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光集中于1点聚光镜4的目的是什么么镜

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阻光能聚集于一点,测得该_百度知道
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探究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阻光能聚集于一点,测得该
baidu,点燃蜡烛.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
______.com/zhidao/pic/item/cdbf6cd593f18b30fa828ba71e46af.hiphotos,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0cm,通过透镜的太阻光能聚集于一点://b、同一直线上.(3)某实验小组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倒立或正立 倒立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1 25 倒立 缩小 实像
2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3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4 5 正立 放大 虚像由表中数据分析得知.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a13891fdae4bd6a9f8837/cdbf6cd593f18b30fa828ba71e46af、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
提问者采纳
1)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为了保证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故答案为,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0cm;故答案为:高度.(3)凸透镜焦距是1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是试验次数1:10.(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故答案为、光屏在同一高度,通过透镜的太阻光能聚集于一点、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必须保证蜡烛,像的情况是倒立:缩小、同一直线上
其他类似问题
凸透镜成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太阳灶是用______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在..
太阳灶是用
______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
______在一点,凹面镜的面积越大汇聚的太阳光就越
______,温度也就越
______,利用它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发电、冶炼,所以它是既节约燃料又不
______的环保型能源.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太阳灶就是利用凹面镜制成的,它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太阳灶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多,会聚点的温度就越高;太阳灶利用的是太阳光,是无污染的.故答案为:凹;会聚;多;高;污染环境.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太阳灶是用______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在..”主要考查你对&&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太阳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太阳能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凹面镜定义: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凸面镜:1. 原理:&&& 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属虚性焦点&&& &&&& 从物体的某一点(A)作一与主轴平行的直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到达球面镜镜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方向相反的直线为反射光线,此反射光线必然通过主焦点(F)。 &&&& 从物体的同一点(A)通过镜面的曲率中心(C)的连线为副轴,此副轴与上述通过主焦点的反射光线发生相交的点(A′),即为该物体成像之处。顶点 镜面的中心点O称为镜的顶点。中心 球面的球心C称为镜面中心。 主轴 连结顶点O与镜面中心的点划线。 焦点 跟主轴平行的近轴光线射到球面上,反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用字母F表示。 焦距 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作用 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2. 应用:&&& 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转弯镜、广角镜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倒车镜与哈哈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汤匙的背面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而正面凹下去的地方就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凹面镜:1. 成像原理:凹面镜的原理是反射成像。2. 成像规律:&&&&&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大。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小。成的实像与物体在同侧,成的虚像与物体在异侧。 &&&&& 凹镜不仅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于焦点,还能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反射成平行光。3. 焦距:物体位于凹球面镜球心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位于焦点与球心之间;物体位于焦点与球心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位于球心外侧;物体位于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在镜面的另一侧。U=f时不成像。 焦距在镜面前圆心后,但不在R/2处。但如果入射光线是近轴光线,则可近似认为焦距在R/2处。4. 光学特点:(1)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聚于焦点处。凹面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此是实焦点。(3)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焦距越小,会聚本领越大。(4)四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反射后平行于主轴;过球面中心的入射光线沿原路反回;从顶点入射的光线与其反射光线关于主轴对称。5. 应用:(1)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阳灶、台灯、电视卫星天线、雷达。 (2)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探照灯、手电筒以及各种机动车的前灯。 还有太阳能焊接机,医用头灯,反射式望远镜等。三种面镜的比较:
实像、虚像及其异同:1.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的光,经过面镜反射或透镜折射后的实际光线,如果是会聚的,其会聚点就是该点的实像点。镜前物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组成的,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像点,这些像点就组成r 物体的实像。简单地说,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彤成的像。实像既可以用肉眼看到,义能被光屏接到。2.虚像物体上某点发出的光,经过面镜反射或透镜折射后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这时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虚像点。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虚像点,这些虚像点就组成了物体的虚像。简单地说,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虚像只能用肉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3. 实像与虚像的异同
影子和倒影:&&& 影子和倒影影子(如图甲)是南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光线被不透明物体所遮挡,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形成一个光线达不到的区域,这就是所说的影子;倒影(如图乙)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成虚像,这就是所说的倒影。&定义:&&&&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太阳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在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中,有的间接利用太阳能,有的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人造卫星、宁宙飞船、打火机、手表等方面。&能源之母——太阳能&&&&& 太阳主要由最轻的元素——氢构成,其表面的温度高达6000℃,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2000万摄氏度。数十亿年来,太阳一直不知疲倦地向太空辐射着巨量的光和热。在它内部不停地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氧不断地发生核聚变反应,生成氦,同时释放出巨大核能,发出光和热。令人称奇的是,太阳不断地向四面八方的宇宙空间辐射能量,到达地球上的光和热不过是辐射出总能量的22亿分之一,即便如此,地球每秒钟也能接收到173万亿下瓦的能量。这个数字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的几万倍。现在,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地球上的能量除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外,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因此太阳能也被誉为人类的能源之母。
发现相似题
与“太阳灶是用______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527819612967288640183071244398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面的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
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面的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
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面的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求挡光板的最小宽度CD是& ▲& 。
用初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相思原理
CD即为要求的最小距离
JL/GL=JK/KD
45/45=50/KD
IH/HF=IE/EC
45/22.5=50/EC
CD=CE-KD+KE
CD=25-50+45=10
答案应该是20
我想错了,应该是15,CD应该是挡住SJ这个入射光线和FA这个反射光线的
我再重新解一次
OA=OS=22.5
FO/OA=RP/AP=2
RP=SP=45*2/3=30
RQ=PQ-RP=10
PQ/RQ=SA/CD
这幅图在上幅图的基础上加勒些字母,用电脑画的不规范,楼主自己用稿纸话就看得出勒
后面那个字母写错勒
RP/RQ=SA/CD
其他回答 (2)
用对称法作出点光源S的虚像S’连接S'A、S'B,与PQ的交点即分别是CD△S‘CD∽△S’ABCD/AB=(45cm+5cm)/(45cm+45cm)=5/9CD/45cm=5/9CD=25cm
答案是 15cm& ,我认为是20cm&, 你这个25cm 肯定错的
如果你没有输错数字的话,我觉得25cm是对的
25 cm肯定错了,你做的图错了
,CD可以挡着入射光线,
你的解法是CD挡着反射光线
我倒觉得题目字面的意思是挡反射光,挡入射光的话,那不如考虑既挡入射光又挡反射光用对称法作出AB的虚像A’B‘连接SA’B‘、SA'B’,与PQ的交点即分别是CD△SCD∽△SA‘B’CD/A‘B’=(45cm-5cm)/(45cm+45cm)=4/9CD/45cm=4/9CD=20cm作图分析可知,挡入射光的20cm和当反射光的25cm会重叠15cm只要挡住这15cm即可满足要求
我怎么算出来是10啊,郁闷死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将凸透镜向下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利用此时所成的像的原理可制成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考点】.【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掌握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2)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利用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解答】解:(1)由焦距的概念知,f=60cm-50cm=10cm;(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1)10;(2)下;投影仪.【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测量及实验器材的调节,掌握成像特点及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同时自己做一些总结,更有利于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答案:放大,实,放大镜;凸透,实,放大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物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实(选填“虚”或“实”)像.(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厚(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6~12mm.(4)使凸透镜成为目(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大(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顺(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远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题网八年级上物理苏科版 苏科版
(中考高频题)显微镜是生物学、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仪器,人眼不能直接看到或用放大镜都不能看清的物体被显微镜放大后清晰可见;望远镜能够把来自宇宙中很远的星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们都是人类进行自然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难道你不想试着自制一个天文望远镜或是显微镜什么的?试着弄清下面的问题,你定能做到!
问题1:显微镜是怎样将物体放大的?
做一做:(1)在玻璃片上写上一个小“F”,用放大镜观察.你将观察到的是放大的正立的“F”的像.
(2)根据生物课上学习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玻璃片上的“F”,你将看到的是放大了的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F”的像.与(1)中放大镜观察到的效果相比,“F”变得更________.
读一读:来自于载物片上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在A处(如下图),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________样所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于是人眼看到的就是比原A处所成的像更大的虚像(处).
结论:显微镜是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合而成的光学放大设备,其原理是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距离物镜________的地方,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再利用目镜进一步放大,两次放大的倍数________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想一想: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制作物镜的凸透镜应选用大焦距的还是选用小焦距的?__________________
目镜呢?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望远镜是怎样将物体“拉”到我们眼前的?
做一做:将两个厚度不同(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在眼前,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透过两个透镜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将这两个透镜的位置对调一下,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按下图的方式,设AB是一个正立的物体,从AB处发出的光经物镜折射后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放大.
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大.
做一做:取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将凹透镜放在前面,凸透镜放在后面,透过两个透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你将会发现________;将凸透镜放在前面,凹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一方,透过两个透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你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自制简易望远镜(器材:一只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一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制作过程:(1)将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拿在左手,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拿在右手,使两镜面平行放置.
(2)闭上左眼,用右眼透过两只透镜观看远处景物(例如:高楼、树木……),调整左手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看到景物的像清晰为止,此时可看到什么?
(3)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拿在左手,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拿在右手,重复以上实验.你的结论是: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远处景物,可以观察到景物成________的像.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解答题
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__(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4)使凸透镜成为________(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____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________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4.5 光的折射与透镜的奥秘》2011年同步练习(2)(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__(选填“虚”或“实”)像.(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4)使凸透镜成为______(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__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______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③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平均球心的直线电主光轴。简称主轴。④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折射后偏离主光轴。3、焦点和焦距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光心有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同一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注意:根据凸透镜能够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这的性质,我们可以粗测凸透镜的焦距,方法是: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当折纸上的亮点最小、最清晰时,测出光点到光心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焦距的长短表示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镜面越凸,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折射得越厉害。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凹透镜焦距的长短表示它对光线发散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4、三条特殊光线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B、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它是利用u&2f时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的。照相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依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像也随着变大,也可以记忆为“物进则像退,像变大”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的原理是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3、放大镜:原理是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盛水的透明小瓶、小水珠都可以看作凸透镜而具有放大作用。4、虚像和实像①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到一点,则是所成的你是实像;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发散,反向延长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后成的像是虚像。②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用眼睛直接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③虚像和实像都既可因反射而形成,也可因折射而形成。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2、像距: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3、实验:①器材:兴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②步骤:A、依次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火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B、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这时我们会看到光屏上出现相对蜡烛倒立的缩小的像,此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再移动光屏。可以观察到还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但与步骤B相比像远离了透镜,即像距大了。蜡烛移动到距透镜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处观察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的实像。像的位置也在2倍焦距处。D、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f&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的像距的大小。这时我们会看到在光屏上出现与蜡烛相比倒立、放大有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处。E、继续减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当u&f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的像。透过透镜,会看到在和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是一个虚像。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和物体同侧还是异侧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重点提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进光,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变,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倒立的实像”是相对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凡倒立的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凡正立的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结构:见课本P68图3.4-1。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光作用增强,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动晶状体变薄,折光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近视眼远视眼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扩大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外模糊的光斑矫正配戴凹透镜配戴凸透镜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大约25厘米。5、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叫焦度,用φ表示。φ=1/f。眼睛的度数D=100=100/f,f的单位是m。重点提示: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为负数。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①结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电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②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由目镜所得的视角比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大得多,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价体了。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重点提示: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2、望远镜结构:由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组成)和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组成。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重点提示:望远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且物镜的第二焦点和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六、重点专攻1、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更远离主光轴)。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2、根据成像判断透镜的情况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时关健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成像情况,利用成像特点列出物距与焦距(或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式,通过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得到焦距的范围,再进一步利用成像特点分析具体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光镜4的目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