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检查应完成赵州桥第二课时教案和实完成赵州桥第二课时教案怎么填写?

 下载
 收藏
地理 高中 生物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第二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下载积分:15
内容提示: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第二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47: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第二课时)(鲁教版九年级).DOC
官方公共微信《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随想 教案 教学设计 试题 练习 课件 实录 案例 反思
您的位置:&>&&>&&>&
《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随想
教学内容:小学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教学目的: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三亚的热带风情,初步了解三亚落日的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三亚是一个洋溢浓浓热带风情的地方,感受三亚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流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
出示几句古诗:读一读,想一想,同学们会发现什么?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都是写落日的古诗句)集体齐读。
教师小结:落日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十分赞美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三亚落日,看三亚的落日又有怎样的特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能读通课文吗?我请五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课文。
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完成填空:
三亚在我国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在三亚看落日!
1.指名填空。原来,在作者的眼里,三亚落日的特色是?(生答:真有诗意。师板书)
2.请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意&的。(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具有诗的韵味,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3.出示三亚落日风景图,欣赏美。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喜爱、赞美、陶醉)
三、细读评析第1自然段。感受三亚落日的&诗意美&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2)指名读,读后评价。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美妙绝伦&的意思是什么?(美好到了极点)近义词是?(美不胜收)&逊色&的意思是?近义词是?(减色)这是对落日的赞美。(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老师引读、男、女生各读一句,再齐读两句。)
四、细读评析第2自然段。感受三亚落日的&迷人背景&
过渡:为什么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三亚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1.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出示)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字音。
指名读生字,一起读生字。齐读这个自然段。
2.&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做出记号或写出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三亚很美?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1)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写出了色彩美,动态美。对海之蓝,天之蓝,海天一色,白鸥低翔的热带风情的喜爱之情。)
(2)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写出了形态美和色彩美)
(3)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体会叠词在这里的用意。)
(预设:我还发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4句话,其中第一句与下面的三句关系是总分关系。)
(这个自然段,不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就连结构都很严谨。)
5.指名配乐诵读,其他同学想象一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一幅充满诗意的热带风景图,里面有这样美丽的景物: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
6.欣赏三亚的热带风情。(听了这位同学的叙述,是不是很想看看三亚的美景?那就请大家将目光锁定在大屏幕上,一同欣赏三亚的热带风情。)
教师小结:在这样一个地方观看落日,怎能不充满浓浓的诗意?而三亚风景的主角落日更是充满了诗意,令人遐想翩跹。等到下节课,李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
现在,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随堂练习:
五、出示随堂检测:
1.在文中的一二自然段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不胜收()高大挺立()
2.选用课文中的一类生字进行填字成词:
逊溢屑丹溅敛玫瑰盏哦
飞珠()玉不()一顾出言不()()青妙笔
横征暴()()于言表()丽无比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了。
由&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
4.将描写落日的古诗词填写完整:
(1)大漠孤烟直,。
(2)浮云游子意,。
(3),只是近黄昏。
(4),半江瑟瑟半江红。
《三亚落日》的教学随想:
但凡公开课,没有几个语文老师喜欢上第一课时的。不少老师认为第一课时无非是讲讲生字新词,疏通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已,不容易出彩。而第三届&七彩杯&全国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展示的都是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教者课前与学生只接触10分钟的时间,课堂时间也只有短短的30分钟,而呈现在与会老师眼前的却是多姿多彩、有声有色、高潮迭起,学生兴趣盎然的精品课堂。由此看来,只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的第一课时同样也能绽放出光彩来。那么又如何上好六年级语文的第一课时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三点要求:1.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按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好语文的预习要求。课前,学生就能读通读顺课文,能自主认读生字新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2.课时目标必须要明确,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全面,便于检测的。第一课时的目标应该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是否读通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能否随文识字,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课文的篇幅不长,应引导学生精读某个语段,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3.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还要多渠道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文本要表达的情感,让全体学生都想急于探究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
基于以上观点,《三亚落日》的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按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在书上留下预习的痕迹:划出重点词语,标出小节数以及意义段,能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文中至少四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其次,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我通过学生自愿展示读书效果的形式,来了解孩子课前读书的情况。我提了本班五名语文水平是中下流的学生,每人读一节,以此验证其他学生的读书情况。也许孩子知道是上公开课的缘故,就连李宗泽(上学期期末语文成绩最低的孩子)都将课文的段落读得流畅、自然。看来,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也能认真预习课文了。于是,我就省略了再次提人朗读的环节。在五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的同时,我向其他学生提出了听读思考的要求。以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检测孩子是否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看,都能很快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填空,了解了三亚落日滑落的过程富有诗意。在理清文章的脉络之后,重点教学了第二自然段,介绍三亚的自然风光。虽然这一节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是我想作者之所以得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一中心,与三亚如诗如画的风景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三亚美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三亚的美,我也用诗样美丽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边读边说,三亚美在哪儿?通过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反复朗读、品味、推敲,领悟体验三亚热带风情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对三亚的喜爱。有了这种喜爱之情,洋溢在他们心中的必定是无限的向往,把握住他们的感情,引导着他们好好地读一读,美便成为孩子们的了。
在品读了充满诗意的文字美和无比喜爱的情感之余,还得遵循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原则,将体验情感与文字训练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突出语文的原汁原味。于是我模仿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做法,将第二自然段以每一句分别另起行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结构安排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与后面几句的关系,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回答出来了。在品读欣赏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和结构之美之后,我再出示课前搜集的三亚热带风情的图片,很快,文本中出现的词语&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又再次以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进入到孩子们的视野里,孩子们都会被三亚那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的诗意美所吸引,都会忍不住地想一睹三亚落日的风采。而感受三亚落日的诗意美,将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急于探究学习的欲望已经被激发了。见学生欲罢不休的样子,我就将课前搜集的三亚落日的图片提前让学生一饱眼福了。最后,提示学生,可别忘了完成今天这节课的随堂检测,也别忘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将三亚落日的美体现出来的。
另外,为了突出语文重积累的原则,我在课前出示了几句诗句,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都是描写落日的诗句,通过反复诵读,增加诗句的积累。再在最后的随堂检测中,进行落日的诗句填写练习,一来保证了课堂结构的首尾呼应,结构的完整,二来又沉淀了孩子的诗句积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搞清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上出与第二课时同样精彩纷呈的课来。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尽管自己全方面考虑了,但还是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在这节课的课始,我预设的一个问题&三亚落日具有怎样的特色呢?&学生一时的回答是&像孩童&&像大红灯笼&&像跳水员&,就是不知用&真有诗意&这样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我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无非是引出&诗意&这个词来,以&真有诗意&作为这节课的主线,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可是,学生哪懂老师的心里,只是任由自己的理解去解答老师的问题而已。当时也不知怎么引导的了,依稀记得让学生再读读课文内容填空,读到最后一处时,我有意识地停顿了一下,有个聪明的学生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图,脱口说出&真有诗意&。我也就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兴奋地在黑板上书写起&诗意&二字。看来,我的提问方式有问题,没有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去提问。对&诗意&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肤浅的。或者,当时,我就应势顺导,最后再出示&诗意&也未尝不可啊。这个环节的差错,也暴露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的缺陷。怎样将自己的预设与课堂中的生成,自然和谐地统一到一起,还需我今后加倍的努力探索!
点这里回到顶部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正在载入,请稍候……七年级作文指导 语言描写教案(两课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免费22页免费45页免费24页免费22页免费 6页免费5页1下载券1页免费2页免费2页3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4页1下载券21页1下载券22页免费32页1下载券8页免费
七年级作文指导 语言描写教案(两课时)|关​注​学​生​基​础​,​注​重​方​法​指​导​与​实​例​结​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总复习教案5课时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 数的认识总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物理教案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 同步课时特训总复习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44: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精品】总复习教案5课时.DOC
官方公共微信二、升和毫升-教案(共5课时) 下载_千教网
教育搜搜,搜搜教育:
输入关键词,搜索您要的课件,教案,试题
您的位置:
&&& &&二、升和毫升-教案(共5课时)
欢迎您到“千教网”下载“二、升和毫升-教案(共5课时)”的资源,本文档是doc
格式,无须注册即可下载,“本地下载”无法下载时请尝试“迅雷下载”
二、升和毫升-教案(共5课时)
所属科目:数学&&&&文件类型:doc
类别:教案/同步练习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二、升和毫升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本套教材一方面考虑到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里被广泛应用,让学生练习实际和生活中的常识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另一方面,考虑到让学生认识容量及其单位升和毫升,也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概念。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学。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盛的水多”就是指容器的“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再将“容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体会“经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就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为学习“升和毫升”打下伏笔。在教学“升和毫升”时都是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测量等教学活动。教材通过介绍“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帮助学生依据已有的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来建立“1升到底是多少”的认知表象;以及通过介绍量筒,然后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学生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并通过滴水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十多滴水”大约1毫升。教材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实践活动。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基础: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于“升和毫升”的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能采取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情境中观察、认识、感受、体会、初步应用。为以后继续学习体积方面的知识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2.容量单位升和毫升。3.会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体会容量单位,能简单进行运用。课时安排:5课时认识容量和升…………………………………………………………………………2课时认识毫升………………………………………………………………………………1课时练习二…………………………………………………………………………………1课时实践活动& 美妙的“杯琴”…………………………………………………………1课时主备人:陈英1.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内容:书第10~12页,完成“想想做做”1~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教学准备:课件、水壶、量杯。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引入: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举行的“喝酒比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开始摇晃了,老虎得意的说:我是森林的“酒仙”。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酒仙!”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认输,打起来了。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说得有道理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谈话:你们的想法究竟有没有道理,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可以明确结果。二一、教学“容量”1.体会容量。谈话: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2.完成书上第12页的“想想做做”1、2。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三二、认识“1升”1.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生汇报: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3)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4)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5)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3、4四三、全课总结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五四、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第2课时& 2.认识容量和升(2)教学内容:书第13~14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交流: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1.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容器?2.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3/4升。(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并向全班汇报交流方法。(2)讨论确定合理可行的制作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的水,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把纸条1升以下的地方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3)动手操作,教师指导。三二、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比如:煲的,锅差不多,脸盆的。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P14/1)这里的4张图,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四三、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第3课时& 3.认识毫升教学内容:书第15~17页。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容量单位毫升,进行升和毫升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量筒。教学过程:一、了解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小结: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二、认识1毫升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先用滴管滴5毫升,再除以5就得到了1毫升的滴数。)实验:大约要105滴才是5毫升算:105÷5=21(滴)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1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3.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三、看书并认识看刻度1.学生独立看书,看完后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如: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回答书上的提问:21滴水大约是1毫升。2.看量杯上的刻度时,要看贴着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水面中间,因为这个图是立体的。3.拿出1升的自制的容器,提问:观察一下,500毫升的水有这么多,够不够1升?那么1升的水有多少毫升呢?你们打算用什么实验,动手试一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分步操作:(1)把10个1毫升水倒在一起是多少毫升?(2)把10个10毫升水倒在一起是多少毫升?(3)把5个100毫升水倒在一起是多少毫 升?(4)最后将2个500毫升水倒在你自制的1升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是多少毫升?让我们回顾一下:1毫升,10毫升,100毫升,500毫升,1升分别有多少.3.提问:你们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升=1000毫升。得出:升是比较大的容量单位,1升=1000毫升。四、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3.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4.填空。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5.倒出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我自己:4口;100÷4=50ml)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第4课时& 4.练习二教学内容:书第18~19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1. 谁来说说,我们学了哪两个容量单位?2.用符号怎么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补充(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用1、3、5、7、9按要求填写,完成下面的算式。积最大:□□□×□&& □□□×□□积最小:□□□×□&& □□□×□□讲解:最简单的 “积最小:□□□×□”,两个乘数的最高位分别应该是最小的两个数:1和3;100×3和300×1的结果是一样的。三位数剩下的两位数肯定是57,如果另一个乘数是1的话,那就还要加上57;如果另一个乘数是3的话,那就还要加上3个57;显然另一个乘数是1,三位数是357。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练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1)下面各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容器具体的容量,如热水瓶约3升……(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2.练习升和毫升的进率。(1)在○里填上“&”、“&”或“=”900毫升○1升&&& 6升○6000毫升3升○2500毫升&&& 7000毫升○8升(2)看图说说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再算一算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3.常见容量的估计。(1)指导做计量液体的器具。(2)估计几个常见的容器,并用自制的器具量一量,和自己的估计比一比。4.布置课后练习。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一些东西。第5课时& 5.美妙的“杯琴”(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书第20~2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2.让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制作“杯琴”,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教学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教学准备: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教学过程:一、请学生介绍“杯琴”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3.老师补充。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二、学生分组实验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2.分组交流。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三、介绍“你知道吗?”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你可能需要的其他课件,教案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第一课时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