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和护士一样吗学会为什么那么迟加入国际护士会

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6版:教科新闻
&& 往期回顾 & && &
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
&&&&本报北京5月8日电(记者金振娅)在今天举行的2013年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上,国际护士会主席Rosemary&Bryant女士代表国际护士会宣布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并颁发证书,标志着中国的护理事业真正迈向了国际舞台。&&&&国际护士会是各国护士学会的联盟,成立于1899年,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国家和地区会员130多个。2013年1月,成立于1909年的中华护理学会顺利通过了国际护士会的评估;4月,通过了国际护士会全球各国及地区会员的投票表决,正式加入国际护士会并成为其成员。&&&&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介绍,全国注册护士总数有249.7万,比2005年增长了115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比2005年提高24.4%;护士队伍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7.4%,是医疗卫生战线上的重要力量。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
  本报讯&&(记者孙&&梦)在5月8日召开的2013年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上,国际护士会主席Rosemary&Bryant女士和首席执行官David&Benton先生代表国际护士会宣布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并向该学会颁发证书和授予国际护士会会旗。当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张梅颖,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会见国际护士会主席Rosemary&Bryant女士等外宾。
  中华护理学会于今年1月顺利通过国际护士会的评估,并签署《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的谅解备忘录》。4月,通过国际护士会全球及地区投票表决,正式加入国际护士会并成为其会员。
  国际护士会成立于1899年,总部设在日内瓦,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医药卫生界专业性国际组织,现有国家和地区会员130多个,其宗旨是促进各国护士学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护士地位及护理水平,并为各会员团体提供一个表达其利益、需要等的平台。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于1909年。【论文】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护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联系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其宗旨是团结广大护理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护理科学事业,促进护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进步,为保护人民健康服务。中华护理学会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之一,受中国科协和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双重领导,其总会设在北京,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均设有地方护理学会。日中华护理学会获准加入国际护士会目录 概述中华护理学会 Chinese Nursing Association(CNA)是中国护士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8月19日在江西牯岭成立,原名中国护士会。曾先后使用: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中华护士会、中华护士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等名,1964年更现名为中华护理学会。倡议人为美籍护士信宝珠(Cora E.Simpson)。第一届会长(即理事长)是盖仪贞(Nina Diadamia Gage),此后8届会长亦均为外籍护士,1928年第9届理事会由中国护士伍哲英任会长,施钖恩任总干事(秘书长)。其宗旨是团结广大护理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护理科学事业,促进护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进步,为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中华护理学会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之一,受中国科协和国家卫生部双重领导,其总会设在北京,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均设有地方护理学会。创建背景1900年后,美、英、法等国所属的教会医院迅速发展,外籍护士来华者剧增,西方护理东渐之风日盛并得以在中国扎根。 1907年,受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妇女部派遣,信宝珠女士(Miss Cora Simpson)来华在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从事护理指导工作,信女士资格完备,充满爱心与热情。 她不辞劳苦遍布各医院巡视,见中国护士人数寥寥,外籍护士分散各地,各医院自行其事,护理工作毫无标准,各地护士因交通不便极少联络与沟通。而医生已经由“中国博医会”(中国医学会的前身)组织起来,经常开展学术活动并出版医学刊物等。信女士认为,中国应向欧美国家学习,成立一护士组织以训练和培养中国护士,统一全国护理教育标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但力量微薄,难以实现。于是,她致函博医会中由英国长老会派遣来华担任该组织出版委员会编辑兼秘书的高士兰医生(P?B Cousland),倡议在中国成立护士会组织并请求支持。 原文为:“予为敝教会中之第一毕业护士,研究方言一年后,将入某某医院,我人在中国此处,从未训练一护士,我人常训练医学生,但予以为目下时机业已成熟。医学生可入医校受训练,而于医院之中训练护士,如在国内相同,予欲知关于训练护士之事,其已进行者如何,我人已有教科书及课程规定乎,中国已有护士公会乎,若有则予原为一会员,予知此系一新事业,有许多华人,视护士之事为只宜于苦力,然我人必须改易其意见,而教导此辈,使知此新法则为主所施于受苦之人类唯一方法,予信于本年即可开班教授护病,予拯欲与已成立者相接触,盖知团结则有力也。中国教会护士逐渐增多,而我人之事,又日益重要,则护士自行集合以组织一公会之时机非已至乎……” 高士兰医生见信后,遂复函深表赞同并热情支持,并说来信“提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望信女士努力促成……”并免费为护士提供《博医会报》1~2页版面,以加强各地护士间的交流与感情。高医生将复函与来函一并刊于1908年11月《博医会报》并寄发各地医院广泛宣传此事。 全国各地护士反响热烈,赞同成立护士会的呼声甚高。恰逢一些外籍护士和医生在江西牯岭度假,于是,聚集江西牯岭对此进行热烈讨论,经几度磋商,在日由7名外籍护士和2名外籍医生于江西牯岭创建“全国性护理组织”,定名“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当时在芜湖工作的哈特女士(C?M?Hart)任会长,副会长为奥格登(M Ogden),亨德森(M?T Henderson)为书记。此外,还有高士兰(P B Cousland)以及在南京开办第一所医学校的盖纳(Lucy Gaynor)、参加建立早期广州医学校的富尔顿(Mary Fulton)、克拉克(A?Clack)、盖仪贞(Gage)、贝孟雅(H?Bell)参加了这一组织的创建工作。 在日,护士会召开会议,会议中拟定了章程,同时,将“联合会”改名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 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 护士会初创时期,知者甚少,一无固定的办公地点,二无专职人员,所有的财产仅为干事所备的铅笔与记事本而已。 从1909年到1912年护士会初创期间,由于人员分散且为兼职,开展工作十分不便,客观而言,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直到1914年第一次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后,局面大有改观,该会在制定、统一、编译护士学校课程,组织全国护士会考,办理护士学校注册,颁发护士毕业证书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护理步入规范化、有组织之列,并翻开了中国护理发展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一页。学会宗旨学会建立执行宗旨:1.遵守国家宪法、刑法等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发展护理科技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2.崇尚护理道德,坚持民主办会原则, 3.提高护理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4.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依法维护护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任务1.组织广大护理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项目论证、鉴定; 2.编辑出版专业了科技期刊和书籍; 3.普及、推广护理科技知识与先进技术; 4.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对国家重要的护理技术政策、法规发挥咨询作用; 5.协助政府工作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权利,为会员服务。历史沿革日由7名外籍护士和2名外籍医生于江西牯岭创建了第一个全国性护理组织,定名“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 日,护士会召开会议,将会名改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 1912年,中国护士会成立教育委员会。她们参考美国护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护士教育的规定,使我国近代护理开始向系统化、理论化以及初步规范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1914年6月,中国护士会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24名代表中仅有一名中国护士代表。在会上,英、美、德籍护士代表就“训练中国护士方法”,“中国毕业护士与其机会”等作了交流与讨论。 1915年,中国护士会创刊中英文对照的护士通讯小册子,同年,举行首次全国护士毕业会考。 1918年,中国护士会在福州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针对当时中国女护士能不能护理男病人的问题,重点展开讨论,并决定以外籍女护士陪同中国女护士一起开展护理男病人的工作。要求中国女护士在男病房工作时举止端庄、文雅。打破了孔孟“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束缚,在中国近代护理学史上可称为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1922年,中国护士会参加国际护士会,国际护士会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11个会员国。中国护士会在国际上取得了应有的地位。 1923年,长沙、北京、汉口、上海、贵阳、福州、广东等城市相继成立护理分会。同时中国护士会改称“中华护士会”。 1928年,汉口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结束了近20年外籍护士任会长的历史。由中国护士伍哲英开始了护理管理与领导工作。当时注册护士学校126所,会员1409人。标志着中国护理队伍与护理事业的发展初具规模。 1936年,经国内外护士团体及个人集资,建成一幢学会大楼于南京。同年召开第13届全国委员大会,大会宣布护士会多年来在护理教育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学术团体,自本届起“中华护士会”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 1942年改称“中国护士学会”。 1950年中华护士学会第17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除传达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精神外,还就护士教育及学会会务等进行了讨论。规定了学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护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联系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 同年,中华护士学会被国际护士会除名。 1952年,学会会址迁至北京。 1958年学会被吸收为中国科协所属团体之一。此后学会即在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的双重领导下工作。 1964年,学会在北京召开学术年会及第18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议“中华护士学会”改名“中华护理学会”。 1954年5月学会开创了自己的刊,刊名为《护理杂志》,创刊初期为季刊,1962年7月改为双月刊。同时学会还出版了一些护理类教材和护理类学习参考资料。 年学会受“文化大革命”干扰,被迫停止工作10年。 1977年重新恢复理事会。 日中华护理学会获准加入国际护士会。信宝珠信宝珠女士(Miss Cora E Simpson)在中国近代护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妇女部派出的第一个资格完备的护士,于1907年来华。信女士到过中国许多城市,了解中国护士学校状况,为中国护士会1909年的创立做了许多工作。在其努力下,注册护士学校以及培养护士人数逐年增加。她从1922年起应聘担任中华护士会总干事,直到1944年离职返美。其所属教会妇女组织曾向中华护士会捐赠5600美元作为护士教育基金。1946年,第15届中华护士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追认她为荣誉总干事。盖仪贞盖仪贞女士 (Nina Diadamia Gage)1908年,曾获美国威莱士理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纽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由美国雅礼会派往中国,在湖南长沙创办湘雅医院护士学校,并任校长,成为在中国创办护士教育的第一位外国护理专家。盖女士为中华护士会首任会长,对中国护士会考、护士学校的注册、课程计划等做了大量工作,她曾代表中国护士出席过国际护士会议,并向大会介绍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情况,盖女士一直关注中国的护理事业,直到1946年病逝前,还写遗嘱赠书中华护士学会。早期来华的护理人员中,确有许多出于宗教信仰和慈善观点,对中国人民抱着善意的同情,乃至赞助中国的革新事业者。高士兰大夫中华护士会之父——高士兰大夫 高士兰大夫1860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后移居爱丁堡,在那里就读了乔治o沃森学院和爱丁堡大学,1882年毕业于医学专业。在英国基督教长老会资助下,于1883年来到中国。在医治病人,培养医科学生,特别是翻译编辑医学书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08年,他开始主持博医会(中华医学会前身)《医学杂志》工作,刊登了许多的护士通讯,还协助编写护士教材和考试等工作。 1907年,他将美国护士信宝珠(Simpson)倡议成立中华护士会的来信及他积极支持这一倡议的复信刊登在《医学杂志》上,得到了全国各地护士的热烈反响。 1909年暑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护士借在庐山牯岭休假之机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中部看护组织联合会”。 从此,中国护士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中国护理走上了有组织的发展道路。钟茂芳钟茂芳(又名马凤珍)1884年生于南洋群岛一个华侨家庭。1909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葛氏(Guy)医院。同年回国,任职于天津北洋女医院(留学国外前,她曾在天津九洋医学堂学习看护) 从事护士训练和管理工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学国外接受看护教育的女性。 她在中华护士会任职期间,袁世凯十分器重护士工作,曾捐款资助钟茂芳将《牛津护理手册》(Oxford Handbook of Nursing)译著出版,这本译著成为当时西方护理学传入中国较早的理论书籍之一,亦是中国护士学校当时的专用教材。 1914年,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在外籍护士一统天下的特殊历史环境中,钟茂芳当选为中华护士会副会长。在会上,她所撰《护士会如何能协助中国》一文被认为最具实际指导意义。她对中华护士会如何扩大工作范围,怎样提高护理程度提出许多独特的见解,她建议中国毕业护士应一律加入中华护士会,每省应设一护士分会;每年应选派优秀护士赴美深造;提高护生入学程度……此外,她认为当时将“Nurse”称为“看护”颇为不妥,为此,她广泛查阅和参考有关资料,多次请教中国著名学者,首次提议用“护士”二字替代“看护”之称,此后,“护士”二字一直沿用至今。 钟茂芳于1915年就已是国际护士会的会员,并被选为荣誉副会长。为中国护士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荣誉和地位。为中国护理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以后,钟茂芳远嫁美国。定居美国的钟茂芳时刻关心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常来信询问护理发展的情况,关切之情一直保留到晚年。 中华护理学会(原名中国护士会)于1909年8月在江西牯岭成立。曾先后用名中国看护理组织联合会、中华护士会、中华护士学会、中国护士学会,1964年更现名至今。会址亦经上海、汉口、北京、南京、重庆等多处变迁,1937年经护士集资在南京建成永久会所,1952年定址北京。 1914年以来,共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2次,进行了各届理事会改选(见表1)。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会,并积极参加其活动,1949年后终止。1920年创刊《护士季报(中英文版)》。现出版学术期刊《中华护理杂志》(月刊)、《中华护理学会会刊》(双月刊)和《华护信息》(季刊),与河北日报社联合主办《现代护理报》(半月报)。 中华护理学会是中国建立最早的专业学术团体之一。自成立至今,走过了94年漫长而不平坦的路程,经历了旧社会初创→坎坷四十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进步→起伏和近二十年繁荣→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历任领导 届次 年代 理事长 副理事长 秘书长 0 1909 赫特(创始)     1 1914 盖仪贞 钟茂芳信宝珠2 1915 贝孟雅 钟茂芳柯丽雅3 1916 宝维尔 顾仪华  4 1918 包德温     5 1920 包德温     6 1922 顾仪华 施德芬信宝珠7 1924 施德芬 达师母信宝珠 贝孟雅8 1926 达师母 伍哲英信宝珠 贝孟雅9 1928 伍哲英 盈路得施锡恩 信宝珠10 1930 潘景芝 王雅芳施锡恩 信宝珠11 1932 潘景芝 王雅芳 梅江兰信宝珠 王蕙舫12 1934 潘景芝 刘干卿 施锡恩田粹励 信宝珠13 1936 林斯馨 刘干卿 徐蔼诸田粹励 信宝珠14 1942 徐蔼诸 周美玉 刘效增孙秀德 邵振德15 1946 聂毓禅 管葆真 周美玉田粹励16 1948 聂毓禅 廖月琴 徐蔼诸田粹励17 1950 沈元晖 王素合 王琇瑛 黎秀芳 王惠因 管葆真 朱碧辉 杨友凤18 1964 陈坤惕 王 懿 王琇瑛 朱碧辉 黎秀芳 翟忱流 王美真 陈 琦 梅祖懿 陈素文 王效盐 马淑亮19 1983 林菊英 王琇瑛 梅祖懿 赵静轩 顾美仪李学增20 1987 林菊英 顾美仪 赵静轩 杨英华 王 敏 严渭然杨英华21 1991 顾美仪 杨英华 严渭然 王 敏 曾熙媛 秦力君杨英华22 1995 曾熙媛 顾美仪 王 敏 秦力君 刘华平王春生23 1999 王春生 黄人健 李淑迦 刘淑媛 郭桂芳张志君24 2003 黄人健 张志君 李秀华 王建荣 冯运华 刘华平张惠霞25 2007 李秀华 刘华平 王建荣 黄惟情 孙 红 吴欣娟 姜小鹰 郑 萍 冯运华概述 中华护理学会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受中国科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卫生部)双重领导。其最高领导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是执行机构。理事会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休会期间行使理事会职能。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秘书长,负责主持日常工作。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学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办事机构设办公室、学术会务部、杂志编辑部、继续教育部、科技开发部、财务室等职能部门,承办各项具体事务,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先后成立以下工作、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1.组织工作委员会 2.学术工作委员会 3.教育工作委员会 4.科普工作委员会 5.编辑工作委员会 6.基金筹备工作委员会 7.外事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1.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2.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3.妇产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4.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5.肿瘤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6.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7.五官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8.口腔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9.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10.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 11.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12.护理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 13.门急诊专业委员会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台湾省外)均设有分会,建立了直接的业务指导关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亦普遍设有地(市)、县分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护理学会亦与本会有相应的工作联系。截止1998年,全国会员已有334655人。一个从上到下,遍及全国的护理学会网络系统已经形成,为学术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1920年1月出版中国第一本护理专业刊物《护士季报》(中英文对照),报道各医院护理工作及护理教育情况,各专科护理技术及会务消息。1923年10月起改名《中华护士季报》。年共出版25卷(每卷4期),在此期间,学会还翻译出版“教学大纲”及各科护理教材等。资料。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3038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您的位置:
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 注册护士达249 7万
发贴人:218.80.210.*发贴时间:【】[]
&& ()&& ()
  截至201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49.7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115万。&& ()&& ()&& () 这是记者从2013年国际护士节护理大会获悉的当天的会议上,国际护士会宣布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并授予了证书及会旗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介绍,截至201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49.7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7.4%,大专以上学历占56%,比2005年提高了24.4个百分点
  李斌指出,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推进优质护理,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护理服务领域得到广泛拓展,走进社区和家庭,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长期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高和护理领域拓展在深化医改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凝心聚力,不断创新,在医改中做出新贡献大力弘扬护理职业精神,广泛宣传优秀护士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 注册护士达249 7万》&&&& 地址: .cn/Article/201305/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士基础护理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