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同民镇长安村镇银行至翻坪的森林防火公路是否建成

习水县同民镇离退休干部关爱空巢老人
图为看望生病的空巢老人
  为积极推进“1+N民生温暖行动”的深入开展,8月21日上午,习水县同民镇关工委连同离退休支部的干部一行到同民镇敬老院看望生病的空巢老人王堂贵。
  据了解,家住同民镇长安村的王堂贵老人今年70多岁了,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症,已经丧失劳动力,老伴几年前离世,两个儿子现年30多岁,均患有痴呆症,一家人生活困难。今年四月,长安村村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将其送到同民镇敬老院,敬老院在了解到王堂贵老人的情况后,主动为其免去了入院每月的400元费用,将老人接进了敬老院居住,照顾其生活起居。
  今年五月,同民镇离退休支部召开支部大会,会议学习了县“1+N民生温暖行动”等有关精神,对此项活动表示大力支持,纷纷捐赠资金,要对同民镇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进行帮扶,会后,共筹集资金2400余元。
  近日,住进敬老院的王堂贵老人病情复发,经常要到医院治疗,出行生活很不方便,关工委及离退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8月21日早上到敬老院看望王堂贵老人,为其送上营养品和200元慰问金,并表示会继续关注老人病情发展情况,希望老人早日康复。(习水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李荟
| 版权声明 |
| 文明邮箱 |
联系地址贵阳市广顺路1号 省文明办秘书组(贵州文明网编辑部) 咨询电话: 5891802 咨询QQ: 邮编:550002
Copyright(C)贵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龙山村网站首页-龙山村介绍-龙山村生活-龙山村供求-龙山村旅游-龙山村图片-龙山村社区-龙山村特产-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同民镇龙山村网站-村村乐
热门分类:  
龙山村新闻
·[生活信息]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旅游资源]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龙山村供求信息
龙山村生活信息
·[餐饮娱乐]
·[交友信息]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其他信息]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龙山村旅游资源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农家乐]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其他资源]
·[景点介绍]
·[特色美食]
·[民风民俗]
龙山村资料
还没有龙山村的资料,如果您是龙山村村民,可以为村庄添加介绍……[]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同民镇龙山村周边地区
今日天气:
微信关注龙山村
龙山村站长
龙山村网站站长(网络村官)正在热烈招募中,赶快来申请吧!
◎2010-村村乐-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40号集中村网站首页-集中村介绍-集中村生活-集中村供求-集中村旅游-集中村图片-集中村社区-集中村特产-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同民镇集中村网站-村村乐
热门分类:  
集中村新闻
·[生活信息]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供求信息]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旅游资源]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生活信息]
集中村供求信息
集中村生活信息
·[餐饮娱乐]
·[交友信息]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其他信息]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寻人寻物]
集中村旅游资源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农家乐]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景点介绍]
·[其他资源]
·[景点介绍]
·[特色美食]
·[民风民俗]
集中村资料
还没有集中村的资料,如果您是集中村村民,可以为村庄添加介绍……[]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同民镇集中村周边地区
今日天气:
微信关注集中村
集中村站长
集中村网站站长(网络村官)正在热烈招募中,赶快来申请吧!
◎2010-村村乐-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40号同民镇 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习水县政府门户网站群
您的当前位置:
索 取 号:
文  号:
发布机构:
同民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
信息名称:
同民镇 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产生日期:
同民镇 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来源: 习水县同民镇人民政府  
发表日期: 日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同民镇 2011---2015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根据 《 习水县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县&战略和&一镇两线三流域四园区&的产业布局内涵,坚持&稳定粮油、主攻畜牧、壮大蔬菜、培植经果、开发旅游&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力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全面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 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
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的五年,发展前景催人奋进,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继续坚持&稳定粮油、主攻畜牧、壮大蔬菜、培植经果、开发旅游&的发展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同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完成未来五年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发展目标
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到2015年底,全镇生产总值达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上新台阶。一产得到加强,二产得到壮大,三产得到提升,优势畜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建设畜牧业大镇和旅游业强镇取得新突破。以交通、农业、集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建立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稳定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教育、科技、文广、卫生、就业、民政、&双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各项改革有所突破,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局面,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平安同民&创建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构建和谐同民取得全面进步。
(一)经济发展指标:
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元以上,其中:
1、农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年均增长8.3%;
2、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年均增长20%;
3、第三产业达到8000万元,年均增长22.3%;
4、财政税收达到105万元,年均增长9%,其中:地方收入达到50万元,年均增长28%;
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33%。
(二)社会事业发展指标: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对老弱病残人员、&三关&对象救助制度,加大扶贫帮扶力度,完善敬老院、老年协会等基础设施建设;
2、&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以上;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
5、硬化村级公路37公里,实现集镇周边4公里通水泥路的经济圈,全力打造同民镇新一代公路网络。
6、改善人畜饮水和农灌堰渠等水利设施改造。确保全镇人畜饮水和农灌用水安全;
7、加快全镇中低压电网干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和变电站建设,切实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保障能力。
8、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创建和村庄整治,统一按照具有同民镇悠久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风格改造和新建居民住房,全面改善集镇环境和农村村容村貌;
9、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能力达到10000人;
10、总人口控制在2.2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内,计生工作水平进入一类乡镇行列;
1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逐步提高全镇人民文化素质;
12、认真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后续工作和铜灌口工程后勤保障工作;
13、耕地保有面积达到占补平衡11800亩;
14、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总体达到70%左右,集镇绿化率达到25%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5万亩。
(三)人民生活水平指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80%的农户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300人以内,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6500人。
二、具体规划
坚定不移地坚持&稳定粮油、主攻畜牧、壮大蔬菜、培植经果、开发旅游&的发展思路,实现同民社会经济&增比、进位、突破&和更好更快发展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
①全镇新修和改造通村油路37公里。主要是同民至蔺江13公里,同民至茶垭7公里,同民至同心至新福3公里,下湾至前进6公里,红旗至岗强3公里,长安至太平3公里,天池湾2公里。建立集镇周边4公里通油路经济圈。
②新建通组公路56公里,分别是茶垭至河坝6公里,同民至向阳5公里,干豆溪至蔺江3公里,兴隆至翻坪5公里。五星至石柱上5公里,铜灌口至中桶坝至农爪坝20公里,胜利岩上至土前坝6公里,长安回头湾至螺丝湾6公里。
2、水利建设: 五年内解决15000人饮水困难,新建蓄水池7000立方米,分别是2011年在茶垭实施3000立方米,2012年在长安实施2000立方米,2013年在兴隆实施2000立方米。改造胜利村小学至沙坝沟、茶垭、长安、兴隆等村堰渠10公里;建成铜灌口水库、改造联合大堰等堰渠、建成同民河梯级河道,解决同民、醒民、土城近10万人饮水问题和3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增强抗旱防洪能力。
3、电力改造:2012年在力争在长虹居修建11万千伏变电站一间,五年内改造长安村、兴隆村等村农村电网升级2100户。
4、通讯设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通信市场,手机使用率达到800部/1000人,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
(二)产业发展
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万户工程&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发展&桂圆、蔬菜、仔猪&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发展特色主导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1、种植业。
稳定发展蔬菜和桂圆主导产业种植和管理,突出发展茶垭绿色大米,竹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到2015年桂圆产业规模扩大到10000亩,新增蔬菜种植(含大棚)6000亩,种植茶垭大米规模达到4000亩,竹业达到4000亩,金银花、甜叶菊等中药材达到5500亩。积极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继续申报建立茶垭绿色大米、唐朝坝蔬菜等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规模扩大、品质提高、竞争力增强。2011年茶垭村(街上)修建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库房500平方米,2012年在茶垭修建绿色大米加工房一间。
发展生猪、黔北麻羊养殖,加强动物防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到2015年养殖能繁母猪达到10000头,能繁母羊3000头。
3、镇(村)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业
①围绕同民古蔺州府和皇木采伐地的悠久历史,红军长征三过此地,蔺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酒工业园区、铜灌口水库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等资源优势,开发同民&古、红、绿、白、新&旅游模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旅游,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2012年在蔺江村打造镇村旅游点五处,其中配套园区绿化公路硬化,河道绿化,河提梯级改造,生态鱼保护等。
②围绕同民河梯级河道建成后形成的水体景观和现有的乡村旅游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发展旅游地产经济。开发一批以红色文化和地域特色为主题的旅游产品,2012年在长安村河道治理6公里。2013年在红旗村河道治理4公里、兴隆村河道治理3公里。
③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商品交易聚集区域,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④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加大&同民河流域&及库区水源涵养林、护岸林、风景林营造力度,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后续管护措施,强化蔺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规划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全面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生产为主题的生态建设工程。
三、集镇建设
按照&面积拓展、人口聚集、功能完善、环境优化&要求,提升集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宜居同民&。
1、优化集镇功能布局。完善集镇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建设三期工程。到2015年,基本形成集镇面积2.5平方公里、承载10000人的集镇规模。大力推进通信、供电、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集镇饮用水源保护,完成集镇给排水、污水处理工程。扎实开展&整脏治乱&,全面提升集镇管理水平。
2、增强集镇承载能力,完善集镇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统一风格高标准建设集镇二期工程,完善街道绿化、中心花园和公厕等后续设施,修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客运车站。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四在农家&创建为重点,大力实施贫困山区移民搬迁工程。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创建和村庄整治,沿交通干道全面打造黔北民居示范带。到2015年,完成黔北民居创建10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8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00户,基本消除农村危房。改善农村面貌。
四、社会事业
1、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关心农村弱势群体,深入实施&三关&工程。落实城乡贫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救灾救助制度。2013年同民村改造烈士陵园500平方米、修建敬老院500平方米,2014年长安村新建公共墓地5000平方米,,2015年长安村新建孤独廉租房500平方米。继续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人,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
2、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加强法制宣传,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推进&平安同民&创建,促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茶垭改建学校1间,同民村改建学校1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4、扎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内,加大对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两非&。坚持村为主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与干部包保相结合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加大奖励扶助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计生工作稳类进位目标。
统筹兼顾,抓好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双拥&、民兵预备役和征兵、残疾人、老体、妇女儿童等其他各项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全力以赴打造法治政府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强化法治意识,依法行政,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效率意识,凡事不等不靠,不推诿扯皮,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服务政府建设。遵守《廉政准则》,发挥监察、审计作用,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主动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构建阳光政府。努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道德水平。推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