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我这辈子有过你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谢志浩

谢志浩高清在线观看,谢志浩博客,谢志浩西瓜影音
"谢志浩" 详细介绍& 2013 Microsoft 版权所有 |
| 京公网安备97号吾师谢志浩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吾师谢志浩
吾师谢志浩
作者: 提交日期: 16:35:00
如果我要写石家庄,我肯定会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无法避免,我会写到一个人。   我要写的人是我最为尊敬的一位师长,然而,不仅仅是师长,有时候,我想,他更像一位父亲和兄长。   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喜欢文学的我在这所工科院校中郁郁寡欢,我不知道以后的四年会怎样度过。就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谢志浩老师。谢老师教我们中国革命史。一开始,我便被谢老师汪洋肆虐的教课方式吸引住了。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夜晚,我敲开了谢老师宿舍的门。狭窄的空间因了书的拥挤显得愈加狭窄。我们就在那间书香迷漫的屋子里展开了我们的谈话。不知不觉,谈话的内容已经离开了我和中华姐找谢老师的初衷(那一次我们就是想请教一个历史方面的问题)。中华姐提出告辞,我却留了下来。   从那以后,革命史是一节不落的听了下来。(事实上,谢老师的课,逃课的学生几乎没有。作为一门不是主科的课,又是在工科院校中,这几乎是一个奇迹),还时不时地去谢老师家里去聆听教悔,赶上吃饭的时候,谢老师留饭,也不推辞。吃完饭,接着谈,谈的大多是学术,我几乎插不上嘴,只有听的份。我也乐得如此,一来避免了暴露自己的浅薄,二来,听的越多,受益也越多。理所当然地,我成了谢老师最喜欢的学生。   谢老师讲课时,最喜欢说的两个词,一个是“好玩”一个是“出活”。“好玩”按我的理解,就是王小波笔下的“有趣”,王小波以为在一个无趣的世界中就应该营造“有趣”,在这一点上,谢老师与王小波应该是相通的。而且,我一直认为,王小波该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者,而不单单是一个作家。“出活”是谢老师品评人物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大师们学术成就的高低,让谢老师说就是“出活不出活”。而我觉得,“出活”这个被谢老师信手拈来的词简直就是传神之笔,而我竟然说不出“出活”这个词为何传神,这或许是语言的苍白之处。谢老师的课是出活的,也是好玩的。这是我的评价,也是所有听过谢老师的课的学生们的评价,“好玩”与“出活”在学生们之间成为经典的口头禅便是极好的明证。   听谢老师的课,课上的和课下的(课下的我称之为“小灶”)。感动之处颇多,不胜枚举。我拣两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简要叙述。谢老师是人大毕业的。有一次在课上,谢老师回忆起自己的母校,林林总总的社团,种类繁多的选修课和学生刊物,回忆起许多选修课同时开讲,楼上一层教室讲民主,楼下一层讲权威,楼上说楼下的毫无道理,楼下的说楼上的胡说八道,回忆起那些情景,谢老师动情地说:“那种情况,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台上的谢老师在感动中陶醉,讲台下的我们在感动中向往。谢老师的课,总能轻松的拨动学生们的心弦,让人感动。我不知道将来在回忆起自己的母校时我会不会如此感动,但我知道,将来我在回忆起谢老师时,我一定会。谢老师认为“大学应有包容的理念,民主的体制和自由的文化”,这种观念如春风化雨,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   还有一次也是在课上,谢老师说起梁启超先生,他说,梁先生认为一个教师死在讲台上是最好的结局。接着谢老师又说:“我希望,我将来也死在讲台上,讲完最后一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那是我最好的结局。”谢老师讲完,课上出现了暂时的沉寂,而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教师这是一个在现在社会中不再尊严的词汇,许多人只不过用它来做一种谋生的职业。是谢老师告诉我什么是教师,教师,永远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汇。有些人,只能成为教书匠而已。   在我和谢老师的交往过程中,谢老师从来不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板起面孔和我谈问题。他更像一个兄长,平等的和我探讨问题,他的观点,我不同意的,便可以辩驳。他也从来不说:“你不对”、“你错了”之类的词汇。然而有一次,他生气起来,那一次我们一直谈论的话题是建国后知识分子的境况。我说那些先贤也未免太软弱了一些,那些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怎麽忽然之间就丧失了,然后就匍匐在一个人造的神面前膜顶俯拜?大家如果都坚持自己的理念,你不放弃我也不放弃,那麽还有谁能够强迫你放弃呢?老子不是说过吗,民不畏死,岂能以死惧之。那一次谢老师生气了:“你懂什麽!那是活生生的残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你还要期待那些先贤付出什麽?!”谢老师非常激动,我一时不敢做声。   谢老师自人大毕业后,一直在科大任教。这期间他写了不少文章,散见于《方法》(现已停刊,每想起,对此刊物甚为怀念)、《读书》及石家庄的各种报刊。谢老师常常告诫我:闲谈可以随意,课下笔一定要慎重,否则就要贻笑大方。我还记得谢老师说这话时的情景,谢老师的脸上写满自信:“我写的文章,起码要在50年内能站住脚。”   我爱读书,阅读常常使我忘记对黑暗的畏惧和寒冷的感觉,这与谢老师常常勉励我多读书有很大关系。然而书海浮槎,许多书读过便丢在一边了。只有谢老师这本大书我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真诚和正直的品质。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石家庄,在我的记忆中,谢老师便是石家庄的亮色。
#日志日期: 星期六(Saturday) 晴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9:38
闲谈可以随意,课下笔一定要慎重,否则就要贻笑大方。陈兄,发现一个错别字,呵呵。。。。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4:20
哈哈,我虽然做了很多年编辑,但依然是马大哈:)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5:14
先看看这个名字能不能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对不对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5:18
经过证实,可以登录。我是这两天才看到谢老师的名字,知道他的,原因是他写了一些关注郑也夫的博客帖子,而郑也夫是个社会学家,比较特立独行,谢老师竟然在研究此人。而我,则是一个社会学的本科生加研究生。谢老师的名字我是没有听过的,好歹我在圈内也好几年了,如果是社会学者,我觉得我应该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啊,后来,就去查看谢老师的简历,发现了一个河北科技大学,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过,而他好像也不是专工社会学的学着,后来,就又发现,此人到了北大。就这样。这些过程在今天下午完成。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2:19
  嗯看来我应该称呼你为学长了,谢老师真的是一个特别博学的老师,为人很温和,现在谢老师组织了一个文化沙龙,每半个月举办一次周五晚上我们就齐聚在文法楼的313,和谢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向谢老师学习,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友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科技大学能认识谢老师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是这辈子的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