制单位。双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肋板式斜拉桥,主跨 2×160 米,桥宽 28 米。 13) 海南海口市世纪大桥,2001 年 12 月竣工,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 拉桥,主跨 340 米。 14) 福建龙岩九砂溪及石崆山大桥,主跨 155 米的高墩连续刚构桥,采用悬臂施 工,2001 年 9 月完成。26 15) 重庆市大佛寺长江大桥,2002 年 7 月竣工,450 米混凝土斜拉桥,由同济大 学桥梁工程系承担设计复核和施工控制任务。 16) 福建上洋特大桥、王宅特大桥、官洋溪特大桥、猫坑溪等特大桥施工监控, 主跨 150~160 米的高墩连续刚构采用悬臂施工,2004 年 5 月完成。 17) 宁波南芝兰桥桥施工监控,主跨 150 米的连续梁采用悬臂施工,2003 年 12 月完成。 18) 安徽荆涂淮河大桥设计复核及施工监控, 主跨 160 米的高墩连续刚构采用悬 臂施工,2004 年 11 月完成。 19)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磨刀门特大桥施工监控, 主跨 120 米的连续刚构采用 悬臂施工,2005 年 12 月完成。 20) 温州诸永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主跨 122 米的连续刚构采用悬臂施工,2008 年 7 月已完成施工监控任务。 21) 广东佛开九江大桥,主跨 160 米三跨连续刚构采用悬臂施工,在建。27 照片 1 即将合龙的宁波芝兰桥照片 2漳 龙 高 速 公 路 石 崆 山 特 大 桥 梁 正在进行中跨合龙段施工28 建成通车的漳 照片 3 建成通车的漳 龙 高 速 公 路 石 崆 山 特 大 桥 梁照片 4 采用悬臂法施工的磨刀门大桥即将进行全桥合龙施工29 照片 5 采用悬臂法施工的磨刀门大桥正在进行节段施工30
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方案——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车车架尺寸选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