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云天》合唱歌曲分析 分析主题 音乐织体风格特征 和声 、 织体布局 速度 力度等方

【精品专业论文】美妙的歌声+真情的流露——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风格研究,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妙的歌声+真情的流露——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风格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现在的位置是: &
钢琴伴唱《红灯记》及其音乐分析
摘 要:作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革”前期的“样板戏”之一,钢琴伴唱《红灯记》因属于室内乐领域的音乐形式而引人注目。它的出现不仅使当时在中国濒临“生存危机”的钢琴音乐艺术“起死回生”,而且在将钢琴和京剧音乐的结合上,也进行了颇有新意的艺术尝试。鉴于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尚未见有过较全面、深入的历史和音乐分析,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作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革”前期的“样板戏”之一,钢琴伴唱《红灯记》因属于室内乐领域的音乐形式而引人注目。它的出现不仅使当时在中国濒临“生存危机”的钢琴音乐艺术“起死回生”,而且在将钢琴和京剧音乐的结合上,也进行了颇有新意的艺术尝试。鉴于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尚未见有过较全面、深入的历史和音乐分析,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钢琴伴唱《红灯记》的产生和版本演变
  从1962年以后,中国文艺界在极左政治思潮的指导下,掀起了批判“封、资、修”、“大、洋、古”的热潮,西方音乐、包括用西洋乐器演奏的诸如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等音乐体裁创作和演出均无形中逐渐成为了禁区。1966年5月“文革”开始,受红卫兵“破四旧”的狂潮冲击,文化系统各部门及各艺术院校的“革命”造反派提出,钢琴是“资产阶级的玩艺”,“不能为工农兵服务”,应该砸烂它。
  当殷承宗看到“样板戏”演员都还活跃在舞台上,决心主动出击,用实践证明钢琴是能够“洋为中用”、能够“为工农兵服务”的。1967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各地掀起了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社会上宣演的热潮。当时他和三位同事一起,身穿绿军装,戴着红卫兵袖章,将一台钢琴搬到天安门广场。那天,他们还请了两个电工来架电线装喇叭。按他自己的说法:“当时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不服气,觉得假如砸烂‘封、资、修’,把钢琴给‘砸’了,我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我们想求得这个空间,只有两条路,一是只能弹革命歌曲,还有就是借着群众的力量和呼声,让钢琴不能砸。”之后的三天,他们连续在那里演奏,大部分都是以毛主席语录歌和群众熟悉的歌曲开场,还让观众随意点奏。有个观众要求听京剧,他当时对京剧不熟悉,但因中央乐团已搞了交响音乐《沙家浜》,他对该剧的曲调还比较熟悉,凭记忆能弹一点。回去后,他连夜赶写了该剧中沙奶奶斥敌的一段。第二天找一个会唱的人,回到广场又弹又唱,反响非常热烈。在天安门连演三天后,他们又到建国门等北京其他街头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也收到大量的群众来信。
  受天安门演出经历和观众点唱京剧的启发,殷承宗认为终于找到钢琴的一条出路:用钢琴为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伴唱。于是他便到中国京剧院去拜师,《红灯记》音乐的创作者之一刘吉典,把孙玄龄(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青年教师)介绍给他,殷承宗便开始学京戏并写曲子。他试写了以京剧唱腔谱作的毛主席诗词《咏梅》,请京剧院的演员李维康试唱;同时,殷承宗很喜爱《红灯记》戏中李铁梅的唱腔,就写了李铁梅的三段曲子,又马上去找唱李铁梅的京剧演员刘长瑜合练,在合练中彼此感觉都很好。
  1967年国庆节,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演出节目中,殷承宗和刘长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以及毛主席诗词《咏梅》引起了轰动。在场的中国唱片社人员决定录音后上报中央。演出后不久,突然有一天,殷被通知去人民大会堂,受到江青接见。江青说听了录音后认为非常好,鼓励殷承宗继续搞下去。从此他开始名正言顺地进行钢琴曲创作。
  殷承宗认为,像李铁梅那三段曲子的唱腔还比较简单,可李玉和、李奶奶的一些大段唱腔,不去学习就写不出。他来到中国京剧院,整天坐在乐池里观看《红灯记》的演出,特别是仔细推敲了李铁梅、李玉和及李奶奶的所有台词、唱腔及其韵味,包括其中锣鼓点的用法,并把它们全都背了下来。1968年春,他把写好的曲子(李铁梅五段、李玉和三段)和刘长瑜、钱浩亮进行认真的排练,录音后送交上去。
  日深夜,殷承宗在睡梦中被唤醒,说是中央领导要接见他。接见时,中央首长特别肯定了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作,并决定作为建党47周年的特别献礼,第二天要向全国广播。殷承宗听后简直不敢相信,他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彷徨了这么多年,钢琴终于可以“翻身”了。
  日,钢琴伴唱《红灯记》向全国广播。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7周年举办的文艺晚会,聆听了殷承宗的钢琴伴唱《红灯记》这个“洋为中用”的艺术新形式。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上台接见演员。翌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特大号字通栏报导这条新闻,并配有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在台上与演员合影的大幅照片,好久没有在收音机里听到钢琴声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兴奋得走上天安门广场游行,贴大字报,庆贺钢琴重获“新生”。
  196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根据这8段唱腔伴唱摄制的彩色记录片在全国公映;1970年,北京电视台将殷承宗又创作的李玉和、李奶奶各2段,共12段的钢琴伴唱《红灯记》摄制成黑白的屏幕复制片供全国电影院放映;至1971年,它又作为“样板戏”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为《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舞台艺术片公映。钢琴伴唱《红灯记》三上银幕,一时轰动全国。多年之后,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钢琴音乐在中国史无前例的大普及、大扫盲,因为当时很多人是从这部纪录片中才认识钢琴的。
  需要说明的是,钢琴伴唱《红灯记》的乐谱在“文革”期间有前后三个版本:一是在1970年之前未正式出版的版本,它所依据的唱腔是京剧《红灯记》1970年5月定稿本前(亦即拍摄电影前)未加上中西混合乐队的演出本。因此从1969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记录片中可以了解到,如《雄心壮志冲云天》等唱段的钢琴间奏中,没有《大刀进行曲》和《东方红》的音调。二是1972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乐谱,音响与197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一致,它所依据的唱腔是京剧《红灯记》1970年5月定稿本并加上中西混合乐队的演出本,所以在《雄心壮志冲云天》等唱段的钢琴间奏中,增加了《大刀进行曲》和《东方红》的音调。三是在1972年以后,殷承宗将钢琴伴唱《红灯记》12个唱段中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和《雄心壮志冲云天》两个唱段,又改写成的钢琴独奏曲,并有正式出版的钢琴谱。本文论析的乐谱,均依据署名为“中央乐团、中国京剧院集体创作”、1972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伴唱》乐谱。
  根据同名京剧改编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选用了原京剧中的部分精彩唱段共12首:铁梅5段唱腔,分别为第二场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第五场《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和《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第八场中的《光辉照儿永向前》、第九场中的《仇恨入心要发芽》;李玉和5段唱腔,分别为第一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第二场《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第五场《浑身是胆雄赳赳》、第八场中的《雄心壮志冲云天》和《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李奶奶2段唱腔,分别为第五场中的《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和《血债还要血来还》。在改编的过程中,钢琴伴唱《红灯记》根据“清唱”的特点,对部分唱段的前奏、过门做了增删调整,但就唱段本身,未加丝毫的改变:同时,钢琴在其中代替了原京剧伴奏的“文场”(三大件),京剧的打击乐虽依然保留,但显然为使打击乐的音量与钢琴相匹配,其密度、力度和厚度也都有所削弱,仅求节奏层次清晰又有京剧韵味的效果即可。
  二、前奏和过门的删增处理
  因为钢琴伴唱《红灯记》是节选的京剧片段,以“清唱”形式出现,没有原戏曲中开唱前的动作表演和对话做铺垫,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彰显钢琴魅力,因此钢琴伴唱《红灯记》为各个唱段都加上了前奏(无论原先有否),并根据原有的前奏,做了部分必要的调整。如铁梅的唱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原前奏极为简短,而它的前一段音乐是“说红灯音乐”,钢琴伴唱谱显然为了加强她沉思的气氛,为唱段起因做有效的交代和铺垫,将“说红灯音乐”最后10小节放在了钢琴前奏,再接以4小节的原前奏。
  又如李玉和的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在原剧中是表现他经受酷刑后,临上刑场就义前的一个唱段。钢琴伴唱谱的钢琴前奏在前部和中部进行了变化处理。一方面在开始处按原来的旋律,在慢速中放宽节奏,于低八度增加了4小节沉重的和弦,以营造庄严而悲壮的氛围;另一方面,又将之后的前奏中部略做删减,通过左手弹奏快速而沉重和弦,双手弹奏一连串的上行分解和弦及不协和弦的同音反复,以及力度由弱渐强的处理,体现了他昂扬的气势和坚定不移的斗志。然后再进入原前奏的后面部分。
  再如铁梅的《仇恨入心要发芽》的前奏,原是一个在激疾的锣鼓后仅有两个乐逗的小前奏。钢琴为体现她心潮澎湃的意绪,在两个乐逗之间插入了一个由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五连音构成的下行双八度琶音,接着由慢渐快、以高音小大七和弦与十四连音的上行琶音同步敲击、力度逐步增强的过渡乐句,强有力地表达了她难以遏制的愤恨。
  还有铁梅的《光辉照儿永向前》,原是她在刑场上听完李玉和临终嘱托后在一小节简短过门后即起唱的唱段。在钢琴伴唱谱中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唱段,则增加了7小节新创作的前奏,先期展现了她深沉而又不平静的心绪。
  对于原来唱段的过门和尾奏,钢琴伴唱谱也按同理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处理。如李玉和的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开始由【二黄导板】接【回龙】板式进行组合。原唱段先由李玉和在幕后唱【二黄导板】,接着在台边亮相后“蹉步”到台前接唱【回龙】,其间有乐队及锣鼓近14小节的过门伴奏。钢琴伴唱谱因表演形式的改变,减少了舞台的“蹉步”表演,因此【二黄导板】、【回龙】间的器乐过门被精简为5小节的钢琴过门所代替,再接以【回龙】前的锣鼓点。
  而有的唱段则在间奏中有所增加。如铁梅的唱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第34到39小节的间奏,虽然比原京剧谱只扩充一小节,但它通过节奏调整所带来的轻重律动变化和强化同音重复手法的运用,使铁梅思索中的情绪由沉思到激昂的转化显得更有戏剧性的张力。
  同时,为了保持唱段的完整性,有的唱段增加或扩充了尾奏。如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唱段,在唱腔结束后,钢琴部分都补充了一个小的尾奏,与唱腔形成了呼应。
  增删较为典型的是李玉和的《浑身是胆雄纠纠》唱段。对于这个他被捕后以酒壮别李奶奶和铁梅的唱段,一方面钢琴为了表现他坚定的斗争意志,以及自知将遭不幸与亲人惜别的拳拳深情。将原两小节的前奏扩充到了8小节,以其悲壮激越为唱段做了强有力的铺垫;另一方面,尾奏则删减了30小节原他昂首阔步迎风而去舞台表演的音乐,使唱段显得干脆利落。
  三、多声配置和钢琴织体的运用
  原以“三大件”为主的京剧唱腔伴奏,依据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乐器的特点,无疑是单声部的。钢琴伴唱《红灯记》既然要在伴奏形式上有所改变,要发挥钢琴这个多声乐器特有的表现功能,必须将其伴奏的思维转换为多声思维,并要通过钢琴的织体具体地体现出来。
  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多声配置基本立足于主调和声,而在钢琴织体的总体布局构思上,又是以替代原“三大件”的伴奏为出发点的。因此,在钢琴的右手织体上,凡是唱腔伴奏部分,一般都维持了原京胡的伴奏旋律的音型,至多同步辅以八度或适当的和弦衬托,只是在每小节的开头音上配以和弦,体现其多声的因素,并在拖腔和休止等处钢琴稍加以变化处理;同时,在伴奏唱腔的过程中,钢琴演奏的力度基本比唱腔要降低一个层次,保证它不喧宾夺主。而在左手的钢琴织体上,往往根据唱腔和板式的思想情绪表现需要,有较大的展开和发挥,大量运用了音程、柱式和弦、和弦分解琶音、八度震音、大跳、双手交替滚奏等钢琴演奏技巧来烘托作品的气氛,表达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李玉和的唱段《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辅以唱腔的钢琴左手织体,为体现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整体上多采用节律分明的音程或柱式和弦的音型(见谱例1)。只是在“山河破碎,儿的心肝碎,人民受难”这样较为深情的唱句中,左手的伴奏织体才演变为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三连音的和弦分解琶音。即便如此,板鼓也均在号节拍的强拍上有规律地出现。
  而在诸如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等情感较为舒展的唱段中,则在钢琴的左手织体中较多地采用和弦琶音等技巧来烘托情绪的起伏。
  在唱段思绪凝重或情绪高潮处,尤其是常成为最高潮的尾奏中,运用震音,或震音与琶音、柱式和弦结合使用,往往成为左手钢琴织体常用的手法。如铁梅《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的唱段开头,为表现她听完奶奶讲述革命家史后严肃的思考,左手织体就采用了震音与琶音交替的方法;而同唱段中,为了体现她思索后准备付诸行动的决心所新加的尾奏,用五个八度自下而上连续快速的和弦琶音、和弦倚音、八度和弦的震音将乐曲推向高潮。李奶奶的《血债还要血来偿》唱段最高潮的尾奏中,同样采用了左手震音配合的主音柱式和弦重复的手法,将情绪推向最高潮。尤其是《浑身是胆雄纠纠》唱段的尾奏,钢琴通过双手反向八度震音爆发出强烈音响,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和声配置,强调的是以唱腔旋律为主,钢琴则力求通过主调性的和声功能、色彩、节奏等方面来充实唱腔旋律的表现。因此在和声风格上,则比较多地借鉴了欧洲晚期浪漫派和19世纪末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特点,尤其是钢琴织体的运用,明显借鉴了特别擅长在钢琴作品中突出旋律表情功能的拉赫玛尼诺夫和声浓郁、织体丰满的风格。如将《雄心壮志冲云天》(见谱例2)的开头和《浑身是胆雄纠纠》的开头,与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开头(见谱例3)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彼此间甚为相似。
  在钢琴织体方面,钢琴伴唱《红灯记》还借鉴了李斯特在钢琴上模仿民间乐器快速的同音反复等因素。如《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第11小节,就模仿了月琴拨奏的音响效果。
  总的来看,尽管钢琴伴唱《红灯记》为适应演出形式的需要,在前奏、间奏和尾奏等结构上进行了必要、也比较妥善的增删,但是在多声配置和钢琴织体的运用上,还是比较谨慎的。一则艺术形式决定了钢琴只是“伴唱”的从属位置,而非此艺术形式的主角,又受当时“样板戏”唱段“一个音都不能动”的规定,因此附属于唱腔的钢琴艺术表现力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二则殷承宗毕竟是钢琴演奏家而非作曲家。在多声配置上不可能具有成熟作曲家的丰富经验和手段,而只能在自己演奏过的钢琴作品中的相关手法进行借鉴,较为感性,也不免单调;同时在和声的运用上,采用较多的也是他较熟悉的西洋调式和声手法。这都使得钢琴伴唱《红灯记》在音乐艺术上并不具有很高的水平。
  然而,“文革”前期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作和演出实践,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首先,从音乐价值上来看,在艺术歌曲领域它第一次将钢琴与京剧唱腔进行了有意义的嫁接。其艺术实践的结果证明,这种艺术形式虽还不免幼稚,但毕竟是可行并且其结果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其次,从“文革”初期中国钢琴濒临危亡之际的现实来观照,钢琴伴唱《红灯记》作为一次成功的“投石问路”,不仅使之摆脱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厄难,并为后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和70年代初钢琴独奏曲的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舆论基础。
  三是它作为室内乐体裁上一次颇为成功的改编创作实践,在“文革”中直接启迪了之后一些室内乐的改编创作。其中既催生了上海的钢琴弦乐五重奏伴唱《海港》这样模仿并同样改编于“样板戏”的室内乐伴唱体裁作品的出现,也为70年代初期弦乐四重奏《白毛女》等纯器乐室内乐体裁的问世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附言: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度一般项目“中国‘文革’十年中的艺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发表时谱例有节略。
  作者单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4赵元任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赵元任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中新课程(实验)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新课程(实验)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初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1:59:04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案全套(共18单元)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word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4、鼓励学生多参与。设计意图: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3、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设计意图: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设计意图: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四、鉴赏《草原牧歌》(一)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设计意图: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五、拓展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设计意图: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设计意图: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二、新课:(一)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设计意图: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二)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三)欣赏《长江之歌》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四)拓展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5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设计意图: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课题
高亢的西北腔课时
一时课教学内容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二、《刨洋芋》(山西民歌)三、《脚夫调》(陕西民歌)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教学重点&&&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教学难点一、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设计意图:营造民歌氛围一、导入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3、导入新课。设计意图: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一)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1、学生找五省位置,并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设计意图: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二)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⑴、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⑵、用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⑶、 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师: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设计意图:1、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2、&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时再精讲。)(三)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歌曲有几句?(四句)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尾同头不同)设计意图:1、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2、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新文秘网省略871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后感1、本课聆听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风格的问题。2、教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初步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要安排课外的拓展探究作业。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2、掌握“打溜子”“鼓吹乐”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了解“螺蛳结顶”和“对偶”的创作手法。3、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教学重点 “打溜子”“鼓吹乐”概念的掌握。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设计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综合美术戏曲舞蹈等姊妹艺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通过为寓言故事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土家族的民族称谓始于十至十三世纪,民族语言称作“毕兹卡”而汉语叫作“土家”,其含义都为“本地人”。土家族的族源,众说不一。有“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土家族为巴人后裔”说;也有“认为是八、九世纪左右,来自贵州的某部乌蛮的后裔”说;还有“认为是湘西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但从土家族在丧葬、祈雨、以虎为图腾等习俗和围篝火歌舞的方式来看,土家族与羌族和与羌族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彝族,都有着若干共同之处。由此可见,土家族与古羌部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宗教信仰方面,也以信奉道教、佛教为主,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三、作品鉴赏(一)《锦鸡出山》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2、教师点评。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又叫打路牌子,打小家伙,是流行在湖南西部、湖北恩施一带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常用四种乐器:溜子鼓、头钹、二钹、马锣。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表现劳动的生活情景。多用于丰收、节日、喜庆活动3、引导学生练习其中的节奏。4、复听,根据提示,形象音乐情景,完成表格问题。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乐曲采用上下句对偶及螺蛳结顶的手法陈述音乐内容。结队出山: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溪间戏游: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众御顽敌: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荣归: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段落 表现手法描述 速度 节奏 力度山间春色 中快 由松到紧,由疏到密 平稳柔和结队出山 稍快 由疏到密 由弱至强溪间戏游 稍快 前面简洁松弛后面紧凑密集 富有变化众御顽敌 变化的速度 疏松的节奏转化为密集的节奏 出现节奏重音有起伏荣归 中速 严谨稳健 由强到弱5、教师点评。(二)《滚核桃》1、聆听乐曲,想一想,在鼓的哪些部位发音。2、教师点评。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又叫鼓乐,是一种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汉、魏时期,分为四类:黄门鼓吹(宫廷)、骑吹(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萧铙歌(祭祀)、横吹(随军演奏)。演奏手法:十名鼓手合奏,技法包括:桥击鼓梆、乔击鼓面、闷击鼓面、双手交叉桥击鼓梆、交替敲击鼓槌和鼓梆、单手滚奏、闷击向前推奏、闷击向后退奏等。3、练习节奏。4、教师介绍有关背景材料。(1)山西绛县,自古以来就是三晋一块文化宝地,位于山西南部。“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曾是晋国都城之一。今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是鼓乐的故乡,绛县更是鼓乐之乡。相传,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领唐军大破刘武周,收复并州、汾州两地,为了庆祝胜利,当地百姓用民间锣鼓奏出了《破阵乐》,后来,这首民间鼓乐得到整理和发展。到了贞观元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大宴群臣,在大殿上演奏了经过加工整理并重排练的《秦王破阵乐》。(2)绛州醪糟的由来。5、复听,想象劳动情景。(三)《童谣》1、简介。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2、聆听乐曲。3、讨论乐曲的风味,模仿北京方言口语。4、朗诵“口噙子数板”。5、复听乐曲。6、请2-3名学生上台表演。四、归纳概括1、请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音乐知识。2、教师点评。打溜子、鼓吹乐、吹歌。五、课堂小结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六、课外拓展收集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教后感1、尽量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2、教师课外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比如:收集一些风土人情、地方习俗等方面信息。第七节 丝竹相和教学目标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教学重点、难点《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等。相关准备多媒体设备、《丝竹相和》课件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二、了解古城苏州。(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阅读文字材料。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三、作品鉴赏(一)《中花六板》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2、教师点评。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二)《娱乐升平》1、简介。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三)丝竹鉴赏活动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1)《三六》&&& 江南丝竹(2)《旱天雷》& 广东音乐(3)《行街》&&& 江南丝竹(4)《步步高》& 广东音乐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四、归纳概括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五、课堂小结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六、课外拓展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教后感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问题思考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二、与交流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三、欣赏与学习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四式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京剧的行当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教师进行补充。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4、京剧的伴奏(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五、实践与练习&&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六、归纳与小结: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教学反思: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在学生们认真专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伊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的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第九节现代京剧教材分析以现代京剧的欣赏、审美为核心,通过欣赏《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现代京剧,掌握京剧是怎样运用声腔、板式、伴奏、行当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学唱简单的京剧片段,让学生走近京剧艺术,体会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弘扬国粹音乐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京剧的相关知识,了解京剧是怎样用其来塑造音乐形象的。教学重点1、对比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了解京剧音乐中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知识;2、分段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分析各小段落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对比巩固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体会所学京剧知识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教学用具 音响,音响资料,自制课件。教学方法聆听、对比、讨论、交流、讲述。教学过程一、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聆听对比导入:1、播放传统京剧《定军山》选段和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师活动:组织教学,播放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片断。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生参与,用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2、提出问题:比较它们在化妆、伴奏以及唱腔的咬字、吐字方面有什么不同?化妆:古装;生活装;伴奏:三大件+锣鼓;增加了交响乐队,音响效果丰富;咬字、吐字:有方言;普通话。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教师提问。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欣赏思考、交流发言、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新授内容:1、音乐知识:现代京剧广义:五四运动以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教师活动:在激发同学对现代京剧学习热情的同时,传授音乐知识,介绍什么是现代京剧。学生活动:了解音乐知识现代京剧,并记录所讲述音乐知识的关键词。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给学生一个框架概念,从整体把握现代京剧。2、出示本课欣赏曲目《雄心壮志冲云天》,配合幻灯片,简单介绍《红灯记》剧情。教师活动:配合幻灯片简述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学生活动: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人物。设计意图:为更好的欣赏唱段做准备。3、介绍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聆听作品,提出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唱段属二黄腔还是西皮腔?[二黄](2)从唱段的旋律进行、节奏变化来分析本唱段可分为几个段落?[六个小的段落]教师活动:介绍京剧唱腔,播放CD并出示唱词,让学生带问题聆听,启发学生用所学京剧知识思考,正确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学习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唱段,根据提示划分唱段的段落。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单纯的聆听到用音乐知识鉴赏音乐,走近京剧艺术,初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4、介绍京剧的板式,并分段对比聆听各部分。二黄导板―→回笼→原板―→慢三眼―→原板―→跺板(范唱二黄导板、回笼)学生可学唱导板部分。教师活动:范唱部分段落组织、启发学生,提示鼓励学生发现回答问题,并教唱导板部分。学生活动:据所学京剧知识分析唱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学唱导板部分。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音乐知识,从走近京剧艺术到走进京剧艺术。5、观看视频,复听作品,根据以上对各个小的段落的对比聆听分析,进一步体会板式在唱段的情绪对比和塑造人物性格形象上的重要作用。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下方出示唱词),提示学生进一步分析作品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根据所学知识,深入体会作品内涵。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体会作品内涵,提高自我鉴赏能力。三、课堂巩固与探究:1、答题巩固:(1)、填空;1、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李玉和属于生行当。2、京剧的声腔分为二黄、西皮两类,《雄心壮志冲云天》属于二黄声腔。3、京剧的板式以原板为基础,还可以变化出导板&、慢三眼&、&慢板&、散板&等。(2)、聆听分析下列《红灯记》中人物的唱段,想一想属于西皮腔还是二黄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李玉和&&&&&&& (&西皮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李铁梅&&&&&&& (&西皮腔&)《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 李奶奶&&&&&&& (&二黄腔&)教师活动:提问、提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交流、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知识运用,巩固所学京剧知识。2、学唱简单唱段:《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师活动:播放VCD,教唱。学生活动:作品感情在现有的水平初步学唱。设计意图:课堂延伸,从认识到学唱。四、课下作业:课下聆听《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分析其声腔、并体会作品思想感情。思考:京剧的传承(查阅资料)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学生活动:课下聆听,完成作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的能力。五、本课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华儿女,要让京剧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得到更好的传承。教师活动:播放音乐《雄心壮志冲云天》,结束课程。学生活动:随音乐有感情的哼唱《雄心壮志冲云天》导板部分。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升华到热爱京剧、热爱祖国的高度。本课设计意图及主要指导思想: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本节对有关京剧知识及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的聆听分析,让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京剧知识,使学生对国粹――京剧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在学习国粹京剧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倡导学生做一名京剧艺术的爱好者。通过拓展与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近身边的京剧爱好者,走进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深入研究京剧音乐的形成、发展以及所取得的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京剧艺术博大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了解京剧艺术的现状,探讨京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京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对京剧艺术有兴趣、有爱好的同学,倡导他们不但要做一名京剧艺术的爱好者更要做一名京剧艺术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为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付出真诚的努力。让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得到更好的传承。第五单元
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请坐下! 二、导入&&&&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 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引子&:&西塔尔、萨朗吉、&鼓、铃(缓慢、自由)&&A&:&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抒情、柔美)B&:
西塔尔、萨朗吉(抒情、柔美)& &&&&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运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二)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进行了结合。&&&&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 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习“呼麦”。 (三)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 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 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仅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 (四)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 “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遍和最著名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 包括metallophones 、鼓锣和钉fiddles 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总结: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呜”声。 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 &&&&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生:东南亚。&&&&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生:东南亚&&&&&&《星星索》&&&&&&&&&&&&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中亚&&&&&&&&《巴雅提木卡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东亚&&&&&&&&《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 “呼麦”&&&&&&&&南亚&&&&&&&&《欢迎》&&&&&&&&&&&&&&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四、总结&&&&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题”的表格内。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分析《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学内容(1)《鼓舞》(片段)(2)《男孩之舞》(片段)(3)非洲歌舞(片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街舞又称hip-hop舞,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设计思想: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 ----"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二、体验导趣(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二)欣赏《鼓舞》(片段)师: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生:鼓。师: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还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在特殊的场合演奏的鼓乐(布隆迪圣鼓)。1、边听边看书上图片和有关介绍。2、感受音乐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热烈的、激动的、富有震撼性。)3、听到了哪些声音?(呐喊声、鼓声、歌唱声。)师:"圣鼓"表演时,不仅有歌声、鼓声而且还伴有简单的舞蹈,非洲人生活中的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接下来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为舞蹈伴奏的鼓乐曲《男孩之舞》(片段)。(三)欣赏《男孩之舞》(片段)1、感受音乐的情感特点。(奔放、热烈)师;《圣鼓》和鼓乐《男孩之舞》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鼓乐的奔放与热烈,我想请同学来谈一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能想象出非洲鼓乐演奏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吗?(学生们各抒己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两段音乐中都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生:节奏师:对,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非洲有几十种基本鼓形和数百种鼓的变形,大如水缸到小如茶杯鼓的形状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还有各种飞禽走兽,甚至还有人形的鼓。持鼓的方法有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持在肩上。击鼓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演奏带有很强的即兴性。(介绍非洲鼓的时候大屏幕展示各种鼓的图片。)设计思想: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前先围绕音乐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欣赏,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展开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适当地插入一些相关的介绍和图片资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探索非洲音乐的兴趣。三、创编拓趣师:鼓是非洲人的亲密伙伴,他们经常会用丰富多变的鼓声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快乐的、激动的或是悲伤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节奏这个音乐要素来进行创编,体验一下非洲人的情怀。1、分组创编。大屏幕上显示要求:A、创编一条二四拍的节奏,长度为三小节。B、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如:击掌、跺脚、敲打桌面等,形式不限。(小组讨论创编,老师巡回指导。)2、分组表演创编的节奏。A、每组选一个代表把创编的节奏写到黑板上。B、各组用不同的方式把创编的节奏表现出来。(老师做简单评价)3、学习模仿非洲人的舞蹈师:在非洲人 ……(未完,全文共92921字,当前仅显示2447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声小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