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有关动物的四字词语语是有怀南俩字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缩为四字词语_百度知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缩为四字词语
提问者采纳
目: 主谓式。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淮南的橘树:“婴闻之。也叫枸橘,则又何也: nán jú běi zhǐ 释 义,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
用 法,则~。 出 处,而自吾人行之。所以然者何: 南橘北枳 发 音;作谓语、分句,味苦酸,生于淮北则为枳,球形,叶徒相似:落叶灌木,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其实味不同: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此中大半;比喻人或事物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质 释 义,不能实收其效者?(严复《原强》) 词 目:橘生淮南则为橘,若存若亡: huái jú wéi zhǐ
近义词?水土异也: 枳:
反义词。” 示 例: 淮橘为枳 发 音
其他类似问题
橘生淮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8页¥2.0047页免费17页免费9页¥1.0052页免费 17页免费8页免费13页免费16页1下载券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7页免费23页免费35页免费27页免费34页免费
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2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Y?8罩900《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Research of Synonymous Relationabout Dwelling Noun in the Lunyu院系:年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研究生姓名:完成时间:中文系2000级汉语言文字学训诂学刘兴均教授陆怀南2005年2月《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2000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陆怀南导师:刘兴均教授论文摘要“住所名词”是指与人们居住环境相关的名词。本文探讨了《论语》中的11组32个同义的住所名词。在证同辨异的过程中寻找这类词的词义运动和近义关系的特点。《论语》是孔子逝世之后由孔子的门人及其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语录体散文,书中集录了孔子的言行及其弟子的言行,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中国境内对《论语》的研究,历来十分重视。但对《论语》中的某一个语义场中的近义词作比较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拟在《论语》近义词的比较分析方面做一些尝试,选取《论语》中反映人们居住场所的名词进行近义关系比较,一是为了使论题相对集中在住所这一语(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义场内,这样范围容易控制。二是《论语》住所名词多有古今传承关系,通过近义关系的比较研究,找出汉语词义发展变化的一些线索,从而为汉语词义学的建立提供有利的证据和有价值的结论,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论文着重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同义词及其近义关系的判定:(二)《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分类辨析:(三)《论语》住所名词反映出先秦汉语词义相近关系的特点。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论语》中词义相近、相关的住所名词。本文首先对同义关系的确定作了论说,认为用来确定现代汉语的同义词的理论和方法,有的在古代汉语是行不通的,而且操作也不便。本文参考了时贤的理论、方法和操作经验,特别注重该词出现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并采用徐正考先生提出的“系联法”为主和“参照法”为补,用以归纳住所名词同义群。最后归纳得出《论语》一书具有同(近)义关系的住所名词有以下三类: (1)房屋富室及其构件,例如:宫/室、庭/堂、居/处/所、官(百官)/室家、朝廷(朝廷)/宗庙、朝/、市/肆、门/户/牖/阈:(2)都鄙郡邑等处所界域,例如:国/邦(邦(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域)/家/社稷(社)/邑、邻/里/乡/党:(3)道路交通等固定设施,例如;道/路/涂(鎏)/径等。共计1l组32个词。论文花了较大的篇幅对《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作了分类辨析。以《论语》文本为出发点,看该词在文中的使用义是否是用作住所一类的名词。然后简要地梳理一下该词词义的古今发展线索,再与同组的近义词进行比较。在证同辨异的过程中,将横向的共时研究和纵向的历时研究贯串起来,考察有关联的词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变化的脉络,适当地参照有关的注释以及小学专书如《说文解字》、《尔雅》和《释名》等的释义及前人与时贤在相关的辨析上取得的成果,进行证同求异。最后,对《论语》住所名词反映出先秦汉语词义相近关系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得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近义中有大小等次的差别:(二)近义中有适用对象的差别:(--)近义中有高低、上下、内外的差别:(四)近义中有源流的差别。关键词:《论语》住所名词同义词近义关系RESEARCH oF SYNoNYMoUS RELATIoNABoUT DWELLING NoUN IN TH(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E三UⅣyUTutor:Pro.LlUⅪNGJUNAuthor:LU HUAI NANABSTRACTDwelling noun is a noun referring to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The thesisdiscussed 11 group and 32 synonymous dwelling nouns in the Lunyn.Themeaning change and synonymous relation among dwelling nouns were discussedby certifying similarities and arguing differences.After his death,Confucius’S followers and disciples collected and recorded thesaying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in an essay whic(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h is in the form of adialogue,nOW known as the Lunyu.This work was finished in the early WarringStates period.It’S a classic of the Ru Sch001.The important thing is always takenon the research of the Lunyu in China.But it’S seldom to analyze the parison in a context in the Lunyu.This thesis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synonyms parison in the Lunyu.In order to concentrate the content on adwelling SBbject,which iS apt to discuss,and in that dwelling nouns(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 in the Lunyuinfluence the modern Chinese phrases,parison of synonymous relation tofind Chinese phrases development clues,then to supply advantageous proofsand worthy conclusions for Chinese meaning study.The nouns describingdwelling were selected pare in the Lunyu.Three questions were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thesis:1.Discernment of synonyms and synonymous relation.2.Classification ofsynonymous relation of dwelling nouns in the Lunyu.3.Dwelling noun(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s in theLunyu reflect the synonymous relation characters of pre-Qing dynasty Chinesephrases.The subject in the thesis was the synonymous and relevant dwelling nouns inthe Lunyu.Above all,the synonymous relation was proven.In some cases,itdoesn’t work and is hard to apply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Chinesesynonym to ancient phrase.The theories,method and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experts were referred in the thesis.The phrase environment,that is,c(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ontext wasespecially concerned.What’S more.“The method of relation’’of Mr xuzhengkao2was primarily adopted and“the method pare”was supple mentallyapplied to concluding dwelling nounsynonymous group.Summarily,three kindsof synonymous noun in the Lunyu were concluded:1。premises,room ponent,for example:gong/shi,ting/tang,ju/chu/SUO,guan(baiguan)/shijia,chaoting/zongmiao,chao/shi/si,men/hu/you/yu.2 country,city,village boundary,e.g.,gun/bang(bangyu)/jia(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sheji(she)/yi,lin/II/xiang/dang.3.road,lane ect.regular facilities dan/lu/tu/jing.11 groups and 32phrases were concluded.Most part of the thesis discus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nonymous relation ofdwelling nouns in the Lunyu.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of the Lunyu.the phrase’susage was discussed whether it belonged to dwelling noun.Its usage developmentwas researched.Then the phrase pared with the synonym in the samegroup.By certilying similarities(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 and arguing differences,phrase paredwith other and its development was research,referring to relevant exegesis andbooks like“Shun Wen Jie Zi”,“Er Ya&and“Shi Ming&,and achievement ofthe predecessor and experts.Lastly,the synonymous relation characters of pre-Qing Chinese phrasesreflected by the dwelling nouns in the Lunyu were summarized in four aspects:1.the synonymous rate difference between synonyms2.the application subject difference b(来源:淘豆网[/p-7089244.html])etween synonyms.3.the difference between synonyms noun,as Gao Di(Tall and Short),ShangXia(Above and Under),Nei Wai(In and Out).4.the source difference between synonyms。Key words:the Lunyu,dwelling noon,synonym,synonymous relation3《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汉语言文字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陆怀南导师:刘兴均教授前言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中国境内对《论语》的研究,历来十分重视。但对《论语》中的某一些近义词作比较分析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拟在《论语》近义词的比较分析方面做一些尝试,选取《论语》一书中反映人们居住场所的名词进行近义关系比较,一是为了使论题相对集中(在住所。这一语义场内),范围容易控制。二是《论语》住所名词多有古今传承关系,通过词义关系的比较研究,容易看出汉语词义发展变化的一些线索。通过对住所名词这样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在专书中使用义及其出现的语用环境的对比分析,来为汉语词义学的建立提供有利的证据和有价值的结论。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论语》中词义相近,相关的处所名词,共有11组32个同义的住所名词。从语义类别分为这样三类:l、房屋宫室及其构件:2、处所界域;3、道路交通等固定设施。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对《论语》中这些意义相近的名词词义辨析,既要证其同,也要辨其异,证同辨异都要立足于《论语》的文本,并且广泛吸收汉语文字学(尤其是古文字学),词义学,音韵学,语法学的研究成果,理清各组近义词本身词义发展的演变的线索,是本文研究要实现的目标。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依据的理论是汉语的词义是成系统的,汉语的词语是成体系的,汉语众多的词的词义是有联系的这一理论,对《论语》一书中的住所名词进行考察,发现《论语》中的住所名词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广泛的词义联系,它们可以构成很多组同义词群,而同中有异,本论文就是在求同证异的过程发现汉语词义运动变化的规律的。本论文在确定词的同义关系借鉴了“替换法”、“义素分析法”1和“同形结合法”等方法,经过自己摸索,总结出了确定古代汉语同义关系的“系联法”和“参照法”。确定词义关系是一项十分繁难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确定标准把握不好,方法不得当,那么所确定的“同义关系”就不可能符合语言实际,这样,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工作就没有价值。以往人们所使用的确定同义关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三种长期以来被普遍使用的方法。一是“替换法”;二是“义素分析法”;三是“同形结合法”。其中“替换法”的“凡同义词必须有意义的共同性”这是大家公认的。也就是说“两个词如果在同一个上下文中可以互相替换而不改变句子。我们把与人们居住环境相关的名词称为“住所名词”,而不像现代汉语语法书那样称为“处所名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论文是一篇词汇训诂学的论文.我们侧重点是诃义.我们要探讨的《论语》中的11组32个住所名词部可以限定在“居住场所”这一语义场中,用“住所”比较明晾。此外,如果是处所,必然要涉及到专用地名,而《论语》中的国名、邑名是十分复杂的,牵扯到这些名词,就使问题复杂化,故我们不取“处所名词”.而用“住所名词”这一定称,特作说明。的基本意义,那么它就有意义上的共同性,就是同义词。换句话说同义词都有一定的替换性”。。但这种方法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它否认了同义词之间存在的差异,张永言先生一方面承认同义词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相互代替。但也认为一方面同义词之间在词的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和词的搭配关系上的不同。。其二,在古代汉语的同义词的研究上,这种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如果在同一个上下文中找不到可以替换的例子,我们研究古代汉语是不能像研究现代汉语那样凭语感来替换而作出判断的。这样一来,这个方法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还缺乏普遍适用性。关于“义素分析法”是一种多年来使用分析词义、辨析同义、确认同义关系的方法。不过,义素分析法需要的恰当的上下文需要研究者自拟。,这就等于这种方法在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是行不通的——研究古代汉语特别是专书同义词,是不能自拟上下文的。“同形结合法”是:“两个词语单位若指同样的对象,那么各与同一个指另一对象的词语联结,得出的两个联结体必然也指同一组事物”。具体说就是:“如果甲+丙和乙+丙是指同样的事物,那么就可以确定甲和乙有同样的对象,互为同样词语。”如:保护主权、维护主权都是指同样的行为。则“保护”、“维护”互为同义词。。对于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池昌海曾做过较为中肯的评价@,我们需要说明是,这种方法无法用来确定古汉语的同义词。因为古代汉语语料确定,研究者不能凭自己的语言经验举出自己需要的例子。如当时的语料无法提供研究所需要的联结体,这种方法就失去了价值。事实上,能找出说明问题的联结体的例子的机会是极小的。所以这种方法无法使用。房德里耶斯说过:“确定词的价值的,就是上下文”。“尽管词的意义上有各种变态,但是上下文给予词语独一无二的价值;尽管词在人的记忆中积累了一切过去的表象,但是上下文摆脱过去的表象而为他创造一个现在的价值”。。词与词之间是否具有同义关系,就要依据词在古代古书中那个“现在的价值”来确定。“记忆中积累”的“一切过去的表象”及其他文献材料、字典辞书只能起辅助作用一一它们可以进一步印证专书,它们提供情况经专书检验后才能体现出价值。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以“系联法”为主,以“参照法”为辅,二者结合以确认词的同义词关系的方法。。“系联法”是利用书中的对文、联文确定词的同义关系并将同义词系联到一起的方法。其可行性的基础是,我们的古人在写文章时经常喜欢使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或词组,以造成一种形式上的整齐、匀称,或避免词语上的重复,而相应位置上的词往往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又喜欢将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上连用,以起到强调或增加气势的作用,有时也是追求句式的整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各种方法往往需要综合使用。w见王理嘉、侯学超《怎么样确定同义词》,载《词汇学论文汇编》,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w见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版,第105一107页。Ⅻ可参见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l页。w见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84页。q见池昌海《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期。州转引自王力《新训诂学》,载《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33.334页。w见桧正考《论衡“征兆”类同义词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三、《论语》及其版本的流传《论语》是孔子逝世之后由孔子的门人及其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语录体散文,书中集录了孑L子的言行及其弟子的言行,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幼时贫贱,曾从事“儒”业(办丧事吹鼓手、做司仪)。年轻时做过“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牛羊)。30岁左右他创办私学,招收门徒,把知识传授给社会各阶层的人。50岁时,他任鲁国中都宰,接着升任司空和司寇,54岁时曾一度代理宰相。他虽然在鲁国做过官,但孔子主要从事于学术和教育活动。由于鲁君怠于政事,他便离开鲁国,带领一批弟子周游卫、曹、宋、郑、陈、蔡、楚七国,都没有得到任用。晚年回到鲁国,专心整理古籍和教育门徒。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论语》共二十篇,内容包括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其语言言简意赅,含蓄有致;有的包含诗意:有的豳默风趣,富有启发性: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在语言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后来发展为格言或成语,为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在编排上,《论语》中没有严格的篇目体例,每一条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的关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要的章节出现。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鲁论》、《齐论》之分。《古论》(21篇)出自孑L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西汉人孔安国为之作注,但已失传。《齐论》(22篇)为齐人所学;《鲁论》(20篇)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为《鲁论》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后来《论语》被人重视,研究的人也很多。至唐文宗时,被列入经书。宋朱熹又把它与《大学》《中庸》(《礼记》中的两篇)、《孟子》合为《四书》,并为《论语》《孟子》作了集注,成为官定的读本,《论语》从此更为一般人所重视了。《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爵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所依据的版本是由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北京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同时参考了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齐鲁出版社1991年出版)、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3月版)和今人夏延章、唐满先、刘方元译注的《四书今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等。第一章同义词及其近义关系的判定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论语》中同义、近义的住所名词,自然要弄清什么是同义词。第一节目前学术界对同义词的界定及辨析学者们对同义词的界定可谓是五花八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普遍为大家接受的界定。现有的界定虽然五花八门,侧重点各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四种:一是“意义同近说”。如周祖谟认为:“凡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一般称为同义词。”。二是“概念同义说”。如石安石认为:“同义词,正确的说,应该是概念相同,但词义有所不同的词。”。三是“对象同一说”,如刘叔新认为:“两个词不论意义上差异如何,如果指同样的对象,就必然构成同义词。反之,两个词尽管意义很接近,如果不指同一个对象,便只是近义词”。。四是“义位同一说”,如蒋绍愚认为:“同义词是一个包含若干义位,所谓‘同义’,是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每个义位都相同”。。在这里我们不想对各种说法的优劣详加评判,而只打算评论一个问题。那是为同义词作界定时,什么样的因素是必须考虑在内的,什么样的因素是不应该考虑的。第一, 关于“概念”。我们知道“同义词”是语言学的范畴,而“概念”属于逻辑学的范畴,所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之间是否是同义词关系,是不能以是否表达同一概念来判定的。这个问题,不少学者指出并论证过。因此,在给同义词作界定时应该摒弃“概念”这个因素。第二, 关于“语音”。同义词是否一定是“语音”不同。事实上恐怕不是这样。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同义词还是存在的,如: “定(货)、订(报)”。。这种现象虽然少,甚至是罕见的,但毕竟是存在的。因此界定同义词时不必涉及语音。第三, 关于“构造材料”。有的学者强调,同义词“在构造的材料上必不相同”。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汉语同义词,有很多在构造材料上是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刘叔新认为:“同一同义组的词大多含有共同的语素”,如:“新鲜:新颖”;“底本:原本:蓝本”。刘叔新还认为:“现代汉语中真正的等义词组并不多,其中大半是词根顺序上相反而没有任何意义色彩差别的成对复合词,如:‘往来:来往’;‘涤荡:荡涤”’。可见他自己否定了他本人所提出的“在结构上不必相同”的说法。因此,界定时不必考虑“构造材料”问题。第四, 关于“对象”。同义词是否反映同一客观因素;而作为词义,还有主观认识因素在内。因此,界定时也不必考虑是否“指称同一对象”这一因素。基于以上知识,我们给同义词作出如下的界定:同一时间、同一语言(或方w见周祖谟《语言学常识》、《语文学习》1958年第9期。刨见石安石《关于词性和概念》,《中国语文》1961第8期。吲见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导论》,第1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掣见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4—95页。掣见王理嘉、侯学超《怎么样界定同义词》,载《词汇学论文汇编》,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掣见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78页。…同上书,第29I、296页。言)中具有一个或几个相同或相近义位而词性相同的词叫同义词。第二节《论语》住所名词同义、近义关系的确定关于住所名词同义,近义词的界定我们需要作两点说明:第一、同义、近义关系的确定。前面对同义词的界定中已经说过:具有一个或几个相同或相近义位而词性相同的词叫同义词。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意义完全相同,则可以成为“等义词”;如果只有理性的意义相同,而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则称“近义词”。这是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我们所说的同义词,包括以上两类。第二、蒋绍愚先生认为:“同一个词或几个词的某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同”…。我们接受蒋先生这一看法。在确定《论语》住所名词的近义关系时,我们看重住所名词在书中语言环境中的义位。在确定《论语》住所名词同义、近义关系时,我们主要采用“系联法”,同时辅以“参照法”, “系联法”是利用书中的对文、联文确定词的同义关系并将同义词系联到一起的方法。其可行性的基础是,我们的古人在写文章时经常喜欢使用结构相同的句子或词组,以造成一种形式上的整齐、匀称,或避免词语上的重复,而相应位置上的词往往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又喜欢将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上连用,以起到强调或增加气势的作用,有时也是追求句式的整齐。对文,连文更为常见。对文有两种,一种是句与句相对(下面的例子都是出自《论语》),例如:子日:“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先进第十一)那么,“堂”与“室”是构成近义关系。另一种是连文,例如: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泰伯第八)其在宗庙朝廷,便便然;唯谨尔。(乡党第十)那么,“宫”与“室”构成同义关系,都是指一般房屋。“宗庙”与“朝廷”同义,都是指朝政和祭祀的场所。这些词的连用起强调作用。但是,“系联法”不可能将书中的所有具有同义关系的词系联在一起,何况对文、连文也不一定都构成同义关系,因此还必须与“参照法”相结合。有以下几种:第一, 以同书中语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句子互相参照来确定同义关系。“处”“所”“居”同义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来确定其同义。例如: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二)子日:“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第十四)樊迟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第十三)通过对这些例句中黑体字的语用义进行揣摩、体味,可以发现“居”、“处”、“所”是意义相近、相同的词,表达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第二,参照前人注释和其它小学专书的训释来确定词义关系。例如: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第一)“唯求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先进第十一)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先进第十一)按:《说文》:“国,邦也”《周官·太宰》郑注:“大日邦,小日国”可证,“国”、①见蒋绍愚《古’议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94页。“邦”具有同义关系。本文讨论的住所名词是与居住处所有关的名词,它包括以下三个类别:(1)房屋宫室及其构件,例如:宫/室、庭/堂、居/处/所、官(百官)/室家、朝廷(朝廷)/宗庙、朝/、市/肆、门/户/牖/闽:(2)都鄙郡邑等处所界域,例如:国/邦(邦域)/家/社稷(社)/邑、邻/里/乡/党:(3)道路交通等固定设施,例如:道/路/涂(望)/径。《论语》中的住所名词远不止以上的32个,由于我们是要探讨具有同义关系的住所名词,所以把一些单个的,与别的住所名词不构成同义关系的,例如:厩,在《论语》中找不到与它同义的词,所以就不列入探讨的范围。我们论文的第二章着重讨论了以上十一组同义的32个住所名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有27个,占了总数的84%还多,只有5个双音节词,占16%还不到。可见,《论语》住所名词的词义是相互关联的,是成体系的。在归纳《论语》中的处所名词同义关系时,我们感到有以下几点需要向读者说明:一、词在运用中往往可用于不同场合,可表示很多具体义。在辨别同义词时,应先做义位的归纳,根据义位确定词的同义关系。二、互为同义的词,其外延不能有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三、关于“临时意义”或“语言义”:一般学者认为,临时意义属语言义,只是作者本人的语言特点。不能与其他词构成同义词。青年语法学派人物保罗曾将社会上运用的语言区分为个人的“语言”和集体的语言习惯,而且认为,只有个人的“语言”才能成为语言研究的唯一有理论价值的对象。而集体语言习惯不过是语言学家比较个人的语言得到某种平均数,不能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我们认同这个说法。属于个人语言的临时意义是不能排除在外的,处所名词也应如此。而且专书的同义词尽可能全面,穷尽。在没有全面研究同时代的所有专书的条件下,我们无法判断专书中的所谓“临时意义”是否存在于其他语料中。因此,我们还是倾向于将“临时意义”也考虑在内。。从语料中离析出复音词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确定古代汉语的复音词难度更大。因为大多数复音词的词数在单用的时候往往是独立的词,当两个词素在一起出现的时候,他们究竟是凝固成了复合词还是只是两个单词的运用。是不容易确定的。因此,确定《论语》住所名词同义关系时,有一个是词非词的辨别问题。王力先生对于复音词的理解作了以下的见解:“汉语大部分双音词都经过同义词l临时组合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一个整体,一个单词。”。因此,我们所确定《论语》的处所名词的标准是:几个成分组合后,组合体的意义不是几个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单一的意义,这个组合就是复音词(成语也有这样的特点,但成语是词组或短语)这个确定标准不仅适用住所名词的复音词,也适用于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也是相关论著中的普遍使用的标准之一。另外,王力先生也提倡阅读古书遇到复音词的时候曾经说过:“构成复音词的词素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分析复音词中的词素,不但能帮助我们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么样形成①见徐通锵《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6.67页。②关于同义关系的确定方法问题.可参徐正考《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中同义关系的确定方法问题》,《吉林大学社会学学报》2002年第2期。@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2年3月版88页。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pdf
文档介绍:
《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Y?8罩900《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Research of Synonymous Relationabout Dwelling Noun in the Lunyu院系:年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研究生姓名:完成时间:中文系2000级汉语言文字学训诂学刘兴均教授陆怀南2005年2月《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20...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动物的四字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