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城好听的英文名名怎么说

(16)(0)(1)(0)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以下是校长高震东在国内的讲演: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所以说,现在我们大陆教育办得不好,是我高震东的责任,只因为这样,我才回祖国专门举办道德方面演讲。(掌声)“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是孟子思想。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
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
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
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
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
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总务处的事。”这是错误的。一般人最坏的毛病是这样: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没水,又去开第二个,第二个也没有,又去开第三个
──这样的学生,在我学校是要被开除的!连举一反三都不懂,第一个没水,第二个会有吗?你就没想到水会来吗?人无远虑怎么能行?
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人,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只管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干部,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水管不关,来了水后让它哗哗哗满池子去流,仍不去关注:“反正是国家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费国家的,就是“汉奸”!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水?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资源?我每天洗脸都为国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你们学校六千多学生,每个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爱国可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你上大学都如此,怎么能期望于中学生、小学生呢?怎么能期望于一般老百姓呢?你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爱国,怎么能让老百姓去爱国呢?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另一点,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
今天上午下课的时候,我和师大校长一块出来,礼堂里有很多废纸。我说不要捡,要等下午学生自己捡
──同学们,谁丢下这些纸屑就是不爱国。天下无大事,请先把自己脚下的纸屑捡起来──这就是我的教材”。好的,同学们捡起自己脚下的废纸,这就爱国的开始。我给大家讲两个关于渍纸的故事。
第一个,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
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
“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第二个渍纸的故事,当本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
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差得远呢!
大家不要总是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137枚金牌──这都没用,咱们的道德水准还没上来,还差得远!
大家说这些废纸重要不重要?所以说,我让大家捡起一张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
万事从小事做起。美国太空3号快到月球了,它却不能登上去而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块钱的小电池坏了,他们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被破坏了,几亿元报废了!天下有大事吗?大家看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齐掉下来的?都是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一个人的死,哪个是全身完全溃烂死掉的?都是肝坏了,或心脏有毛病,等等一个小器官不正常而死的!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有敬业观念。我们中国实行九年制教育目的就是这样,就是要看你怎样同老师相处,怎样与朋友相处,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才是最伟大的教育,你把西方的教育看作是最先进的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
美国的教育部长三个月前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我们要向东方学习人文教育!”所以说,我们祖国的教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掌声)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做,这就是真正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精髓所在。
再一个,我们要进行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过中国节和穿中国服装的振兴民族文化的道德教育。一个中国人连中国饭都不吃了,能叫中国人吗?吃中国饭的第一代表是使用筷子。筷子原是中国的文化,是文明的行为。
我去美国,偶尔吃他们的西餐,他们一上西餐我就说:“请给我拿筷子来。”他们问我:“吃西餐都用刀叉,你为什么用筷子?”我说筷子是文明的象征,而你们的刀叉是野蛮标志,所以我不用。筷子可切、可削、可夹、可戳,无所不能,而你们的刀叉笨重至极,象杀人的武器。(掌声)
学生要吃烧鸡,我说可以,如果他说要吃“肯德鸡”,我要揍他,他说吃面包夹豆腐乳,可以,他说吃“汉堡”却不可以。你可以吃碉堡,但不能吃
“汉堡”。这就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教育!
外国只是机器、枪炮比我们强,吃的能与中国比吗?吃外国人的东西只是种怪心态,可卑啊!我们学校的英文教学是全台湾最好的。我从美国请来两名老师,专门教我的学生学说外语。
我有一个留美班,他们一定是要留美的。但是他们所学的教材第一页上都印着我的话:
“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行为,学英文是中国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别人超过了我们,“敌人”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科学,然后才能打倒他们!超过他们!我们要以夷制夷!非把英文学好不可,所以要咬牙切齿学英文!(掌声)我们学英文目的并不是为了去美国洗盘子刷马桶,去伺侯外国人,去做丢尽祖宗八辈人的事!”(掌声)
所以,我的学生英文学得都非常好。如果一个英文老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英文了。英文是世界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个不会英文的民族是一个低等民族,英文太美了!太棒了!”你说这个老师要不要打屁股?所以我总是告诉这些老师:要好好教我的学生,你不要替外国人宣传,变成“汉奸”!要告诉学生雪耻图强,打败列强,这是中国人的希望(掌声)!你们这里不也有英文老师吗?外语系的学生以后不也去教英文吗?上课以前你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学英文的教育,不要上来就替外国吹一场,你们不要认为:传道者只是传英文之道、授英文之业,而要传爱国之道,授英文之业。
好,同学们懂得了这些道理,下一步我们就要知道,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错了。所以,我们要进行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分工而学技能利他、利群的道德教育。大家先要想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你们要反思一下。
有些人也许会说,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这是多么卑鄙和渺小,多么无聊和可怜!你绝对不应该单是为找个饭碗而活着!找个饭碗吃饭太简单了!拿个刀子,找个人随便捅一下,绝对一辈子有了饭吃,而且还有人伺侯,还有人为你做饭,睡觉时还有人为你站岗,你的东西一样少不了!那不就解决吃饭了吗?你为什么不干呢?因为我告诉了你,要学好生存的技能,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里不是创造人类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知道读书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们读书、做事要确定一个方向: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为兴趣而读书,岂有此理!读书有什么兴趣?真正目标不应是兴趣,而是责任,在责任当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代替责任。越在黑暗中越做光明的事,这就是道德教育。
我们读书是为了国家。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受到什么教育?尤其是农村子弟,你爹妈是怎么教你的?他们这样告诉你:你要好好念书!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你必须努力奋斗好好读书,你才有前途,读书是为了你的幸福,读书是为了你的前途!读书一切是为了你!你就是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这就是最错误的教育,这就是最糟糕的教育!所以小孩子长大以后就知道,啊哈,读书就是为了我呀,与任何不相干,为了我的前途,为了我的未来,为了我的希望,你看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它与国家毫不相干!他喝着国家的奶水,用着国家纳税人的钱,拿民脂民膏培养出的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孩,培养出一批自私自利的老师,你想:这国家会有前途吗?你读书的方向都错了,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国家需要人才,国家需要干部,国家需要建国的栋梁。国家为什么培养你?国家是欠你的吗?你能白白吃国家的饭吗?白白享受这里的宿舍和餐厅、白白地享受老师对你知识的传授吗?你凭什么?你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有什么牺牲?你一切都没有,你只是个造粪的机器而已。你每天吃饭了,无所事事,你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国家在期盼着你的贡献,期盼着你的未来,因为有一天你会长大,有一天你会学成,你要为国家做事,所以国家才在你身上投资,让你为国效命。因为道德教育必须以国家教育为前提,所以今天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正好你们是读师大的,你们在三、四年之后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你的责任比谁都大。如果你都没有国家观念,你都不爱国,你怎么要求你的学生爱国呢?所以说今天的老师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跑来跑去,为师范生灌输爱国思想的原因所在!
你们爱国,学生自然爱国!如果不爱国,天天发牢骚,天天想转行,天天想下海,那下一代还有什么希望?尤其是学英文的,总想好好学,将来以后到哪个公司为哪个老板、哪个董事长当翻译官,多丢脸!多没人格,多没气度!(掌声)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国家观念。
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一个故事:
我们有一天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风雨来了。我们没地方避风躲雨,孩子们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哟,刚刚找了房子大雨就来了。太快乐了!”大家也不顾虑房子干不干净,有没有人住过,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满足了。但这个房子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同学们想尽办法
“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在这种状况下,我很有感慨,同学们,你们说是我们需要房子呢,还是房子需要我们呢?(掌声)我看是我们需要这座房子。
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破再烂是我们的家,再穷再破,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掌声)你怎么可以羡慕外国人呢?“唉呀,你看外国人多好!我不当中国人,我想当外国人!”那是不对的。我们国家不如别人,我们承认,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会慢慢把它搞好,但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有热爱国家的观念。
人人在砍国家、吃国家、拿国家,这个国家怎么会好呢?人人都贪污、腐败,这国家会好吗?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再大的国家也会被你拿穷了。(掌声)
我走到哪里,绝对拒绝招待。我走到哪里吃自己,用自己,坐你的汽车给车钱,住你的旅馆给你旅馆钱,吃你的饭给饭钱,绝对不沾国家一毛钱。我就是要做个示范给你看!(掌声)什么叫爱国,是我们把东西把钱把命给国家,这叫爱国,你总是把国家的东西往家拿,这叫什么爱国?有些人偷国家、拿国家,还拿得津津有味,拿得大言不惭,拿得毫不要脸,这怎么得了?(掌声)
有人说:老师,你让我爱国,我可以爱国,不过,国家在哪里?我找不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在国家里头,不知国家在哪。
当老师的,国家就是你面前的学生。你往讲台上一站,下边的学生就是你的国家,找国家太容易了。今天我往这儿一站,下面1500人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对你们尽心尽责,就要产生教化作用,影响作用,你就是我的国家,我爱你,就是我爱国,把我的思想传播给你,就是爱国!(掌声)那你以后往你的学生面前一站,那就是你的国家。你不能浪费他的时间,他的生命,你要好好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你给他这种爱国思想,你就是一个爱国者,不给他,你就是不爱国,你就是叛国者!(掌声)
同学们,将来你也有留学的机会,你要注意到,不要让自己丢了中国人的脸。你别去了不回来,这丢中国人的脸呢!外国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他们会说:你看,这些留学生一点国家观念都没有,这些小亡国奴!人家怎么会看得起你呢?这很丢脸,是很难为情的一件事。
国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你不到国外不知道“祖国”的重要。一个没有国家的,一个国势很弱的人,实在是太可怜了!太可悲了!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要自强、自爱,我们要知道爱我们的国家。国家不壮大,你个人再有钱有什么用?再有地位有什么用?你永远不受人尊敬啊!
我今天讲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哪里是爱国主义,处处都是爱国主义!任何一个行为都可以爱国。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与阿拉伯的战争。阿拉伯和以色列打仗打得正热闹的时候,世界正举行选美比赛,那年以色列小组正好当选“世界小姐”。
许多电影界的人士都围着她:“小姐签约吧,将来你可以发大财了”,“签约后你名利双收,你何必回国呢,你的国家正在打仗,那么一个小国,随时会被吃掉的!”“你回去多可怕!你现在又有钱,又有名,留在美国吧!”.......
这姑娘却在电视上发表谈话:世界小姐不是我个人想选,我只是让你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所以我出来竞选。我想让人们知道:地球上有以色列这个国家,所以我要出来竞选。我今天被选上了,就完成我的任务,我也告诉世界:以色列是个优秀的民族,因为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同时还告诉世界:以色列这个国家正艰苦奋战,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同情我们,支持我们!支持我们国家的独立!现在我的国家正在打仗,要钱何用?我们以色列亡国两千年,因为我们文化不亡,所以我们还能建国。今天我要回去,为祖国而战,要钱何用?
--她发表完这番谈话,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国了。(掌声)这个消息发表后,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刮目相看!哇,以色列人真了不起啊!于是,以色列的军队,军心大振,他们象疯了一样,把阿拉伯的军队打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七日战争!七天打完!这就是因为一个女孩子的一句话!
所以,同学们,爱国常常在一个微小的地方。“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辱啊,人家看到我们就看到国家的希望。同学们,国家的前途是向后看的,个人的前途是往前看的。
老师这样一回顾,就知道二十年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看看小学生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是什么现象。如果他品德良好,道德高尚,爱国,二十年后国家就有希望。如果看见这个小朋友很爱国,很有礼貌,很有道德,那么三十年后的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否则看着他怠惰、自私、傲慢、无礼、没有水准,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就是那个样子。我们今天要雪耻图强,力争做得更好。不要丢了祖宗的脸,不要丢了我们汉唐先烈的脸。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的学校门口有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推而广之,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全国荣辱。
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一口痰吐在外国,你就丢了中国十三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三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所以每个同学的一言一举都要注意。高老师回到国内,看到不顺眼的要讲要骂,要批评要建议,但是我离开了大陆回到台湾,不会讲大陆一句坏话。他们问:大陆好吗?我说好得不得了!太大了,太棒了。到了美国就说中国人伟大得不得了,绝对不会丢中国人的脸,一句对中国的批评也没有。但是,回来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讲话,诚诚恳恳建议。有的人刚好相反,在国内他屁都不敢放一个,装得那么温顺,那么可爱,一离开中国就大放獗词,把中国骂得一文不值,这就是标准的汉奸王八蛋也!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众多企业已从多年来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刻地领悟到由此而产生的企业内部采购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存在各为一体、互不相通的问题。这使企业难以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形成制约企业加速发展的瓶颈,因而使企业深刻地认识到走信息集成化道路的重要性。为此,掘弃"信息孤岛",实施信息集成化技术,实现PCS/MES/ERP三层架构,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三层的企业信息集成ERP /MES/ PCS
在流程制造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位于底层车间进行生产控制的是以先进控制、操作优化为代表的过程控制技术(PCS),PCS强调的是设备的控制——通过控制优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位于企业上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强调的是企业的计划性。它们以生产能力、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为计划源头,力求充分利用企业内的各种资源、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以先进控制、操作优化为代表的过程控制技术(PCS),在流程制造行业已经大规模应用。尽管这两类系统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有效配合,导致企业上层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的实时信息支持、下层控制环节缺乏优化的调度与协调。经营管理层与车间执行层无法进行良好的双向信息流交互,使企业对生产情况难以实时反应。因而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管理严重脱节,产生信息孤岛与断层现象,成为制约经营管理与生产管理进一步集成的瓶颈。为此,将经营计划与制造过程统一起来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应运而生。
MES在信息集成中起关键作用
从三层的企业集成模型中可以看出,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经营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隙,在三层的企业架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MES可以对来自ERP软件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将来自计划层操作指令传递给底层控制层;另一方面,MES可以采集设备、仪表的状态数据,以实时监控底层设备的运行状态,再经过分析、计算与处理,从而方便、可靠地将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将生产状况及时反馈给计划层。
炼化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
石油化工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行业。炼化企业内部业务过程可划分为:装置控制层、生产执行管理层、经营管理层。在炼化企业实现ERP/MES/PCS三层框架的信息集成,使企业的经营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等管理及市场分析预测、辅助决策等做到动态监控,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四流合一,是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炼化企业应用MES实现精细化生产
MES的核心是集成,通过对炼化企业上层经营计划管理与下层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有效集成,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集成为一个高效运转,高效自动化的整体。ERP系统可以从MES中获取到生产成本,制造周期以及预计产出时间等实际生产数据,还可以从MES中取得生产定单的实际状态,企业当前的实际生产能力情况,以及企业中生产内容变化的相互约束关系。PCS过程控制可以利用MES对生产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基础自动化则可以从MES中获取控制数据或操作指令。同时,MES也需要从ERP或PCS中获取到自身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保证MES在生产中的正常运行,实现炼化企业上层管理和下层生产之间信息的有效集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军事上做了三件事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
1、破马韩(马超,韩遂)
既打马韩,又打张鲁,逼三者联合造反。曹操派钟繇的军队开过去,马韩就联合十路诸侯十万军马守在潼关造反。战争开始阶段,双方互有胜负,曹操固守兵营不出,而因为马韩是联合军队,希望速战速决。故准备割地求和,且同意让他们的儿子作为人质。贾诩建议曹操使用离间计,“伪许之,离之而已”。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韩遂是好朋友,但是后来两家闹翻了,反目成仇,是曹操从中调节的,把马腾调到朝廷做官,马腾又和韩遂联合起来了。有一次,两军交锋,曹操和韩遂带着马到阵前,“交马语移时”(曹操和韩遂的父亲是同岁孝廉,曹操和韩遂又同朝为官)两人聊了两个多小时,扶手欢笑。回到军中,马超问韩遂都说了些什么?韩遂回答“无所言也”,马超不信。两人从此产生隔阂,韩遂又提出见曹操,带上马超。曹操马上变脸了,这次带着许褚,然后在马超身前设立障碍物。明显的表示对马超的不信任,分别对待马超和韩遂。此次见面有三件事(1)马韩将领在马上拱手行礼(2)马韩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看曹操(3)争着看曹操的人都发现曹操身后有五千铁骑英勇无比。曹操给韩遂写了封信,写好后在信上圈圈点点,删一些改一些。信的内容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三点(1)曹操料定马超必看这封信(2)这封信写的含糊其词,其义甚多(3)让人一看就是收信人改的,而不是写信人改的。从此马超再也不相信韩遂,联军最害怕主帅不和。在这个前提下,曹操轻易的打败了马韩,而放走了马超和韩遂。这是第一个半途而废。
曹操派人给孙权写了封信,信上表示只要你杀了刘备和张昭,江东就永远属于你,而且朝廷给你加官晋爵。而孙权没答应,已经做好和曹操决战的准备,第一把他的治所从京(江苏省镇江市)移到了建业(南京市),第二件事就是在濡须口(安徽省无为县)建了一个军港。建安十七年号称八十万发兵政讨孙权,建安十八年进军濡须口。曹操准备不足,料地不周,无攻而返。孙权这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后尽管孙权多次挑战,曹操只好在自己的水军寨中不出。孙权就一个人驾了一条船,进去以后的情况有两种说法,一是草船借箭,二是曹操知道孙权来了,下令部下严阵以待,但不放箭,孙权转了一圈以后下令奏乐,鼓吹而去。曹操点头表示孙权果然英雄,说了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在两军胶着的时候,担心自己的后方,撤军了。这又是一个半途而废。
曹操怕刘备吞并张鲁,这样对他荡平四海,一统九洲的理想是一个威胁,所以建安二十年曹操决定平汉中,伐张鲁,当时曹操已经六十一岁了,还亲自率领大军开到阳平关,张鲁准备投降,而张鲁的弟弟张卫不同意,要求打一战。在线人的误导下,曹操先败而退,杀了个回马枪打败了张卫(史书上有三种说法,1、杀回马枪是曹操的密令;2、刘晔建议杀回马枪;3、事出偶然),张卫投降,张鲁逃至巴中,过了没多久也投降了。平定了汉中,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刘备集团的安危。曹操如果乘胜追击,就可能威胁到蜀郡。曹操很多手下如刘晔(趁刘备立足不稳)、司马懿(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建议一鼓作气拿下蜀郡,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根据《晋书.宣帝纪》记载,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曹操不打刘备而撤兵,是曹操一辈子的遗憾。曹操撤兵后,刘备的二号谋士(法正,176-220,主管出谋划策)表示天赐良机打汉中,刘备决定征汉中,留诸葛亮守成都,法正随行,遭到曹操部将的顽强抵抗。诸葛亮采纳了蜀中旧将杨洪的建议,增兵汉中,在曹操赶过来救援的时候,汉中已经归了刘备,加上蜀,刘备自称汉中王,曹操也失去了统一中国的可能性。
赤壁之战五大疑点
谁的战争——曹操顺江东下,既打刘备,又打孙权
规模如何——《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操打下刘琮后“水步兵数十万”
时间地点——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地点是湖北省的赤壁市
过程结束——《三国演义》中写赤壁之战是七分虚三分实,其中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等等都是没有发生过。
胜败原因——裴松之在《三国志-贾诩传》中记载: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正史中《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曹操带着水军从江陵东下,周瑜率领孙刘联军逆流而上,两家在赤壁这个地方相遇。初一打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呢?1、疾疫流行,2、不习水站,3、料地不周,4、狭路相逢。初一交战的战果诸葛亮和周瑜都料到了。
连环船的计策肯定不是庞统想出来的,没有历史记载。黄盖向周瑜提出建议要火攻,黄盖诈降,火烧曹操的战船(东风根不不是诸葛亮借的)。曹操看势不妙,为不把船只丢给孙刘,下令把自己的战船也都烧了。最后从华容道逃走,关羽根本没有堵在华容道。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四个优势:
1、政治上有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
2、心理上的优势——刚刚霸占荆州,敌人闻风丧胆
3、气势上的优势——曹操势如破竹占领荆州,军心振奋
4、军师上的优势——曹操人多势众
曹操之败的根本原因——战略目标不明确。
如果目标锁定刘备,应该在当阳大败刘备后乘胜追击,或者到了江陵以后掉头追刘备,至少可以赶在孙刘联盟形成之前灭掉刘备。曹操在江陵呆了两个月的时间不好,如果时间短,那可以在孙刘联盟形成之前灭掉刘备,如果时间长就可以休息好,避免疾疫。因此,曹操在错误的时间发动的错误的战争。曹操犯错的主要原因是骄傲,孙刘之胜在于联盟。赤壁之战时,孙权27,诸葛亮27,周瑜34,鲁肃27,而曹操54,年轻人打败了老头子,三十四岁打败了五十四岁。
上集中,鲁肃算了政治帐,诸葛亮算了联盟帐,但鲁肃没有算军事帐,所以鲁肃建议孙权召回正去鄱阳路上的周瑜。
赤壁之战前周瑜主战过程
《三国演义》中的五个说法:
1、建议召回周瑜的是吴国太。鲁肃要是再提出战曹操,就有和外国通贼的嫌疑
2、周瑜是自己回来的。
3、周瑜会见了江东文臣武将
4、周瑜会见诸葛亮时主张投降
5、周瑜成为主战派,是诸葛亮智激的结果
智激周瑜的四点评价:
1、子虚乌有。历史上没有记载,包括吴国太(孙坚夫人吴夫人的妹妹)。吴夫人本身嫁给孙坚就是被迫的,不可能还带上她妹妹。
2、形象不好。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人的形象都不好。
3、没有必要。周瑜是铁杆鹰派,肯定主战。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比孙权大。周瑜和孙氏集团的关系。(1)、周瑜是孙策的铁哥们;(2)、孙权独立发展的时候,周瑜带着人马接应孙策;(3)、周瑜带头用户孙权接班;(4)、周瑜拉来鲁肃效忠孙权。
4、并无可能。
东吴投降派的意见:
曹公豺虎也,我们敌不过他
曹操以朝廷名义发动战争,我们不如他
长江天险与曹操共有,我们不得利
但是周瑜分析曹操用兵的弊端:
本土未安,后患为除,贸然南下
放弃鞍马,使用舰船,舍长就短
天寒地冻,马无草料,给养不足
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诸葛亮分析曹操用兵的三大弊端:
人心不服(原刘表部下)
孙权表态: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当晚孙权和周瑜又一次谈话,孙权要周瑜给算一笔军队人员明细表,从北方带来的十五六万,刘表的七八万,一共二十多万,并没有曹操信中的八十万之巨,且有疲劳之师,不服之人,所以周瑜向孙权申请五万精兵拿下曹操。孙权答:孤确实没有五万精兵,但是我已经选好了三万精兵,准备好了舰船和装备,协陈普和鲁肃一同前去打曹操,如果输了,孤再亲自带兵上阵。
这个时候刘备从夏口来到了樊口(现在的鄂州),刘备就在樊口盼着消息,碰到周瑜的军队。刘备欲劳军,周瑜以军务推辞,诚邀刘备去军营,随即刘备单舸附会见周瑜。寒喧后,刘备听说周瑜带了三万人马,表示“恨少”。
诸葛亮的任务非常艰巨,三个原因:
1、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是世仇。孙策和孙坚被黄祖杀了,“杀父之仇”;孙权攻打黄祖时,杀了黄祖还屠其城,“夺将之恨”。
2、刘备新败。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3、诸葛亮本人才27岁,初出茅庐。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是在赤壁之站之后,军师中郎将。曹操发明了“军师祭酒”(相当于参谋,无兵权),刘备发明相当于“军师中郎将”(参谋长,有兵权)。
正是任务艰难才能凸现诸葛亮的才能。《三国志》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资治通鉴》记载是诸葛亮先见到的孙权,而不是《三国演义》上写的那样鲁肃先见到孙权。
当时形式,曹操最强,孙权次强,刘备最弱。但诸葛亮非常大气,寒喧之后,诸葛亮从天下大势说起,“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诸葛亮不动声色的传递自己隆中对的思想,还有强调了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在统一战线。让对方接受接受,获得了和孙权谈判的对等地位。
诸葛亮在谈到目前刘备的新败的时候,“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请将军量力处之”。将皮球踢给孙权,并告诉孙权环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孙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诸葛亮大义凛然的回答:“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幕仰,若水之归海”。孙权拍案而起,“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
孙权不可能仅凭借诸葛亮的一家之言,也没有和部下商量的情况下拍板的四个理由:
1、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争,曹操本意是灭刘备。与孙权无关,孙权这个时候的政治上就非常成熟了。
2、降曹和抗曹,江东集团内部本身就有激烈的争执。孙权不可能不统一自己内部思想,就先表态了。
3、孙权为什么要联刘抗曹,是政治利益的后果,孙权恨犹豫。一、论亲疏。与曹操亲,与刘备远。孙权和曹操是燕亲,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的侄女。二、论强弱。三、论情感。对曹操又怕又恨,对刘备没有感觉。这个时候,帮助刘备惹火上身,不帮刘备助纣为虐。反过来,不帮刘备唇亡齿寒,帮了刘备养护为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中立,孙权这才犹豫。
4、孙权不仅考虑到集团利益,还有个人利益。设身处地,贴心贴肺的人只能是孙权自己的人。
刘表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生也荆州,死也荆州
建安十三年,孙权先动手了,西击江夏黄祖。而曹操不愿意看到孙权鲸吞荆州。
曹操做了四件事:
1、建玄武湖
2、恢复了丞相之位
3、安排张辽等驻兵保卫许都
4、安抚马腾,把马腾的家属作为人质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征荆州。此时,刘表病重,8月一病身亡。《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的《魏书》中记载:刘表曾托国于刘备,因为两个儿子不大顶用,曹操有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回答:公子很能干啊,您还是养病吧。裴松之认为不是事实,一是刘表提防刘备,二是刘表已选刘琮为接班人。刘琦从夏口赶回荆州,但是刘表被蔡氏家族所控制。蔡氏家族想投降曹操,而刘备、诸葛亮是要和曹操抗衡的。所以刘备不会见到病中的刘表。
为什么有刘表让荆州的说法?1、刘备说谎。因为荆州有大部分的士族不愿意投降曹操,而刘备又不愿意失去荆州的人心。荆州,进是三分天下的根据地,退是苟全性命的栖息地。说谎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是个政治谋略。2、刘表试探。
另外刘备也没有能力也不能接管荆州。刘琮最后接班,在曹操打过来的时候,慌了阵脚。而刘表的旧臣们都要劝刘琮投降,傅巽打动刘琮的一句话:不管是刘备输给曹操,还是刘备打败曹操,荆州都是别人的,还不如先投降。
刘琮在襄阳,曹操打到欣野,刘备在樊城。刘表派人从襄阳绕过樊城去新野投降曹操,刘备不知道。
刘琮在投降后向刘备知会了一声,刘备大惊失色,很是气愤,从樊城过江到襄阳。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火烧博望,火烧新野都不是诸葛亮所为)。襄阳有很多人跟着刘备跑,大概有十几万人,一天走十几里,曹操此时正在后面追赶。有人建议刘备扑到江陵,而刘备只是派关羽带水军去江陵接应,自己坚持和这十几万人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以人为资本,得天下必须要博得人心。曹操要坚决阻止刘备到达江陵,所以率领轻骑兵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在长板坡遇到了刘备,《三国志》记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靠张飞保全性命,靠赵云救回妻子。事实上,张飞在长坂坡一喉,并没有断桥逆流。
当刘表去世得消息传到江东得时候,政治敏感得鲁肃立即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荆州地区未来局势十分不明朗,向孙权申请去荆州走一趟,名义是吊。鲁肃从柴桑到夏口,此时刘表去世,鲁肃继续向前赶到江陵,此时刘琮投降,鲁肃继续向前迎刘备,相会于长坂坡。
鲁肃建议刘备联合孙将军,一起抗曹,完成大业。刘备(走投无路)和诸葛亮(与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联合孙权一样)欣然同意。和刘琦,继续向东到了夏口。而曹操此时正南下,占领江陵。之后,马上就追上打刘备。诸葛亮建议: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还假装不同意,其实刘备立即拍板。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当阳之败),奉命于危难之间(曹操从江陵来打刘备)。诸葛亮和鲁肃去柴桑见孙权,诸葛亮必须完成使命。能否完成使命,不取决于诸葛亮的外交才能,重要的是要看江东集团的政治利益。
如果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刘表是漂亮的草包。
用16个字描述刘表:帝室之胄,一表人才,党锢中人,乱世名流。
刘表是鲁公王之后,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曾被宦官集团禁锢,在宦官集团失败之后,因其很有德行,被当时人称为“八顾”。
朝廷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荆州很乱,一是宗贼作乱,二是袁术和孙坚入侵。刘表依靠当地的豪门世族来治理荆州。他找到了两个人:蒯越,字异度。蔡瑁,是当地一个很富有的人。蒯越说:理平者先仁义,理乱者先权谋。“诛其无道,施其才用”,软硬皆施,结果“江南悉平”,刘表由荆州刺史变为州牧,说明他成功了。
“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张绣的叔叔走头无路来打刘表,结果被箭忘。大小官吏前来祝贺,而刘表不以为然,“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让大家觉得刘表是个正人君子,张济的部下都被刘表收复。
建安三年,刘表: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建学校,兴儒术,抚士人。
为什么历史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
1、胸无大志
2、没有肚量。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相争,天下形式的权重就在刘表身上,或者趁火打劫,或者投靠一方。韩嵩说“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刘表想来想去派韩嵩去朝廷看看,而韩嵩回答:“在君为君,不复为将军死矣”,只是朋友关系没有下属的关系。韩嵩被任命侍中,零陵太守。等到韩嵩回来说朝廷有多好的时候,刘表要杀他,被老婆阻拦。陈寿评价“外貌儒雅,而心多猜疑”
3、不会用人。尤其对刘备“疑其心,阴御之”,设鸿门宴,被刘备以上厕所为由逃。
4、后继无人。刘琮(小儿子)得到以蔡瑁为首的豪门集团的支持,而大儿子刘琦想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不好办,刘表的妻子和诸葛亮的丈母娘是姐妹,刘琦和刘琮是诸葛亮的后表舅子,帮谁都不合适。刘琦设计让诸葛亮帮他,最后刘琦任江夏太守,刘琮接班。分成两派,以刘琮为名义代表,背后是蒯越和蔡瑁,降曹派;另一派是以刘琦为名义代表,背后是刘备和诸葛亮,抗曹派;刘表想中立。
陈寿对刘表和袁绍的评价都不高,把二人合为一传。“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刘表和袁绍不同的地方:
1、袁绍是自取灭亡,而刘表是在劫难逃
2、刘表只能做“自守之贼”
3、刘表治理荆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荆州是汉代十三州最大的州之一,很富庶,不是政治中心,所以在天下未定时,荆州不失为一个避乱苟全的地方,但到了天下将定之时,荆州必然要成为虎狼争夺的羊。刘表知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他只能采取苟全荆州于乱世的政策,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操,诸葛亮,鲁肃都看准了这个地方。
建安十三年,甘宁向孙权建议攻打黄祖,但遭到张昭等的阻挠。孙权最后同意了甘宁的行为,期待凯旋。
江东集团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1、创始人,孙坚
字文台(154-191)县吏出身,有勇有谋,曾讨黄巾,征董卓。从小胆识过人。曹操组织关东联军的时候,孙坚是担任了长沙太守,也起兵,投靠袁术,打董卓,一路打到洛阳,所向披靡,包括打了董卓大将华雄(《三国演义》上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是编出来的)。当之无愧的当世英雄,董卓也很佩服他,但跟错了人(袁术小心眼),始终不被重用。
2、奠基人,孙策字伯符(173-199)。十八岁接替孙坚。吴郡的太守许贡上述朝廷:“孙策很骁勇,就象当年的霸王项羽,所以人称小霸王”。
孙策的可爱之处(1)孙策长得漂亮
&&&&&&&&&&&&(2)性格好(好笑语
性豁达 士民见者 莫不尽心 乐为致死)
&&&&&&&&&&&&(3)善于用人。比如周瑜,张昭。
英气相逼,和英雄们惺惺相惜(得到太史慈)
孙策讲政治之一:袁术称帝时,孙策和袁术翻脸
孙策讲政治之二:孙策也曾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两个毛病:1、喜欢杀人,2、死要面子(杀死高岱),被刺客谋杀,发现脸部被划破,对着镜子大吼一声,创口崩裂,流血不止而亡。
孙策是个孝子,是个佳偶,是个好兄长。应该算一个好领导:1、奠定江东集团得基业。(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2、寻找了一个好得接班人。孙权的寿命在魏蜀吴三巨头中是最长的(孙权,71岁;曹操,66;刘备,58岁),在魏蜀吴三个国家寿命中吴是最长的(吴,71年;魏,46年;蜀,42年)
孙策留给江东集团的基本策略:保江东,观成败。
留给孙权“举江东之众 决机于两阵之间 与天下争衡 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 以保江东
我不如卿”,孙策是打江山的,打完江山应该改变策略了,江东集团的基本方略也是守,但有两种守法,一种以张昭为首的报残守缺,鸽派;另外以鲁肃和周瑜的以攻代守,鹰派。
建国者,孙权(180-251)孙权表面上是在鸽派和鹰派之间,但实际上骨子里是倾向于鹰派的,这就是为什么孙权让甘宁攻打黄祖了。
《隆中对》实际上是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的一个密谈。
刘备说: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
而智术浅短 遂用猖獗 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 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回答说:自董卓已来 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是实现政治理想的前提,显示出诸葛亮的务实精神)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曹操可以战胜袁绍占据地盘,我们也能弄到块地盘。
辩证法: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弱者可以变强者,条件是“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人谋:曹操不能打(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是个好地方,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英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这个地盘的主人守不住,这是天送给你的。益州(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也是个块好地方,成都平原更是个好地方,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面是山,易守难攻。这两个地方都“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个地方也是天送你给你得。
刘备的政治资本:
1、信义著于四海
2、帝室之胄
3、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这样就可以拥有一个王国了,一旦天下有变,你就可以派一位将军从荆州北上,取道宛城进攻洛阳。将军自己从益州出发,取道秦川,那个时候天底下的老百姓都要热烈欢迎刘备。这段话让刘备醍醐灌顶,如梦方醒,恍然大悟。但是统一天下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因为前提是“天下有变”。
刘表和刘备是宗室,刘表是诸葛亮太太的姨夫,要等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早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鲁肃就给孙权有过类似于《隆中对》的建议。《三国演义》的中的鲁肃一个忠厚肃老实迂腐的一个文人,其实鲁肃(172-217)是三国时吴国的名将,侠义豪爽之人,出身士卒,文武全才。
孙权和鲁肃有过一个合榻共饮,孙权说:汉室倾危,四方云扰。鲁肃给孙权泼了冷水,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曹操是项羽,你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的。应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一旦北方出事,将军西进,现灭刘表的部下黄祖,再消灭刘表,再进攻益州,和曹操抗衡。孙权没有采纳鲁肃的意见,当时就说辅助汉室尽责一方了,虽然年幼,但已经很有政治手腕了。建安十二年,
鲁肃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比
1、三分的主角&&
鲁肃&& 孙权 刘表 曹操
&&&&&&&&&&&&&&&
诸葛亮 孙权 刘备 曹操
2、终极目标不一样&
汉室不可复兴
&&&&&&&&&&&&&&&&&&
汉室可以复兴(诸葛亮的政治包袱)
3、战略规划不一样&
把三国变为“南北朝”
&&&&&&&&&&&&&&&&&&
把三国变为“东西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帅气的英文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