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一中学校操歌曲这是什么歌曲!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 - 学生专栏
<td colspan="1" width="370"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泰达一中)是市级重点中学 天津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 天津市义务教育先进校(初中)天津市中小学师德先进集体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学生专栏
中小学抗震救灾优秀学生事迹二
12:53&&作者:&&『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4185&次
  中小学抗震救灾优秀学生事迹二(88人)  信息来源于教育部网站  李序,四川省成都市华西中学,12岁,男。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曾经被人们早已淡漠的人的真情,又一次感动着神州大地。在这次5.12地震发生时,我校初2009级3班正在上生物课,老师马上组织学生躲在课桌旁,等地震摇晃结束时,每个人都被恐怖笼罩着,在老师的带领下疯狂地向教室外跑去。而3班班长李序,在剧烈的房屋摇晃中,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同班同学刘志超。刘志超同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所有的同学都冲向门口,他却只能走。还没有走出几步,就看见李序向他跑来。或许连老师都没有考虑到他,同桌也没有顾得上他的情况,但李序,一个与他的座位离得很远的同学,却想到了他,毫不犹豫地背起他向外跑去。  其实这一次的助人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一次偶然,但对于李序来说一定是一种必然。作为班长,李序一直都是3班思想上的先进,行为上的楷模,学习上的榜样。在校外,在红绿灯变换的那几秒种,只有他,每次都拉住身旁的同学,一定要等到对面绿灯亮了才一起通过;在教室,看到成绩较差的同学做题暂时出现了困难,只有他,每次都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操场,无论是谁丢的垃圾,只有他,每次都不厌其繁地弯腰拾起;在班级外出活动时,只有他,一手拉住一根树枝站在高处,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拉上高高的峭壁;在年级军训期间,只有他,站在同学们和教官之间调解矛盾……  这一次次的“偶然”,似乎构成了一个“必然”,而在这次的大灾难面前,面对如此危险的地震,一贯帮助别人的他,又一次地微笑地站在了需要帮助的同学面前……  这个乐于助人、严守纪律的男孩,正用他单薄渺小的身躯,扛起了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一刻,华西中学为他自豪,成都为他自豪!  王钦,四川省成都市成师附小(东区)学生,11岁,男。  临近下课的英语课,伴随着强烈震动无声无息的结束……电灯开始摇晃,风扇开始越转越悬,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黑板像在跳舞,三扇门像吃了摇头丸,不停的抖动,再看看走廊埋电线的管子,有分身术似的剧烈摇晃,墙边的瓷砖恨不得把自己粉身碎骨地摔在地上,电视柜也开始发出声响,仿佛在抗议……  “是地震,大家快跑!”一个声音传来,大家先是一惊,然后往仅有的两扇门蜂拥而出,洪水般涌向走廊。  就在同学们涌出教室的过程中,有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王钦,从自己的位子上往门口跑了两步,又返了回来,跑到教室最里边的位子上停了下来。那位子上坐着一位惊慌失措但无法撤离的同学戴典典。(戴典典因天生缺陷,双腿无法直立,平时上哪里都有老师同学的搀扶。)天花板上的石灰猖狂地飞落下来,窗户上的玻璃发出可怕地哗哗声,地板在脚下猛烈的颤抖。王钦努力使自己站稳,咬着牙,双手拖着戴典典往上拽。  同学们的呼喊声、窗户的呼呼声、石膏板掉落在地上的啪啦声……这一切都太可怕了。  自己跑,还来得及!  而王钦却没有放弃,由于力气太小他一次又一次地托起,一次又一次支持不住而放下,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就在这时,老师来了,扛起了戴典典。王钦赶忙退开,帮着老师扶好戴典典,跟着老师撤出教室。一路上,他的手始终高高举起护住戴典典,生怕掉落的碎石砸到她,生怕老师跑动颠得太厉害摔着了她……他就这样用自己的手给了同学在危急时刻最温暖的守护。  终于,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刚从惊恐中缓过神来同学们纷纷来到戴典典前嘘寒问暖。而王钦却默默地到了一旁。  当同学得知在危急时刻,王钦守候在戴典典身旁时,很多同学哭了。有同学问王钦:“你当时不怕吗?”王钦猛地点点头说:“我怕得要命,但典典一定更怕……”  吴春芳,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学生,9岁,女。  平时的她沉默、内向,在大家的眼里她不是聪明机灵的孩子,甚至有一些木纳。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在5月12日的灾难面前,显得那样从容不迫,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事发当时,四年级一班的孩子都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地撤离,当所有的孩子带着惊恐纷纷冲下楼躲避的时候,她的眼睛却注视着另一个孩子,心里却担忧着另一位同学,那就是平时大家都十分关心的刘爱迪同学——&nbsp一位因脑瘫,而无法独立行走的孩子。吴春芳果断地停下了逃生的脚步,毫不犹豫地跑到刘爱迪面前说:“我背你下楼!”就这样,她沉着地背起比自己还重的同学,从三楼开始向操场撤离。楼道上已经没有人了,脚下大地还在无情地晃动,她小小的身躯依然坚持着,脚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小小的脸蛋涨得通红,几次晃动,她仍然坚强地支撑着。终于,到了一楼的平地。返还救人的朱曼莹老师冲上前去一把接住刘爱迪,没有想到,一个踉跄,摔在地上。  我们真的难以想象,老师背起来都困难的孩子,瘦弱的吴春芳是怎样把她一步一步背下三楼,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为一个残疾孩子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她用实际行动告诉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怕,困难时我们在一起!  曹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一中高08级23班学生,19岁,男。  在5.12特大地震中,曹维同学的家中房屋被夷为平地,家人和众多亲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无栖身场所,断电、缺粮、少水,可以说,家庭面临灭顶之灾。他在地震后停课回家看了看,了解到乡亲们所遭受的灾难,感受到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关怀,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回到学校参加了青年志愿者的队伍,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曹维同学满含对灾区人民的热情,整整六天,夜以继日地为灾区人民服务。  曹维同学以他积极努力的工作,赢得了志愿者服务队的信任,民政救助站的领导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该同学办事特别认真,特别能吃苦,有责任心,经研究破例批准他到只有共产党员先锋队员才能做的物资押运、分发工作,先后到重灾山区通济、磁峰、白鹿去摆和分发救灾物资。难能可贵的是,他家也缺粮少水,在他押送救灾物资到灾区途经家门时,没有停留片刻,更没有将物资留给家乡的亲人,使救灾物资安全运送、及时到达灾区人民手中。  曹维同学在救灾服务的时还带着一本课本,在志愿者服务的每一个空闲时间,都要拿出书本来坚持学习,民政局的领导才知道他是彭州一中高三的学生,而且还是重灾区家庭遭受巨大损失而强忍悲痛参加抗震救灾的学生。曹维同学是第一批到达救灾服务现场的志愿者之一,也是坚持到最后的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该同学他以自己的真诚和朴实打动了彭州市民政局的所有领导和同志,获得了民政部门领导的好评,民政局专门来人到彭州一中表扬曹维同学。  高璟文,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第一中学高2008级20班学生,18岁,男。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高璟文同学的爸爸、妈妈作为政法干部,在第一时间就参加了“党员突击队”,进入受灾最重的龙门山灾区一线抢险救灾。此时,高璟文同学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勇气和果断,毅然报名参加抗灾救灾志愿者队伍。根据彭州市市委、市政府相关组织的安排,他被分配到濛阳镇第二灾民安置点(濛阳镇第二人民医院)。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沉着冷静的性格,泼辣果敢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派他担任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与10多个志愿者一起驻点服务。在他的带领下,这支由初、高中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帮助政府安置受灾群众、抬运伤者、协助救援,搬运救灾物资、夜间治安巡逻,脏活、累活抢着干,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赞扬。高璟文本人也成为全队的旗杆和榜样,在各项服务工作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每当有救灾物资到达时,他第一个冲上前做最苦最累的活;每当有灾民生病时,他都要及时去送药端水;每当灾民有困难时,他都会毫不迟疑的帮助解决。他以饱满的热情为灾民服务,以坚定、乐观的精神感染和影响着受灾群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累,为转运来的地震伤员铺床、送水、喂饭,夜间主动值班,看护输液病员,让医护人员抽空休息,能有更好的精力来救治更多的伤员。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都亲切地叫他“充电电池”&nbsp“我们的小助手”。当好不容易能躺下休息一会儿,突然,又一次震感强烈的余震开始了,饱受惊吓的灾民纷纷冲出房间,安置点内一片混乱,高璟文又翻身起来,迅速召集志愿者,安定、疏散群众,维持秩序……当他与随后赶到的指挥部工作人员一起,将灾民重新安顿下来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工作之余,他不顾疲乏,多次找受灾群众沟通,同他们交谈,用稚嫩朴素的语言,用诚挚善良的情感去安抚那些痛失家园的人们,坚定他们对国家、政府的信心,鼓励他们树立重建家园的决心,表现出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良好素养。安置点里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在地震中房子垮了,儿媳被埋了,儿子在外地打工没有音信,高璟文一有空就去和老太太摆闲话,宽老人家的心,他说:我看她就象我的婆婆,能宽慰一天就宽慰她一天吧!  在国家面临困难,在同胞遭受磨难的时候,高璟文深有感触地和队员们说:“多难兴邦,我辈有责啊!”。他和志愿者团队里的每一个队员相互鼓励,不怕困难,团结勇敢,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指挥部安排的工作。在5月13日—5月19日7天的工作中,他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为灾民服务,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把灾区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抗震救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彭州一中全体师生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今日彭州》报也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倡导全体市民向他学习。  殷崇伟,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五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  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学校读书。看到关于震灾的报道后,他向校方强烈提出要参加志愿者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得知父亲要带领西昌市黄联关镇民兵急连开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后,他又极力要求加入民兵队伍,得到学校允许后,他如愿以偿地佩带上了鲜红的“MB”肩章。  到了灾区,殷崇伟编入尖刀排,尖刀排排长是父亲殷显斌,作为担任过16年专武部长的殷显斌是中国第一代武装警察,曾在绵阳服役六年。尖刀排是这次应急抢险民兵分队,主要担负抗震救灾中的突击任务。父亲要求他作为一名抢险队员在最艰巨任务中磨砺坚强意志,感受党恩、增强爱心。还未脱学生模样的殷崇伟穿上民兵迷彩服,背上行军被囊,俨然就是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在什邡重灾区红白旗灾区一线,殷崇伟与战友们一道救伤员、拆危墙、清物资、搭帐篷;在什邡火车站搬运救灾物资,他不怕苦,不怕累,不知疲倦、勇敢坚强以解放军为榜样,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项任务。面对超强度的抢救灾任务,父亲并没有对他偏心照顾。殷崇伟说,在这个时候,父子心里想到的只是如何尽快的救人和抢运救灾物资。&nbsp  郑成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严道一中2009级3班学生,14岁,女。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我校2009级3班郑成可同学积极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做了一名光荣的抗震救灾志愿者,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竭力去帮助灾区人民。  5月16日,郑成可同学积极地投入到荥经县医务人员自发组织的慈善捐助集体,顾不了重灾区余震的危险,听不进同学朋友的劝告,她一心想着灾区的伙伴和相亲们,坐着大卡车一路颠簸到了灾区一线——绵竹。一行人中年纪最小的她看着地震后一片废墟的灾区,还有乡亲们流泪的憔悴的脸庞,一路坚强的她哭了,心被这无情的灾难撕裂了,忍住泪水,她积极投身到了分发物资的队伍中,向灾区人民分发着带去的衣物、水、速食以及帐篷。看着泪水、汗水满脸的气喘吁吁的郑成可,乡亲们也哭了,泪流满面地把她围在中心,深深地鞠躬,一位老人含泪对她说:“小姑娘,你太勇敢,你让我们有了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郑成可哽咽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强。  范剑锋,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一中初三五班学生。  在5月12日,难忘的14时28分,雅一中的学生走进各自的教室,许多学生已端坐在座位上。上课的预备铃响起,大地摇晃起来。有学生笑道:“地震了。”同学们没有反应。哪知大地的摇晃竟没有停。教室里乒乒乓乓地响起了桌椅的碰撞声、文具落地声……  这时,初三.五班正在发卷子的范剑峰马上跳到讲台上,扯开嗓门喊道:“大家镇定,不要慌!”此时,桌椅开始蹦跳起来。“不好!”他心里一震马上喊道:“别慌,快出去!”同学们便有序地出去,他也尾随同学们往楼下冲。  冲下五楼,四楼楼道很显拥挤。范剑峰同学便站在楼道口协助老师维持秩序。这时,有三个女同学搀扶着前段时间脚受了伤的张琳同学从五楼下来。此时,摇晃更厉害了,同学们又急又慌又没法,范剑峰没有多想,几步冲上楼梯。“快,快!”他毫不犹豫地把张琳“抓”起背到背上,一行五人“冲”下楼梯。楼梯上几乎站不稳,前面三个同学不时回头看,范剑峰急得直喊:“快,快啊……!”  他们终于“冲”出教学楼,他们是最后撤离的。  当老师同学们知道了他们的“撤离”经历,无不为之感动。范剑峰这个“斯文”的少年,腼腆地说:“如果其他同学见到,他们也会这样做的,这也是应该做的。”多么朴实的语言!  事后,有老师问他:“那是生死攸关啊,你不怕吗?”他说:“在电视里看到聚源中学,心里才有些后怕。但是当时还真没想那么多,只想跑,快跑,一直跑到安全的地方。现在我感到我们好幸运。”接着他又感慨道:“在大难临头时,我们都有责任关爱同学,关爱生命。我感觉经历这次之后,我长大了。”  徐泽,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二中高三.2班学生,19岁,汉族,男。  何浩,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二中高三.2班学生,18岁,汉族,男。  一、发自肺腑的感谢  6月4日10时许,在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足球上搭建的高三&#8226;2班防震教室里,一个感谢仪式正在温馨地进行着,感动和爱激荡着教室里所有人的心!  五十多岁的汉源县文管所所长陆仁泽老先生声情并茂地对在场的人说:“今天来到汉源县二中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激!在5.12大地震中,是徐泽给了我87岁的老父亲第二次生命!感谢贵校培养出了临危不惧,震中救人的优秀学生!”陆先生的话把我们带回了14时28分这个将铭刻于史册的时间。  二、幸运躲过灾难  5月12日14点30分,当徐泽骑着爱车(一辆铃木125摩托车)行驶到汉源县武警中队大门口时,大地开始剧烈的抖动,人根本站不稳,徐泽只能和大家手挽着手站在那里,动都不敢动。地震越来越强烈,停靠在路边的摩托车几乎全部倒下。  房子像醉汉一样在摇摇晃晃中开始纷纷倒下,发出巨大的轰响,灰尘扬起十几米高!  电线杆断!  巨大的广告牌砸下来了!  高楼下的汽车被瓦砾砸扁了!  ……  人们像掉了魂似的跌跌撞撞地从屋里冲出来,有人的头上全是灰土,只能看到眼睛和嘴巴;有的人衣衫不整,有的人满身血迹……尖叫声、哭喊声此起彼伏,人群发疯似的乱窜!  电力中断!  通讯中断!  恐惧笼罩了整个小城!  剧烈地震持续了近十分钟,当地震减弱后,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惊呆了的徐泽才回过神来,庆幸自己完毫发无损!他马上想到:“学校可能有人受伤,我必须回学校救援!”  到学校后,徐泽看见老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避难。班主任曹大勋老师关切地问徐泽:“你没事吧?”他说:“没事。”“你呢?老师和同学有受伤的吗?”曹老师说:“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快去把车停好,到足球场去避震!”  三、第一次从死神手里救出了两位伤员  见学校没有人员伤亡,徐泽才猛然想到父亲在青富乡上班,家里只有母亲,电话打不通,他必须回家。他马上和同学何浩一起向家里冲去。  路过文化馆,他们发现文化的建筑馆垮塌严重,徐泽想:“里面一定有许多人,会不会有人受伤呢?”于是停下摩托车,丢下何浩,冲进文化馆。  他透过半开着的大门往里一看,发现有两名伤员躺在废墟里:一名二、三十岁的男子满脸是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爷爷(后经查实老人是县文管所所长陆仁泽之父陆崇禧老先生)被压在摇摇欲坠的建筑物下,时不时的有东西掉砸在老人周围,老人危在旦夕!时间就是生命!  徐泽向老人冲去!他想把大门推开,一推结果发现大门被卡死了,只好侧着身子进去!危楼上不断有零星的砖石和灰尘掉下来,“砰、砰……”地发出令人恐惧的沉闷巨响!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看着岌岌可危的老爷爷,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已经过世的爷爷奶奶,他们曾经给了他无限的爱。“太危险了!怎么办?去,还是不去?如果是我的爷爷奶奶被埋在那里,我肯定希望有好心人能勇敢地进去救他们!”  徐泽勇敢地冲到老爷爷面前,只见他的双脚被碎砖压住了,身上好几处都受了伤!他迅速搬开砖块,把老爷爷抱起来,想将他背出去。可是他发现老爷爷根本不能站立,只好抱着老爷爷向外冲。刚一抱,右手腕一阵剧烈的疼痛!他想:“糟了!骨折大半年快要痊愈的右手腕肯定又添新伤了!疼痛不时袭来!他忍住巨痛,拼命抱起老爷爷就向外冲。刚走了三四步,“轰”的一声巨响,就在他身后不到一米的地方一块预制板砸下来了!徐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废墟里行走十分困难,他不顾一切拼命往外冲,终于将老人抱到了安全地带!  余震还没有停止,四面的危楼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危机四伏!  徐泽不顾一切第二次冲进文化馆,和其他几个人(其中有一位民警,后经查是汉源县公安局刑警周强)一起将受伤昏迷的二、三十岁的男子抢救了出来!  余震还在时不时不地发生,危楼还在不断垮塌!徐泽第三次冲进文化馆,试图找到幸存者。他不顾一切地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找,大声喊“有没有人!有没有人!……”连喊数十遍,在没有得到回答后,才赶紧离开。  四、时间就是生命  此时街上交通十分混乱,伤员无法送到医院。  时间就是生命!  重伤员的生命更是危在旦夕!!  当徐泽看到伤员还没有送走时,就准备用自己的摩托车送老爷爷去医院,旁边几名男子说;“先送这个,他(指那已经昏迷的二、三十岁的男子)快不行了!”他们边说边把重伤员抬上了车。徐泽驾驶摩托车,何浩坐在最后将重伤男子扶住。警察告诉他们说:“去黑石河门诊吧,县医院已经倒塌了!”  大街上碎砖乱瓦遍地是!  从灾难中醒来的人们惊恐万状,奔走呼嚎!  街上的人和车乱成一锅粥!  徐泽凭着拼命按喇叭也没用,他们急中生智,拼命喊:“快让!重伤!快让!重伤!……”&nbsp即使这样,他们也只能缓慢前行。途中徐泽感觉有冰凉的液体侵入他的脊背,他知道一定是重伤员的血。于是,他加快了车速。  当他们千辛万苦赶到黑石河时,发现黑石河门诊部的大门紧闭!徐泽失望地说了一声:“完了,门诊部关门了。”重伤员好像听懂了,微微哀叹了一下。徐泽赶紧说:“坚持住!大哥,我们马上就送你去县医院。”他马上调头向县医院狂奔,边走边对伤者说:“大哥,挺住!你的家人在等着你回家……”伤员好像听懂了,发出含糊的声音。  到了县医院的羽毛球场(震后县医院建筑成了危楼,抢救伤员只能在羽毛球场进行),他们把伤员交给了医生。这时,他俩才发现身上全身上下沾满了伤者的血和呕吐物。这时,徐泽又感觉到右手旧伤越来越痛了。  他们匆匆忙忙找到一个水龙头,脱下身上的血衣,揉了几下,挤干又穿上。这时,徐泽和何浩听旁边的人说二中有人受伤,他们马上赶回学校。到学校后,徐泽向班主任打听情况,班主任说:“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确定我们无一人受伤。”徐泽他俩才放下了心。这时他们才猛然想到也该回家看看了。  五、第二次从死神手里救出一名伤员  路过卷洞桥旁边的“飞越网吧”,看见有人围观,徐泽马上想到:一定有伤员!他们马上停下车,挤到前面仔细一看,在白岩乡信用社和富林镇信用社之间狭窄的巷子里,一位20多岁的女子奄奄一息,一动不动地躺在巷子口不远的乱砖堆里。&nbsp  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人敢进去营救!  徐泽走近再仔细一看——巷子只有2米多宽,两边都是摇摇欲坠的6层高楼。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实在太危险了!&nbsp  情况十万火急!  徐泽同何浩商量:“管她是死是活,先救出来再说!”  旁边几位好心老人说:“小伙子,别进去,里面太危险!你们还小啊!”  他们说:“没事!”  当他们看清女子右边的危楼破碎的墙壁就像张牙舞爪的猛兽正等看他们时,一阵从未有过的寒意从他们的心底冒了上来!  “救人要紧!”他们很快战胜了恐惧,勇敢地冲了进去!有几个年轻人受他们的感染,也跟着冲了进去,他们一起火速把女子抬了出来!  真幸运!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女子还有一丝气息,头上有一个伤口正在流血,命在旦夕!  徐泽驾驶摩托车,何浩在后面扶着昏迷的女子,飞快冲向县医院。途中完全失去知觉的女子几次差点摔下车!  不到五分钟,他们赶到了到医院,医生把她抱下车。救护车火速将她送到位于九襄镇的汉源县第二人民医院去了!  六、终于见到妈妈平安  徐泽刚进他家的院子,母亲和邻居看见他浑身血污,都吓得大叫起来!“你是不是受伤了!”妈妈急切地问。见妈妈平安,他才简单向大家说明了一切,丝毫没有炫耀的意思。  洗澡的时候,他发现受过伤的右手腕痛得真要命!忍不住轻轻叫了几声“哎哟,哎哟……”  七、结束语  我们多次采访徐泽、何浩同学,每当问他们救人的初衷时,他们总是很低调,很平淡地说:“我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当时我们什么也没有多想,只想多救一个算一个,生命无价啊!”  生命无价!!  徐泽、何浩为什么能反复冒险救人呢?  是善良!是勇敢!  灾难就像一部超级精确的显微镜,能将人性中的美和丑成无限地放大!大灾当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领悟灾难必须有深刻的心灵!一个人在灾难中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实现,只要没有被灾难彻底击败,灾难就会深化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徐泽、何浩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当今社会有些人总是对见义勇为的英雄不以为然,说他们是想出名。当毁灭性的大地震发生时,那些说风凉话的“英雄”在哪里?你们大可以趁此良机出名啊?!  危难之中的伤员会不会先问徐泽、何浩救他们是不是想出名,如果是回答是,他们会拒绝吗?  行动说明一切,也只能让行动证明一切!  徐泽、何浩肯定会大大出名,但我们没有必要对他们追问太多,探究太多,也没有必要将其捧为什么“纯”英雄。他们都才18岁,很年轻,还需要不断成长,需要自由的成长,不能背负太多的身外之物,更不能按某种模式成长!只有这样,未来的他们才不会让大家失望!  黄雯,四川省内江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10岁,女。  黄雯在班上担任劳动委员职务,对工作认真负责,平时总是带头干重活、脏活;她以身作则,乐于为班集体服务;她学习上非常努力,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思维活跃,成绩优秀。  从一年级入学以来,黄雯同学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充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开展的各项活动,四年来,班上多次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我为灾区献爱心”等各种主题活动,结合平时的思想教育,黄雯同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在学校经常开展的与贫困山区儿童“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中,她都积极地捐款、捐物,她总是捐得最多,深受大家的好评,多次被评为“行为规范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和“十佳少先队员”。  当“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家休息期间,黄雯同学每天收看来自灾区的电视报道,她的心被灾区人民的坚强所震撼了,流下了一次又一次的热泪;特别是教师保护学生,母亲保护孩子的情景和画面出现在电视上时,她被深深地打动了,她主动向爸爸、妈妈提出了帮助灾区同学的想法。  日,当她得知学校正在开展为灾区捐款活动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十年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压岁钱”捐给灾区。她的决定得到了爸爸、妈**支持!当她把一万元“压岁钱”放进捐款箱时,获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大家都被黄雯同学的爱心感动了!在她的带动下全校同学积极捐款,短短一天,学校就收到全校师生十余万元捐款。内江电视台、市教育电视台、《内江日报》、《教育导报》纷纷报道了黄雯事迹,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平静地回答道: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时,她平静地回答道: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灾区的同学们教室没了,好多同学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亲人,我们比他们幸运多了!这朴实的话语中,体现了黄雯同学崇高的道德情操及怎样做人的道理。&nbsp  侯小轩,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育才中学2009级12班学生。&nbsp  她学习认真、对人热情、热心公益事业班级事务。班上同学谁有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她就是育才中学学生会副主席、12班的副班长侯小轩同学。  侯小轩同学从小就是热心的孩子,一直以来帮助别人都是她最快乐的事。从小学到现在她自己也记不清楚帮助过多少人,做了多少件好事。当“5.12”地震发生后,她积极相应学校号召,卓有成效地疏散同学、组织募捐、关爱灾区同学、支援前线将士,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真正体现了“灾区人民在我心中”。  5月12日14时28分,侯小轩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静静等待上下午第一节课。可是突然之间,地动山摇,一场谁也没有预料的地震发生了。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同学们瞬间慌乱起来,侯小轩却没有慌乱,他和老师一起沉着的组织同学迅速有而序的离开教室,及时将该班同学们疏散到操场空旷地带,整个过程没有同学拥挤推搡的现象发生。等同学们在操场安顿下来后,侯小轩又怕老师没有撤离出来,于是又迅速跑到教师办公室通知还没有撤离的教师,在地震中,侯小轩同学的冷静深深感染了同学们,12班的同学自始至终秩序井然。特大灾难发生时。她还积极在同学中宣传灾区人民受到的灾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持和援助、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鼓励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支援灾区,为灾区的人民奉献自己的一款,小轩同学在捐款现场就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但是当她每天从新闻媒体上看到一片片倒塌的房屋;看到同胞们的家园变成废墟;看到和自己一样大小的学生顷刻间流离失所,她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于是她想到了到街上去为灾区的人民募捐,用这样的方式来支持受难同胞。她和同学们制作了流动募捐箱,积极组织校学生会和班干部10余人行走在县城的街道、店铺、企事业单位,讲述同胞的艰难。顶着烈日,5月14日、5月15日即筹集善款3800余元,为灾区同胞渡过难关、作出了积极努力,将爱心传递,将中华民族的美德弘扬。  灾难过后,一部分灾区的学生转到了育才中学。其中12班来的是重灾区绵阳市的学生陆宗皓、王洪润同学。两位同学到来后,侯小轩同学带领全班同学给予了他们最深情的关心。由于地域的问题,绵阳的课本和宜宾的不同,为了让两位同学跟上进度,于是侯小轩又组织班上成绩好的同学为他们补课,同时,怕他们不习惯新的环境,课余侯小轩就找他们说话,介绍育才中学的情况,给他们说12班同学的趣事,帮助同学走出灾难的阴影,重塑坚强的信心,点亮希望的火种。  得知宜宾县组织了145名官兵的救灾应急连开赴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抗震救灾,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她和同学们纷纷给抗震救灾将士写慰问信。她在写给宜宾市军分区司令员刘建忠的信中,感谢他们在前线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抢救灾区人民的财产,请他们保重身体,注意安全,防止受到次生灾害侵袭,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孩子的激励,增强了前线将士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这就是可爱的学生干部、这就是我们的抗震小英雄侯小轩,以上只是她在地需中所做事例中的点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侯小轩同学热心为人的善良之心永远不会改变,正如她所说:“灾区人民是我内心永远的牵挂,虽然我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他们什么,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刘宏栋,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一中高三(14)班学生,17岁,男。  5月16日晚凌晨1点多钟,刘宏栋同学正在做作业准备高考,忽然他感到脑袋晕乎乎的,他住的房子也摇摇晃晃的,好像就要倒了。这时候,他听到外面有人喊叫:“地震了,快跑……”。他来不急多想,一下子冲进屋里,把在隔壁屋里病床上养伤的房东景德生叔叔,从屋内背了出来,转移到了安全地方。  刘宏栋同学租住的房东景德生,因几天前的一次意外车祸,不幸左腿严重骨折,在家养伤,身体虚弱,不能行走。当天晚上凌晨1点钟,正好发生强余震,刘宏栋同学不顾自身安危,飞快将被困焦急的房东景德生抢救出来。刘宏栋同学怕房东着凉、苦闷,就搬来小凳子,生起火炉,跟他促膝聊天,翻身捶腿,递药送水,安抚心理,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娃儿眼好,懂事儿,学习好,多亏他这几天来对我无微照顾,避险防震,使我的伤情恢复很快”。房东景德生含泪说。  从那一刻起,刘宏栋的心时刻牵挂着房东的生命安危,余震发生的日日夜夜里,刘宏栋同学坚持将房东背出背进,每天在学习之余,都要为房东盖好被子,掖好被角,让病人好好地睡一觉。而这时候的刘宏栋同学家里同样因震灾受到损失,自地震发生的那天起,他没有离开病人一步,也没有回到家中,看一眼年老的父母亲,这就是大爱,感天动地最无私最高尚的爱。  康强安,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韩院小学三年级学生,韩院乡“优秀少先队员”,10岁,汉族,男。  5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正给同学们修改作文,突然听到一阵摇桌子的声音,紧接着地面开始摇晃,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才反应过来——“地震了!”,老师大声说:“快,离开教室!”。前排学生立即冲出教室。老师跑到门口,一边朝外面学生嘁:“到院子中间去!”,一边疏导不断涌向门口的学生。这时,教室后排的学生已经跑到门口,只有天生智力残疾的韩文星同学坐在教室后面一动不动。老师大喊:“星星,快出来!”。可他仍没有反应。正当老师焦急万分时,已跑到讲桌前的康强安听到老师的喊声,便回过头朝教室最后跑去,拉起韩文星就往外跑。可韩文星由于受到惊吓,越往前拉他的步子迈得越慢越小。这时的教室晃动的历害,随时都会轰然倒塌,韩文星的脚步在此时显得特别的缓慢。然而康强安同学并没有因此丢下韩文星自顾逃生,而是用手紧紧地拉着韩文星的胳膊,一步一步地往前挪,时间似乎已经过了几分钟,当学生们都跑出教室时,康强安才拉着韩文星走到了讲台前。老师赶忙跑过去,拉起韩文星的另一只胳膊,帮助康强安一起把韩文星从教室里拽了出来。站在院子里看着教学楼剧烈摇晃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禁不住心一阵狂跳——好险啊!  事后,老师问康强安:“老师当时特别担心,你害怕了吗?”康强安回答:“怕”,“可你为什么不自己跑出来,而一定要拉着韩文里一起出来呢?”老师又问,康强安认真地说:“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张巍,甘肃文县一中高二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陇南市优秀共青团员,现任共青团文县一中委员会委员、文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筹)代理秘书长、文县青年志愿者工作站站长,1989年4月出生,男,汉族。  一、临危不乱,危险之中心系他人  地震前夕,学校的上课铃声将要敲响时,张巍同学正在学校团委办公室与张平斌老师商议当天下午开会事宜.14时28分,楼房开始颤动,墙体撕裂着,他迅速冲出办公室,“不好,老师和同学们还在三楼教室”,张巍一边跑一边心里嘀咕着,他赶紧帮助老师疏散学生,一边喊到:“大家不要急,注意安全,有序的往下跑。”由于师生众多,再加上知新楼本身就是严重危楼,既担心有踩踏事件发生,又担心楼房跨塌。在往楼下撤离时,有一位老师和两位同学不甚摔倒。整个教学楼颤动的越来越剧烈。但是,张巍同学临危不惧,迅速的扶起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往楼下撤离。他边走边喊:“快到操场去,快跑。”巨大的轰鸣声和大地的颤抖并没有很快结束,楼上的玻璃和窗户一扇一扇的往下掉,到处尘土飞扬,一片狼籍。他与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引导师生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后,地震渐渐平息了。看着山体崩塌,环山冒烟,从小到大没有见过如此情景的他,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他想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但他也清醒的认识到老师和同学们也有很需要他,他强忍着这份牵挂,又冲到学校后院,迅速召集学生干部、团干部协助学校工作人员组织学生从危楼上陆续撤到空旷安全操场中。随后他又带领学生干部、团干部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安抚学生恐惧心理,他看着许多女同学惧怕的哭着、手脚颤抖着,便走上前去,跟她们交流、安慰她们、告诉她们不要害怕,要坚强,不要哭,振作起来。  地震后的校园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朗朗的读书声,只留下了哭泣的声音和无助的眼泪,从地震发生那刻起,张巍同学一直奔跑在校园内,协助学校工作人员维护震后现场秩序,由于全县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他带领学生干部、团干部口头通知同学们,在城区居住的同学尽快回家与父母家人取得联系,在空旷安全地方搭建简易避震篷;在城区外的同学不要急于回家,就在学校操场避震,待交通、电力、通讯恢复后,再与家里取得联系。直到现场秩序井然有序,同学们心理都有所好转时,他才快步跑回家看望父母亲。刚到家,只见房屋墙体倒塌,不知不觉他的眼睛湿润了,整个人像疯了似的狂喊起:“爸爸、妈妈,”幸好父母亲反应迅速,都平安的跑到了安全地带。看到他们平安无事,连话顾不上多说几句,他又冲向爷爷、奶奶家的方向。因为奶奶有心脏病,也很担心他,奶奶还与姑姑去过学校,找过他,说到这他被奶奶感动的像个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看到大家都平安无事,他又回到了学校,帮助学校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军民情深,平凡处见真情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区红军师。接到命令后,来到文县参加抗震工作,他们自“5&#8226;12”以来,长期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饿了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口山边的清泉,他们才是人民的英雄。军民鱼水情,张巍同学十分牵挂子弟兵的生活,尤其是吃的什么?每天能吃饱吗?因此,他又组织和他关系好的同学捐款、捐物,同许多爱心志愿者做好饭菜,连续坚持十多天为一线子弟兵和县人民医院的伤员送饭菜,不论日晒风吹,他一直坚持着。他只有一个心愿,希望亲人子弟兵不要因为抗震救灾为了咱老百姓而饿着。  三、志愿服务,奉献之中见真爱  文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筹建工作开始,张巍同学主动请缨,放弃休息时间,在团县委的领导下全面主持文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筹)工作。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工作,甚至有时连续几天不回家,坚持奋战在一线,由于办公点帐篷里的温度过高,他曾两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他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余震的威胁,顶着烈日,跟随团县委领导带领青年志愿者多次运送救灾物资到文县碧口、铁楼等重灾区。他还先后组织接待了十多批全国各地来我县捐赠物资和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志愿者,其中他还陪同团县委领导与香港曙光基金会、互助投资基金会负责人洽谈7000多万元的救灾项目,这项工作的相关数据调查和资料整理也在他的主持下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他还多次带领青年志愿者,在城区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冒雨抢搬救灾面粉和药品;帮助各城区学校搬运活动板房;给城区各棚户区居民清理垃圾、喷洒消毒药水、发放卫生防疫宣传单;利用两天时间为文县城区儿童举办了一台特殊的庆“六&#8226;一”文艺演出,受到了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积极组织开展“做文明公民”活动,为抗震救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张巍同学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优秀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地震来临时临危不乱,勇于救人,表现出的超常勇气,和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以及他不畏困难、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值得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学习。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学生党员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  单振飞,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八年级三班学生,15岁,汉族,男。  5月12日14时28分,来自四川汶川县的8.0级地震波及陇南徽县,当时八年级三班正在一号教学楼三楼教室上地理课。突然桌子开始晃动,紧接着门窗开始晃动随后课桌上的东西跌落,同学们被这异常现象惊呆了。老师说:“同学们,不要惊慌,可能是发生了地震!”于是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由于振幅比较大,整个楼层都摇动,楼层之间的收缩缝被拉开约五厘米,沉累多年的尘土到处飞扬。加上学生高度紧张,眼前视线模糊,有的学生跌倒在地上。在这紧急关头,单振飞同学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将本班受伤学生杨彤背在背上,当时杨彤已经昏迷,全身瘫软,背起来又滑下来,好不容易背到肩上,加之二楼堵塞,学生发生拥挤,导致学生撤离比较困难,单振飞一边疏导,一边背着杨彤同学撤离楼道,一直把他送到安全地带。&nbsp&nbsp  为了搞好灾后重建,让学生重返校园,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单振飞同学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搭建帐篷、打扫卫生等劳动。复课后他又主动参与卫生防疫,尽力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单振飞同学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先人后己,是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哈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10岁,回族,男。哈磊同学自上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年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一、指挥同学安全避险  地震发生时,教室里一片慌乱,同学们都不知所措,胆小的学生吓的哭了起来。看到这副情景,哈磊立即大声的一遍又一遍的喊:“同学们,地震了,快往操场跑……”这时候同学们才被他的喊声惊醒,一窝蜂的朝教室外跑去,由于慌乱,大家都想尽快跑出去,结果挤在教室门口反而堵塞了逃生的唯一通道,这时他镇静自若,一个箭步跨上课桌,跑到教室门口,大声的喊:“同学们,不要慌,不要挤,这样挤谁都出不去!”他边喊边组织同学排队迅速撤离,他看到同学们已不再慌乱,有秩序的往外跑,他又跑到教室后面,寻找那些被挤倒的同学,直到把他们一一护送出教室,确定教室内再无学生,才最后一个冲出教室。  冲出教室后,他发现有个别同学还站在离教学楼比较近的地方,便朝他们大喊:“往操场中心站,这里不安全,小心大楼坍塌!”。这时老师们也已赶到,他又协助老师组织同学集中在操场中心的安全地带,并安抚同学们不要害怕。地震结束后,他又协助老师联系学生家长,通知家长接孩子回家。这时他的母亲找到学校来接他,可他并没有立即跟母亲走,而是等到家长们把学生一个个接走后,他才最后一个离开了校园。  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抗震自救活动  地震结束后,学校组织了自救活动,哈磊同学又主动来到学校帮助老师搭帐篷,跑前跑后忙个不停,一会搬桌子,一会挪凳子,哪里有活就在那里干。当大家都住进帐篷后,他觉得帐篷里又脏又乱,就拿起扫帚清扫起来。在他的带动下,住在帐篷里的人都自觉的维护着帐篷里的清洁卫生,帐篷里每天都被清扫的一尘不染。尤为感人的是,他积极的为老师分担任务,每天都和负责学校卫生的老师一起打扫操场卫生。娇小的身材,瘦小的手,有时顶着烈日,有时冒着细雨,偌大的院子每天都被他打扫的干干净净。  三、心系全班同学,主动宣传防震知识  因抗震期间不能到校上课,再加余震不断,通信也时好时坏,而同学们又都跟随家人在自己家搭建帐篷里,使得学校与学生的联系出现很大的障碍,老师们又要在学校值班,没有时间出去寻找学生,哈磊同学便主动去寻找那些他所知道的同学,并要求他们联系别的同学,及时的将老师的要求和安排传达给每个学生。同时他又将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地震和防震知识宣传给其他同学,使同学们能够及时的正确认识地震,增强抗震能力,减小了心理恐慌。5月20日,西北师大心理康复志愿者一行5人来到我校,对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疏导及安全教育。结束后哈磊又“依着葫芦画瓢”,去寻找那些未来学校参加心理疏导的同学,用自己学到的心理疏导方法,去帮助其他同学。  张小成,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乡九年制学校九年级(1)班学生,17岁,汉族,男。  张小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子,办事利索、思路清晰,打一手漂亮的篮球。在担任九年级(1)班的班长的同时又在担任学生会工作,管理能力很强。在地震发生时,在一楼的他很轻松的就撤离到空旷的地带,他完全可以待着不动,但他没有这样做,当他看到小同学在校园里乱撞的情形时,马上投入到安全疏散工作当中。因撤离人数多,有些学生为了抢时间,选择了在屋檐下撤离,然而在摇晃当中的房子,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屋顶的脊板已向下落,情况非常危险,他奋不顾身的冲了过去,把两个小同学拽回到安全的通道。返身站在屋檐下负责监督,这时两名小同学试图通过的地方已被一堆瓦砾、脊板所堵塞。  地震过去后,他又组织学生会成员协同教师组织学生向操场撤离,清查人数,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会成员向1000多名师生提供了水,冒着余震的危险,他穿梭于各个教室,收集了十几只水桶,给操场上师生们送来了水,及时稳定了小学生的情绪,在随后的疏散学生工作中,认真负责,做到详细记录,争取万无一失。  学校领导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而他却说“我是班干部,这是应该的,我当时没有想太多,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平安才是最好的”。平凡而又朴素的话语,却深深的感动了所有的人。  陈永康,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朝阳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13岁,汉族,男。  地震发生时,正是同学们上午自习的时候,六年级教室,老师正在黑板上演算习题,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忽然,教室剧烈地摇晃起来,“地震了!”、“地震了!”同学们乱作一团,听老师喊“快往外跑!”同学们一齐向门口涌去,大地在震动,人站不稳,同学们都快晕了,危急时刻坐在靠门地方,一步就能跑出教室的陈永康同学一改往日的文静,大声喊:“同学们不要乱,不要挤,有次序往外跑,快!”同学们听了他的话,似乎清醒了,鱼贯而出,迅速跑出了教室,而陈永康同学和老师最后才离开教室,刚跑出教室几步,身后房檐边的瓦片像炮弹似的砸下,好险啦,老师激动地说:“多亏你啦,永康。”陈永康二话没说,又去帮一年级老师照看惊慌失措的小同学,受到惊吓的小同学不顾一切地往围墙外跑,陈永康一个箭步冲上前,大喊:“同学们,站在院子中间,不能跑!”说着把跑在前面的几个同学猛推了一把,挡了回来,此时,围墙上的瓦片掉了下来,正好从他的头皮上擦过,顿时鲜血直流,而这些小同学都安然无恙。  惊心动魄的一幕终于过去了,人们镇定了下来,看到陈永康同学临危不惧的表现,都赞叹不已。这就是我们六年级的陈永康同学,一个刻苦学习,临危不惧,遇事镇静,顾全大局的同学。  刘琪,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二中高二(2)班的学生,18岁,汉族,男。  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正准备上课,所有师生都在教学楼上。就在这时,课桌忽然摇晃起来,接着门窗、墙体发生大幅度摇摆。高二(2)班的教室楼层较高,远离楼梯口,撤离需要时间,学生们显得惊慌失措、焦躁不安。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任课老师大声喊道:“大家保持镇静,按秩序撤离!”刘琪同学和老师迅速引导同学们按次序下楼,转移到楼后操场。由于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正确指挥,全校1000余师生未发生一起拥挤、踩踏事件,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场地,高二(2)班学生刘琪同学走在全班同学最后。  当全校师生刚刚撤离到操场上的安全地带,刘琪同学无意间听到一名刚刚赶来的学生家长说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发生了房屋倒塌现象,刘琪同学征求班主任同意后,和本班的数十名同学迅速赶到那里,协助幼儿园教师将几十名孩子转移到了安全地点,避免了伤亡事件的发生。  为保障住宿学生的安全,学校领导决定在操场搭建住宿帐篷后,刘琪和本班其他同学又积极协助教师与校工为所有住宿学生搭起了临时帐篷,让住宿学生有了安全的住宿场所。  这次地震给初中部的学生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为了避免给年龄小的学生成长带来心理的阴影,刘琪同学和班上的团员一起编了《防震抗灾知识小报》分发给各班,并深入教室进行心理辅导。  刘琪同学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大家都称他是抗震救灾的小英雄。&nbsp  徐嘉,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北川初中七年级(8)班学生,1994年出生,汉族,女。  柳芳,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北川初中七年级(8)班学生,1992年出生,汉族,女。  强震突如其来,教学楼剧烈晃动,惊慌失措的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纷纷向楼下涌去……当七年级八班学生疏散至四楼和三楼拐角处时,四楼楼顶的灯罩突然被强震震落,砸在了学生身上,当时,学生头上水泥颗粒乱飞,脚下尘土飞扬,学生几乎无法站稳脚跟,哭喊声、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晚志强同学由于曾患过小儿麻痹,行动极不方便,走在其他同学最后,手抓楼梯扶手,一瘸一拐向楼下缓慢移动,情势万分危急。突然,该班的两名女同学徐嘉和柳芳出现在了晚志强的身边,两人先扶稳了晚志强,然后,柔弱的徐嘉同学毅然蹲下了身子,在柳芳的帮助下,背起了晚志强同学,艰难的向楼下走去。由于受惊吓过度,快行至二楼时,徐嘉突然双膝发软发再也无法行走。快到一楼的该班另一名女生杜雅娟发现后,迅速跑了上来,一把拉起了徐嘉。徐嘉站起后又扶住了晚志强。就这样柳芳和徐嘉从两侧扶着晚志强,杜雅娟扶着徐嘉,四名弱小的同身影一起在强震中走向了操场安全区。  徐嘉和柳芳同学,在危难时刻,不忘救助残疾的同学,用柔弱的身体担负起了人间的大碍,用真情书写了一曲青春的赞歌。  张涵,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一中08届高三应届毕业生,班长,18岁,汉族,男。  地震发生后,张涵同学积极投身抗震救灾。踊跃为受灾学生捐款,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农村的贫困生,配合老师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帮助困难群众割麦、插秧,帮助2个村抢修遭地震毁坏的水渠,还向农村孤寡老人送去米、面等慰问品。张涵同学表现的高尚品质和先进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受到援助的困难户和村社,分别向学校送来了锦旗,赞扬他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  大灾面前,危难关头,张涵同学心系灾区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青年学生勇于奉献的颂歌。  真情帮扶贫困生,踊跃捐款献爱心。高三级学生侯立波、关仕钰、王慧明,家在远离县城的农村,都是困难户,在地震发生后无法回家,没有换洗衣服,张涵同学得知这个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4件衣服、3条裤子、3双鞋,全都送给了侯立波等三位同学。面对张涵同学亲如兄弟般的关爱,三位同学都流出了激动的眼泪,张涵同学却没有换洗的衣服,不得不穿上爸爸的衣服。  张涵同学是个勤俭节约的学生,平时家长给他买早点的钱、零花钱,他总是每天省下一点,读高中三年时间,居然积攒了2146元钱,打算上大学用。地震灾害发生后,张涵同学义无反顾地把2146元钱全都捐献给了高三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受灾学生。  地震中积极引导,带领同学安全撤离。地震发生时,正是学校准备上课的时候,大地突然剧烈颤动起来,同学们都惊恐地准备跑出教室,场面混乱不堪,作为班长的张涵同学,积极配合老师控制场面,并大声告诉大家用课本、书包、桌凳护住自己的头部,等地震稍弱减退的时候,组织学生有序快速地离开教学大楼。他的这种作法,体现了班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新时代青年具有的责任心,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热汗洒在农村,支援农民夏收。地震发生后,张涵同学带领同级的闫伟等4名同学,来到县城5公里外的文县城关镇鹄衣坝村,帮助灾区农民割小麦。鹄衣坝村民张海金全家4口人,妻子多病,两个儿女都不在身边,家中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家里的3亩小麦收割打碾成了大问题。正当张海金一筹莫展时,张涵带领4名同学来到他家帮扶,头顶烈日,挥舞镰刀,帮助收割小麦。为了早一天帮张海金收割完小麦,张涵和他的同学中午都不回村,蹲在地头,吃一碗随身带的方便面,又继续割麦。地里的小麦收割完毕,张涵和他的同学没有缓一口气,又帮助张海金脱粒打碾、耙地插秧。当张海金把一面写了“抗震救灾,支援夏收”8个大字的锦旗送到学校时,张涵同学匆忙的脚步又迈向另一个农村,支援灾区群众。  帮助山乡农民,修复毁坏水渠。听说尚德镇水家坝村的水渠遭到地震毁坏,村民们正在抓紧抢修,张涵和他的同学便立即来到这个村,帮助农民抢修水渠。这条全长1500米,浇灌全村的235亩粮田的水渠,被群众称为全村人的“生命线”、“粮柜子”,眼看到了插秧季节,地里放不上水,栽不上秧苗,农民急得如同火上房。张涵卷起裤腿,跳进水渠里,清除塌方和淤泥,手上打起一个个血泡。他全然不顾,继续挥锹大干,任凭满是血泡的手火辣辣地疼。张涵在农村读过两年书,深知粮食对农民的重要性,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一天修通水渠,早一天栽上秧苗,灾区农民就有丰收的希望。想到这里,他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和村里的年轻小伙子比着膀子干,令村民赞叹不己。经过两天奋战,水家坝村的水渠终于修通了,他又带领同学下到地里帮助其他农民伯伯插秧。  向孤寡老人献爱心,登门送上慰问品。张涵在文县尚德镇田家坝村帮助灾区村民抢修水渠时,听说村里有位年已8旬的入朝参战过的老复员军人生活非常困难,他便想着如何去帮助这位可怜的老人,他带上自家的10公斤清油、20公斤大米、20公斤面粉来到田家坝村,通过村领导将这些东西送到了这位老人手中,使这位老人在受灾后维持生活、度过难关。  田家坝村委领导与尚德镇党政领导一同来到学校给文县一中赠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面写着“名校育才有方,学子救灾无畏”十二个大字。  王贤,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一中高(三)十五班学生,18岁,汉族,男。  “5.12”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文县,就是王贤同学的家乡,地震发生后家中房屋严重倒塌,在生活中出现种种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暂停紧张备考,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热潮中,王贤同学热情、仁爱之心悠然而生,积极投身自救互救的生活中,加入青年自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热心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此,我们仅讲述他其间点滴事迹。  当王贤看到前来救灾的武警官兵、解放军指战员,医务人员和伤病员及一线的全体工作人员连饭都吃不上时,他主动向他开农家乐的母亲和大舅提出要给一线送饭的要求。由于地震,农家乐的一些服务人员都回家了,他毅然放下手中的工课,积极投身到做饭送饭的行列中,每天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12点才得休息,由于他从小到大一直上学,从未干过这样紧的活,他妈问他累不累,他一笑说:“能为抗震救灾出一点力,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高三学生复课后政府给每个学生都发了救灾面粉和大米,他又把自己分到的米面,捐给了比他更困难的学生中寨乡吝晓锐同学。地震发生后,他们全家都住在农家乐,他家的农家乐在白水江边,5月31日,由于刚下过大雨引发了山洪暴发,江水猛涨。下午5时,王贤同学正在复习工课,突然听到有人落水,“救人啦!救人啦!”的叫喊声时紧时弱。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王贤一个箭步跳入浑浊的江水中,不见了他的身影,3米、5米、10米,终于他从江水中拉着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用尽全身力气,快速游到白杨林河堤边上,他父亲及在场的围观群众连拉带提,才将这名男子抢救到安全地带。中年男子得救了,可王贤却累倒了。后来,这位男子提着很多礼品上门感谢王贤的时候无论说什么,王贤也不肯收下。这位男子是修理厂的一名普通修理工,在他钓鱼时不慎滑入白水江中。  王贤不顾安危,舍己救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县城、学校。人们为他在抗震救灾期间的这种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  王中强,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镇中心小学六(4)班学生,93年出生,汉族,男。  地震发生时,全校同学正在上写字课,教室里很安静,只听见同学们“沙沙”的写字声。突然,桌子晃动了一下,接着教室也晃动起来了,越来越厉害,土渣从屋顶棚往下掉,突然只听一同学喊“地震了,快跑”,顿时同学们像一窝蜂似的往教室门口涌。班长王中强马上意识到“不好,教室后门锁着,这样下去眼看将会教室门口堵塞,……”此时,只听见他赶忙喊:“同学们一个跟着一个跑,不要慌,不要急。”话音刚落,只见张红霞同学被前面同学带倒的凳子绊倒了,他急忙蹿过去,用力拽住她的胳膊,推向教室门口,他继续疏通同学,最后王中强将要冲出教室时,回头一看,发现康彦林同学直吓的仍坐在座位上发呆,大地还在不停的晃着,王中强直冲过去拉起他,一起冲出教室。此时,全班同学已转移到操场安全地带。就要他也去操场的时候,又发现隔壁教室的一年级同学吓的惊动未定,哭叫不止乱作一团,老师极其艰难的在一个一个往出拉,他赶忙跑过去帮一年级王老师疏散同学,直至全部安全转移。事后,老师表扬了他,并报告学校,在全校组织的向灾区献爱心募捐活动上,被树为全体师生的典型。问他当时是怎样想的,他说:其实我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着赶紧让同学们全部跑出教室,就安全了,因为我是男子汉。  陈宏波,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石鸡坝小学的六年级学生,13岁,汉族,男。  地震发生时,预备铃刚刚响过,全班学生正在耐心的等待上课。突然,教室颤抖起来,教室的灯在摇晃,窗户在发出了“嘭嘭嘭嘭”非常可怕的声音,被抖起的课桌敲的地板生响。同学们都很慌张,眼看就乱成一窝蜂,有的在尖叫,有的放声大哭。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老师飞快的跑进教室对大家说:“地震了,同学们镇定下来钻到了桌子底下,不要害怕!”那一刻,教室的震动越来越大,我明显的感觉到教学楼剧烈的摇摆。班主任说:“不行,我们赶快逃跑,不然教学楼要塌了,班干部站出来和我一起疏散学生,前面的学生从前门跑,后面的学生从后门跑。”这时陈宏波同学第一个冲到教室后门拉起了被推倒的桌子,组织疏散学生。当最后一个女生从教室离开,向校外跑去,陈宏波也准备离开时,发现教室的电视柜大幅度的晃动,电视马上就要被震了出来。“不好,电视要被摔坏。”来不及多想就跑回教室,陈宏波同学紧紧的抱住了电视机,直到震动停止,脸色苍白的班主任来到教室,发现他还在抱着电视机,班主任放声大哭,拉着他就往下跑。到了校外空地,陈宏波和班主任一起清点完学生,心里才稍稍踏实。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坡跨塌的灰尘弥漫着天空,什么也看不见。面对恐慌的同学陈宏波同学鼓励他们不要惊慌,不要害怕。心想唱歌可能使同学们放松一点,就大声说:“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歌。”他给大家领唱了《歌唱祖国》,顿时嘹亮的歌声使同学们惊恐的心情渐渐恢复了平静。  地震过后不久,心急如焚的家长纷纷来到学校,看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师妥当的安排之下同学们陆续被家长带走。当时陈宏波还在安慰一部分还没有回家的同学,对他们说:“同学们不要着急,待一会你们的家长会来领的。”话还没有说完,急忙赶来的父亲拽住陈宏波就要回家。他对父亲说:“这里还有许多的同学没有回家,我怎能回去呢?我要和老师留下来照顾他们。爸爸,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明理的父亲怀着忐忑的心回家了。望着爸爸离开的背影,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陈宏波知道作为一名班干部,一名少先队员,在这危急的时刻是不能回家的。直到全校还有几个同学了,他才在班主任的督促下向家里走去。  三天后,陈宏波听到学校要搭建临时帐篷缺少材料的消息。和父亲商量把家里储存的木头借给学校,父亲虽然有些不愿意,但在陈宏波的劝说下欣然同意并夸他做得对。他和父亲把木头拉到学校,和老师们一起搭建教室。当天教室搭建好了,学校把消息传给了同学们,六年级同学很快就恢复了上课。  陈宏波相信,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学校的关怀下,他们一定会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明天的阳光会更加灿烂。  赵蓉,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城关中学九年级11班学生,副班长,女。  地震来临时,赵蓉所在的班级正在午读,突然整个教室开始剧烈的摇晃,学生乱做一团。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蒙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听到老师大声喊“地震了”的时候同学们才知道自己遇到地震了。这个时候大家开始乱哄哄的向外跑,门口很快聚集了很多同学,有两个女生被挤倒了。面对这种紧张的局势,赵蓉等几个班干部迅速的镇定了下来,开始配合老师做疏导工作。很快,学生开始有秩序的撤离,被挤倒的女生也被迅速的扶起。当时房屋还在摇晃,可是赵蓉等几个班干部并没有自己先跑,而是继续在楼道内帮助老师组织其他学生撤离,所有学生撤到安全地带后,赵蓉马上开始点名。“一个都不少!”当她大声向老师报告人数是她几乎是哭着喊出来的。后来别人问她当时为什么快哭了,她说:“我是班长,假如少一个人,我就不称职!”。  地震以后,谣言开始迅速的传播。有些人说谣传震中转移到了天水,马上又会有一次特大地震。甚至连具体时间和震级都说出来了。很多同学听了很害怕,有些同学开始逃学去“避震”。赵蓉听到后马上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了大量的地震知识和防震知识,并且自费打印,分发给同学。大家看了之后才知道谣言是假的。慢慢的,大家又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来,积极的备战中考。后来,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让我们不分你我,不分远近,让最美的太阳永远照耀在人们的上空;让最美的微笑永远挂在人们的嘴边;让最坚定的信念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如今,灾区的广大群众都奋战在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我们要向赵蓉同学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高尚行为。把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争取早日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最后胜利!  赵蒲,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平南中学高三学生,班长。  地震发生当天,高三学生正在考试,猛然间地面晃动的厉害,教室的墙皮往地面掉,几秒中后,学生才感觉到地震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疏导,赵蒲也和老师一起进行疏导,并且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和下楼,身先士卒,在第一时间背起受伤的同学,拦了一辆出租车,与出租车的“的姐”二人把受伤的同学送往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路上鲜血染红了他的校服,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衣,可他全然不顾,一路呼唤着同学的名字,只希望车开的更快一些。  到医院后,他又是推担架,又是背伤员,又是安慰受伤学生的家长,直到晚上十点。滴水未进,老师让他去吃饭,他微微一笑说:“男子汉,饿一两天没关系。我还要看护受伤的同学”。就这样,他顾不得吃饭,顾不得休息,看护同学到第二天早晨。但受伤同学家长要感激他时,大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他已悄悄离开。  赵蒲同学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爱心在第一时间把伤员送到医院,体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不愧为当代青年的典范,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贺甲,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平南中学高二(5)班班长。  该同学在学校团结同学,劳动积极。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他勇于参加,责任心很强,对班级的同学都很关心,只要谁请假不来,他都会问清原因,然后抽时间去看望。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学习也很刻苦,常名列前茅。初中曾获“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在平南中学时,又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干部”称号。  地震发生时,由于同学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形,全班同学乱成一团,匆忙中都向教室外面跑去。贺甲同学镇静自若,以班长应有的责任组织同学有序地向操场撤离。同学们安全撤离到了操场,他走在后面,看教室是否还有同学,贺甲同学不顾个人安危,最后一个从教室里出来的。就在同学们撤离的过程中,高二(5)班的王斌,赵鹏从二楼跳了下去,这时,贺甲从二楼跑下来冲到了他们俩的身边,不顾楼上掉下来的水泥石块,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双手,将两名同学拖到花园边,然后背起腰部受伤严重的王斌,搀着胳膊受伤严重的赵鹏,向学校门外跑去,还不住的大声喊着“坚持!再坚持!”汗水不住地往下流,大约1分钟后,他将两名同学送到校门口马路旁,拦住了一辆过路的面包车,把两名同学送到去天水市医院进行抢救。  到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他将两名同学送到了急诊室进行检查,大约半小时后,他又将王斌背到了住院部6楼进行治疗,这时他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疲惫和饥饿已被他遗忘得一干二净。由于王斌家长一时联系不上,他整夜未眠,对王斌同学进行了精心的护理。这一夜,他滴水未进,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才喝了一杯水,吃了一个饼子。经过了两天的护理。两人的病情稍有好转,在双方的家长的劝说之下,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医院。  贺甲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不畏艰险,有责任感的人。他很平凡,也很朴实,但他却能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校同学树立榜样,给予同学们无尽的精神鼓励。同学们赞扬他,敬佩他!  王博,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班长,&nbsp11岁,男。  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时,整个教室剧烈晃动起来,吊灯摇来摇去,门窗哗哗作响。这时,王博迅速站起来说:“可能是地震了!”老师立即大喊一声:“大家快跑!!”大家都争着往出跑。王博迅速打开后门,说道:“后排同学从这里往出跑。”看到有同学摔倒在台阶上,本已冲到前的他又跑了回来,在楼梯拐角处护送其他学生撤离。  当大家正在向操场撤离时,王博发现学前班的孩子们还在教室里惊慌的哭喊,这群只有六、七岁大的小孩子手足无措,有的呆立在原地,有的摔倒了。王博立刻跟随老师们冲过去转移孩子。教学楼还在摇晃,他抱起一个小孩就往操场上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去抱第二个。一个、两个、三个…….他也数不清自己救了多少小孩,直到救出最后一个小孩子。  灾情发生后,王博同学主动组织近处的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帮助他们复习旧知、自学新知,告诉小伙伴防地震自救知识,鼓励大家。  王博将仅有的几元零花钱,将自己的部分衣物、学习用品也捐给了灾区。  王博同学的先进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人们都以敬佩的眼光看着这个仅有11岁的少年。学校领导也充分肯定了他的高尚品质。  杨鹏,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红山初级中学初三学生。  5月12日下午,刚上英语课不久,突然,课凳强烈地颠了一下,杨鹏同学以为是同桌在恶作剧,就扭过头生气地瞪同桌,却惊奇地发现全班同学都在紧张狐疑地四下张望。接着,课桌、课凳又猛烈地抖动起来。这次他看清了,头顶的灯管也剧烈摇摆起来,教室前悬挂的电视机晃动不止,地面也颠簸起来,伴之而来的是“轰隆隆”的闷雷声,他猛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一下子惊恐万状,刚才还和他们一样吓得惊慌失措的英语老师,这时立即停止了辅导,高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慌!可能发生地震了,按照从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顺序,迅速向操场撤离。”说完,李老师来到楼道组织同学。  一切来得都那么突然,容不得周全考虑。天空晴朗得依然一尘不染,可是楼上的“雷声”却越来越响亮,连接教学楼与教工宿办楼的天桥被拽拉得“啪啪”作响,天桥、宿办楼外墙瓷砖哗哗下落。顿时,在与教学楼连接的实验楼楼梯、宿办楼的北楼梯、教学主楼的中楼梯三个楼梯上,近1500名同学按照上下楼梯的固定划分,急速而有序地跑步撤离。  在位于教学楼2楼东头第二间的该校九(2)班教室里,几乎所有同学都已撤出了教室向楼下跑去,该班朱晓丹同学却犯了愁,泪水已经从眼角里滚落。原来,就在10天前的五&#8226;一假期间,在家不小心扭伤了右脚脚踝,晓丹扶着桌子,坚强地往外挪动,强烈的恐惧和剧烈的疼痛使得晓丹才走了两三步就差点坐在地上。这时,劳动委员杨鹏迅速跑到第一组的晓丹身边扶起她:“不要怕!我扶你!快跑!”不容一向腼腆的晓丹拒绝,同样不善言谈的杨鹏已经搀起了她,右脚离地往外跳着跑。二楼楼道的同学已经不多了,楼道的10来步他们走得十分顺利。到楼梯口时,四、五楼的同学也都撤了下来,杨鹏小心地护着晓丹,安慰说:“小心点,不要摔着!”  听了杨鹏的话,晓丹心中充满了感激,虽然眼角的泪滴还没有干,嘴角已经露出了笑容。正在这时,浑身湿透、满头大汗的杨鹏眼前一亮,兴奋了:“啊!你们怎么也上来了?”同班的赵瑞亮、张博同样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他们和杨鹏在一、二楼的楼梯拐角的平台上相遇。原来,同样来自崔家头镇性格内向、乐于助人的赵瑞亮和家住城区活泼外向、平时有点捣蛋的张博在老师发出撤离令之后,飞快地撤到了操场。一些人由于惊吓坐到了地上,大多数感到头晕目眩,好像晕了车。突然,不知哪个女同学喊了一声:“朱晓丹还没下来!”听到此话,他们不约而同地冲出了刚刚聚拢的队伍,跨上了操场前的踏步,又迎着急速向下撤离的队伍向教室冲去。  三个15岁的少年在楼梯相遇后,共同搀起朱晓丹向楼下跑去。来到教学楼前升旗平台时,站在操场的同学惊喜地向他们欢呼起来。这时,杨鹏就像刚刚游泳出来一样,从头到脚上湿漉漉的。站到操场以后,杨鹏才发现自己的双腿不争气地抖动起来,汗水也比刚才流得更厉害了。  问起当初害不害怕时,杨鹏有些不好意思:“当时我只是想,自己作为班干部,经常在班上讲要关心同学,关键时刻,害怕也不能丢下同学自己跑了啊。”  王万奇,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石油中学高一(11)班班长,陕西省陈仓区人,17岁,汉族,男。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校区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由于表演能力较强,入选陕西电视台“碎戏明星班”。在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该生表现出的沉着、冷静、积极、果敢的优秀品质,体现出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波及我市,使我市也发生了5.4级的地震!当时王万奇正与同学们在四楼教室上语文课,突然大家一起感受到楼体在晃动,得知是地震后,身为班长的王万奇立刻站起来,与语文老师共同指导同学,从教室迅速有序撤离。等疏散完其他同学之后,他才和当时的王成老师一起走出教室。但在经过隔壁班级的时候,王万奇发现自己的物理老师指挥学生撤离后,靠在门上,显得很吃力,在大家纷纷慌恐逃离时,王万奇同学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把拉过老师,将老师搀扶着,从还在晃动的楼道中成功撤离。  在下楼之后,看见全校同学集中于操场,从未经历过的地震使得学生群体喧哗躁动。该生又立刻加入组织、安抚同学的队伍中,与本校教师共同稳定学生情绪。为了让学生情绪得到松弛,王万奇马上请求老师播放校园音乐,用来缓解同学们的恐惧心理。最终,在音乐的伴随下,同学们逐渐平静下来。  地震发生后,该生就立刻产生救灾的想法。他组织几位同学拣拾操场上的饮料瓶,当时天气炎热,当其他同学都在品尝可口的饮料时,该生却在满头大汗的捡着一个个被别人丢弃的瓶子,通过多人的努力,他用捡到的瓶子换取了50元人民币!由于家庭并不富裕,他只好从每周的7元钱零花钱中拿出5元,加上原先的50元人民币,共计55元一起交给了校团委,他事后解释说,余下的2元钱在早上买文具时用掉了!  5月12日晚上,回到家的王万奇想到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便想到倡导全校师生共同捐款、捐物!于是该生写下了后来被贴在“校抗震救灾栏”上的《告全体师生书》。他用诚恳、急切的语言,希望师生一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抗震救灾。在倡议书张贴之后,全校师生积极捐资,掀起了捐款的热潮。全校师生共募集捐款6万余元。  在募捐期间,该生与学校各个班级密切联系,共同努力,一起组织全校的学生进行募捐活动,他积极倡导师生大力支持抗震活动,并希望学校举行二次募捐!为了激发大家的爱心,他在5月13日晚上完成自创歌曲《同生共死》,并在学校广泛传播!其中“为着祖国的安危,我们早已成兄弟,在一起,不分离,我们将与你同生又共死!”歌词更是人人皆知!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王万奇同学在地震之时表现的沉着、冷静、果敢和超强的组织能力,以及他在地震后积极动员为灾区捐款的爱心举动,正是当代青年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优良品质、超人胆识!王万奇同学不愧是当代共青团员、当代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郑志远,陕西省宝鸡市卧龙寺中学九年级(二)班学生,1989年1月出生,男。  郑志远出生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和班上的其他同学相比,他的家境并不好,父亲是残疾人,靠修鞋养家糊口;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大字不识几个;还有一个弟弟也就读于我校八年级。他在班上成绩不算好,个头、外表都平平常常,丝毫没有能出众的地方,把他放在学生堆里,是再普通不过的,甚至因为家境的原因,班上有些同学还很瞧不起他。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郑志远比同龄的孩子都要成熟懂事。他从没有因为父母而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总是开朗、快乐的生活,也没有因为成绩的不佳而自暴自弃,总是默默的帮助班上同学做好值日,帮助老师清扫办公室卫生,浇花锄草。  5月12日地震发生前夕,校园像往日一样有序,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做着眼保健操,准备上课。第一节操还没做完,突然教学楼摇晃了起来,当大家意识到是地震发生时,都本能的向楼下跑去。此时,大地震动的更加厉害,人根本就站不稳,疏散的老师和同学有些摔倒在楼道,教学楼和办公楼连接处的大片瓷砖也拌着灰土“哗哗”的掉下来。老师们大声的呼喊根本不能平复学生惊恐的心,大家拼命跑到操场,带着有些绝望的心情望着剧烈晃动的大楼。而郑志远——这个班里平时最默默无闻的男生,最沉默寡言的男生,甚至是最不起眼的男生,突然想起了本班同学苏晓帆,这是一个腿有残疾的男同学,当然不可能和大家一样很快撤离。郑志远挣脱同学的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惊呼中向教学楼跑去。而此时的苏晓帆带着一脸无助恐惧的表情正一瘸一拐的往下移。郑志远拉起他的手,搀扶起他,在晃动中迅速向楼下走去。&nbsp  在这样危急的时刻,在大地震动最猛烈的时刻,在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显得如此渺小的时刻,郑志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天灾发起挑战——爱心大于天!他把自己生命的天平和苏晓帆放在了一起,和地震放在了一起,和危险放在了一起!在他心中,同学的生命更重要!同学在面对恐惧与绝望时,向他伸出的援手更重要!在这一刻,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  同学们不止一次的问过他,返身去救人的那一刻是怎么想的,他的话很朴实:就是觉得不救他会受良心的谴责!  随后,学校又组织了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又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郑志远,把自己存了很久的用来买书的十五元一角钱庄重的放进了贴着爱心的募捐箱。我们不会愚蠢到用钱数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的爱心,但和平时连冰棍都舍不得吃的他相比,我们是尽力而为,他却是倾其所有,我们再一次为他的行为撼动!我们也再一次认识到,他救人的行为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在内心已经扎根的爱心!  在5月15日学校召开的表彰会上,他略带羞涩的接过了荣誉证书和奖品,仍然没有说出闪光的豪言壮语,又象一滴水溶入了学生队伍中,但是他的行为教育影响了全体师生。在郑志远同学面前,许多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许多同学低下了曾高高仰起的头,许多男孩子现在会走到他面前,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许多女孩子也在他进教室的时候大声的叫他的名字,我们知道,那个不起眼的学生现在成了全班同学的骄傲,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成了全校师生身边的少年英雄。  兰守宇,陕西市汉中市略阳县嘉陵小学一年级学生,男,&nbsp7岁。他从5岁起就开始在嘉陵小学住校。  5月12日下午14时29分,大地突然颤抖起来,紧跟着窗户发出刺耳声响。这时,传来操场上老师竭尽全力地高喊声:“地震了!地震了!同学们快到操场上来!…….”学生们的尖叫声、老师的呼喊声、上课的音乐声嘈杂在一起。突如其来的地震把一年级一班的孩子们都惊呆了,很多孩子哭喊起来。坐在中间的兰守宇同学迅速到过道,向门外跑去。当他跑过倒数第二排时,发现坐在里面位置上的女同学董心茹在座位上大声哭着并被吓得不知道跑了,兰守宇听下了脚步,侧身让过后边跑着的同学,跑到董心茹同学桌旁,拉住董心茹的胳膊,喊道:“快跟我跑!”,这时,教室地面震动的让人站都站不稳了,楼上不时有瓷砖、水泥块掉下来,情况已经非常紧急。勇敢的兰守宇同学紧紧地拉着同学的手,迅速地跑出教室。  当地震稍微平歇了一些后,按照文教体育局的要求,学校决定停课,所有学生均由家长签字后接走。兰守宇的爸爸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来接他。没有学生的嘉陵小学校园里,教职工们为抗震救灾紧张地忙碌着,兰守宇瘦小的身影也在东奔西跑地忙着。他一会儿搬个椅子,一会儿抱几把扫把,一会儿拿着抹布擦擦桌子,一会儿又往临时教室里送几盒粉笔……他与老师们一起劳动、一块儿休息、一起吃饭、一同“值班”,学校有47名老师,老师和同学亲切的称他为嘉陵小学的“第48名教职工”。  宋博超,陕西省汉中市四0五学校初三&#8226;二班学生,男,15岁。  5月12日14时30分。上课铃声刚敲响,四零五学校的老师精神抖擞的迈进教师,准备上课。突然,椅子摇,桌子晃。“地震了”,有同学紧张地说。地晃的更厉害了,学生们在上课老师的组织下迅速跑出教师。  四零五学校校初中部的三层教学楼此时晃动十分剧烈。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疏散下快速的撤离到二楼,这时大批的低年级学生也从教室里面撤离出来。三个年级六年班近三百名学生此刻都用堵在二楼,现场一阵混乱,拥挤踩踏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  此时,位于前排的初三.二班宋博超同学伸开双臂挡住身后自己班的同学,并且大喊“初三的同学靠边,让初一、初二的同学先走!”。在他的带领下,初三的同学自觉的排出一道短短的护卫人墙,让低年级的用学安全而迅速的撤离了教学楼。在紧张匆忙的撤离中,学生们也没忘记爱护自己的老师。“老师快走!”紧紧拉着自己的老师往外撤。  宋博超同学平时就是一个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的学生。教室没水了,他主动去领水;卫生不合格了,也是他默默地去清扫……  席亚兰、席红,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二中九年级六班学生。  5月12日中午2时28分左右,已有六个多月身孕的宁强二中九年级六班的历史课老师王春花正在认真的组织学生进行中考复习。突然整个楼房开始剧烈地颤动,教室顶灯胡乱摇摆,门窗吱嘎作响。王春花老师立即意识到地震发生了,便马上让学生躲到桌子下,得到年级组的指令后又开始组织学生撤离。她站在四楼楼梯口一手拉住栏杆,一边指挥学生撤离,因为剧烈晃动,本有严重贫血的王春花老师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此时已经跑到三楼拐角处的本班学生席亚兰、席红同学发现面色苍白、几乎要晕倒的王春华老师,马上返了回来。王老师让她们赶紧走,但两位学生执意留下来,一边扶住王老师,一边大声呼喊组织本班学生赶快撤离。之后,席红同学扶住王老师,席亚兰同学又跑到教师检查是否还有滞留学生,等学生全部从教室撤出了,席亚兰、席红两位同学才扶着王春花老师艰难的从四楼撤到一楼,此时全校师生已经全部撤到了安全地带。  石玉强,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略阳一中高一4班学生,男,1990年3月生,18岁,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  “5.12”地震时,略阳一中的近2000名学生全部疏散到大操场,以班为单位就地休息待命。此时作为青年志愿者的石玉强迅速组织起50名学生志愿者队伍,分成信息交通、纪律维持、医疗救护三个小组。一方面向个班传达校指挥部命令,确保信息畅通;一方面做学生的心理安抚疏导;另一方面护送因日晒中暑的同学到县住院部,及时治疗。当日晚上,石玉强组织同学拿出自己的衣服送给同学御寒;夜间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部分同学有序地回宿舍拿衣服、被褥,他又坚守在公寓疏导。他不停地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致使咽喉充血,几天无法出声。天冷夜寒,石玉强及青年志愿着又自发帮助维持秩序,为滞留的同学们打饭,可他自己却因为忙碌的志愿服务而忘记吃饭……  5月18日凌晨,略阳一中公寓楼内的1005名同学刚刚进入梦乡。突然间天摇地动,剧烈晃动惊醒了睡梦中的石玉强,异常冷静的他挥舞着手臂指挥着惊慌失措的同学们紧急疏散,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安全撤离他才和老师一起离开了摇晃的大楼。接着,石玉强同学又志愿跟随学校老师到县民政部领取帐篷,他不顾疲劳一趟又一趟地装车、卸车,从凌晨2:00一直到早上6:00,使学校的40顶帐篷运送到位。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主题所属分类:&&&→&
&感恩的心-手语MTV&[45177]
&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31174]
&教学资源库&[24226]
&第一学期评课稿&[23223]
&学校办学特色&[18187]
&教研信息第五期&[16482]
&开发区一中2006年高三部分毕业生考取学校一览表&[16100]
&教师普通话测试说话稿(测试题第四部分说话)&[15879]
&教&研&组&长&职&责&[14041]
&我校张紫葳等三名同学在开发区“希望小星”评选活...&[14036]
&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学生讲话&[9月5日]
&年度第一学期新学期开学典礼教师发...&[9月5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总支书记----刘扬&[7月10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总支委员----邱克稳&[7月10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教辅支部—何馥(教导处主任、...&[7月4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八年级党支部----杨春岩(支...&[7月4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高一年级党员代表-----迟峰&[7月4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高一党支部--&夏敏(支部书记)&[7月4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教辅党员代表----于秀梅&[7月4日]
&泰达精神大讨论——七年级组党员&[7月4日]
搜索选项:
&&文章标题发布人
&&请选择文章的类别
 学校概况
 党建动态
 文件资料
 教研信息
 升旗仪式
 爱心月专题
 电子校刊
 本室建设
 教研信息
 教师培训
 计划总结
 学科特色
 教育研究
 文字资料
 评 课 稿
 读书体会
 学生作品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新生专栏
 学习专栏
 校友专栏
 知识天地
 安全常识
 英语沙龙
 电脑学苑
 心灵绿洲
 轻松一刻
 健康话题
 绿色上网
 家庭教育
 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
 数学专题
 名师访谈
 杏坛春秋
 校庆征文
 校庆动态
本站总访问量:&8046454&人次&┋&最高峰&1420&人在线&┋&当前有&28&人在线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页面执行时间:875.000 毫秒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大街翔实路21号 邮政编码:300457
Add:No.21 On the third Avenue of TEDA P.C.:300457
 津教备010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什么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