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认识苏州斜塘实验幼儿园工业园区斜塘中学92年中学毕业的张如君吗

烟雨似斜塘的威盘
双金锭_张如君刘韵若_rmvb(30)
本页采用缓存技术,新上传文件1-5分钟后才能出现在列表中. 本页最后更新时间: 19:47:11第二章& 群众文化
第一节& 文化团体
唯亭同学联谊会& 1946年,唯亭镇上的一些文学青年组织“唯亭同学联谊会”,并自费创办了《唯光》油印刊物。不定期出刊,至1950年底停刊。
“草鞋山”文学社& 该社成立于1986年,由镇文化站牵头镇文学爱好者参加,自撰、自刻、自印《草鞋山》乡土文学期刊,其中有些作品获得县文学创作奖。
书画小组& 该组成立于1988年,成员为镇上有一定基础的书画爱好者,老中青少皆可参加。定期活动,并开办书画讲习班。部分作品获县、市、省甚至全国级奖。
摄影小组& 该组成立于1989年,附设于镇文化站。
谜语、篆刻兴趣小组& 该组成立于1995年,主要由唯亭镇部分有兴趣的离退休教师组成,定期集中交流,制灯谜、刻印章、作书画等。唯亭中学退休教师陆时怀的自制灯谜和刻印作品,经常在《姑苏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见图22)。离休干部潘志彤的绘画和照相纸针刻微书(见图23),顾墨龙的石刻、玉刻等,都有一定名气,潘志彤画的《唯亭镇长卷全景图》(10.82米长,0.6米宽)荣获苏州工业园区1996年度老年人书画作品大赛特等奖。
第二节& 文艺演出
一、职工业余剧团
1950年下半年,唯亭镇工会组织职工业余剧团,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剧目,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作宣传。该业余剧团以镇工会人员为主,同时聘请中街几个青年妇女。音乐伴奏聘请小学校的部分教师。道具等设备由镇工商联资助置办。1954年剧团解散。在近四年的时间里,该业余剧团自编自演的主要剧目有:配合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刘胡兰》(王洁、陈震中主演)、配合土地改革的《九件衣》(盛秋云、江玉泉主演)、配合三反五反的《打老虎》和配合宣传新婚姻法的《小二黑结婚》等。《九件衣》在唯亭山农村演出时,由于演出逼真,感染了台下的
观众,以致演到坏人出场时,台下有些观众出于义愤,情不自禁地拾起地上砖石, 投掷台上反角。《打老虎》(杨文志、盛秋云主演),在区里会演,获得锦旗奖。平时,业余剧团经常排演一些短小灵活的街头活报剧,抗美援朝时期,参加游行队伍抗议美国侵略朝鲜,并到淞北乡索路村一带农村宣传演出,得到群众好评。
二、街道业余锡剧团
该团组织于60年代,由市镇业余锡剧爱好者自发组成,其演出剧目获县政府优秀演出奖。
三、文艺宣传队
70年代末,唯亭农村各大队大多组织有“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练“革命样板戏”。方厦、中心(今唯亭村)、后戴等大队文艺宣传队常被公社调到大会上演出,也被附近公社、大队邀请演出。唯亭镇文艺宣传队成立于1985年,由镇文化中心组织和领导,隶属文化中心文艺工厂,亦艺亦工,平时做工,需要时外出演出。中小学也组织有文艺演出队,参加市、县中小学文艺汇演,并多次获过奖。
第三节& 文艺创作
唯亭古代文人的著作详见校点本《元和唯亭志》卷十九《“艺文”》。
江苏省曲艺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唯亭人陈希天,1979年~1984年间创作的《古城枪声》、《夜袭浒关火车站》、《三搜状元府》等中篇弹词,在苏州市庆祝建国30周年和苏州建城2500周年的评弹创作评选中,获二等奖和剧本 奖。
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陈希天创作了长篇小说《侍卫长演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绣女情魂》(沈阳出版社出版)、《禁海狂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短文数百篇。苏州振亚丝织厂《振亚报》主编向佐得(费林)为唯亭镇人,历年来在全国各类报刊发文数百篇,不少作品获奖,在苏州文坛有一定知名度。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原吴县市政协常委、唯亭镇文化站站长沈及,自1980年来,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瞭望》、《新华日报》、《群众》、《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刊发文百多篇,其中,《阿弥陀佛话啖蟹》、《“梁上君子”赶何门》、《清风自向舌端生》等杂文,分别获全国、省、市级奖。
三、书法绘画
唯亭的书法、绘画,自80年代起有一批新人崛起,成绩斐然。苏州青年水墨画家江野(本名赵坤泉),1962年生,唯亭朱家村人。198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在吴县刺绣总厂工作,设计双面绣和服装图案。1989年12月,在苏州群艺馆举办国画三人展;1990年端午节,在苏州博物馆举办《江野钟馗百画
展》(见图24);1992年应日 本佐原市市长铃木全一先生邀请,赴日本举办中日建交二十周年书画交流展;1993年10月,在深圳龙华
& 艺术馆举办《江野水墨画展》;1995年6月,赴台湾举办《江野水墨画展》,台湾新坜新桃源电视公司电视艺廊,播放1小时《水墨画家江野专访》。同年10月,在国父纪念馆举办水墨画三人展,并由台湾翰林苑美术中心出版《江野水墨画集》。作品《东坡邀月》入编台湾“国立”纪念馆典藏画册。台湾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观看江野的画后,欣然挥笔题词:“以艺弘道其效易彰。”(见图25)1998年人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日,英文版《中国日报》10版发了江野的照片和简历介绍,同时发表他的一幅钟馗《酒逢知己干杯少》水墨画作。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张少怡,唯亭镇人,是近年来活跃于书坛的一位新秀。他学书二十余年,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展,论文发表于专业报刊,入编专业字典。碑林、专业博物馆及书画院均收藏他的书作(见图26)。
此外,还有沈森观、黄水潮、朱继安、苏福元、钱玉清、姚洪元等人,书法作品分别获得过县市级、省级大奖。
60年代由唯亭镇文化站创作的《扫盲》(对口词)、《血防》
& (相声)获吴县群文创作二等奖。70年代唯亭镇文化站创作的《红小兵织毯子》(歌舞)、《丰收舞》(舞蹈)、《唯亭人民学大寨》(说唱)分别获吴县群文创作一、二等奖。80年代创作的舞蹈《阿里山的姑娘》、《小小的我》、《我热恋的故土》等获县级奖。90年代创作的《父女双逛园区》(歌舞表演唱)获苏州工业园区优秀创作奖,首届中老年文艺汇演二等奖。
五、油印刊物
《民力报》& 民国21年(1932)4月,驻唯亭的上海市民义勇军出版的油印小报,主旨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出至第7期后,被迫停刊。
《唯光》& 1946年唯亭同学联谊会自费创办的不定期油印期刊,至1950年底停刊。
《草鞋山》& 1986年唯亭镇文化站创办的乡土文学期刊,1988年停刊。
第四节& 文化机构和设施
一、大章堂
大章堂是吴县唯亭昆曲堂名班。由昆堂艺人徐旭初(工净)于清同治年间创设于唯亭镇桥角里。其子徐再基(工生、旦)、孙徐筱琴(工六旦)、曾孙徐伯钧(工生、旦)为该堂第二、第三、第四代传人。
该堂业务较盛,主要活动地区,除常在本地集镇、农村应接喜庆堂会或参加酬神堂唱外,还曾应邀至苏州、昆山、甪直、外跨塘、沺泾、湘城等地献艺。历代搭班的主要成员有:曾荣甫(工小生)、曾安甫(工旦)、曾寿伯(工净)、曾寿春(工老生、净)、许寿宣(工老生)、薛阿海(工生、旦)、许晋臣(工丑)、许晋年(工老生)、许水福(工丑)、许寿泉(工小生)等人。全唱昆曲,常唱的曲目达一百余出。如开场吉祥戏《上寿》、《赐福》;净角戏《训子》、《刀会》、《花荡》、《闹庄》、《救青》、《功宴》、《渡江》、《北饯》、《惠明》、《参相》、《山门》等;老生戏《骂曹》、《酒楼》、《搜山》、《打车》、《寄子》、《夜奔》、《扫松》、《云阳》、《法场》、《弹词》等;生、旦戏《辞朝》、《八阳》、《廊会》、《书馆》、《见娘》、《定情》、《赐盒》、《鹊桥》、《密誓》、《惊变》、《埋玉》、《闻铃》、《折柳》、《阳关》、《楼会》、《玩笺》、《游园》、《惊梦》、《琴挑》、《偷诗》、《独占》、《藏舟》、《烧香》、《水斗》、《断桥》、《思凡》、《剪发》、《卖发》、《做鞋》、《夜课》、《痴梦》、《泼水》、《卖子》、《投渊》、《斩窦》等;副、丑戏《游殿》、《借茶》、《活捉》、《磨斧》、《扫秦》、《茶访》、《坠马》、《下山》等。该堂历经四代八十余年,为吴县颇具影响的昆堂老班之一,一直延续至1949年方自行散班。散班后,许晋年、徐伯钧等分别进了江苏省和苏州市昆剧团。
二、农村俱乐部
唯亭的农村俱乐部是镇文化站的前身。1950年9月,吴县县委、县政府为提高农民的觉悟、宣传党在农村的政策,由县文教局出面组织农村俱乐部。唯亭镇农村俱乐部,地址设在后戴村完小里。工作人员有李家淦、叶谋华、蒋家珉等。农村俱乐部办有茶室,白天(特别是早晨)村民们可免费前来喝茶聊天,晚上则开展扫盲识字活动。俱乐部在巩固和发展中心民校的基础上,逐步在全乡范围内发展到村村有民校、村村办冬学。全乡农村,特别在冬季,每当入夜,汽灯明亮、书声琅琅,扫盲识字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农村俱乐部还利用黑板报和说唱等宣传形式,每天在村间田头宣传党的土改政策、新婚姻法、民主反霸、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还把村上一些能拉弹会说唱的人组织起来一起搞宣传。当时的宣传形式主要有快板、说唱、评弹等。如在宣传新婚姻法时,俱乐部成员叶谋华(擅长评弹)弹唱了《鬼花媒人》,宣传效果极好。
1951年春,在苏南行署召开的学习模范表彰大会上,后戴民校的张寿堂被评为学习模范,受到苏南行署首长管文蔚等领导的接见。后戴农村俱乐部也受到表扬,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三、文化站
1953年,在农村俱乐部的基础上,唯亭镇文化站正式建立。一站一人一桌,站址在镇东街。文化站是管理全镇文化和组织文化活动的机构。它的职能是配合党的中心运动,通过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宣传和教育。它还以民校、冬学为主要形式,进行扫盲、文化补习,以及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是它开展文娱活动的主要特点。五、六十年代,唯亭文化站获县政府颁发的先进集体光荣称号。60年代镇文化站街道锡剧团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等剧目,获县优秀演出奖。
70年代,唯亭镇文化站组织、辅导各农村大队宣传队,组织农村文艺演出。方厦大队、中心大队、后戴大队等文艺宣传队在全公社颇负盛名。节目参加县、地区会演,获得奖励。1972年~1973年,文化站配合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吴县文管会进行草鞋山古遗址的挖掘工作。1992年~1995年,配合中日考古工作者挖掘草鞋山古稻田的考古工作。文化站还积极做好镇文物保护工作。镇北的“草鞋山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东“乙未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成立唯亭镇文化中心。文化站活动阵地扩大,辟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化茶室、棋室、游艺活动室、电视录像放映室,并组织宣传、创作、书画、摄影等业余文艺团体,经常举办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竞赛等活动。1985年,文化站开始办文艺工厂(缝纫厂),积极创收争取多业养文。文化站创办的“草鞋山文学社”,编印过《草鞋山》文艺小册子。
唯亭镇文化站有独园二层楼房1幢,约800平方米,有万册藏书的图书室1个,歌舞厅1个,还有茶室、报刊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奕棋室、游艺室等。
四、广播电视站
民国29年(1940)2月,陈景学在娄门外以自装7.5W播音机播音,创娄东一带(其时娄东乡为吴县第九区即唯亭区所辖)广播之先。唯亭镇广播电视站,始建于1958年,名为“唯亭广播放大站”。始建时,各乡每个合作社装1只舌簧喇叭,线路以粟树棍和毛竹作杆子。其时,线路质量差,故障频繁,站内设备仅1台50W老式电子管扩音机。后因线路较长,功率严重不足,添置1台250W电子扩音机。1960年农村通电后,广播线路附挂在高压电线杆上。建站初期,全镇安装喇叭100只左右,以后部分农户也逐步安装喇叭,站内扩音机功率严重不足。1969年又购置了1台2×275W电子管扩音机,把原250W扩音机放在永久村,作为广播接力站,专送对阳澄三村的广播。
1970年,公社专门拨款,用5米水泥杆逐步替代竹木广播电线杆。1975年,把原5米方杆换成现在6~7米圆杆,成为独立传输的广播专用线路。广播喇叭发展到各大队各小队,全公社有喇叭4000多只,普及率在70%左右。至1996年,全镇由原来音质较差的舌簧喇叭全部改成动卷音箱喇叭,全镇共计5379只。
1985年,唯亭镇广播站开播自办节目,每星期播出1~2档。1989年,在全县自办节目评比中获三等奖。
1970年6月,唯亭粮管所的1台12时黑白组装电子管电视机首次在唯亭出现,70年代中期,镇上有些单位和私人开始拥有12时、9时的黑白电视机。以后,电视业发展迅猛,大屏幕彩色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家里。1991年10月,开设有线电视转播,用户百多户。初建时,是靠共用无线线形式传输信号的。1997年,和苏州有线台光缆联网,镇区全部铺开,有用户1300多户。和苏州城区一样,可收23个电视频道的节目。1999年,农村实现村村有线电视连网,全镇用户3600户。
唯亭镇广播电视站内有2500W晶体管扩音机,独立传输线路37.2杆公里、55线公里,基本满足全镇用户需求。两年投资150多万元,站内添置了5台光发射机、27台光接收机、编辑机、字幕机、摄像机、电脑等设备。
五、水乡电影船
70时代,在村小学操场上看“露天电影”成为唯亭乡村农民的唯一娱乐活动,因为镇上还没有影剧院。县、镇都有电影放映船巡迥到各村,每个村一二个月放映1次电影。
电影船到村,傍晚时分,操场上挤满了争地方的人。银幕扯起,太阳却还高高地挂在天上。
看电影最有劲、最过瘾的就是“两船相遇”了。就是说镇里的放映船和县里的放映船同时到村里,这时村里就和过节一样热闹非凡。两机同放,没有停机换片之扰,还会把平时只放两部电影加到3部之多,让村民足足过上一把期望已久的电影瘾!
农闲时,碰上很长时间村里不放电影,不少村民带着孩子,结伙摇船闯村去看电影。那情景真有点鲁迅小说《社戏》中描述的意境。去的时候,天还亮着,船驶出浜口,沐着夕阳,扯起一叶小帆,摇的摇,撑的撑,一路飘去;回来的时候将近半夜。吃了夜点心,睡在床上,脑海里还浮现着电影里的情景。
行船闯村看电影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遇到刮风、下雨,船无法行,大伙儿只能蹲在船舱里躲风雨,饱受风雨之苦。
如今,水乡的电影船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销声匿迹,农民看电影都到镇上设施一流的影剧院去了。
六、影剧院
据民国22年(1933)12月出版的《旧农村的新气象》记载,18年9月8日,唯亭山乡召开“唯亭山青年会农村服务周年庆祝会”,晚上“有活动电影”。可见,唯亭在民国期间已有电影放映了。
解放前,镇上无影剧院。
50年代初,镇上放映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为《沙漠苦战记》,放映地点是在镇东收购站门前的水门汀场地上。以后,镇民观看的大都是自带凳子的“露天电影”,市镇“露天电影”一般在唯亭中心小学操场或火车站篮球场上放映,农村大都在村大场或闲田放映。
1984年9月,由镇政府自筹资金投资建造唯亭影剧院,坐落镇中南街。主要设备有2台松花江5505型35毫米氯灯座机,共有1028个座位,7个工作人员,大门两侧有7间店面。总建筑面积为2964平方米。
影剧院于1984年10月试业,1985年至1994年连续10年被上级评为放映先进单位,还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唯亭影剧院在抓好常规电影放映的同时,放映过思想性较强的《少年犯》、《高山下的花环》、《焦裕禄》、《周恩来》、《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及《白粉妹》等影片。影剧院接待过无锡市锡剧团、苏州市滑稽剧团、上海沪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见图27)以及各类歌舞团来唯亭演出,极受镇群众的欢迎,丰富了镇民的业余生活。
附:在唯亭拍摄的电影有《魔术师的奇遇》(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一叶小舟》等。
七、图书室
唯亭文化站图书室创办于1953年下半年,其时仅1口书橱、200多本图书。唯亭中心小学也创办学校图书室。1960年唯亭公社图书室停办,1962年逐步恢复公社图书室,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公社图书室关闭。1975年推行“小靳庄经验”,恢复图书室。唯亭市镇单位和一些县属工厂也纷纷创办图书室。藏书千册以上,配有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图书室有:唯亭中学图书室、唯亭小学图书室、唯亭供销社图书室、吴县布厂图书室、吴县水泵厂图书室、吴县米厂图书室等。
八、图书馆
1999年末,唯亭镇党委、政府投资202万元,在金埂路新建唯亭图书馆。馆舍面积248平方米,其中有外借室、少儿阅览室、成人阅览室、书库等。有文艺类、社科类、科技类、少儿类等书籍21551册,同时还有报刊、杂志、连环画等近百种。
唯亭图书馆为苏州市“乡镇明星图书馆”,有管理员2名,采用计算机操作。
1951年初,苏州市新华书店在唯亭供销社设立代销处。1975年,唯亭供销社专设图书供应门市部,取名唯亭新华书店。90年代,该店转制为私人承包经营,有营业员3名。改革开放后,唯亭打破了只有供销社新华书店独家经营书刊的局面,一些个体书店纷纷办证营业,现今经营图书(兼营出借业务)的有唯亭书店、文苑书店、辉煌书店等。
十、文娱活动场所
30年代,镇上有祥园、渭园、洪园、福安、龙园、易安、集乐社、三义园、兴园、鑫意园、泰兴园、吴苑等茶馆。这些茶馆实际都是民众工余休息娱乐场所,人们在茶馆里可以读报,也可以听书。一些较大的茶馆兼作书场,成了评弹艺术的舞台。
30年代后期,玉泉楼(后改为德馨楼)、玉露春、祥园等茶馆季节性兼营书场业务。至民国32年(1943)后,镇上逐渐形成两家专业的固定书场,即全春园和龙园(1953年改为明园)。两家书场的全盛时期是在四五十年代,座位多达数百。明园一家有时听众就可达500多人。每天演出分日(下午)、夜两场。逢年过节,或有过埠名角演出,便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一场书说一个半小时,也有说一小时三刻钟的,中间打停(休息)十分钟,让艺人与听众稍作休息。
每有演出,场方事先几天写出书牌,并贴海报预告听众。有的还在开场前几小时派专人拿着书牌,摇着响铃,在街上边走边喊,宣讲书名、艺人名等。1956年,“仝春园”关闭,“明园”并人合作集体企业,延至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书场停业。
唯亭明园书场业主葛斌,俗称“小和尚”,是个经营有方者。他诚聘知名评弹艺人,几十年中在苏嘉沪地区的艺人中颇有盛名,口碑极好。唯亭有非常良好的评弹艺术气氛,听众也很会欣赏评弹艺术。很多知名的评弹艺术家都先后到过唯亭,其中有:徐云志、钟月樵、姚荫梅、唐耿良、魏含英、黄异庵、潘伯英、杨仁麟、张玉书、严雪亭、郭彬卿、沈俭安、苏似荫、朱介生、薛筱卿、陈文卿、庞学卿、陈瑞麟、杨振新、张国良、吴均安、朱耀祥、邵稼秋、祝逸亭、杨振雄、刘韵若、张如君、曹汉昌、陆跃良、金声伯、陈卫伯、吴君玉、赵开生、饶一尘、华士亭、邢瑞庭、周剑萍、王伯英、曹啸君、王宏声、朱慧珍、杨乃珍、愈筱韵、俞筱霞、余红仙、王莺、薛小飞、邵小华、沈水华、张振华等等。
1949年解放初,唯亭镇中桥浜弄开设“复兴”大戏院,后因多种原因,几个月后关闭。
改革开放以来,唯亭兴办卡拉OK厅、歌舞厅、录像室等现代文化娱乐场所,为唯亭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1999年,唯亭有营业性歌舞厅5处,卡拉OK厅1处,录像放映厅2处。市镇单位和村、厂也都有自办的文娱活动场所。
第五节& 民间歌谣
苏州有“吴歌之乡”之称,唯亭紧傍苏城,唯亭地区的民歌民谣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丰富多产。其表演曲调,委婉清丽,含蓄缠绵,内容可分生活歌、劳动歌、情歌、儿歌、仪式歌、岁时习俗歌、历史传说歌等。表演场所一般在乡村的村头、田间和行走的船上。唯亭的民间歌谣表演有独唱、二人对答唱(也有群口对答唱)和赛唱。
山歌好唱口难开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喝网难抬。
月儿弯弯照九洲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多少飘零在外头。
十二月时令歌
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来放鹞子,三月清明买青团子,四月里看蚕宝宝上山做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来摇扇子,七月上帐子,蒲扇拍蚊子,八月中秋炒南瓜籽勒西瓜籽,九月里打梧桐子,十月朝就剥桔子,十一月里踢毽子,十二月底搓圆子。
十二月花草虫豸山歌
正月梅花阵阵香,螳螂叫船游春场,蜻蜒相帮橹来摇,蚱蜢掮篙当头撑。
二月杏花处处开,蜜蜂开起茶馆来,梁山伯旁边冲开水,坐柜台小姐祝英台。
三月桃花朵朵红,来个茶客石胡蜂,“接力黄”谈起家常事,忙得拳虫勿停动。
四月蔷薇满墙开,蚕宝宝上山做丝哉,苍蝇困觉明朝会,蚊子夜里上市来。
五月石榴红似火,洋蝴蝶躲勒花当中,“杨师太”一叫活吓煞,吓得地瘪虫动亦不敢动。
六月荷花结成莲,织布娘勒房里哭青天,蟅天哥哥来相劝,唧蛉子登勒姐身边。
七月里凤仙开,吓得田鸡跳起来,萤火虫提灯前头照,壁虎沿墙游进来。
八月里来木樨香,“叫哥哥”夜夜想婆娘,廊檐头唧蛛来偷看,结识私情“纺织娘”。
九月里来菊花黄,出兵打仗是蚂蟥,背包蜒蛐来督阵,千万蚂蚁去朝王。
十月芙蓉应小春,青蛙田鸡要嫁人,金钱乌龟媒人做,香蜒虫独出臭名声。
十一月里茶花开,蛱虱卖狠摆擂台,红头百脚前头走,“灰骆驼”欺人打上来。
十二月里腊梅花,跳蚤想起开典当,壁虱搭俚做朝奉,白虱当件破衣裳。
九月里菊花黄
九月里,菊花黄,稻谷堆满仓。今年大丰收,家家变了样。人人买牛盖新房,个个穿上新衣裳,合作化搞得好,一片新面貌。
十二月风俗歌
正月半,闹元宵;二月二吃撑腰糕;三月初三正清明,祭扫坟墓在市郊;四月十四轧神仙,大家白相神仙庙;五月端午划龙船;六月黄天荡荷花俏;七月七,来笃巧,牛郎织女会鹊桥;八月中秋斋月宫,大小百家香斗烧;九月重阳去登高,野宴吃块重阳糕;小春引来十月朝,纸作寒衣坟前烧;十一月里冬至到,冬酿酒,家家拷;腊月廿四要送灶,人人吃点糖元宝;腊月梅花香十里,富家踏雪邓尉跑;除夕讨债把门敲,穷人逃避赖债庙。
姐在园里拗木香
姐在园里拗木香,郎在外头张勒张。
姐:张勒勿张一个样,快点转去织布做佣生。
郎:吾偏要张勒偏要张,俚奈姆妈答应吾么亲上亲;俚奈爹爹送拨勒吾么雪花银;俚奈大哥答应送拨吾么三桶浓黄酒,俚奈大嫂答应送勒吾么一朵珠花金上金。
姐:几时伲姆妈答应奈亲上亲?几时伲爹爹答应奈雪花银?几时伲大哥答应送奈三桶浓黄酒?几时伲大嫂答应送奈一朵珠花金上金?
郎:俚奈姆妈三月十三么答应吾亲上亲,俚奈爹爹四月十四答应送吾雪花银,俚奈大哥五月十五答应送吾三桶浓黄酒,俚奈大嫂六月初六答应送吾一朵珠花金上金。
姐:三月十三伲姆妈在娘家做清明,四月十四伲爹爹在庙里轧神仙,五月十五伲大哥在虎丘山上对百草,六月初六伲大嫂在荷花楼上晒衣裙。
六月里露水勿经霜
姐倚门槛郎倚窗,一心想奈小妹郎。板壁上蓬法终勿空思想,六月里露水勿经霜。
新打菱桶只只新
新打菱桶只只新,朝朝起来采红菱。隔着窗棂甩只红菱姐尝鲜,姐吃着红菱报还恩。做件衣衫送郎君,件件衣衫有交情。
铁拐李先生道行高,汉钟离盘石把手摇,吕洞宾肩背青锋剑,张果老骑驴过仙桥,曹国舅手执阴阳板,韩湘子云中吹玉箫,何仙姑手执金莲蓬,蓝采和花篮献蟠桃。
田里山歌闹盈盈
黄秧落水转了青,田里山歌闹盈盈。远听好似鹦哥叫,近听好像凤凰鸣。耘稻歌
耘稻要唱耘稻歌,两腿弯弯田里拖。眼看六棵棵里白,玉手弯弯耘六棵。
正月梅花开动头,家家百姓苦愁愁;念年荒家难当家,白汤薄粥泪双流。
二月杏花白似霜,家家人家吃粗糠;手里现钞呒籴处,野有树皮呀才啃光。
三月桃花是清明,乾隆皇帝下来发救命(粮);大的要发二十四,小的只发十二分。
四月蔷薇暖洋洋,眼泪汪汪卖家生;条条枱凳才卖落,卖剩三间破老棚。
五月石榴一点红,日里呒人晒得寂洞洞;长条直篷好田呒人种,大户人家搭我一样穷。
六月荷花象喇叭,穷汉种田泥里债;日里呒不草衫笠帽戴,夜里呒不青罗帐拿蚊子遮。
七月凤仙石根青,雷阵“霍显”怕煞人,开出门来低田没落呒其数,高田亦只有半收成。
八月木樨阵阵香,结发夫妻走他乡;女差男来男差女,各逃性命自家行。
九月菊花心里焦,缴粮还租实难逃;一升一合才拿去,大哭小喊自家熬。
十月芙蓉开小春,种田人真苦伤心,白粥白饭呒不吃,两块面团当一顿。
十一月雪花满天飞,庄稼人苦凄凄;阿爹拉去呒音讯,日日夜夜想着俚。
十二月里是新年,庄上(地主)跑来讨铜钿;别人屋里杀鸡杀鸭,乡下人家勒苦黄连。
(注:《十二荒年》是30年代流传于唯亭地区的民谣。)
苏州城外草鞋山,山上有只玉草鞋,福祐人间通苍天,要能得到胜神仙。
排排坐吃果果
排排坐,吃果果,爹爹转来裹“耳朵”。称称看,二斤半,烧烧看,两大碗。吃一碗,剩一碗,门角落里斋罗汉。罗汉勿吃荤,豆腐面筋囫囵吞。
跌跌脚板,跳过南山,南山北斗,水龙金王,烂脱哪里一只小白狗的脚。
床里有只缸
一记耳光,拍到里床,里床有只缸,缸里有个蛋,蛋里有个黄,黄里有个小和尚,唔哩唔哩要吃绿豆汤,绿豆汤吃勿着,要未吃记耳光。
抗铃抗铃马来哉
抗铃抗铃马来哉,隔壁小姐转来哉,买点啥格小菜?茭白炒虾,田鸡踏煞老丫,老丫告状,告拨和尚,和尚念经,念拨观音,观音拆屁,拆得满地,汆煞仔隔壁格小二。
小明小华勿要哭
小明小华勿要哭,肚皮饿来吃冷粥,左手捏只盐鸭蛋,右手夹块酱猪肉,吃仔还要哭?吃仔还要哭,爹爹面孔板起来,姆妈拿起棒槌来,吓得小明小华勿敢哭。
小猫眯眯,明早初二,买斤荸荠,送给阿姨。阿姨长,阿姨短,阿姨头浪有只碗,碗里有块老卜干,吃来吃去吃勿完。
附:东洋女人哭七七
头七到来哭哀哀,天皇征我到中国来,上海战场就阵亡,奴家与公婆哭断肠。
二七到来泪满腔,交待公婆二三声,町长派我到军营当洗衣工,小山男兄好请公婆来带养。
三七到来媳受苦,几百名妇女分配“军慰所”,日夜接客实在多,我伲进仔活地狱。
四七到来劝军佐,你们打胜打败勿要发兽欲,发泄兽欲女人受尽苦,病弱女子命断落。
五七到来媳已看清爽,我伲到中国勿是搞亲善,中国人民要抗战,日本兵骨灰一船一船运回国。
六七到来再劝军人们,停止作恶要善行,否则呒没好结果,害爷害娘害自已。
七七到来媳祝告,求求天老爷软心肠,挖出恶心换善心,停止战争保佑我伲回家乡!
(注:此歌于1939年6月在安徽源县新四军军部创作,为30年代用我国古俗女哭夫的《哭七七》调谱写日文,内容为日本妇女思念被征战去侵华的日军丈夫,抗战时期曾流传于吴县东部的唯亭、跨塘、斜塘等农村,袁震在唯亭双泾等村走访采集到此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