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中含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小核对吗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页免费59页免费30页免费7页¥0.1025页免费 21页1下载券4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41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5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5页免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试题.|化​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双小核草履虫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双小核草履虫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动物亚门寡膜纲膜口目草履虫科的 1 属。因体形如倒置的草鞋而得名。门原生动物门目膜口目科草履虫科
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体伸长呈圆筒形 , 前端较圆,后端变尖,全身披有均匀的体纤毛。
在腹面有一发达的、微扭曲的、由表膜内凹的口沟,自前端一直延伸到身体中部,微膨大为口前庭,然后伸入细胞质内,并扩大为漏斗状的口腔。口沟内的纤毛较体纤毛长。口腔内的左壁上有两片由纤毛融合成的腹咽膜和背咽膜;背壁上有四分膜;在与前庭交界处的右侧边缘上有一片口侧膜;共同组成口腔纤毛系统。由于口沟内的长纤毛和口腔纤毛系统各片膜的摆动,食物随水流而进入细胞体内,形成食物泡。草履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有选食性。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而在泡内逐步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表膜上开口的胞肛排出体外。渗透压是靠前后两个伸缩泡交替伸缩、排出多余水分而调节的。在表膜下面整齐地埋藏许多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强烈刺激(如化学药物、电、机械等)或敌害时,在 2 ~ 3 微秒内即可射出刺丝泡,变成一根长约 40 微米的细丝,前端有矛状小针,作为防御之用。草履虫靠体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身体按纵轴的反时针方向旋转前进。遇障碍物或微弱刺激时 , 纤毛会朝相反方向击打 , 于是虫体改变游动路线以避开不利境地。身体中部有大、小核。无性生殖是简单的横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全世界已发现有 20 多种形态上不同的草履虫,其中,双小核草履虫又可再分为若干遗传上和生殖上不同的种,故把双小核草履虫称为复合种。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 80 ~ 300 微米,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吞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还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据统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 000个细菌。但是单细胞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草履虫为何会有大、小核?_百度知道
草履虫为何会有大、小核?
或许与它的无丝分裂有关。
提问者采纳
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分裂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可以看出本身分裂生殖时就不是大小核,另外还有 1.大草履虫   2.双小核草履虫3.多小核草履虫 4.绿草履虫 5、放毒型草履虫 等大约22种。当然浮福蹿核讷姑寸太丹咖不是都有大小核了。一般分大小核的就是大草履虫别的生物像原核生物根本就没有核,更不用说分大小核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草履虫的个体比较大,两个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大核管营养代谢,小核内含遗传物质,管生殖
草履虫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草履虫靠赊么生活_百度知道
草履虫靠赊么生活
提问者采纳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 paramecium   
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分裂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除了维持草履虫的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无性、接合、内合、自配、质配等等。 草履虫细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   口沟:取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内含遗传物质,生殖作用   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   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   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   
草履虫结构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5.放毒型草履虫(killerparamecia)草履虫中有一些品系可以产生一种毒素(草履虫素),这种毒素可杀死其他品系的草履虫,而对自身却无害。于是将能产生毒素的品系称为放毒型草履虫;将可被杀死的品系称为敏感型草履虫,该品系不能产生草履虫素。放毒型草履虫所以能产生毒素,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在它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称为卡巴粒(Kappaparti-cle)的特殊颗粒,卡巴粒的直径约0.2微米,长约1~5微米,含有DNA、RNA、蛋白质、糖类等,现已公认是一种内共生体。它可进行自我复制和发生突变,每个细胞中的卡巴粒数目可从几个到几百个,草履虫素就是由卡巴粒控制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在它的细胞核中含有显性基因K,当核基因K和卡巴粒共存于一个细胞内,该草履虫就能产生毒素,可见放毒是由卡巴粒和显性基因K共同决定的。卡巴粒必须在K基因作用下才能复制,只有核基因K而无卡巴粒的草履虫是不能产生毒素的,因为核基因K不能在原先无卡巴粒的情况下重新产生卡巴粒。只有卡巴粒而无核基因K的草履虫开始时虽然也能放毒,但由于细胞不断分裂而卡巴粒不能复制,卡巴粒也就越来越少,最后(大约经历5~8代)就变成无卡巴粒的敏感型。放毒型与敏感型草履虫的基因型如下:   放毒型 敏感型   K/K+卡巴粒K/K   K/k+卡巴粒K/k   k/k+卡巴粒 k/k 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吞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草履虫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楼上超全!!
娅娘的回答很赞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草履虫的食物是什么
草履虫的食物是什么
09-12-26 &匿名提问 发布
大草履虫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纤毛纲。它生活在淡水中,一般的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到。 大草履虫的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外形很象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叫做草履虫。它的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口沟里有一个胞口,下面连着胞咽。当它游泳的时候,全身的纤毛都会有节奏地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的纤毛较长,摆动有力,所以草履虫的身体就会旋转着前进。 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大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细胞核,是它生命的中枢,通常为一个大核,一个小核,也有两个或多个小核的。它的生殖过程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形式。有趣的是,细胞核每天以24小时的周期变化着:中午12时的体积最小,以后逐渐增大,到午夜24时体积变得最大。 科学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白昼正常情况时,大草履虫通过接触和交换体内物质进行交配,交配节律受白光的影响。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草履虫,则可以改变它的交配节律,从不同的时间开始新的周期。如果将其放在长期暗黑的环境中,这种生物钟就会失去作用,使它随便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交配。但是只要再放到阳光下,仅仅经过很短的时间,它们就会自动校正生物钟,又在正常的时间内进行交配了。 大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多年来,遗传学科学家已经用它研究了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和细胞核在遗传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类型的转变等,取得了不少科学成果。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发现了它在医学方面的许多重要价值,例如用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疾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纤毛纲(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的一属,是单细胞动物。常用作遗传学、生理学、细胞学的研究材料和教学实验材料。已知的有10种以上,但常用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袋状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三种。具有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有性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   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简单一点就是:口沟:取食 外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运动   1.纤毛密生在表膜上。草履虫运动时,纤毛不断地摆动,使虫体沿自身的长轴旋转,呈螺旋形的路线前进。口沟向里是前庭和口腔,口腔的后端是胞口和胞咽,口腔内有颤动着的纤毛。纤毛的摆动把食物送入体内。  2.前、后端伸缩泡和收集管的收缩是交替进行的,这有利于水的收集和排出。  3.食物泡在草履虫身体里顺着一定的路线移动,先向后端,再向前端,然后又转向后端。开始形成的食物泡呈红色,移到中后部,逐渐变成淡黄色或黄色,这是因为中性红是一种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由此可见虫体开始分泌的消化酶是酸性的,以后分泌的消化酶呈碱性。食物被消化后,食物泡在移动过程中就逐渐变小。    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一个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草履虫通常都发生无性的分裂生殖。起初两个细胞核伸长,慢慢地在身体的中央部分向里凹进去,逐渐变成像蜂腰的样子。最后在蜂腰的地方断开,变成了两个新的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最大的草履虫只有芝麻的1/10大。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因此,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草履虫的养殖方法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去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去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0.5小时后分裂。        草履虫是双核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草履虫属於原生动物门纤毛动物亚门寡膜纲膜囗目草履虫科的1属。 草履虫因体形如倒置的草鞋而得名。体伸长呈圆筒形,前端较圆,后端变尖,全身披有均匀的体纤毛。 在腹面有一发达的、微扭曲的、由表膜内凹的囗沟,自前端一直延伸到身体中部,微膨大为囗前庭,然后伸入细胞质内,并扩大为漏斗状的囗腔。囗沟内的纤毛较体纤毛长。囗腔内的左壁上有两片由纤毛融合成的腹咽膜和背咽膜;背壁土有四分膜;在与前庭交界处的右侧边缘上有一片囗侧膜;共同组成囗腔纤毛系统。由於囗沟内的长纤毛和口腔纤毛系统各片膜的摆动,食物随水流而进入细胞体内,形成食物泡。草履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有选食性。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而在泡内逐步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表膜上开囗的胞肛排出体外。 草履虫主要生长在淡水中,为免於细胞被水大量渗入,其调控渗透压的能力相当重要。渗透压是靠前后两个伸缩泡交替伸缩、排出多余水分而调节的。在表膜下面整齐地埋藏许多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强烈刺激(如化学药物、震、机械等)或敌害时,在2至3微秒内即可射出刺丝泡,变成一根长约40微米的细丝,前端有矛状小针,作为防御之用。草履虫靠体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身体按纵轴的反时针方向旋转前进。遇障碍物或微弱刺激时,纤毛会朝相反方向击打,於是虫体改变游动路线以避开不利境地。身体中部有大、小核。无性生殖是简单的横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全世界已发现有20多种形态上不同的草履虫,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 80至300微米;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蚕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草履虫 大草履虫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学名paramecium caudatum,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大草履虫属。它生活在淡水中,一般的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到。大草履虫的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外形很象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叫做草履虫。它的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口沟里有一个胞口,下面连着胞咽。当它游泳的时候,全身的纤毛都会有节奏地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的纤毛较长,摆动有力,所以草履虫的身体就会旋转着前进。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大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细胞核,是它生命的中枢,通常为一个大核,一个小核,也有两个或多个小核的。它的生殖过程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形式。有趣的是,细胞核每天以24小时的周期变化着:中午12时的体积最小,以后逐渐增大,到午夜24时体积变得最大。科学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白昼正常情况时,大草履虫通过接触和交换体内物质进行交配,交配节律受白光的影响。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草履虫,则可以改变它的交配节律,从不同的时间开始新的周期。如果将其放在长期暗黑的环境中,这种生物钟就会失去作用,使它随便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交配。但是只要再放到阳光下,仅仅经过很短的时间,它们就会自动校正生物钟,又在正常的时间内进行交配了。大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多年来,遗传学科学家已经用它研究了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和细胞核在遗传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类型的转变等,取得了不少科学成果。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发现了它在医学方面的许多重要价值,例如用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疾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传物质的载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