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意思不变换成那两个字意思相同的词语

哪些四字词语将后两个字换到前面后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词,意思不变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哪些四字词语将后两个字换到前面后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词,意思不变
被浏览114次
采纳率:54%
三番五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仿写句子,原意句子:生活就像新闻联播,不是你换台就能逃避的了的.用“人生”两个字开头,仿写成一句有文学色彩又有哲理性的,可以带点爱情不如意的意思,但不能太明显,要很隐秘.也可以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仿写句子,原意句子:生活就像新闻联播,不是你换台就能逃避的了的.用“人生”两个字开头,仿写成一句有文学色彩又有哲理性的,可以带点爱情不如意的意思,但不能太明显,要很隐秘.也可以
仿写句子,原意句子:生活就像新闻联播,不是你换台就能逃避的了的.用“人生”两个字开头,仿写成一句有文学色彩又有哲理性的,可以带点爱情不如意的意思,但不能太明显,要很隐秘.也可以不带爱情的.反正看起来现实就好.
人生就像旅途,不是你驻足就能停留的.哪些四字词语将后两个字换到前面后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词,意思不变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哪些四字词语将后两个字换到前面后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词,意思不变
哪些四字词语将后两个字换到前面后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词,意思不变
开天辟地 辟地开天 得意洋洋 洋洋得意滴水穿石 水滴石穿如何看待「也许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这句话?
按投票排序
391 个回答
我的朋友阿紫说:“我有一个理论。以前的我们和以后的我们都是别人。所以既不需要为过去的自己难过,也不需要为未来的自己担心。别人的事让别人自己担心就好了。”深深的同意。有一个朋友问我:那我要怎么用现在的我来面对以前的你呢?我说:你不用啊。以前的你去面对以前的我,现在的你只要面对现在的我就好了。所谓变成以前自己讨厌的样子是怎么来的?你不就是你吗,而且是每一个当下的你。以前的你讨厌现在你的样子,不就是别人讨厌你,置换一下,就变成了这种状况。人们怎么面对别人讨厌自己?你讨厌你的我过我的呗,而且这个别人还活在过去,想讨好改变都来不及。不珍惜现在的每一刻,却在想哎呀以前的某个人讨厌我,为过去的存在而难过,真的合理吗。———————————————————说实话以前的我对现在的自己有什么期望我已经全忘了。有可能一样都没达成。但我没空细想,忙。
“因为她蠢啊,其实她本来就是这幅样子,只是她以前一直都是自己骗自己罢了。”“说不定是她想法变了吧?”“不是的,她没变。她只是没能力变成她想要的那副样子罢了。”--------------------------------------------------------------------------------------------------------------------------那个时候我刚高中毕业,周末去一个朋友家里下棋。下完一副棋之后,他接了他老婆的一个电话,“身高要XX,收入XX,房子最好在XX………要是和某某一样肯定就最好了。我知道了,我肯定会努力去帮她物色的。” 一问,原来是帮他和他老婆大学时的一个同学安排相亲。下完棋休息的时候,听他讲了一个老套但是却很有趣的故事。他的那个同学大学时候是个很有趣的人,每天挂在嘴边的就是真爱大过天。大学的时候系里面的女生少,虽说长的很一般,但追她的男生自然也不少。她当时拒绝了很多人,选了一个蛮帅的藏族小伙子。毕业了之后她男朋友留在上海工作,和她母亲约定在上海买了房子就结婚。她男朋友家境一般,奋斗了三年难见起色。正好遇到个机会回拉萨考了公务员,父母也为他在拉萨准备好了婚房。他男朋友就想娶她回拉萨结婚。她不愿意,她爸妈也不愿意。分了。去年她参加了一个当年苦追她的同学的婚礼。震撼住了。喝了点酒自言自语说,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原来自己讨厌的样子,原来自己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开窍了,列了一堆详细条件请同学和朋友帮忙物色相亲。相了一堆,还是没有中意的,总觉得还是当初追她那几个男的好。每天就朝我那朋友的老婆抱怨,自己当初错失了机会,成熟的太晚。四处打听想找个条件不错的男的嫁了。“那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啊?”我问。“因为她蠢啊,其实她本来就是这幅样子,只是她以前一直都是自己骗自己罢了。”“说不定是她想法变了吧?”“不是的,她没变。她只是没能力变成她想要的那副样子罢了。她要真是个真爱至上的,早就跟原来男朋友结婚了,也不会拖到现在了。大学里面大家都住寝室里面,没区别才不觉得。出了校门就是两个世界了。她要是自己真有本事,物质条件自然能不在乎,可是她自己就这么点本事啊。”“那你有没有办法帮她找个合适的试试看?”“当然没有啊。符合她要求的男的都是被人抢的,哪里能轮得到她啊。”--------------------------------------------------------------------------------------------------------------------------确实不是个太正能量的故事。可是却很真实啊。很多时候真的不是生活磨掉了人的棱角,只是因为人本来就是那副样子。一个人想变成他心中喜欢的样子,是要付出很多努力的。因为他本来的样子,他根本就很讨厌啊,讨厌的他自己都不愿意去照镜子啊。
吐个嘈…明明有些事就是没家教的表现,干嘛说得好像那就是青春
“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互相看不起”,这是我之前有过的一个感受,大概比题主这句话的认识更深一点。其实这个“变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的过程中个人心态的转变类似于从“唯心”变成了“唯物”(此处只是借用这两个词,与其哲学上的定义不完全一致。)。“唯心”就是强调个人感受,以主观好恶看待外界的人、事、物。“唯物”就是明白个体只是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微小分子,外界的环境波动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前途和命运。用《北平无战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做例子来分析。剧中的谢木兰就是典型的“唯心”心态。身为燕大学生年方20的谢木兰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社会出了问题,执政的国民党贪腐严重,自己是“进步”青牛,要为了推动社会改革而呐喊。其父谢培东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禁止自己参加学生运动,阻碍自己进步,非常“让人讨厌”。而身为北平地下党高级负责人的谢培东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呢:当时的民国处在国共斗争的关键时期,学生运动只不过是两党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女儿追求进步的方式仅仅是参与游行和抗议,而游行和抗议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是一种炮灰行为,夺取城市的军事、经济控制权才是两党斗争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谢培东恰恰是“唯物”的,他的视野更大,他明白外界环境决定个体命运。而环境的变动是复杂的,是受到境内外诸多因素影响的。如果谢木兰到了她爹的那个年纪,有了她爹那样的人生阅历,再次面临她爹类似的抉择时,她会如何处理,她会不会感概自己“变成当初所讨厌的样子”。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很多答案,大部分都是谢木兰心态,都在强调自己的个体感受,感慨自己屈服于现实被迫作出了改变。而很多人之所以“讨厌”这种改变,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明白,社会是有其内在运行规律的,这种规律不是以个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的。不是社会规则让你讨厌,而是你太自以为是太傻逼,以为自己能凌驾于这些规则之上。这个世界不是你每天睡醒了睁眼看到的世界,而是一股奔涌前行的洪流,你只不过是被包裹夹杂在其中的一份子。想像一下你被洪水卷走的样子,真实的社会就如这洪水,你在洪水中抱上一棵树得以保命算你运气好,被洪水拍在礁石上送命算你运气不好。在洪水中你还有那么多好恶那么多“讨厌”的感受吗?你所厌恶的某些行为可能恰恰是这个社会真实运行规则的一个侧面体现。很多年轻人厌恶溜须拍马趋炎附势,觉得那样“违心”。但试想一下,溜须拍马者的内在行为逻辑是什么呢?如果你希望获取一样东西,首先要看这样东西的分配权决定权掌握在谁手里,其次要看分配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获取的是升职加薪,而决定你升值加薪的是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那么你只要拼命工作把绩效指标做高就可以了。但如果决定你升职加薪的,不是绩效考核,或者仅仅明面上是绩效考核数值,实际上却是上司对你的认可程度,又该如何争取吗?抱歉,这里就要摆出那句经典的职场铁血定律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溜须拍马者的内在行为逻辑极有可能是在他所处的环境里,对上级溜须拍马是获得好处的一种途径,就这么简单。现在把刚才关于洪水的情景再丰富一下细节,你在水里,旁边有条船,船上刻着升职加薪几个大字,坐在上面的都是各级领导,你想不想上船?谁决定你能不能上船?再引申一下,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就是他的父母自己造出了一条大船,他可以下水游玩也可以回自家的船上休息,而你只能一直泡在水里,除非有人同意你上船。你怎么办?你可以选择一条船上人的价值观和你一致的船,这样你不会有“讨厌”的感受,但很多时候,这样的船根本不存在。甚至当真正的大风暴来临时,再大再坚固的船都会被打翻打碎,所有人重新泡在水里。想到了这些画面,再回头看那些让你讨厌的人和事,还会觉得有那么讨厌吗?那都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已。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说了这么一句话: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翻译成中文: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人是有惰性的动物,在认识他人时容易标签化,认识自我时却容易美化。标签化他人的结果就是评价他人在生活中有违自我价值观的行为时,会本能的产生偏见,难以理解他人的选择,导致无法洞悉事物的本质。举个例子,招远麦当劳案件中,网络上普遍习惯从道德上指责围观群众的不作为,而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时,未必能够做到口中的见义勇为。轻视他人的智商,鄙视他人的道德,认为这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过度美化自我时,容易产生本能的傲慢,而发现自己做了同样的事成了同样的人之后,这种虚无的优越感又会瞬间崩溃,完完全全的否定掉掉自我。这其实也是在给自己贴标签。还没经历过吴彦祖林志玲的诱惑,就要拍着胸膛夸耀着自己在感情上的忠贞;还没真正体验过金钱的诱惑贫穷的困惑,就要蹦出来彰显自己视金钱为粪土的豪爽;还没真正的去把自己的理想付诸现实,就要简单的把他人当靶子反衬自己理想主义的崇高······还没见过更大世界前时,人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年轻人在未经世事前,容易把中二当热血当燃,而真正的热血,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只有明白自己的选择是什么,才能贯彻自己的选择,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希望各位在回首时,能笑着说出“诶,想不到自己过去能傻成那逼样,不过挺可爱的”,而不是“他好像一条狗哦”。
谢邀。许多人,自认为放弃了最初的高尚理想,其实回头看,只是中二。许多人,少年时讨厌的人与事,其实回头看,只是狭隘的、不肯换位思考的偏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固然可恼。但曾经的自己其实也未必那么纯真无辜,也可能只是个熊孩子。实际上,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讨厌变化这事儿本身,也是一种偏见。就像假如自己的初恋是个人渣,如果因为是初恋就极力否认那是个人渣,其实没什么意思。变就变吧,众生皆苦,被世间流水推动,其实并没那么多的选择——许多时候是唯一的选择。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一定也是因为许多不得已:自己的欲望、亲人的要求、朋友的期待。不希望自己在意的人(包括自己)难受。如果会招致曾经的自己的嘲弄,嗯,那恰好说明,曾经的自己也许并不懂得人间的艰难,那就还是个熊孩子。就由记忆里的自己说去吧。
谢邀。我在微博上的原创签名档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现成回答。我不怕被人讨厌,也不怕变成我曾经讨厌的人,我只怕混得还不如他们。
说这句话的人心里难道不是想“也许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自己当初所嫉妒的样子”
很明显这是弱者找的借口。
只要你现在不是你讨厌的样子,就好了。过去的认知可能是错的,照着现在自己的内心向前进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觉得这是一句矫情的话。成长,本来就伴随着改变。年少时你书读得少,经历得少,固执的认为世界就该是你认为的模样。长大了,对现实有了更多的考量,势必要做出改变,去适应身处的世界,找到一种更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你说你变成了当时讨厌的自己,那是谁让你改变,是现实?还是你自己?如果说是现实,那么究竟是何种力量让你连自己讨厌的人都转化到自己身上,那力量真的无法阻挡吗?还是你根本没想去阻挡,你只想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罢了。你说你讨厌改变后的自己,但如果你不改变的话,你估计会更讨厌自己。说到底,改不改变,决于内心,讨厌自己,呵呵,别搞笑了,你所做的改变是为了讨厌自己吗,我看是讨好自己差不多。
王小波——《黄金时代》我过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正在河边放牛。下午我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我睡去时,身上盖了几片芭蕉叶子,醒来时身上已经一无所有(叶子可能被牛吃了)。亚热带旱季的阳光把我晒得浑身赤红,痛痒难当,我的小和尚直翘翘地指向天空,尺寸空前。这就是我过生日时的情形。我醒来时觉得阳光耀眼,天蓝得吓人,身上落了一层细细的尘土,好像一层爽身粉。我一生经历的无数次勃起,都不及那一次雄浑有力,大概是因为在极荒僻的地方,四野无人。我爬起来看牛,发现它们都卧在远处的河岔里静静地嚼草。那时节万籁无声,田野上刮着白色的风。河岸上有几对寨子里的牛在斗架,斗得眼珠通红,口角流涎。这种牛阴囊紧缩,阳具挺直。我们的牛不干这种事。任凭别人上门挑衅,我们的牛依旧安卧不动。为了防止斗架伤身,影响春耕,我们把它们都阉了。每次阉牛我都在场。对于一般的公牛,只用刀割去即可。但是对于格外生性者,就须采取锤骟术,也就是割开阴囊,掏出睾九,一木锤砸个稀烂。从此后受术者只知道吃草干活,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连杀都不用捆。掌锤的队长毫不怀疑这种手术施之于人类也能得到同等的效力,每回他都对我们呐喊:你们这些生牛蛋子,就欠砸上一锤才能老实!按他的逻辑,我身上这个通红通红,直不愣登,长约一尺的东西就是罪恶的化身。当然,我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在我看来,这东西无比重要,就如我之存在本身。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看到第一答案好失望。知乎好多问题的高赞答案都是借讲故事来明喻或暗喻当作回答,排除那些求分享故事的问题,我忽然觉得,不从正面回答题主问题的答案都是耍流氓。--------------------------------------------------------------------------怎么看待“也许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这句话?至少可以分两步看。1,或许很多人忽视了这句话前面的两个字,“也许”,也就是说,“总有一天”的那一天不一定有,或者说不一定会到来,简单来说就是,不是一定要变的,至少有不变的东西。我的一个同学,从小学开始他就特别倔强,倔强到跟老师争吵,我们在下面哄笑,十几年过去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倔强,逐渐圆滑的我们变成了什么样?2,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客气的说,因为无知,我们对很多看不惯的东西说讨厌,但是,后来不是也会改变想法吗?随着看到的、经历的越来越多,其实很少会一直讨厌一种东西,因为理解,会从别的角度思维来想问题,因此会宽容。哪有这么多要讨厌的,自己都忙得不行,还有空讨厌这讨厌那的。“当初我们所讨厌的样子”是什么样子?至少是年少的我们的不成熟的想法,所以即使真的变成那个样子,只要没走歪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20岁左右的时候,我是一块石头。我踩轮滑去教学楼和食堂,经常逃课,老师让人传唤,我说,你的课在七楼,太高,我懒得爬。我在寝室打各种游戏,打到半夜不睡觉,室友只要劝说太吵,我就一句吼回去。不喜欢的人,我常年在脸上写着一句:我不喜欢你,你看得出来吧。那个时候,我以为这样很酷,就像我混迹在校音乐社拿着棒槌装模作样地打打架子鼓,画些长发裸着上身的少年仰望天空的热血漫画,我觉得我的世界是空中楼阁,其他人都不懂,也没必要懂。关于未来,我基本认定那就是个笑话,说给一些太有心计的人听,那些巴结老师,力争奖学金,甚至谋求介绍工作机会的同学,我从来看不起。我以为做人的真相就是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讨厌你,所以我告诉你,我看不惯你,所以我远离你,我脾气上来了,我骂你傻逼,这是真性情。圆滑、世故、表里不一,都是成年人带着目的干的事,这样的动机太龌龊,我不要。印象里我那个时候,最大的毛病就是觉得世界的颜色是黑白的,非黑即白,我以为自己是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大侠该是怎样的,大侠就不该献媚迎世,应该爱憎分明。当时我并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面临多少成年人的痛苦,那时我也还没听过一句话,说世事是一锅煮沸的肉汤,每个人无非都是热汤中满头大汗的一根宽粉,膨胀,滑腻,翻来覆去,身不由己。直到工作后,在若干年内我成为另一个人。在这个转变中最大的体会,原来是出了校园,我们就再也不能,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世界原来也不需要那么多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这样的人在影视作品、书籍里都是一条好汉,活得很丰满,在现实里却是倒地最快的那一个。少年,为了你不这么辛苦,我再给你一脚。我们再看世界,也不单单只能看到地平面上有一棵树那么简单,出了校园,还要看到地下有根,根很繁,树旁有风,风吹过去,树响了,不知道吹的到底是树还是你。曾经我以为那些场面上的客套话,林林总总,我说不出口,如今我都说了。曾经我以为我看不惯的人和事,如山似海,我一定要说,如今我沉默了。曾经我听着高旗九片棱角的回忆,我觉得高旗错了,不该磨平自己的棱角,其实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就能一得天下,包举宇内,行走在江湖的人都会敬重我是条汉子。和当年20岁血脉喷张的自己相比,我对这个世界,好像是认了怂。年轻时,我们都是一头横冲直撞的北非公牛,你看到我头上的角了吗,所有让我们不顺眼的人事都是一块跳跃着的红布,我要冲过去,然后撕破它。斗牛士,就是后来让我们一次次扑空,又倒地不起的世事。所以总有一天,你的愤怒,不屑,鄙夷,都将逼着你磨圆你尖锐的角,一副看起来了无侵略性的样子,只是为了减少这一路过去的斗牛士,这样的你,不是妥协,是一种自护。因为沧海一粟,像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于复杂的成人世界里,什么尔虞我诈,兔死狗烹,只有一条最重要。更好的活下去。至于这种改变,让你很痛苦,因为年少时,我们是外方内也方,接着我告诉你,你要打磨地圆融,然后你就去一味迎合生存的准则,你就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你变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处世的气节和对世界的偏见你仍可保留,至少做到外圆内方。世事是个重型水泥车,沉重,脏,不安,每个人是翻滚在其中的石头。要么,选择被打磨地圆滑。要么,可能被撞击成杂碎。
年轻时会爱,像个泼猴大闹天宫。爱的大力,没有边际。爱情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今总算对它失望。往后日子都要小心翼翼。年轻时一身傲气,有恩必还,有仇必报。此地不留爷,总有留爷处。哪知一头撞上南墙,如今负荆请罪。往后日子都要兢兢业业。年轻时跃跃欲试,豪气干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能打虎,我也能。如今大难不死。往后日子都要如履薄冰。只有在某天喝醉后,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鄙夷道 "咦~你怎落成这副模样。"
你本来就挺让人讨厌的,只是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很长时间。
「也许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对啊。有这种可能。【但是】,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1.当初你自己太年轻,你的奢望超越了你自己的力量,这是【中二】的表现。可能你当初讨厌那种人,仅仅是是因为你并不理解处在那个状态的人是如何选择的,是怎么走到那一步的。2.当初的你是对的。只是后来的你,没有当初的心气儿。【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黄金时代》王小波—————————————下面才是重点—————————————————————嗯哼,我觉得这句话虽然是对的,但是它真的是【没有一点儿意义】因为对于未来的你来说,过去的你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你怎么看待未来的你,对未来的你来说,完全无足轻重。【昨天的你已经不存在了。未来的你是个幻影。你只能活在此时此刻。】忘了这句话吧。它正确,但是毫无价值,只是徒增烦恼。活好当下就很难了。当然如果你喜欢用这句话装逼,觉得忧伤的姿态很美,你有权利保持 下去╮(╯▽╰)╭
曾经有一次,家里来了个远房亲戚。论起来,是我的舅舅,管我妈叫“二姐”。亲戚进城,免不了带他们去街里逛逛,路过金店,拉着我妈进去,想买金项链。进去以后,我妈建议了一款中档价位的项链,而那位舅舅,忽然间用很大的声音说道(请脑补东北话):“不行啊,二姐,栽我们那噶,你买细了还不如不买,让人笑话!”我妈当时满头汗,赶紧说那你自己选一个,于是舅舅他选了整个店里最粗的一根金项链,结账。故事还没结束,在交钱的时候,他忽然又用很大的声音对着躲在墙角的我妈说:“二姐呀,我钱不够!”于是我妈再也不敢停留,拉着他逃出了那家金店,以后再也没好意思进去过。那是当时年幼的我,第一次接触到“土豪”这个概念。后来回忆起来,其实土豪们也许不是真心想要丢人现眼,他们只不过是渴望被注意罢了,他们倾尽所有的金钱,去买一件性价比不高的东西,只不过是想得到大家的认同。今天我也会在食堂买三个肉菜,也会去星巴克点最贵的饮料,KFC、必胜客都留下我炫富的身影。每当我回忆起那位已经多年不见的远房舅舅,我知道,我们,都躲不过。PS.大家看我的知乎体写的怎么样?有没有 和 写的好?
不知道我从现在开始讨厌马云王思聪吴彦祖他们还来不来得及…
根据排名第一的答案的导向,这句话一般默认为年少轻狂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的抗争。说白了不就是钱么?因为有父母包养,所以可以愤世,可以嫉俗,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向任何人展示自己的没有教养,然后把它定义为真性情。为什么会有“我们终将变成我们当初讨厌的人”的这句感慨?因为包养结束了,伸手就能有钱的日子结束了,你现在要自己养活自己了。这并不是什么矫情的“向生活低头”,也不是包含血泪的“向现实妥协”。生存与生活的压力一直在那里,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在20多年里,父母为子女抗下了所有的压力,却让一些人误以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后他们踏上了社会,离开了保护,终于不得不亲自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便不得不变成了那些曾经在他们眼里庸俗无聊的人,做一些庸俗无聊的事,说一些庸俗无聊的话。为什么学生的叛逆会让人觉得可笑?就是因为他们花着别人的钱,倒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明明衣食无忧,倒真觉得自己可以承受一切了。是的,你们终将变成你们当初讨厌的样子。不是因为那样真的讨厌,多半是你们当初实在幼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字意思相近的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