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都是过目不忘背单词吗,看他们连稿子都不看

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是看着那里在说还是提前背熟了在说_百度知道
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是看着那里在说还是提前背熟了在说
新闻节目主持问题
提问者采纳
不明白还要给人家回答啊,滚动快慢都是由主持人自己控制的.熟练的主持人能读的声情并茂,但能力不行的一看就是在读稿子,主持人都是看着提字器读的?主持人前面是摄像机,摄像机稍靠前靠下的地方是提字器,主持人手里有一个鼠标控制着提字器,专题节目才叫主持人,所有主持人要说的话都要提字器上,提字器上的字大小,两者有区别.
更正楼主一个常识:新闻节目主持人通常称为播音员楼上两位外行真够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新闻节目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主持人面对着摄像机和提示板。。还有厉害的后面有提示板的。也有厉害的,像那个央视的忘了是哪个主持人了,但一般在播新闻时候能记住点吧,是过目不忘的,要不,,她要是一看板那个眼睛不就不对着摄像机不就不上镜了么。
带着的耳机是专门给后台导播提示用的。比如下一栏目,时间控制,特别新闻插播等。镜头的侧面有个当时新闻的电子字幕版。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比例一连串的精确数字。本人做过地方台导播。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闻联播》30岁 李瑞英罗京过目不忘赢得掌声
昨日(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30岁了。日,这档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特殊地位的节目第一次亮相荧屏,自此开始了它对中国历史的权威见证之路。这三十年中,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变,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新闻联播》的传播模式。在30周年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寻找到了当年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的部分主播,为记者讲述那段已经封存的记忆。
  A 新闻联播·故事
  开始两年主持人不出镜
  日,《新闻联播》在平静中开播。
  据赵忠祥回忆,在《新闻联播》刚开播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录像设备,新闻全部用胶片带拍下来送回播音室,胶片带播放的同时,播音员同步配音。
  1979年底,《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播音员图像,而在此前近两年的时间里,观众只能听到播音员的声音,看到的只有新闻背景画面。赵忠祥回忆,第一次出现播音员图像时屏幕中只有他一个人,而此后不久就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人播报新闻的画面,而这一形式也沿用至今。
  地方新闻 坐飞机火车进京
  赵忠祥回忆,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有的新闻要几天后才能与观众见面。
  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大部分新闻都以手写稿的形式传给主播。“当时的主播要具备极强的文字辨别能力。20个编辑每个人的字都不一样,有时候还有各个领导用红笔、黑笔修改的手迹。”赵忠祥回忆,有时在节目开始后还会“飞”进一两篇这样的临时稿件。
  B 新闻联播·探索
  卢静首次尝试“微笑播报”
  “上世纪80年代,是《新闻联播》变化最多的一段时期。”从1983年开始,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等新一批播音员进入《新闻联播》。
  “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的加强,看到了国外很多新鲜的播报方式,例如女主播的微笑。”1984年,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尝试了微笑播报的方式,此举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少的争议。随后观众普遍反应良好,解除了“微笑危机”,之后《新闻联播》的不少女性播音员都沿用了这种播报风格,并尝试加入“观众朋友们,您好”等问候语。
  据卢静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央视还第一次聘请了国外化妆师。
  C 新闻联播·改革
  减少失误 赵忠祥引进提示器
  据赵忠祥回忆,1979年他跟随国家领导人去美国访问,看到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有提示器,回国后就向台里打了报告,从国外引进了这个装置。
  “提示器的技术算不上复杂,但却充满了智慧。它是播音台前放置的一块类似玻璃的屏幕,在不影响摄像机镜头拍摄播音员影像的情况下,能让播音员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字幕。这样的装置对于播音员来说非常实用。”赵忠祥说。随后,录像设备的引进,让新闻录播有了可能。重大时政新闻和诸如一长串领导名单等绝不能出错或比较繁琐的稿件,都能够提前录好降低损失。
D 新闻联播·成熟
  李瑞英曾藏在台下递稿件
  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这一新闻播报形式的质变,给《新闻联播》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
  昨天,卢静向本报记者复述了罗京对她描述过的一段经历。“有一次一条重大新闻节目开始后才送到演播室,要求无间断口播15分钟。当时李瑞英藏在主播台下给罗京一张张递稿件,罗京看到稿件的同时就必须播报出来。突然有一张李瑞英怎么也找不到了,在桌下急得满头大汗。好在罗京播完前一张的最后几句时,终于从凌乱的稿件中找到,才有惊无险。节目完毕后,所有工作人员站起来为他们鼓掌。在一遍没有看过稿的情况下,能够如此准确无误的播报,体现了他们非常扎实的业务功底。”
  E 新闻联播·点评
  专家:节目越办越亲民
  “《新闻联播》的信息量正在逐步加强,新闻视野也在进一步加宽。以前遇到重要的国内时政新闻,就会大幅压缩国际新闻、民生新闻的情况现在已不多见,国际新闻、民生新闻的比例逐渐固定,珍闻趣闻也有所涉及。”曾培养出李瑞英、罗京等一批《新闻联播》主播的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他也指出,“如何提高《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开始成为新的课题。”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一键转帖:为什么《新闻联播》结束后总有播音员在收拾稿子的片段?
收拾稿子时播音员们又在聊些什么?
按投票排序
电视新闻的播出窗口是一个固定时长,但是新闻节目播报多一句少一句会影响节目的实际时长,为了保证节目在准确的时间点结束(精确到秒),往往会采用拉滚字幕或其他的方式调节时长,一般在15秒到30秒之间的长度,业内称为"松紧带"。主持人收拾稿子,纯粹是给他们找点事干,这样屏幕效果比较好,不然干坐着看上去也挺难受的,直接走了也有点莫名其妙,所以就这样了。其他的"松紧带"形式还有音乐片、标版动画等。
我觉得这一段是一种可放可不放的缓冲。如果今天念的时间长了一点,后面整理稿子就可以整理得少点。如果念的时间短了,后面就多几秒整理稿子的时间。到底是直播,要有些机动时间
以后让他们男的扫地,女的擦桌子
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曾来我们学校做讲座时说到过这个问题。据说是台里领导想让新闻联播稍减严肃,更加亲民。在有限的调整范围内,要求主持人必须在结尾做交流装。他们的交流内容大多是感叹今天顺利主持完没出什么错误啊或者是当天播报的新闻内容。
应该是学习国外电视台的先进经验,不仅是新闻类节目,也包括演播间内的录播节目。包括主播背景换成演播间且多为蓝色,镜头拉远能看到主持人的讲台,结束后主持人收拾讲稿,相互交流。录播节目后还有嘉宾走下场和主持人握手,观众在舞台上签名等等。如果注意一下,这个时候很多是在放字幕,演职人员表,广告赞助商。如果很正式的放字幕,打在主持人脸部特写上,也不礼貌,所以有个几秒十几秒做个过度吧。
看了上面的回答,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才过去多少年,历史就开始被臆测了。基本上就是『就是增加点亲切感,家庭感』而已。我小时候新闻联播结束之后直接是节目徽标和字幕。后来换成收拾稿子的片段,还引起了观众的一番争论。不过最后没有什么太大的负面就保留至今了。鉴于这段历史,基本上必要论——什么来不及、压力大——都是错误的。历史论、首次论也是错误的,因为历史本来不是播放收拾稿子。
一般来说播音员是不背诵稿子的,在主播前面的桌子上有一个投影仪,把稿子放在上面,投影仪就可以将稿子上的字通过下方的摄录板投影到摄像机位左边(右边、上边,下边)的题词板上,根据播音员自己掌握节奏的快慢,而不是所谓的自动滚动播出,如果是自动滚动的话很容易出现意外,因此使用这种方式手动控制。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播音员手上有明显的推动稿子的动作。除此之外,由于每次播出的时间并不是30分钟刚刚好,因此会留出一些机动时间预防突发状况,这也是从外国学来的。当然,有时候你也会听到“本次新闻联播大概需要35分钟”这样的话,近年来有所减少。
时间不能总是控制在 30分钟内, 多出的几秒钟 总要看起来自然点。于是诞生了这个花絮。从外国同行学来的。
为了精确控制时间,为画面切出做准备
楼上所有回答都没有说到点。 新闻联播是一个转播节目,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在同时转播,假如新闻联播播到29分50秒自己结束了,央视一套可以自己马上接上广告。其他电视台呢?这个时候如何通知其他电视台进行接下来的调整势必是个问题,总不能直接黑屏让观众们干瞪眼,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收稿子收到60s整,实际对了下时间也是刚好30分。不只是新闻联播,诸如春晚大型的转播节目都会出现镜头拍摄到收稿子、清舞台等情况。 正经回答没人点赞么?
我觉得增加机动性的可能性会大一点,因为根据广告时间和节目的播放时间,都是要求一定的精确性,但是新闻类的节目,时间有长有短,这样子就会造成时间差,为了弥补这个,增加收拾稿子这个环节,就可以自由调配了。就可以做到广告时间和节目时间的精确播放。
不就是想说他们吹牛是打了草稿的么。。。。
其实看囧司徒的每日show,丫一直拿着一堆白纸,一只笔,然后在适当时候乱写乱花做过门或者停顿。所以,数字化直播开始后,稿纸更类似于表演道具了…
最后空余时间必须要找点事唉,收拾稿件确实是一个好办法。现在虽然播音员都有提词器,但是桌子前还是要弄点稿件出来。每次读完一篇新闻,低头,不是为了看稿件,是为了停顿给观众休息时间,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基调,配合下一篇稿件
难道还要挥手再见吗?
凑时长。。。。。。。
1 控制时间 2 增加亲切感
我觉得增加机动性的可能性会大一点,因为根据广告时间和节目的播放时间,都是要求一定的精确性,但是新闻类的节目,时间有长有短,这样子就会造成时间差,为了弥补这个,增加收拾稿子这个环节,就可以自由调配了。就可以做到广告时间和节目时间的精确播放。
我其实也很好奇他们都聊些啥,但好像大家都没回答。华西都市报―不再主持《新闻联播》 李瑞英张宏民:退到幕后做培训
日期查询:2014&年&05&月&29&日&
a02:第一眼
a03:第一眼
a05:第一眼
a06:第一眼
a07:第一眼
a08:第一眼
a10:大都市
a14:大都市
a16:华西汇
a17:观天下
a18:观天下
a19:观天下
a20:星娱乐
a21:星娱乐
a22:冲壳子
a23:搞耍事
a24:大特稿
a25:财富潮
a26:财富潮
a27:财富潮
a28:锐评论
a29:游天下
a30:观楼市
a31:观楼市
a32:观楼市
a33:欢乐购
a34:欢乐购
a35:欢乐购
a36:欢乐购
a37:车视界
a38:上学堂
a39:车视界
a40:车视界
d01:城市读本
d02:城市读本
d03:城市读本
d04:城市读本
d05:城市读本
d06:城市读本
d07:城市读本
d08:城市读本
d09:城市读本
d10:城市读本
d11:城市读本
d12:城市读本
d13:城市读本
d14:城市读本
d15:城市读本
d16:城市读本
d17:城市读本
d18:城市读本
d19:城市读本
d20:城市读本
d21:城市读本
d22:城市读本
d24:城市读本
d25:城市读本
d26:城市读本
d27:城市读本
d28:城市读本
f01:城市读本
f02:城市读本
f03:城市读本
f04:城市读本
f05:城市读本
f06:城市读本
f07:城市读本
f08:城市读本
f09:城市读本
f10:城市读本
f11:城市读本
f12:城市读本
f13:城市读本
f14:城市读本
f15:城市读本
f16:城市读本
第0a21版:星娱乐
日期:[日]
-- 星娱乐 --
版次:[a21]
李瑞英与张宏民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央视,已在央视新闻平台工作近30年―― 不再主持《新闻联播》 李瑞英张宏民:退到幕后做培训
张宏民对本报记者短信证实:事实准确,谢谢关注
1993年,李瑞英张宏民主持《新闻联播》画面。
2014年,李瑞英张宏民主持《新闻联播》画面。
    5月28日凌晨1点17分,以演唱《你在他乡还好吗?》而闻名全国的川籍著名歌星光头李进,在自己的微视上公开爆料,《新闻联播》主播张宏民要与李瑞英一同告别《新闻联播》。  2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随后又联系上了张宏民本人,他证实说:确有此事。随后,李瑞英也对其他媒体记者证实了该消息,李瑞英是播音部主任,现在要退出一线,今后只做幕后管理工作。李瑞英本人也表示感谢央视平台的培养,为了能让年轻的主播们更好地成长,他们将退到幕后做一些培训和服务工作。川籍歌星曝料 张宏民李瑞英告别《新闻联播》  据了解,最早爆出张宏民和李瑞英要一起告别的消息并不是媒体,而是张宏民的好朋友,以演唱《你在他乡还好吗?》而闻名全国的川籍著名歌星光头李进。他是在5月28日凌晨1时17分,在自己的微视上公开爆料的。从微视的画面上看:只见李进搭着张宏民的肩,张宏民精神状态很好,俩人如兄弟十分亲热。面对镜头,李进爆出话外音:“大家好!宏民,咱们新闻联播的历史的丰碑,从明天开始走向市场。”事后,李进表示:“所谓走向市场的话其实只是作为朋友的一个良好祝愿而已。光头李进和朋友们觉得生活中的张宏民很可爱,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和《新闻联播》里的稳重大方不太一样,希望才华横溢的张宏民有更加全方位的发展。”因为还是中央电视台的职工,张宏民表示一切行为将遵守台里统一调配。  28日下午,当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向李进求证消息来源时,李进说,他和张宏民等几位朋友27日晚上在北京一家餐馆吃饭,张宏民向几位朋友透露,他将和李瑞英一起退出《新闻联播》。“当时,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说你俩人主持《新闻联播》三十年了,怎么会突然离开?张宏民说,自己确实要离开《新闻联播》。”  于是,接下来,李进便录下了他与张宏民的微视。本报记者求证 张宏民回复:事实准确,谢谢关注  李进的微视立即被上万人观看,上千人转发。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也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到张宏民本人。华西都市报记者问:“今天网上传闻称您将要离开《新闻联播》栏目,回到学校当老师,这是真的吗?”张宏民很快用短信回复了8个字:“事实准确,谢谢关注”。  昨日,李瑞英也通过短信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她表示确实将与张宏民退居幕后,告别《新闻联播》。李瑞英在给媒体的回应中表示,“我们感谢央视平台的培养,感谢观众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感谢所有媒体人的敬业精神!我们认为年轻的主播们已经成长起来,我们退到幕后做一些培训和服务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更有意义。”  至于两位资深主播退居幕后的具体工作以及《新闻联播》是否再添新丁,李瑞英表示:“我们俩将去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从事培训工作,其他的事,不是我们考虑的范畴。”他们要去哪儿 央视同事:退居幕后,培训新人  李瑞英、张宏民告别《新闻联播》,他们会去哪儿?28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了北京一位电视专家,他透露说:“据我了解,李瑞英、张宏民告别《新闻联播》只是央视内部工作调整。5月26日,有关领导就开了一个内部会议,宣布了李瑞英、张宏民将不再主特《新闻联播》,但他们仍是央视的人。不久,他们会被安排去央视内部一个培训机构,负责全台的新主持人培训工作。”  这位电视专家还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说,目前,主持《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共有5对。李瑞英和张宏民离开《新闻联播》主持人岗位后,还剩下4对主持人。4对主持人主持每天的30分钟的《新闻联播》,从人力上看,完全能够胜任。严格地讲,李瑞英和张宏民退到幕后,去为央视培训新人,这样的安排是很科学的。网友留言  李瑞英和张宏民扎根央视《新闻联播》近30年,陪伴了80后一代人的成长。对于他们此次离开《新闻联播》主持岗位,很多网友表达了不舍之情。有不少网友表示,“舍不得啊,习惯了他们的声音,向两位致敬,辛苦啦。”不仅如此,更有不少年轻网友将两位敬之为“国民偶像”、“国脸”。  “哈哈镜”:“我们看着他们的主持长大,感谢青春有他们的陪伴。”  “维爱宋茜:“时光太匆匆!他们退出,我们也将老去。”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恩湖 荀超>经验之谈  张宏民:交朋友是最好的积累  说实话,多年来,自己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专访。这不是故作姿态,我觉得,我首先是个新闻工作者,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是通过屏幕上自己的表情、语气、姿势来传达给观众,用不着宣传。每天工作能踏踏实实,对得起观众,就行了。  1982年,我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就到了中央电视台。  新闻播报,经常碰上突发新闻。在直播之前3分钟送来一篇稿子,坐下来就开始播报,任何一丝慌乱的表情和动作,都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平时要是不注意积累知识和提高心理素质,就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形象。  看书查材料,是积累,但我觉得最好的积累方法就是多交朋友。和经济界人士交朋友,对播报经济新闻就非常有好处。心里有底的新闻播报出来,非常顺理成章,有说服力。虽然没有炒一分钱的股票,我却交了很多券商朋友。中国队有一半以上的球员也是我的朋友。我还有很多民警朋友,出租车司机朋友,街坊朋友。在我心里,所有的朋友都是平等的,是生活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我觉得,新闻播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纰漏,这就要求我们有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李瑞英:做梦播音不识字被吓醒  “新闻联播”稿子一般提前10分钟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越晚。有一次,离节目开始只剩1分钟,李瑞英提醒编辑:“我手里还没有稿子”,编辑没有回话,李瑞英看了看表,又提醒了一遍,还没回应。李瑞英急坏了,第三次提高嗓音要稿,还剩30秒,编辑才把油墨未干的稿子“飞”过来。汉语的人名和地名有不少多音字,如果直播时有不认识的字或咬字、发音错了那就惨了。所幸平日的积累让她出色地驾驭了稿子。“我们的工作中处处是地雷。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学养、厚实的人生积累和多方面的锻炼。内心的东西多了,思想的表达就流畅了,遇到地雷也能轻松地躲过。”  在《新闻联播》工作,责任非同一般,尽管万分小心,有时也不免出错,那么,出错之后要受什么样的惩罚呢?播音员李瑞英透露说:“一个错别字扣50块钱,如果你累计错3个字以上,就要去学习班参加考试,很严格的。一般情况下,稿子提前10分钟时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就越晚。我觉得直播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及时、准确、生动。我做过这样的梦:7点了,稿子上满篇都是不认识的字,翻遍字典也查不到,就吓醒了。”  许多央视新闻类主持人,主持得久了就试探着摆弄起文艺节目来,弄得自己像明星一样,播音员李瑞英对此从不感冒:“我认为我最适合播新闻,将来也可能有新闻背景材料的纵深节目,我想我也可以尝试一下。但如果说主持文艺节目,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我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就是不如坐在演播室播新闻的感觉好。新闻部的播音桌是我最好的舞台,坐在那里感觉工作状态非常良好。”  李瑞英认为,播音员首先要隐退自我,不要有表演欲。有的播音员每次播音前总想着今儿该换哪件衣服,化什么样的妆,这样就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播音质量。有一阵子,播音员时兴戴耳环呀、项链呀什么的。有的观众就来电话问,某某播音员的耳环项链挺漂亮的,在哪儿买的?这就干扰了观众注意收看节目的内容。后来播音员就都不戴那些零碎了。《新闻联播》你可能不知道的事为何位置一定“男右女左”?  既然固定了“一男一女”的搭档方式,那么为何连两位主播的位置都会常年保持“男右女左”的状态呢?原来这其实是个视觉习惯的问题:央视的台标固定于左上方,那么个头略矮的女主播坐在画面中台标的下方,看上去就比较和谐。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王方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给出过答案:“这主要是习惯问题,台标在左上,女方个头偏矮,所以坐在台标下。”不信你看香港TVB,他们的台标通常都是加在画面右侧,所以主播就往往保持“男左女右”的状态啦!主播一分钟要说多少个字?  据统计,如今《新闻联播》中主播们的语速已经达到了300字/分钟,基本上这已经是保持风度仪态前提下的最大值了。要不为什么“国脸”们的嘴都长得比较大呢,这要真是“樱桃小嘴”,那还真倒腾不过来。顺便说一句,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国内新闻节目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90年代以后,速度再次要求加快,变成了每分钟280字――如果是现在的观众回过头去看50年前的新闻节目,还不得觉得跟放慢镜头一样啊?“国脸”们可以自己决定造型么?  答案当然是“No”!因为《新闻联播》的重要性,所以就连主播的造型也不容马虎。一般而言,主播的着装风格以简约、大方、典雅为主,夏季颜色会清淡些,而冬季则会选用深色。至于逢年过节,则可以穿得喜庆一点,比如新年的时候女主播可能会穿红色的唐装。考虑到视觉上的“清爽”,“国脸”们往往不能留胡须、蓄长发(所以女主播们30多年来都是短发)、眉毛也不能修细,更不能擅自改造型――已故主播罗京就曾经说过,连他想要去理个发,也要提前跟台领导打招呼。而2012年时,资深主播王宁曾经一度戴着眼镜出现在节目上,这甚至引发了一轮热议。年年岁岁衣相似,只是他们的相貌都已经渐渐不再年轻……节目结束,他们在聊什么?  30多年来,《新闻联播》的片头会改,但“ending pose”永远不变,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灯光变暗、字幕升起、俩主播交头接耳”。至于他们当时到底在聊什么,网友们有很多有趣的猜测,比如“等会儿到哪里宵夜啊”云云。不过从“国脸”们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来看,其实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只是在感慨“还好,今天又没出错”。原来,《新闻联播》是直播节目,随时可能发生“提词机故障”、“临时需要插播重大新闻”的状况,而且全国观众都在看,主播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本报综合立即评“告别”也是期待  “告别”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惆怅的词语,因为这两个字包含着“离开”、“别离”、“再见”或者“不再见”等涵义。特别是对于在当年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新闻联播》有着特别的意义。这就好比我们的左右手:握着没多少感觉,但是砍一刀还是会疼。  罗京的离去,邢质斌退休;到之后李梓萌、欧阳夏丹、郎永淳等加入《新闻联播》主持人行列;再到此次李瑞英、张宏民也将告别这个主播台。“告别”不只是一个伤感的词,同样也充满着希望。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怀旧。现在,我们该是对《新闻联播》有新的期待的时候了。 任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目不忘的记忆秘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