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头和绿尾巴是什么但没有身体是什么东西

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看看你有没有强迫症:1.爱咬嘴唇上的死皮;2.破旧的钱想快点花掉;3.喜欢抠伤口上的结痂;4.爱挤痘痘;5.吃完饭碗里一粒米不剩;6.挤牙膏从尾巴开始;7.爱撕手指上的倒刺;8.厌恶被人碰到身体;9.剪指甲总是剪到最短;10.所有东西都要很整齐;11.摆放东西非常讲究位置;12.爱删东西,电脑、手机。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5-16 09:0005-16 09:0305-16 09:0505-16 09:0805-16 09:2005-16 09:2605-16 09:3505-16 09:3505-16 09:3505-16 09:35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4 开心网我想问一下纯正的哈士奇必须要有白尾巴尖吗?没有就不纯吗?谢谢!_百度知道
我想问一下纯正的哈士奇必须要有白尾巴尖吗?没有就不纯吗?谢谢!
提问者采纳
FCI标准 整体外观:西伯利亚哈士奇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工作犬,脚步轻快,动作优美。这种犬身体结构紧凑,被毛良好,耳竖立,尾如毛刷,这些都显出其具有北方气息。其步态特征为平稳、轻松。这种犬通过戴上绳索来行使自己的职能,能够以适当的速度长距离运输重量轻的物品。其身体比例和体形反应出其在力量、速度和耐力方面的平衡性。雄性西伯利亚哈士奇更具刚性但不粗糙;雌性则更具柔性但体格不显虚弱。在正确的条件下,其肌肉坚实且发育良好,西伯利亚哈士奇不会超重。重要的比例:-侧面看,其自肩顶到臀后顶的长度略长于自地面到马肩隆顶部的高度。-自鼻尖到止部的距离等同于自止部到枕骨的距离。行为气质:西伯利亚哈士奇的特色气质是友好、温和,但也不失机警、热情。他没有看守犬所具有的主要品质,同时也不过度怀疑生人或攻击其它犬类。成年犬会显得有些矜持和高贵。其聪明、温顺、热心使得其成为一种令人心悦的伴侣犬和任劳任怨的工作犬。头颅部: 头骨:中等大小,与躯体所成比例协调;顶部略圆,自最宽处向眼部渐细。止部:轮廓明显。面部: 鼻:灰中带黑、褐色或黑色;铜色带深赤褐色;纯白色犬的可能会是肉色。带有粉色条纹的“雪鼻”也可。口吻:中等长度和宽度,向鼻部缓缓变细,顶部不尖也不方。鼻梁自止部到顶部笔直。唇:着色自然且紧。牙/颌:紧闭,剪咬合。眼:杏仁形,间距适中,位置稍斜。颜色为褐色或蓝色;其中各一种(颜色)或者杂色也可以。表情:和善、友好、好奇心强,甚至有些顽皮。耳:中等大小,三角形,高高位于头上,位置恰当。耳粗但被毛良好,耳背略拱起,坚固竖起,耳尖略圆,直指上方。 颈:中等长度,拱起,站立时会骄傲地举起。小跑时,颈会前伸,头部因此也会略向前举。躯体:背:直且强壮,马肩隆到臀部的顶线平。长度适中,在纵深方向上不显松驰也不显矮小。腰:紧绷、倾斜,比胸腔窄,略向上折起。臀:自脊骨处倾斜成一定角度,但不会过于陡峭以免妨碍后腿前冲。胸:深且结实,但不是很宽,其最深处恰好位于肘之后并与肘齐平。肋骨自脊骨处扩张良好,但两侧平坦,从而使动作自由。尾:狐形尾,被毛良好,恰好位于背线高度以下。在犬注意力集中时,通常是举起过背,并弯曲成镰刀样。举起时,尾不会向身体任意一侧卷曲,也不会下折贴在背上。休息时拖曳尾巴属正常现象。尾毛中等长度,顶部、两侧及下部的长度基本相等,外观如同一个圆刷子。四肢前躯:站立时自前面看,双腿间距适当、平行、直。骨量好但不沉重。自肘部到地面的腿长略大于肘部到马肩隆顶部的距离。前脚的狼爪要去除。肩和臂:肩胛骨自然向后倾斜。上臂自肩向肘稍稍倾斜,不与地面垂直。肌肉和韧带发育良好,并使肩稳固地与胸腔连接。肘:接近躯体,不外翻也不内翻。骹骨关节:强壮但灵活。骹骨:侧看胶骨略斜。后躯:站立时自后面看,双后腿适当分开且平行。狼爪必须去除。上大腿:肌肉发达,强健。后膝关节:弯曲自然。飞节:外形明显,接近地面。脚:椭圆形但不长。爪中等大小、紧凑且趾与脚垫之间被毛良好。脚垫粗、厚,在犬自然站立时不内翻也不外翻。步态/运动:西伯利亚哈士奇的典型步态是平稳、轻松。其脚步轻快,展示时会以适当速度小跑,从而展现其前躯伸展自然以及后躯驱动有力。行走时,自前面向后看,可以发现其走的不是单线,但随着速度的逐渐增加,腿会逐渐向内踩,最终脚垫会踩在身体纵深方向中央下边的直线上。象脚垫聚合那样,其前后腿是向前举起的,肘和后膝关节不外翻也不内翻。每条后腿与同侧的前腿在同一条线上运动。当犬步行时,其背线稳固而平坦。被毛 毛:西伯利亚哈士奇的被毛为两层,长度适中,外观良好,但其不会过长发至于影响犬的外形。下层被毛柔软且密,长度充分,以便对上层被毛进行支撑。外层的保护性被毛直且光滑,不粗糙也不竖立。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蜕落季节下层被毛缺失属正常现象。为使其外观整洁,可以对其胡须和趾间以及脚周围的软毛进行清理。不允许清理其它部分的被毛, 否则会受到严惩。颜色:从黑色到纯白色之间的所有颜色皆可。头上通常会有不同色的斑纹,其中包括许多在其它犬种中未曾有过的醒目的条纹。尺寸和重量:到马肩隆的高度:雄性:21-235英寸(535-60厘米)雌性:20-22英寸(505-56厘米)重量:雄性;45-60磅(205-28公斤)雌性:35-50磅(155-23公斤)重量与高度所成比例协调。以上所测为最大高度和最大重量,若骨骼(高度)或重量超出则将被罚分。概要:西伯利亚哈士奇最为重要的特征是中等大小、骨量适当、体形匀称、动作自由轻快、被毛特有、头和耳的外观悦人、尾巴端正、姿态优美。如果骨量或重量超标,步态笨拙、畏缩,被毛长、粗,则将受到罚分。西伯利亚哈士奇作为运输犬,因此不会显得沉重或粗糙,作为短距离赛犬,其也不能显得软弱。雄性和雌性西伯利亚哈士奇外观均显示出很强的耐力。除过已提到的缺陷之外,西伯利亚哈士奇也不能有在其它犬种中所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尽管在这里并未具体提到(这些缺陷)。缺陷:任何与上述各点的背离均视为缺陷,其缺陷程度严格地与其等级成比例。头骨:笨或沉重,轮廓过于明显止部:不充分口吻:口鼻过长或过于粗糙;过短或过长牙/颌:除剪咬合之外的其它咬合眼:位置斜;位置过于近颈:过短或过粗;过长背:弱或向后斜;向拱起;背线斜胸:过宽,桶状胸;肋过平或弱尾:尾紧卷;羽毛状;位置过高或过低肩:直;松前躯:胶骨弱,骨过沉;前面过窄或过宽;肘外翻脚:趾软或张开;爪过大或笨重;爪过小且弱;趾外翻或内翻步态/运动:短、阔步、颠,笨拙或摇摆;交叉或横向毛:长、粗、蓬松;质地过粗或过细;进行了不允许的修理。消除缺陷: 雄犬超过23.5英寸(60厘米),雌犬超过22英寸(56厘米)。注:公犬应生就两个明显正常的、完全置于阴囊的睾丸。
提问者评价
谢谢了!呵呵!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犬的发色及被毛颜色是一个分辨犬种的因素,但不是分辨纯种与否的因素。犬的毛色和基因有关,纯种与否和上代犬的种纯正与否有关。如果作为警犬的话,犬的档案需要向上查四代才能确定纯种与否。你所谓的白尾巴尖就是一个噱头,是偏激的,骗人的,不要相信!
那个小尖叫流星.. 你看下面的文章.. 哈士奇的挑选并非易事,下面来传授一些我本人的经验。 现在最流行的标准就是三火蓝眼,内行听了都大笑。只知道三火蓝眼的人是标准的门外汉。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随便拿一只蓝眼公哈和草狗生出来的小哈都是三火蓝眼的。这能算什么标准? “三火蓝眼”都是狗贩们炒出来的,所以就算不懂哈士奇的人也知道三火蓝眼。但是千万别以为这就是 评价哈士奇好坏的标准了,要靠自己总结,不要道听途说,否则就只能成为商家们的刀下鬼了。 首先先来说一下有关头火的问题。有的人误以为三火烧得越旺的小哈越好,这是一个误区。三火烧 得旺的小哈,小时候可能的确漂亮,但是长大了就未必了。哈士奇小时候大多数头上都是有三火的,但 是成年以后的哈士奇却很少见的到头上有那种幼年时期普遍拥有的那种三火,有的是两火,有的是两火 加一线,也有的是其他类型[排除不计],这是为什么?这是哈士奇脸上的第一个变化规律。随着年龄增 长,哈士奇的额骨会逐渐收紧,当中一火会变得越来越细,因此不要以为哈士奇成年后还是和小时候一 样的三火,三火只是幼犬的标准,成年犬的标准是两火,也就是南极大冒险里玛雅的面相[所谓的桃脸],两火合并得 越完整越好,最好不要留一线。因为这一点,所以在挑选幼犬时要注意了,当中一火不能很旺,要稍微 细一点的,这样的长大以后才能够完全合拢。还有左右两火大小要适中。左右两火在成长过程的大小比 例并不会有多大改变,基本小时候就定型了,长大后会往当中合并,只有左右两火大小适中的合并后才 会变成玛雅那样,太大太小都不行。因此小时候挑选的时候要注意了,个人推荐枫叶火。 眼睛的问题。眼睛最好的不用说,当然是褐眼,也就是黄金眼。有些人对于蓝眼的热爱也归功于炒 作。蓝眼其实就是变异。蓝眼小时候的确蛮好看的,看起来有野性,但是你要知道一点,哈士奇成年后 眼色会越来越淡,蓝眼也就慢慢变成了白眼,这个是趋势,也就是哈士奇脸上的第二个变化规律。而褐 眼小时候是深褐色的,因此不要误以为是黑眼,要看仔细。随着年龄增长,褐眼也会越变越淡,慢慢变 得清澈,趋于黄色,也就是所谓的黄金眼,因此长大以后是非常漂亮的。还有一点,小哈刚生出来的时 候,在眼白的部位会有一层蓝膜,因此不要误以为小哈是蓝眼睛了,要看仔细。至于黑眼,不在此文的 讨论范围之内。还有一个鸳鸯眼。鸳鸯眼只有一个问题,有的人说鸳鸯眼不能参赛,其实无论是什么眼 色的小哈都是可以参赛的,只是有一点,鸳鸯眼的小哈由于其眼色的关系,使面相趋于凶相,所以给裁 判的映像会打折扣,要知道裁判的映像在AKC评分标准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鸳鸯眼 的小哈在AKC中获奖的是非常稀少的。重复一边,不是没有,而是非常稀少。 黑眼圈的问题。哈士奇刚生出来的时候基本上眼睛周围一块都是深色的,也就是俗称的黑眼圈。随 着年龄增长,黑眼圈会变淡,这是哈士奇脸上的第三个变化规律。但是有一点,如果生出来毛色是重色 调的,也就是毛色偏向黑色,这样的黑眼圈是很难完全退掉的,有的甚至长大了还是这样,即使会退掉 些也会留下痕迹,难以完全退干净。而偏淡的毛色的小哈,他们的黑眼圈就会很容易退干净,长大了就 是净脸,非常漂亮。[具体参考玛雅] 毛色的问题。毛色的问题纯属个人喜好。本人偏向灰白色,也就是以白色为主,稍加点灰色。以2005年美国母犬排名第一的毛色为最佳。 鼻子的问题。这个比较容易,全黑为佳。 尾巴的问题。尾巴要粗,要注意一点,尾巴末梢要有一小段白色,也就是所谓的“流星”。 体型的问题。哈士奇幼犬身长与腿长要成比例,以看起来感觉协调为佳。 脸型的问题。脸型也就是所谓的头版。头版以宽为最佳。耳距要小 。 基本就这样了,由于面相的挑选在选择小哈上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面相的赏析在本文占到 了大部分的篇幅,个人经验,信不信由你。 “尾巴的问题。尾巴要粗,要注意一点,尾巴末梢要有一小段白色,也就是所谓的“流星”。” 再说了..什么纯不纯..真正有标准赛级的狗的犬舍..现在全中国都没几个.. 自己喜欢就好了..真的要是想按国外的说法..人家都是随性~~...看个人爱好.. 只有中国..炒作什么蓝眼三火...
那只是卖家的手段
但一想起来我就生气,
给狗洗澡的嫌我家狗太吵
把它尾巴白尖剪了
还剪烂了。那只是卖家的手段
纯扯淡还有纯白哈士奇呢还拿过大赛冠军呢那就是不纯?
哈士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这是什么鱼?尾巴是红色,头的前部是金色有点透明,鱼身体上黑色部分带有一些蓝点,这鱼应该是杂种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好像月光鱼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国斗?幼体?看描述是中国斗鱼,普叉
应该是孔雀蛇王等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体长约三厘米,身体呈条状,背部有三条条状纹,从头部到尾部,三条纹中间有少许斑纹,身体似无壳的蜗牛,有_百度知道
体长约三厘米,身体呈条状,背部有三条条状纹,从头部到尾部,三条纹中间有少许斑纹,身体似无壳的蜗牛,有
体长约三厘米,身体呈条状,背部有三条条状纹,从头部到尾部,三条纹中间有少许斑纹,身体似无壳的蜗牛,有类似蜗牛的触角(眼睛),无足,爬行过程有黏液,这是什么昆虫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种虫和蜗牛都是腹足纲动物,可以总称为蛞蝓,蛞蝓有陆生的,也有水生的,有像蜗牛一样有壳的,也有像鼻涕虫一样没壳的,你看到的是不是鼻涕虫啊?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New Page 1
“甲虫”先生
  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县,有位青年男子叫侯俊繁,多年来以饲养甲虫为乐,而从不出售卖钱。他把甲虫视为宠物,整日置身于他的甲虫王国中,流连忘返,自得其乐,被誉为“甲虫先生”。
  “甲虫先生”拥有10多种楸形甲、独角仙等常见种。还有一些罕见的稀有种,如一种十分不见的东南亚甲虫,人称南洋大兜虫。而另外3种被台湾省列为殂稀保护类甲虫――长角大楸形甲、台湾大楸形甲和台湾长臂甲,更是他的无价之宝。他对它们精心喂养,倍加呵护。平时他将甲虫安置在特别的养虫罐中,偶尔也允许它们外出散步。每当这时,这些宠物就会肆无忌惮地满屋到处乱爬,好一个热闹的甲虫乐园。
  如果你有机会步入“甲虫先生”的居室,一定会被他浓浓的甲虫情结所吸引。他虽生长在富家,蛤位铁工师傅,但为了与甲虫朝夕相伴,他毅然“离家出去”,不惜在外租房与上千只甲虫同室而居。在他的住所,甲虫随处可
见,爬行出入自由,俨然像房屋主人。甲虫先生每天下班后,就兴冲冲地忙里忙外照料着他的这些小宝贝。在节假日里,他也常为甲虫奔忙,更喜欢到山上寻觅新的甲虫。甲虫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蚊子”夫妻
  无独有偶,在美国艾伯塔市有一对夫妻,对蚊子情有独钟,一生养蚊,乐此不疲。夫妻俩并不像“甲虫”先生那样“孤芳自赏”,而是有组织、有规模、有宣传地大养蚊子。有消息称,他们饲养的蚊子数量估计已超过百万。1994年他们还正式成立了“艾伯塔野生蚊子保育会”,不仅广招会员,而且还开设了“蚊子夫妻店”、“快乐傻瓜农场”,专门养育蚊子,吸引养蚊爱好者来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他们特制了许多木制“养蚊微房”,挂满了整个农场,精心养育和管理着他们的蚊子宠物,使前来参观的人可以亲眼目睹蚊子世界、亲身感受养蚊乐趣。令他们欣喜的是,如今他们的养蚊爱好日渐扩大,喜爱蚊子的会员已增至300多名。按照他们的规定,终身会员可获得1个“养蚊微房”,但要付5美元;若付20美元,可在农场亲自养育自己的蚊子。就这样,“蚊子夫妻”使他们的“快乐傻瓜农场”变成了对蚊子情有独钟者的欢乐园地。
昆虫开的玩笑
  这年事发生在那个难忘
年代,当时我在昆虫研究所工作。一天,我接到一项咨询任务,领导拿了几张人民币,说是公安局同志送来的,要我确定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上的洞是虫咬的还是人为的。
  原来,那几张钞票是从一老人家里抄出来的,那老人孤身一人,不知什么事受到抄家。他家煤求炉下垫着几块砖头,砖头义层压着一只布包,布包里包着几叠人民币,那几张有洞的钞标就是在里面发现的。我拿了钞票一看,无独有偶,几张钞票的洞都出现在“人民”之处,这样,人民币就呈现了“中国00银行”。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里,此事非同小可。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怠慢,赶快放在解剖镜上检查,发现洞的周边都呈大小不等的缺齿,无光洁现象。当即,我又取出了藏有的受白蚁、衣鱼等蛀害的古书纸张对照观察,发现受蛀害的周边也呈现大小不等的的缺齿,与人民币的缺齿有相似之处,为此,我作出了人民币上的洞是虫害的结论。
  后来得知,那老人为了存钱,把钞票藏在煤球炉下,原以为很保险。没想到虫害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差点使他进了监狱。
小蜜蜂的蛰杀力
  你 听说过吗?“小蜜蜂蛰死了大耕牛”!这一奇闻不仅在安徽当涂县当地不径而走,而且随着报载也使许多读者吃惊不已。
  事情发生在当涂县查湾乡公元村。在一个雨过天晴之日,一对外地来的养蜂夫妇带着50多箱蜜蜂,兴高采烈地来到公元村。在为过去十多天阴雨连天,使他们一直无法放蜂而焦虑不安。“今天可好了,可以放蜂了”,夫妻俩喜出望外地打开蜂箱,将50多箱蜂全部放了出去。哪料想,倾巢出动工小蜜蜂饥不择食,旋风般地飞向附近的人和牲畜,乱叮乱蛰。数以万计的蜜蜂铺天盖地而来,使人们根本躲避不及,一下就有十贬值被蛰伤。更不幸的是,一旁有两头被拴住的耕牛,便成了瓮中之鳖。蜜蜂军团残忍地蛰伏于耕牛身上,密密麻麻的像给牛身披上了一件会跳动的外衣。只见可怜的老牛因无法跑开,被蛰得拼命地甩打尾巴,满地打滚,但小蜜蜂却此起彼伏不离牛身。就这样仅仅十分多种,一头重约300千克的大耕牛被洗活活蛰死,另有一头小青牛虽经医治保住了性命,但全身残存的蛰刺却以去除,成为对小蜜蜂“控诉”的见证。
  读到此,你也许在想,小蜜蜂真可恶!蛰完了也胜利了,这下该得意洋洋地飞走了呢?其实不然。事实上,这些蜜蜂也为它们的“侵略行径”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蛰叮后的蜜蜂都死去。只见蜂尸覆盖了“战场”。好悲壮的一幕啊!
  小蜜蜂的蛰杀力为何如此强大?不休会出现双方而亡悲剧呢?原来,专司采蜜
蜜蜂是蜂群中的工蜂,是一群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虫,它们并不像真正的雌蜂蜂王那样专司产卵繁育,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工(抚育幼蜂、采集花蜜、筑造蜂巢等)。而用于蛰叮的蛰针是工蜂身体构造上的重要“部件”之一,是由产卵瓣特化而产的,但不再用来产卵,而是用一蛰刺时,伸出蛰针,突然刺入受害者的皮肤内,并用针上的倒钩固定的皮肤中,相连的毒囊将毒液顺着蛰针的针管注入被害者体内。蜜蜂的毒液一般贮藏在毒囊内。当注入的毒液超过一定量时,会使受害者产生过敏、休克、直至死亡。难怪大耕牛被蛰致死。当蜜蜂完成蛰刺飞离时,蛰刺连同毒囊一起与蜂体分离,留在被害者的皮肤中,而蜜蜂因经不起这样的肝体损失而死亡。
怪哉,冰砖里竟有小活虫
  放在速冻箱里的冰砖会出现活虫!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谣传,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笔者曾在1992年的一个夏日,接受某单位的咨询,被告知有块冰砖在顾客家冰箱中贮存了1周左右,食用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竟有活虫!当时,笔者也怀着不可思议的心情进行仔细检查,在解剖镜下发现那虫为幼虫,约米粒大小,两头尖尖呈纺锤形,橘黄色,用细针轻轻拨动,虫体会前后中蠕动,非常鲜嫩。经查阅、鉴定为瘿蚊幼虫;其成虫与小苍蝇十分相似,会飞。有资料记述,这种幼虫可在摄氏-4度的环境中生存3个朋,难怪它会出现于冰砖里。当然,像这样事情虽属偶然,,但终安是出现了。因此,这里要提醒读者,在炎热的夏天,冰箱并非是保除箱,低温下也有病菌及小虫可以繁殖,夏日里要注意饮食卫生。食品生产厂家更要注意车间及其周围环境卫生措施,免得让无孔不入的小昆虫有机可乘。
身披飘带的昆虫
  在凤蝶中,有些种类的翅膀向后延伸,形成2根长长的“尾巴”,飞篝
如同飘带飞舞,招人喜爱。然而,一种身披飘带的水生昆虫却鲜为人知。
  在溪流浅水的河底砾石上,生息着许多毛翅目的昆虫。它们往往利用河流中的泥沙、碎石以及植物的落叶碎片,精工巧制成形态各异的巢,幼虫肩负着各具特色的巢在水中爬动生活。如果仔细寻找的话,有时能发现在一种形如“人形”的毛翅目昆虫的巢的口部,长着一根1毫米宽、2厘米左右长的飘带。其随水流翻动,如同河底中长出的水草。再仔细观察的话,就能发现有飘带的巢已经不能运动,似乎已经死亡。如果我们将其解剖开,就能看到巢里居住的已不是原来的主人,而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蜂幼虫。
  原来这是一种专门寄生毛翅目昆虫的寄生蜂。它们的妈妈如同其他膜翅目昆虫的成虫一样,有2对膜质透明的翅,不但善飞翔,而且还具有惊人的潜水绝技。当她们在陆地上补充营养,大腹便便准备产卵时,便一头扎入水中在河底来回走动工,寻找合适的寄主,有时一次能在水下活动数小时,遇到合适的寄主时便将卵产入毛翅目幼虫致死食尽为止。当毛翅目幼虫还活着时,这种寄生蜂幼虫主要依赖寄主的活动获得氧气,当寄主死亡后,便分泌胶状物质在寄主巢的口端形成一根飘带,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寄生蜂通过这种特殊的飘带在水中度过自已的老熟幼虫期、蛹期,直至羽化飞出水面。
小卵粒能计时
  冬天,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一个严峻的季节,即使是人类,也不例外。然而,大多数昆虫在温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安度严科的本领――越冬滞育。昆虫种类繁多,越冬滞充的虫态各不相同,但对某一地区的特定的昆虫来说,每年进入越冬滞育的虫态是固定的,并主要受光周期变化的影响,每种昆虫体内都有一只感受光周变化的生物钟。
  大量研究表明,昆虫控制越冬滞育生物钟主要存在一成虫及幼虫阶段,尤其是以幼虫越冬的种类,一般光周感受期都在初龄幼虫阶段。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成虫有复眼、单眼、幼虫有单眼存在,它们和人类的眼睛有类似的功能,能感受光亮。
  但笔者研究过的茶长卷却并非如此。茶长卷是一种食性较广的鳞翅目昆虫,主要为害茶叶等常绿阔叶树,也为害水杉等落叶树,甚至为害大豆、茄子等农作物。这种虫以幼虫越冬。笔者以日本东京地区茶树上的茶长卷蛾为材料,研究了光12小时的时候,它就时入越冬滞育状态。然而,仅对幼虫进行短日照处理的话,幼虫并不进入滞育状态,只有从卵期开始进行短日照处理,幼虫才双月刊
入越冬滞育状态。这说明茶长卷卵粒即无眼,又没有发育完善的神经系统,却能精确地计时,其中之奥妙还待我们去研究。
奇妙的昆虫报警器
  在美国,一些马铃薯害虫将被科罗拉多甲虫“出卖”,因为昆虫学家利用这种甲虫来预报虫害情况。马铃薯受到害虫侵食时会释放出一种有机分子信息素,称为Z-3-hexen-1-01,能吸引科罗拉多甲虫。当甲虫嗅到这种气息后,触角会产生一种电信号。德国于利希研空中心的科学家舍恩宁利用这一现象,研制出了“害虫预警装置”。将这种像硅片一样的“生物气息探测器”附在甲虫身上,在甲虫的触角上涂上了粘性的电解液,它与硅片探测器的一个元件相连,用细巧的白金棒制成的一个电线圈藏在甲虫鞘翅内。当甲虫触角上感应器嗅到马铃薯发出气息后,电路中的电压会下降,科学家只要监测电压变化情况便可知害虫到来了,江通过预警装置报警,农民就知道在何时何地里播洒杀虫剂。
  舍因宁认为,这种装置小巧玲珑,重量很轻,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如将它藏在苍蝇身上,可充当“微型生物间谍”;应用在蟑螂身上,可以让它去寻找地震后埋在废墟中的受害者。科学家正在一种灰甲虫身上做实验,由于这种昆虫喜烟、火,所以有可能会被用于火灾的报警。
海参之王你知道吗
  海参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1100种,分布在各海洋。
  在这么多的种类中,要数梅花参的个体最大。它的体长一般是60~70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最大者体长可达90~120厘米,故名“海参之王”。
梅花参形似长圆筒状,背面的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有点象梅花瓣状,所以人们称它为“梅花参”;又因为它的外貌有点象凤梨,也称它为“凤梨参”。
  这种海参在我国产于南海,尤以西沙群岛沿海为多。此外,还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从爪哇起,东到社会岛和马绍群岛,北到琉球群岛,南到大堡礁的北部。
贪吃珊瑚虫的是海星
  珊瑚是建筑礁石的能工巧匠,海洋里的珊瑚礁都是它的石灰质遗体堆积而成的。可是珊瑚虫这世世代代的杰作,却面临着威胁。有一种长棘海星,它对珊瑚的进攻非常厉害。一只这样的海星,一个月可吃掉1立方米的建礁珊瑚虫!
   长棘海星“穿着”一身褐绿色的外衣。它身长60厘米,有15~21个腕。腕上长有5厘米的毒棘,腕下并排着许多小吸足。它的胃对着珊瑚礁,专拣珊瑚虫吃。吃完之后,它把石灰质留下,在海水的冲刷下,珊瑚礁一块一块地破坏剥落。据统计,现在已有10%的著名珊瑚礁,被贪焚的海星毁灭了,有的面积达250平方千米以上呢!马里亚纳群岛中最大的珊礁礁――关岛,从1967年起,已被海星吃掉了98%,距离缩小了38千米。即使制止了海星的危害,让建礁珊瑚重建,至少也要花100~~200年呢!
  海星如此猖獗地贪吃珊瑚,潜水员遇到它恨不能把它砍死,剁碎。可这样做非但不能杀死它,反而使海星越来越多。原来海星能进行无性繁殖,被砍的碎片,可以长出一个个新的海星来。
  对付海星最有效的办法是,人工培养一种梭尾螺和一种海虾。它们天生与海星为敌,是专吃海星的能手。这种方法已经有了效果。
海星也会蜇人,被它蜇过之后,非常疼痛,被蜇者会引起发烧。水中的动物如果碰到海星那张粗糙的棘皮,也会中毒。它也是海洋里的危险动物之一。
为什么海星能分身不死
  海星特别喜欢吃贝类。当它抓住贝类后,先用腕和管足把贝类包起来,使贝窒息而死,再拉开双贝壳,然后把胃从嘴里翻出来,包住贝肉进行消化。待食物消化后,再把胃吸回到身体里边。
  海星对贝类的嗜好却给渔民带来了灾难。因为渔民们就喜欢在海边养殖各种贝类。可是,海星常常潜入养殖场,撕开贝壳,吃掉贝肉。渔民损失很大,因此恨死了海星,只要捞到海星,决不轻饶,一定狠狠地把它撕成两半,再扔回大海里。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海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渔民们才惊奇地发现,许多撒成两半的海星,在伤口处又长出了缺少的部分,发育成了新的海星,就是说你撒得越多,它们繁殖得越快。说来并不奇怪,海星的这种再生能力,是它千万年来适应环境的结果。在动物界这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许多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
为何许多鱼都惧怕海胆
  海胆与海参、海星一样,也是一种体型不大的棘皮动物,但是它比海参和海星可厉害得多,许多鱼类都不敢惹它,因为在它身体外面的硬皮上生着许多尖锐的毒刺,这是它的自卫武器。海胆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海草,所以它决不轻易地去攻击其它动物。但是,如果有谁野心勃勃地要来侵犯它,却是要找苦头吃了,海胆会用那浑身的毒刺进行防卫,毒刺刺到敌人身上,不死也要受伤。所以吃过苦头的鱼都不敢再来招惹它。但是在海洋里也有不怕海胆的鱼,这些鱼都生长着锐利的牙齿,咬力很强,像贝壳类和蟹类都能吃,它们不但不怕海胆,有的还专门吃海胆,可以说它们是海胆的天敌像石鲷、鹦嘴鱼、花斑剥皮豚等。
  在海底的岩礁下面和大叶藻丛生的细密沙底上,栖息着一种棘皮动物,这就是海参。
  海参的身体像个长圆管,它的肌肉发达,可以自由地延伸和卷曲。海参行动迟缓,很难逃脱水中能够游动的食肉动物的袭击。海参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常常躲在珊瑚礁下。海参的体色和周围的泥沙颜色十分协调,这对防备天敌有一定的作用。海参还常常用力推开泥沙盖住自己的身体,以此作为掩护。富有营养、含有有机物和细菌的细砂,也是海参的食物。海参吞下这些细砂,通过长长的消化道,把养分吸收后,再将砂子排出。
  海参的肌肉组织非常坚硬,表皮上长着像海星海胆那样的小斑点,不过不像海星海胆那样多刺。海参的管足底下有吸盘,吸盘像液压系统那样工作。它能够伸缩变化,抓住沙粒蠕动。大的海参可以长到两三米长。
  在海参的体内寄生着一种鲚鱼,这种鱼有时也会寄生在珍珠贝壳内,所以又叫珍珠鱼。它紧紧地靠近海参,等海参银白色的触手伸出来时,它就趁机钻进海参的肛门。鲚鱼的体型是理想的流线型,没有骨盆,也没有鳍,光滑的身体进入海参体内,不会让海参感到不舒服。鲚鱼在海参体内吃它的内脏器官,不过海参是不会吃掉的,因为被鲚鱼吃掉的器官,在几天之内又会再生。大多数海参的分泌管里都含有毒性分泌物,它用这些毒素对付天敌。不过这种毒素对人类却没有什么害处,对鲚鱼也不起作用。
  海参是名贵的海产之一。中国河北、山东沿海出产的刺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优良的滋补品。南海出产的梅花参,个体小,肉质好,是食用海参最好的一种。
抛出内脏也不会死的海参
  海参长年生活在深海海底,遇到敌人它就立刻将自己的内脏全部抛出去,把敌人引开。
  小朋友听了,吓了一跳,肚肠子扔出去不就死了吗?别着急,海参有特别强的再生能力,也就是说,它今天把肠子扔出去了,过了50天它的身体里就会再重新生长出新的内脏,在新的内脏没长出之前,海参就用身体里其它的组织器官来帮助完成内脏的工作,使它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这种自然的再生能力,在陆地上是个神话,但在大海里却是不稀奇的。
有《分身术》本领的海星
  小朋友,我们介绍了海参有再生能力,现在向你介绍一种有“分身术”本领的海星。
  海星在与敌人搏斗中被折去了一只脚,不知什么时候,它又长出一只跟原来一模一样的脚,而且那只被折断的脚又变成了另一只小海星,就这样,一只脚就能变出一只海星,一个小海星能变出无数个小海星,我们将这种能“分身”的本领也叫做再生能力。这可比海参的能力大多了。还有海蟹也是跟海星相似,被折断了一个钳子,还能长出一个,但折断的那个钳子却不能再变成另一只海蟹。
  小朋友,你看海星的本领是不是最大?
讨厌的海星
  海星是一种生活在大海深处的动物,它们常常把扁扁的身体平坦地贴在岩石上,展开的腕就像星星的顶角,最多的有几十条之多,而且五颜六色,看上去挺漂亮的。
  世界上有1600多种海星,它们静静地伏在海底,好像不会移动,事实上它们是一类专搞破坏而几乎没有一点用处的“坏家伙”:海星能吞噬掉大片美丽的珊瑚,还会把贝壳里的肉吃掉,是特蛎等贝类动物的天敌。
  在海边养殖贝类的渔民都知道,要对付海星,最好把它们扔在海滩、岩石上晒死。可是,为什么不把捉住的海星剁成几段、扔回大海呢?这样不是更加干净彻底吗?
  海星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棘皮动物,它的再生能力比蚯蚓还要强。在大海中,被分成几段的海星“碎尸”,每一段都能“恢复”长成一只完整的海星。所以,把偷吃贝类的海星“碎尸”投海,虽然很痛快,实际上却像是在帮助海星繁殖,它的数量反而会越来越多。
  看来,凡事要讲科学,切不可长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快。
为什么海参要夏眠
  每到冬天,不少动物由于食源断绝,就钻到树洞、岩洞、地下等处冬眠。例如,靠吃昆虫来生活的刺猬以及专吃绿色植物的旱獭、狗熊等动物到了冬天,由于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不足,都要进行冬眠,减少身体的消耗,以适应生存。
  但是,在海藻茂密的海底岩石缝里或浅海底部泥沙里生长的海参,在食物充沛的夏季却要进行夏眠,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海参是以吃小生物为生的,当海底生物多的时候,它过着吃饱喝足的日子。然而,海底的生物,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海底的小生对于海水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夜间海面水冷,它们又会沉到海底。日升夜沉,就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入夏以后,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温度较高,这时海底里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着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而在海底里的海参却迫于粮草中断,食不果腹而无能为力,只好被迫进入夏眠,以减少身体的消耗。这是生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而养成的一种习惯。自然界生物的不同习性是多么有趣呀!
丢了内脏的海参为什么还能活
  海参是人人皆知的海鲜珍品,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它丢了内脏以后还能活呢!
  海参的体腔很大,除了内脏外,还装有很多体腔液,它是靠收缩放出体内的水,而使身体浮起来的。控制体内水的进出,可使它在水中游动。
  当遇到适时,它还有一套独特的“分身术”,极快地把体腔内的肚肠、肺等内脏一起抛出去,同时借助抛内脏时的反作用力,逃离险境;另一方面用内脏来转移敌害的注意力,而使敌害不再追赶它。
  海参丢了内脏以后不会死吗?不会的,大约过50天,它又会重新生出新内脏来。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海参体内有一种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无数形态构造相同的细胞集合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海参的结缔组织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工作态、一种是造形态。工作态是结缔组织执行重量机能正常运行的状态,而造形态则是有进行再生补偿的功能,也就是修补受伤或坏死的细胞组织。
  正是由于海参体内的结缔组织恢复发展能力强,所以,抛掉了内脏的海参依然正常生存下去。多么奇妙的海洋动物啊!
海星  海胆
  俗称星鱼,但不是鱼,没有头和尾巴。身体中央叫体盘,长出许多“腿”;常见的有5条“腿”,像一颗星。爬行缓慢,每分钟只前进5-8厘米。吃海胆、牡蛎、扇贝等,一天能吃二十多只牡蛎,是养殖业的敌害。
  身体球形或半球形,有坚固的壳,壳上生满会活动的棘,爬行时像刺猬。种类很多,以鱼虾的尸体和海绵、藻类等为食,吃藻类的海胆损害海带的幼苗,是养殖业的敌害。
生物防治谨防失误
  大多数生物以一种与密度有关的方式互相影响,这些种群有彼此互相变化的趋势。当食物数量增时,植食性昆虫数量也骤增,其天敌的数量亦相应增多。在运用生物防治时,若任何一方数量失控都会带来巨大的灾害。
  70年代初,美国农业为了防治北美草源上的蓟属杂草对农作物的侵害,从欧洲引进了食草害虫象甲,在田间大量施放。虽然当时杂草蔓延的速度得到了控制,但是20年后人们发现,在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策略上出现了失误。用来控制杂草的象甲已几乎将蓟属杂草蚕食一空,转而开始侵吞各类其他天然农作物,而且来势凶猛。据称有一种以田蓟为食的飞蝇的数量迅速减少,这与象甲骨文“狼吞虎咽”不无关系。到1996年底。北美草原上象甲种群数量已十分庞大,它们已代替杂草来危害农作物,象甲幼虫以食果肉和谷粒,钻树皮蛀木髓为主。若要在短时间内消灭象甲,必须使用权高毒性的杀虫剂,对环境和土壤将造成很大的污染。
  这次生物防治技术的失策,教训不少,农业生物防治技术应该是学而有效的,在实施策略和运用技术时,应控制控制住各方生物种群的量,而且要将环境保护因素考虑进去。只有保持好生物间量的平衡,才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海星是什么动物
  在潮湿水退去的海滨沙滩或礁石缝里,经常可以见到一种手掌大小、形似五角星的动物,这就是海星。
  海星喜欢在沿海浅水处的海底生活,爱吃蛤蜊等软体动物。它身体的颜色十分鲜艳,有紫红色的、谈红色的、黄色的。由于它长着5条蜿,好像车轮上的车条,所以又叫海盘车,当它爬行时,总是先伸出一条腕向前试探着活动,一旦捉住蛤蜊,就用5条腕一齐把它抱住,并用每条腕上的许多管足使劲把两扇贝壳拉开一条缝。然后,海星把胃从口中翻出来伸进贝壳缝里,先用消化液把蛤蜊的闭壳肌消化掉,两扇贝壳自然就找开了,这时再把壳内的肉全部消化和吸收掉。
  海星是贝类养殖业的大敌。有些渔民因厌恶海星盗食贝类,吃掉鱼饵,促住海星后将其切碎扔入海中。其实这样反而帮了海星的大忙。海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遇到敌害袭击,它断胳膊断腿都没啥关系。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新胳膊新腿。你将它撕成几段,它就能长出几个完整的海星。
昔日地球之王的没落后裔
爬行动物曾是地球上占优势的生物,现在在数量上或种类上都已大为缩减,只存活着几个主要种类-龟类、蜥蜴、蛇类、鳄类。从恐龙模行于世的年代到如今,爬行动物为我们展示了第一批真正陆栖动物的形象。
  大约在2.5亿年前,爬行动物才蹒跚地爬上岸来。那时期,陆地上植被已相当发达,蕨类植物覆盖着丘陵和地面,昆虫已经出现,岸上有着丰富的食物。陆地上的环境优越,而海洋正在逐渐后退,那些居住在浅水区的脊椎动物,已有一些开始发生适应陆地生活的生理变化,它们已经长出肺和鳞,又生出有壳的卵,所有这些都是陆栖生活所必需的特征。
  1.5亿年前,曾是爬行动物的全盛时期,无论从北极到赤道,从森林到沙漠,到处都有爬行动物。我国的四川曾发掘出成批的恐龙化石。后来,由于自然的原因,爬行动物开始衰落,现在大部分种类都已绝灭。
现存的爬行动物
现存的爬行动物已知的约有6000种,分为喙头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五大类。
现在,喙头目仅存一种,形状像蜥蜴,只分布在新西兰,属珍稀动物。龟鳖目有陆栖和水栖的类群,体背和腹面都有坚固的甲板,水栖的四肢成桨状,便于游泳,共约有230种。蜥蜴目和蛇目的体表都有角质鳞片,有陆栖、水栖、树栖和穴居等类群,种类最多,占爬行动物总数的绝大多数,约5700种。其中蜥蜴目3000种,蛇目2700种。鳄目一般水栖,四肢短壮,趾间有蹼,既能爬行,又善游泳,约有25种。珍稀动物扬子鳄就属鳄目中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品种,原分布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江河湖泊。后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它们的栖居地大为缩小,数量也大大减少了,现已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进行了人工养殖。
注:图1一只剑龙在黄昏中行进。1.5亿年前至7000万年前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恐龙曾长期统治地球,但后来恐龙即突然在短期内灭绝,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爬行动物中的长寿者-龟
爬行动物中的龟鳖类,是长寿家族。可是龟类的最长寿命是多少,人们知道的并不多。某些爬行动物学家认为100岁可能是龟类最高的寿命,也有人认为龟能活400-500岁。但大多数龟很少能活到这个寿命,那是因为有的在路上被车辗过,有的死于池塘或沼泽的积水干涸,更多的死于溪流受到污染,也有的干脆被其他动物捉去吃掉了。
龟类虽然长寿,但性成熟期早得惊人。某些海龟可能在3-8岁之间更开始繁殖,这对它们的生存非常有利。
   龟壳虽然是件笨重的东西,但龟鳖已生存了1.75亿年,至今,所有的龟鳖仍背负着这个壳,不过也曾为了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而有所改变。如生活在淡水中的鳖(俗称甲鱼),它的硬性外壳演变成了软壳,并发展成像烙饼一样的、带有弹性边缘的背甲。龟鳖类动物能不从外部窨吸氧而生存很长时间,可以一年不吃东西而饿不死。最惊奇的一项本事是有些雌龟在交配5年之后,还能产下受精卵。
注:图1一只刚破壳而出的小鳄鱼。
   2奥里诺科鳄,全长5米,已濒临灭绝。
   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巨龟。当年这种龟给环球考察的达尔文留下了深刻印象,达尔文说:“它好似大洪水以前的动物。”龟是动物中的长寿者,它们掌握着独特的延长生命的秘诀。
  鳄类是最大型的现代两栖爬行类,常常漂浮于水面,除了肿胀的眼睛和鼻孔外,全身不外露。当它潜猎水龟、游禽或鱼儿时,它们又长又扁的双颌甚至不会弄出一丝水纹。大型鳄鱼有时会悄悄接近站在岸边的动物和人,并用尾将其扫落下水。
   今日的爬行动物,要数蜥蜴和蛇类最兴旺了。蛇类是由某些古老的蜥蝎种类分化出来的。在典型的蜥蜴和典型的蛇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有腿,后者无腿。蛇类其实不过是一种特化十分成功的蜥蜴罢了。没有腿的蛇不但不妨碍得行,反倒在灌木丛中或崎岖不平的地面上显得更为敏捷,“走”得比人还快。
注:图1这是一条蟒蛇。蛇类的祖先们在几千万年前曾是地球上的统治者,但后来它们衰亡了,人成了地球之王。
   2正在吞吃食物的鳄鱼。
最有经济头脑的狩猎者-毒蛇
  所有的蛇都有发达的涎腺,蛇用它来润滑要吞食的巨大物体。毒蛇有一对毒腺,当咬人时,包在毒腺外部的肌肉收缩,压迫毒腺把毒液挤压出来,从导管经毒牙注入人体,使人中毒。各种毒蛇的一次排毒量,少的约18克(如银环蛇),多的可达680克(如尖吻蝮蛇)。蛇毒虽然能危害人和动物,但人们可以从毒液中撮各种有效的成分作为药用,如止痛、止血、抗癌等。
在所有爬行动物中,蛇是最高度特化的狩猎者和进食者。它们都是先征服受害者,然后把它吃下肚去。它们是肉食类动物,但所冒风险之小和费力之少,是所有其他的肉食动物难以相比的。
注:图眼镜蛇是剧毒蛇。蛇类现在成了一种被捕杀最烈的野生动物。
爬行动物统治了地球
大约在3.5亿年以前,有些长肺的总鳍鱼上了陆地。爬上岸来的总鳍鱼,逐渐进化成了陆地上的动物,成为原始的两栖类动物。当然,并不是所有水中的脊椎动物都能登陆,总鳍鱼具备了登陆条件,它们有肺,还长有和腿差不多的肉质鳍。
第一批由总鳍鱼进化而来的原始两栖动物,生活并不容易。它们要承受比水中浮力大的好几倍的地球引力。同时这些陆地上的新客并不能完全脱离水面生存。生殖时,要到水中去产卵。它们的幼体往往水中生活,吃水中的小虫和小鱼。
又经过了几千万年之后,有些古代的两栖动物也灭绝了,只在地球的温带地方,留下了它们的后裔,主要是青蛙、癞蛤蟆和蝾螈之类。这时,遗传的突变和自然选择再一次创造了进化的奇迹,有些两栖动物生下的卵,外面包有一层皮质硬壳,这就比鱼类和其他大多数的两栖动物的卵保护得更完善了,并且它们还可离开水进行生殖,进化了的卵则是在体内受精的,不受干旱和来自陆地各种危险的影响。从这种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动物,就称为爬行动物。它们逐渐繁盛起来,并开始统治地球。
注:图1中生代初期的恐龙,虽然也有爬行的种类,但是仍以直立用两脚步行者居多。
   2距今6500万年前是恐龙的鼎盛时期。
毒蛇朝圣为那般
  故事发生在希腊的西法罗尼亚岛上。每年的8月6日至15日,数以千计的毒蛇从山林洞穴和悬崖峭壁倾巢而出,纷纷爬往岛上的两座教堂,盘结在教堂的圣像下面,逗留了10天左右后纷纷离开。而且这些毒蛇在教堂逗留期间从不伤害人,似乎是弃恶从善了。
  令人惊奇不已的是,毒蛇每年一次去教堂的时间恰与希腊重要的宗教节日相同。8月6日是希腊人纪念上帝的节日,8月15日则是纪念圣女的日子。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些毒蛇的头上,都有一个像十字架形状的记号。根据当地居民反映,这种毒蛇似去教堂朝圣的现象,已有120年左右的历史,而且年年不断。因此,人们对它百思不解,就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一百多年前,一群海盗登上了西法罗尼亚岛,把岛上居民洗劫一空,并把岛上24名修女禁锢起来。这时,天上的圣母知道了,她为了使手无寸铁的修女免遭侮辱,便把她们变成了蛇,使海盗的愿望落了空。为此,每逢8月6日至15日,为报圣母的搭救之恩,毒蛇总要到教堂朝圣。
这虽然是一则传说,但令人奇怪的是,希腊西法罗尼亚岛上的确是能与毒蛇和平共处的。当地的人甚至认为毒蛇具有驱邪治病的神力,他们可以用手触摸毒蛇,甚至将它们缠绕在身上。任凭人们逗引,毒蛇总是十分温顺而从不伤人。
如今,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西法罗尼亚岛上的毒蛇朝圣的怪事了,每逢这个时节,各地游客都想到岛上旅游,一睹这一惊世奇观。
然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毒蛇朝圣现象?科学家们一直无法搞清楚,甚至连一个能自圆其说的推测和解释都没有。
最长的舌头你知道吗
  避役是一种树栖性的爬行类,也是世界上珍贵动物之一。它不吃“素”,而以“活货”为食,喜食蝗虫、蚱蜢、蝶、蝇、蚊等。如发现前方有虫子,它慢慢爬近,闪电似地喷射出舌头,把虫子粘住。这精彩的表现不需1秒钟就完成。避役捕食的动作,早有电影把它们拍下。如用慢镜头观察,不难看出,它喷射出来的舌头可以超过它的体长。舌基部窄,末端稍彭大,上有粘性分泌物,舌呈棒状,由弹性纤维组成,平时缩入口腔内的鞘内。捕食时的快速运动主要由于舌内血管快速充血及舌肌的收缩,所以能极快地直射出来。在哺乳动物中,针鼹的舌是它体长的3/4。就舌长和身长的比例而言,避役的舌可算是最长的了。
最珍稀的扬子鳄你知道吗
  扬子鳄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是出很有名气,因为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极其珍贵的爬行动物,因此很“荣幸”地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国际上,1973年联合国也将它列为世界保护和禁运动物。
  它的名字为什么叫扬子鳄呢?原来,扬子是指长江中、下游古代的扬子海峡而言,也因此而得名。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鼍,据文字学研究,鼍字实际是这种动物的象形字。鼍类动物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由中生代到现在至少有一亿五千万年了,因此又有活化石之称。它们原来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据化石记录,几乎遍及过大半个中国。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及人为影响,至今却只残存在长江下游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交界的个别地区了。
蛇岛上蛇特别多的原因你知道吗
  在我国辽宁西北部的渤海中,有一个只有1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没有人,却生活着几万条蛇。无论在山坡、石头下、树枝上、灌木丛里,到处都能看到蛇。因此人们给这个小岛起了个名字叫“蛇岛”。
蛇岛原来是和大陆相连的,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相连的部分沉到海面下去了,小岛被隔离成了孤岛。岛上石缝多,土地湿润,土层又厚又松,杂草树木都很茂盛,这些都很适合蛇的生活。岛上还有许多小鸟,为蛇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再加上这里几乎没有蛇的天敌,蛇就一代一代繁殖就生长,越来越多,小岛也就成了“蛇的王国”。
最长的毒蛇你知道吗
  在亚洲南部的丛林中,生活着世界上最长的毒蛇――眼镜王蛇,它背面黑褐色,颈背有一“”形白色斑纹,身体背部有窄的白色镶黑边的带状横斑纹40~50个,腹面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一般全长在2~3米左右,最大的纪录可达5.71米。
它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常在溪塘水域附近,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有时能爬上树,由后半身缠绕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眼镜王蛇和眼镜蛇一样,激努怒时前段身体能竖起,呈扁平状,“呼呼”出声。白天活动,主要捕食其它蛇类或蜥蜴。
   眼镜王蛇性凶猛,会主动袭击人畜。
走得最慢的兽――你知道吗
  树懒在全世界约有4000多种,它们的行动速度快慢差别很大,走得最快的每小时可达好几公里,走得最慢是分布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的一种三趾树懒,它的身长虽有43厘米,两臂平伸可达28厘米,但它每小明只能跑0.1公里左右,比爬行动物中的乌龟跑得还要慢。
  三趾树懒不仅以跑得慢出名,它那奇特的倒挂在树枝上的本领也是兽类中独一无二的,有时它可以一连几天四脚朝天,躯背向地的倒挂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如果不仔细去观察它,还以为是一簇树叶或一块树皮呢。如果用棍棒敲它一下,它也不会马上就有反应。当它饿了便去摘些树叶、果实来充饥。
最大的龟你知道吗
  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龟――棱皮龟。
棱皮龟的背甲并不像其他龟那样具有坚硬的角质龟壳,而是代以柔软的革质皮肤。背甲为心脏形,上有7条纵行的棱起,棱间凹陷似沟,这些棱起是由许多不规则的多角形小骨板组成。腹甲骨化,有5条纵行棱起。四肢由于长期适应于海洋中游泳生活而成桨状,前肢很长。背甲长一般为1~2米,体重在200千克左右;而最大的纪录者,背甲长可达2.5米以上,体重达725.76千克。
棱皮龟终年生活于海洋中,善于游泳,这种龟只有在产卵时,雌龟才离开大海,爬到偏僻的海岛沙滩上,以后肢掘坑产卵,当雌龟产完卵后,又用后肢划动,将坑中的卵用沙掩盖好,在返回海洋的途中,它一面向前爬行,一面抹掉因爬行而在沙上留下的行迹。
为什么蛇没有脚也能爬行
  龟、鳄鱼、蜥蜴和蛇都属爬行类动物,但除蛇外,它们都有腿脚,那么蛇没有脚腿怎么爬行呢?原来蛇的祖先也是有腿脚的,只不过由于长期的演变,腿脚已经退化了,蛇在演变过程中是比较成功的。它靠腹部的鳞片“滑行”,比腿脚更灵活、更快了。
蛇有一条很长的分节脊骨。每块脊骨的两边各有一根肋骨,这条脊骨和这些肋骨可以自由活动。每对肋骨都有肌肉与鳞片相连,当肌肉伸缩时,肋骨就牵动着鳞片活动,将鳞片竖起来,再倒下,身体就向前走了一步,就像迈开无数只小脚行走一样,带动身体向前爬行。有时我们会看见蛇弯弯曲曲地前进,这是它利用左右的石头等物,使身体形成若干个弓形的曲线,向后和向外贴着地面,利用鳞片向前滑动。有时它还能使身体折叠,头伸向前方抓住地面向前移动,然后松开身体后部,把身体拉向前方。
蛇的视力很差,耳朵也不太好使,所以发达而灵敏的舌头在引导它爬行时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蛇在爬行时不断地吐出分叉的舌头,来感觉四周环境。
蛇是生蛋还是生小蛇
  蛇到底是生蛋还是生小蛇呢?这是大家经常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二种方式都有,有的生蛋,有的生小蛇,因不同的蛇种而异。
大多数的蛇是生蛋的。这类蛇的受精卵不停留在输卵管内,而是经过输卵管下部,再裹上了纤维质和石灰质的外壳,成为一枚枚白色长椭圆形的蛋后被排出体外,由于有蛋壳的很好保护和有丰富的卵黄作为营养,它们在自然环境中依靠自然温度而发育,到形成能独立生活的小蛇后,就破壳而出。
有些种类的蛇生出来的不是蛋而是小蛇。它们与卵生蛇类的不同之点就在于受精卵不排出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的输卵管中,因此不需要加上保护性的卵壳,同样依靠自身卵黄中的营养发育,与母体没有营养上的直接联系。待发育成能独立生活的小蛇后,再由母体排出体外,这就是生小蛇了。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一般认为,蛇类的卵胎生是对高寒地区和水生环境的一种适应。
巨蟒是怎样孵卵的
  绝大多种蛇对自己产出的卵不屑一顾,因而小蛇出生从来就得不到父母的照顾。然而人们奇怪地发现,比较原始的蛇,特别是蟒蛇具有非常完善的孵卵行为。它们总是围着卵将自身盘成圆圈,它们和卵呆在一起直到小蛇出世。看来这是蟒蛇的共同习性。
例如,一种生活在温带的印度蟒蛇,它们能通过自身肌肉的阵阵收缩而产生热量,从而帮助卵孵化。科学工作者观察笼中的印度蟒蛇,发现当气温在30℃时,雌蟒只是在卵旁,但假如周围气温变凉后,雌蟒就开始收缩身体肌肉。随着温度的降低,收缩次数也相应地增加。观察表明,一条雌蟒以每分钟30次以上的频率剧烈地收缩身体的肌肉,温差可达5℃-9℃。这样,卵的温度仍然可保持在所需的30℃左右。在长达近90天的孵卵期内,雌蟒从不离开卵。没有其他蛇是以这种方法孵卵的。
总之,只有少数低等蛇类才具有孵卵行为,这与许多其他爬行动物是不同的。
蛇是怎样争夺地盘的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在动物界,争斗者双方越是争斗得凶狠,争斗越是像征性的。比如,响尾蛇为争夺“势力范围”的对打就是这样。当两只雄蛇争夺一块地盘时,不是用撕咬,而是用战斗性的舞蹈来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虽然蛇毒对自己的同类不起作用,但是在争斗中双方有时也要互相咬伤,甚至要同归于尽。争斗时,敌对的双方高昂着头步步逼近,爬到一起,对峙一会,以示威风,然后散开。它们各自向右和向左摆着离开。然后又重新接近,爬到一起,协同一致地重复一个动作。争斗的双方好像是一条它们把头昂起有半米高,凑到一起。把灵活的脖子扭结在一起,拆开、趴下,互相对峙着,散开,又小心翼翼地接近。它们的舞蹈有各自的节奏。跳疲乏之后,一条蛇压在另一条蛇上面,在上面的就是胜利者。
更壮观的场面是蛇在沙子上中真正的芭蕾舞。墨西哥人最喜欢看这种蛇舞。它们在蛇栅周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观赏“舞蹈家”的精彩表演。为了尽头,他们不断地把新的敌手放进蛇栅里,舞蹈的终场总是一样的:两条蛇突然间缠在一起,经过一阵的紧缠,其中一条肚皮朝上躺在沙子上,胜利者把失败者紧紧地压在地上,然后高傲地抬起头离开了。它沿着木板围攻成的蛇栅墙爬行一周,好像在接受观众的致意。而失败者则悄悄地躲在一个角落里,最后远远地离开,把地盘让给了胜利者。
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在亚洲的南部丛林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在它背面黑褐色,颈背有一“A”形白色斑纹,身体背方有窄的白色镶黑边的带状黄斑纹40-50个,腹面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一般全长在2-3米左右,最大的纪录可达5.71米。
它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常在溪圹水域附近,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有时能爬上树,由后半身缠绕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眼镜王蛇和眼镜蛇一样,激怒时前段身体能竖起,呈现扁平状,“呼呼”出声。白天活动,主要捕食其他蛇类或蜥蜴。当它兄弟住猎物后,即衔住不放,并沿自己身体主轴不停地作顺、反时针方向交替地快速转动,直至猎物中毒、麻痹、无力挣脱时,才逐渐将口沿猎获物身体向头部挪动,然后吞食。眼镜王蛇以落叶堆成巢窝,产卵于窝内,再覆以落叶;一般产卵21-23个,多者达40个;母蛇有护卵习性,盘伏在上层落叶堆上,有时雄蛇也参与护卵。刚孵出的小蛇即可达50多厘米长。
眼镜王蛇性凶猛,会主动袭击人及牲畜。由于蛇太大,相对排毒量大,平均每条蛇一次排出的毒量达100毫克以上,其毒液含神经毒和血循环毒。被咬后毒反应严重,枪救不及时易造成死亡。
海渗抛出胃肠为什么还能活
  海参,是生活在浅海海底的棘皮动物。海参没有快速游泳的本领,只是依靠身体腹面的管足与肌肉的收缩蹒跚行动,软软的身体很容易受到其他海洋动物的袭击。不过海渗也有自卫的绝招,这就是抛胃肠迷惑敌害,转移对方视线,自己趁机逃脱。
  失去内脏的海参照样能活。大约50天左右,它就会重新长出新胃肠。原来,海参的体内有一种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无数形态、结构相同的细胞集合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海参的结缔组织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工作状态,而再造形态则是进行再生补偿工作,也就是修补受伤或坏死了的细胞。因此,海渗不仅吐出胃肠死不了,就是将它切成两段扔到海里也照样能活。海参有了这种绝招,就能逃避敌害,保护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尾巴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