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韦小宝有没有这个人叫这个名字的(吕阶)

吕后的名字叫什么?
吕后的名字叫什么?
吕后本名,史记、汉书吕后本纪皆失载。唯史记外戚世家称吕娥姁,颜师古注汉书说吕后名雉,字娥姁。然吕后妹名媭,与姁谐声,则姁于理当为吕后名,而非字,何况吕后出身微贱,不见得会有字。至于颜师古称后名雉,乃音变而传写之误,与巨嫂讹为丘嫂同。倒可以作为之、尤侯部通韵合韵的材料之一。师古沿袭古音,妄以今字改写,又曲解为名字之异,千载之下,竟成定论。故吕后名娥姁,无字,亦无别名。[ 本帖最后由 越地男风 于
15:22 编辑 ]------------“娥姁”,可否意其“娥女”,而以為上“娥”字與下“女”字之合體。“嬃”字使我有此連想,不知通不通?尚請指教。[ 本帖最后由 越地男风 于
15:24 编辑 ]------------确有此可能。姁从句得声,句勾古通,当音近,则“姁”与媭未必合韵。楚狂以为如何?[ 本帖最后由 越地男风 于
15:25 编辑 ]------------說文解釋:姁,句聲,媭,須聲,段玉裁《六書音均表》句、須同屬韻第四部,所以說諧聲。第四部本來就是侯韻,所以媭古音也是與勾同韻。雉,矢声,六书音均表为韻脂部,我上面誤作之部,姁、雉音轉,是脂、侯合韻的一例。媭、姁同為女旁,姐妹、兄弟名同旁古今常見。司马相如上林赋:而贪雉兔之獲。不避呂后諱。呂后避諱例,據悉唯漢書杜鄴傳一例,待考。而呂后稱制,終不踐帝祚,西漢不避雉諱,無可置疑。至於有夏兄說的情況,大概不可能。史记中名姁的还有景帝后王夫人之妹儿姁(外戚世家),以及义纵的姐姐义姁(酷吏列傳),徐广注说吕后的姐姐字长姁(当然应该是名),显见姁在当时是女子的常用名。凡字偏旁或左或右,或下,或上。姁左右结构,形声字。娥既已经有女旁,下再加一女字,不合造字的常规。六書音均表苟字分屬兩部,一在第一之部,另在第四侯部,説明苟字古有音變,姁或亦然。唐代王维有一首诗值得注意,《渭川田家》“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蚕眠叠韵,疑雉雊亦叠韵。------------赞楚兄的精彩推理 鼓掌~~------------一、高后当有字。1、按古法,凡士即可加冠取字。《史记》注云:“魏人吕公,名文,字叔平。”吕公自然是“有字阶级”,高后也自然该有字。2、吕公的家境还是可以的,至沛是为避仇,而非落泊。《史记》载:““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满堂贵客,贺以重礼,可见吕公地位。3、好象陈胜那样的瓮牖绳枢之人都有个字,高后有字,并不奇怪。二、姐妹名字可以没有联系。有些人兄弟姐妹的名字是有联系的,但也有些人没有联系,只是习惯问题,并非一定如此;李世民兄弟几个的名字联系就不大。三、避讳。以两汉金石刻辞而论,如邦、盈、雉等字,有避有不避。例如一本高帝时的帛书《五行说》里,就有“有德则邦家兴”的句子。而且民间也多有流传高帝改“雉”为“鸡”以避高后讳的传说。四、史料。《史记》集解徐广曰:“姁音况羽反。吕后姊字长姁也。”《汉书》高后名亦做“雉”。
其他回答 (11)
吕雉 吕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吕雉又称吕彘,吕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逝世后,惠帝继位,尊吕后为皇太后。 吕雉的父亲吕公,眼看女儿已长到十六岁,亭亭玉立,花容月貌,人见人爱,说媒的人来往不断。他和沛县县令很好,吕公的夫人执意要把女儿许配给县令的儿子,吕公凭着相学大师的慧眼,发现老朋友沛公县令的令郎(对别人儿子的尊称)虽有贵相,但决非帝王之相,最多不过七品官的相而已。而自己的女儿吕雉却生有后妃之相,非帝王之相的人不可匹配。这位老相师爷下决心要亲自寻找一个具有帝王之相的人做自己的乘龙快婿。 说也凑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具有帝王之相的年轻人。一天,老朋友沛县县令专为自己的到来设置宴会。县里的豪杰听说他是县令的贵宾,都来拜贺。当时萧何在沛县任主吏,他主办宴会,向来宾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都坐在堂下。"刘邦当时是一个地痞无赖,他根本没有钱,但想去凑热闹混饭吃,他对传达说:"我贺钱一万。"传达去告诉吕公,吕公急忙亲自下堂迎接,吕公看到刘邦气宇轩昂,相貌非凡,对他十分尊重,就拉他人席就坐。然后仔细地看着刘邦,只见刘邦:"隆准龙颜,美须髯,左股七十二黑子"。他顿时惊喜得差点叫了出来,这是帝王之相啊!多少年来,他在寻找,铁鞋踏破无觅处,今天,他却意外地寻到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酒后,吕公示意刘邦留下,提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邦这个地痞穷小子,早 就听说吕公有个美貌如花的女儿,今天吕公竟然主动提出把女儿嫁给自己,真是行了"桃花运",满口答应。可是吕公的妻子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她嫌刘邦是地痞无赖,穷小子,最后还是吕公自作主张,定下了这门亲事。吕公的女儿和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惠帝,女儿后来称鲁元公主。 有一次,吕雉和女儿正在田中锄草,太阳毒辣辣的,吕雉把裤管高高地挽上大腿,超出膝盖许多,她那丰腴、白嫩的大腿上,一咎黄灿灿的长毛无法掩盖,露到了膝盖上,她顾不上害羞,天太热了。过了一会儿,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讨水喝,吕雉极热情地给老人斟了一碗,老人喝了水后仔细地看了吕雉和她的一儿一女,便对她说:"你们都是大富大贵之相啊。"吕雉说:"锄草的穷苦人能混饱肚子就行了,哪里还指望大富大贵呢?"过路老人兑:"你看你龙颜凤颈更兼有大腿上金灿灿的长毛,这是极贵之征啊!那金灿灿的东西,相书上叫'金线缀阴',你今后将贵为天下母,你的儿子将是未来的天子,女儿是公主。"说完,转身就走。吕雉为人刚毅,足智多谋。公元前209年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在沛县起义。从此,吕雉跟随刘邦南征北战,辅佐刘邦定天下。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正式称皇帝,国号汉,接着,他下诏尊吕雉为皇后,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吕后(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
  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吕雉,百家讲坛讲过!
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结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十年(前197),陈烯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烯,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烯,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但其称制的八年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由于刘邦曾与诸大臣共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吕雉封诸吕为王,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她病危时告诫诸吕部署应变,命吕禄领北军,吕产居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诸吕在吕后死后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等迅速翦灭。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您(@)目前可用积分:1101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我的名字根小平――老板系列(12/12)
1372 次点击
9:07:39 发布在
文章提交者:atong 加贴在 汽车指南 凯迪网络
老板系列预告:老板系列十二篇粉墨登场在今天大小中外齐汇聚看看有何好经验。猫言无忌已关门原创基地来敲门老板系列要继续半途而废不入门。[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4:34:15编辑过]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红茶先生]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21:40 &&
嘿嘿,支持一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39:32 &&
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9:02 &&
文章提交者:atong 加贴在 汽车指南 凯迪网络
1,不识字的老板《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 当我走近工棚大门时,透过工棚内昏暗的亮光,看到一位很肥胖的老太太壬砹吵牛孔徘奖叩陌赴澹舐斫鸬兜睾嶙诔さ噬稀K笫址鲎趴梢宰叭氚胨克拇蟛韪祝沂旨凶畔阊獭K庋趴梢院芊奖愕乜吹矫磐獾睦慈撕筒炜垂づ锬诿扛鋈说墓ぷ髯纯觥T谒纳砼裕娑宰虐赴妫棺乓晃淮髯叛劬档暮苁萑醯闹心昴腥耍诼裢沸醋攀裁础7逝值睦咸槐吆炔璩檠蹋槐呤辈皇钡匦∩胝馐菽腥怂瞪霞妇洌克狄痪洌菽腥硕记暗氐愕阃贰N也抡夥逝值睦咸褪俏乙穆览习辶恕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上班的第一天,我是来报到的。进门见到吕老板,我就恭恭敬敬地道了一声安。吕老板想必也事先知道我要来吧,把我上下打量了一下,便开口训话:“你就是ATONG,听说你是高中毕业,算是知识分子啊。不过我要告诉你,在我这里干活,靠的不是你识多少字,读了多少书,靠的是眼明手快。你不要以为有点文化就眼睛生到头顶上,我告诉你,一个人不识字有饭吃,但一个人不识事就没有饭吃。我不识字,但我识事,所以我有饭吃。你要好好虚心学手艺,认真把活干好,更要识事务,少说话多干活,不要把你的文化用错了地方。你今天先学做信封吧,我们这里是多劳多得,根据你完成的产品数量计算工资,如果出了次品,要从你的工资中扣取损失的材料费,所以开始先要把产品做好,再做快,不要掉进钱眼里,只图快不图好。”听完了吕老板的训话后,就开始了我的糊纸盒生涯。后来我才知道,那块案板就是吕老板的办公桌,坐在她身旁那位像电影中的“帐房先生”的瘦男人就是这里的兼职会计。吕老板不识字,所有的需要记录计算的事都由这位“帐房先生”担当。帐房先生原来的职业是天主教堂的牧师,此刻的身份是接受群众监督改造的“四类分子”,所以在吕老板面前非常的驯服。吕老板不但是这的老板,还是代表政府来监督他的领导。第一天上班,什么都觉得新鲜,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了解到这里是上午八点钟上班,第二天我七点半就来了。谁知老远就看到吕老板站在工棚门口,见到我走近,满脸霜色地对我说:“ATONG早啊!”我顿时惶恐不安起来。你想,当时我只是个十七岁的孩子,而她是六十岁左右的可以做我祖母的老板,居然如此主动向我请安。这可不会是一般的问题,我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虽然当时还不知道我犯了什么错,但我已经惹她不高兴了这一点是再明显不够了。我惊恐地回了一声早安后就匆忙去了我的工位。进了工棚我才发现,所有的工人都已经开始工作,我,竟然已经迟到了!仿佛没有人感觉到我的迟到,在吕老板的目光监视下,每个人都埋头干活。只听到一片片纸张滑动的声音,间杂着浆糊刮子拿起或放下时与浆糊容器的砰撞声。吕老板随我进入工棚后就一直没有开口,自顾自地逐一巡视每个工位,但似乎每个人都感觉到她的压力。我也和别人一样,神经紧绷,随时准备接受吕老板的训斥,连她什么时候从我身边巡查过也不知道,忽然听到有人小声地兴奋地议论“走了,走了!”才感觉到那种压力突然消失。这时工友才告诉我,“虽然我们这里名义上是每天上午八点上班,但大家七点不到就得来”一方面因为吕老板每天七点多钟就来工棚门口“站岗”,谁要是来迟了,就得看她的脸色;另一方面每天必须完成的定额很高,完不成,不但会挨吕老板的骂,还拿不到足够的工资。吕老板每天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工棚门口“站岗”,直到确认每一个工人都进入车间,并开始了正常操作,她才回家洗脸刷牙吃早饭。早饭后上街买菜,不是工厂食堂的菜,是她家吃的菜,再返回工棚。这样我们名义上是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实际上的工作时间每天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如果加班,更是达到十六个小时左右。吕老板管理工厂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每天晚上下班前的例会。吕老板不识字,但却深知“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道理。所以只要晚饭后不加班,下班前的训话例会是少不了的。训话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一个字“骂”,凡是白天她看到的任何不顺眼的东西,都是骂的内容。例如有人边干活边聊天,有人做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有人迟到,有人在工作中与她顶撞等等。她不识字,记忆力却特别好,而且口才也特别好,可以滔滔不绝地讲。有时正讲到神情激昂之处,会突然Q然而止,拔腿就往工棚外跑。有知情者就偷偷地笑,原来是喜欢喝茶的吕老板内急,放下一屋子的人,自己方便去了。回来之后,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讲,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初次听吕老板的训话,我对她的思维和口才惊奇不已。一件小小的事,也可以被她演绎出一大段道理。例如某位女孩子在上班时间吃东西,被她看到。就这么一件时,在她的口中就是下面这一篇大道理:“一个女孩子上班吃东西,这就是嘴馋。女孩子嘴馋,就会变懒。人一懒就会变烂,那样一辈子就算完了。你们女孩子家,年纪轻轻到我这里来上班,我必须要为你们的父母负责,要替你们的父母来管教你们。这关系到你们的名胜,也关系到我厂的名声,我可不能被人家骂,说从我这里出去的女孩没有一个好人。”接着她话锋一转,又追究起那东西的来源:“这个东西哪里来的?不要欺负我年老眼花,我心里清楚的狠!还不是某人买给你吃的?男孩子凭什么要请你吃?不要太天真。我再提醒你们一次,在我这里是决不允许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的!”后来我悄悄了解这件事情的真相才知道,那个女孩确实是与某男孩好,不过那天实在是她起来迟了,自己偷偷地吃自己带来的东西。但是谁也不敢替她辩解,任何人的辩解只会刺激吕老板骂人的欲望,那个例会就有可能被无限延长。后来吕老板的训话听多了,才看出了她的问题所在,她只是一遍又一遍重复她曾经说过的话。比如上面那段骂女孩的话,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位女孩的任何一件她看不顺眼的事,只要略加修改就行了。吕老板之所以会想到用这样一个例会的形式来控制工人们的思想,一方面是受当时社会流行的管理方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与吕老板怎样走上这个领导岗位的经历有关系。吕老板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第一个丈夫不幸在抗日战争中死后改嫁给同村的财主作二房。寡妇改嫁在当时还是很受歧视的事,所以改嫁之后,夫妻两人就离开村子进城开了一间杂货店。没有想到不识字的吕老板对做生意有一种天生的才能,开始只是做丈夫的帮手,干些进货送货之类的粗活,不久她做生意的精明就超过了丈夫。以至到了后来,她的丈夫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享清福去了,所有的生意都放手让她打理。另一方面,由于她丈夫的由村里到城里的转移,也躲过了土改的劫。留在在村里的大太太土地被没收,还被戴上了地主的帽子,而在城里的吕老板夫妇,却只是个小业主,既不被没收财产,也没有被戴上什么坏分子的帽子。解放后杂货店还是继续开着,不过聪明的吕老板及时缩小了店铺的规模,再次躲过了公司合营被合并的劫。到了文革的时候,吕老板开始非常地担心,怕丈夫老家的事情被揭发出来。为此,她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参加居委会的各项义务活动。久而久之不但没有人来找她家的麻烦,还与居委会的领导交上了朋友。这时她又发挥了生意人的笼络人心的绝招,一来二去,竟然成了这间街道办厂的老板。她的“三吃开”的绰号,也就是这时候在街坊中流传开的。“三吃开”的意思是说“吕老板在日伪时期吃得开,国民党时期吃得开,共产党来了还是吃得开。”吕老板猜疑心特重,总是担心有人会与她争夺这个老板的位置。所以她上任后坚决地实施高压管理,决不允许任何不同声音的存在。为此,吕老板甚至还闹过一次罢工。吕老板除了利用牧师替她管账,还利用被戴上了坏分子帽子的原资本家去替她谈业务。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在签字的时候还戴着坏分子帽子的资本家替她签了名,结果第二天吕老板就不来上班了。她不来,全厂的人就无法开工,因为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吕老板不分派,大家就不能随便做,否则做了也没有工资。一部分人去吕老板家请她来上班,另一部分人就劝拿个资本家去给吕老板认个错。资本家虽然受监督,却坚持在这件事上自己做的并没有错,所以坚决不去道歉。甚至扬言:“就算吕老板闹到市政府,也不怕。”那个时候已经是文革末期,政治风气已大不相同。去劝说吕老板的人带回了口信,吕老板说,“这个家我做不了主了,大家要想干活,就直接找资本家好了。”资本家知道这是吕老板煽动工人攻击他,他也不理,还冷嘲热讽地说,“笑话,找我要什么工作,我是被改造对象。”大家在了解了事情真相后也就不再为难资本家,都知道吕老板的疑心病又犯了。结果那一天就什么事也没有干。谁也不敢离开,说不定谁吕老板什么时候会突然摆驾回宫,如果不在,那就会麻烦上身。直到快接近下午下班时间了,吕老板才在她的亲信们的一再恳请下,回到工棚开例会了。其实吕老板心知肚明,“如果再僵持下去,说不定当天晚上她的反对派就可能到上级那里去告她的状,万一弄假成真,可不是玩的。”所以吕老板在杀了一下资本家的威风后就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罢工。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了,却给初次踏进社会的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尤其是吕老板说的那句“不识字有饭吃,不识事没饭吃”的名言,也一直留在我的脑中,常常提醒我。“不识字有饭吃”在上个世纪还行,这个世纪就很难说了,不过“不识事没饭吃”,可能在这个世纪还依然管用吧。只是怎样才算识事呢?我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草稿,修订[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4:09:16编辑过] -----------------------凯迪文库的《atong文集》有散文数篇清茶一杯恭侯点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0:15 &&
2,叶公好龙《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彼得老板是德国人,英语说得很好,第一次认识他是在一个政府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春节酒会上。因为我会说一点英语,所以在一百多张桌子里面,被安排在与彼得老板同一张桌子上。我与彼得老板交换名片,干杯,聊天,就这样彼此认识了。随后又在几次政府举办的活动中见过面,喝过酒,仅此而已。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了原来就职的企业,自己放了一段假以后,就想出去拜访一下平时没有时间去拜访的熟人。在整理名片时,偶然注意到了彼得老板的名片,我这才想起与他认识一年多了,还从来没有去他的工厂看过。于是就打电话与他预约,说想去拜访他。他很高兴,让我立刻就去,还说正好有些问题想向我请教。他的工厂离我的住处只有一刻钟左右的车程,他的厂区是刚建的,外表看上去有点欧洲建筑的风格。经了解,厂房虽然是租的,厂房外形却是根据彼得老板亲自设计的图纸制造的。广东在这一点上确实做得不错,经常会根据投资者的具体要求建造厂房出租。彼得老板身材高大,满头棕色的头发,略卷、长度过耳,嘴上一撇小胡子,是一个标准的西洋人形象。他亲自到厂门口接我,带我参观了他的办公室、车间、食堂宿舍等,最后带我去了他在厂区的别墅。办公室装修得富丽堂皇,仿佛是一个酒店或大的贸易公司,但车间却只有简单的设备和一般的组装流水线作业台。到了他的别墅,景色又是一变,一进门仿佛进了酒吧。于是我俩就坐在他别墅内的大理石吧台前、边喝酒,边聊起天来。闲谈中,彼得老板得知我离开了原来的企业,立刻就邀请我去他的工厂工作。他说他正在与德国某大公司洽谈一笔业务,如果业务谈成了,他的工厂将要成倍地扩大。但是他深感现在的工厂内部管理体系和管理者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这一扩展的需要,他说“我的客户来看过后提醒我,如果我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合格的管理人员,工厂规模一旦突然扩展,会使整个管理处于崩溃状态。”接着他又说,“我的工厂并不缺人,每个部门都配有管理人员,但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工人’而不是合格的‘管理者’。所以我想请你来做他们的老师,把他们培养成真正合格的管理者。同时也为我厂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最后他想了一下说:“你来做我的特别顾问吧,顺便全权负责替我与当地政府各部门打交道。”我觉得这对是一个好机会,正好将我这二十年来的中外工厂管理经验做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检验,于是就接受了他的邀请,成了彼得老板的特别顾问。彼得老板在我上班的前一天晚上,特意去了市内的一个大酒店宴请我和全体管理人员。他在对工厂的发展前景和工厂的改革计划等进行了一番说明后,将我介绍给了大家。明确要求大家无条件地配合我的工作,并警告说:“如果发现任何人不配合或有意刁难ATONG,不管你是谁,辞退!”我为彼得老板的坦率和锐意改革的决心所感动,暗暗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也一定要帮助彼得老板达成改革的心愿,以不辜负他对我的信任和期待。加入他的公司后,我才对彼得老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他曾在西德当了八年的警察,由于会英语,后来被一家贸易公司派到香港做业务员。那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在大陆寻找货源。做了几年这样的工作之后,彼得老板就想,与其为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他利用已经掌握的客户资源,在香港注册了一个公司,又到深圳某工业区朋友的厂里租了一个车间,招了十几个人,办起了他的中国工厂。在那里坚持了五年,工厂最后扩大到了一百人左右。那里的车间不够用了,便将工厂转移来东莞。为了这一转移和扩大,他甚至将他在德国的奔驰汽车等都卖了,以筹集新工厂的装修等所需的资金,现在他的工厂又面临一次新的扩展。在与同时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彼得老板的这段创业史。我没有为他的缺乏正规工厂的管理经验、缺乏资金技术、缺乏外国母公司的支援而感到失望,反而为他的创业精神所感动。他比我还小两岁,扪心自问,我没有勇气像他那样到国外去创业。他告诉我说,他现在最大的财富是拥有了“德国企业在中国办厂的成功经验”,这是他争取德国订单的最大筹码。因为据他介绍说“许多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后都由于与中方的合作不愉快而失败了。”在与同事的交流中,我还知道了彼得老板对中国人看法的转变历程。彼得老板刚来华时,对中国人非常信任、慷慨、友善,在工作中就算你出了错,他也从不发火,总是非常耐心地给你解释,对所有人都不设防。遗憾的是在五年的中国工作经历中,他遇到了许多令他非常失望的中国雇员,有的骗他的钱,有的偷他的物,更有的辜负了他的信任,做出了一些伤害他感情的事,使他对中国雇员失去了信任、慷慨、友善,甚至得出了一个偏激的结论,“所有与他打交道的中国雇员都是为了他的钱,没有人是为了友谊、为了他的事业来为他工作的。”他变得多疑、易怒、骂人、炒人,和独断专行。到了我去的时候,彼得老板对中国雇员的信任已经降到最低点。这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来。为了防止工人上班时间利用上厕所偷懒,彼得老板居然命令将车间厕所全部锁起来,每天休息的时候让保安来开关。有人为发泄不满,将门锁踢开,彼得老板命令停产一小时排查是谁干的。在排查无结果后,彼得老板下了第二道命令,“既然不知道是谁干的,车间全体人员每人罚款五元!”由于彼得老板开始用粗暴的方式对待雇员,工人尤其是管理人员愈来愈不稳定。使得有能力的人都因不愿受气而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些不是很有能力的人。尤其是许多重要岗位,例如品质部经理技术部经理,甚至会计报关等岗位的人都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彼得老板更加深了对中国雇员的偏见,说中国雇员不但水平低,而且没有敬业精神。虽然彼得老板授权给我,哪个管理者不合格都可以辞退,但我不敢随便用。因为彼得老板本身对他们的评价已经很清楚,我当然不可能一次全部辞退他们。我甚至也不能辞退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我以不合格的理由辞退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能使其他人都产生抵触情绪,那我的新管理体系将无法推行。所以我只能采取温和渐进的改善方法:先将新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再对现有的管理者进行培训,然后用一套监督体系要求管理者去做。如有违犯,则发出书面警告单,令其改正。在进行了这样耐心的工作后仍不改善者才辞退。与此同时,我也用委婉的方式向洋老板提出了改善与雇员关系的建议。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洋老板能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任,是可以使他的工厂管理彻底脱胎换骨的。遗憾的是洋老板太心急了,半年以后,在出现了一次质量事故的时,他对这样缓慢的改善提出了质疑。更糟糕的是,那些抗拒新管理模式的管理者们,关于“新的管理体系不适合本厂”的观点,已在不知不觉中动摇了彼得老板对我的信心,最后连彼得老板本人也向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原来的做法已经继续了五年,事实证明是可行的,是不是一定要改?”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无言以对。因为他忘记了是他用高薪请我来帮他改变的。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他的工厂比他的孩子还要重要,要对其进行任何改善,无疑都是对他的否定。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没有对提出改善者的绝对信任,是很难继续下去的。比如按照ISO管理体系的要求,没有作业指导书是不允许开始作业的,但是当时在他的车间里没有一张作业指导书。我建议他安排人编写作业指导书,甚至我也一起参加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工作,并建议他将“没有作业指导书不允许生产”这一条写入质量管理文件。没有想到这样一条基本的管理要求也遭到了那些管理人员的一致反对,理由是如果写了这一条,他们将无法生产。彼得老板在听了他们的反对声音后,也就发出了上述的疑问,潜台词很明确,“没有作业指导书,我们已经成功地生产了五年,为什么要规定没有作业指导不允许生产呢?”彼得老板还有另外一个观点才是最让我担忧,他希望我的一切管理方面的改善最好是只制约和规范他的雇员,而丝毫不影响他原来那套工作方式,尤其是不能让他自己也受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否则他就会感到很不安。比如一个产品的某个外观缺陷是否许可,品质管理经理的判断是无效的,必须由他亲自判定才可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制造部经理可以利用彼得老板的判定来否决质量经理的判定。因为同样的问题,彼得老板一个星期前对品质部经理说“不行”,一个星期后可能对制造部经理说“行”,尤其是在听了制造部经理的一面之辞之后。当一个企业很小的时候,事无巨细都由老板一人说了算未尝不可,但当它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必须学会授权和让制度来管理,否则,这个企业将永远只能停留在作坊管理的水平。所有的改革和改善,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改革和改善。不管你是老板还是雇员,不管你是改革的发动者还是参与者,都必须先做好连自己也要在改革中被重塑的决心和勇气,改革才可能获得成功。否则就算是再小范围内的改革,都很难成功。彼得老板希望的是一个只对他的雇员起管理作用的体系,而他可以在这个体系之外随心所欲的工作。他没有意识到,一旦他可以不受这个管理体系的制约,他的雇员也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不受管理体系的制约,从而使得这个管理体系最终无法起到预期的作用。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没有想到改革改到最后,改到自己头上来了。”彼得老板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所以我也就主动解除了与彼得老板的雇佣关系。我离开彼得老板已经有好几年了,几年来我不时会从媒体上看到许多关于高薪聘请“海归派”、国际人才、高学历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报道。每当看到这些,我就会杞人忧天地为那些真正的人才去了那样的企业后是否能发挥作用而担心。尤其是那些以高薪诚聘为宣传热点的企业,万一那些真正的人才也遇到了叶公好龙的老板,使得他们的才能无法发挥作用,他们的工资老板是发,还是不发呢?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1:11 &&
3,老板的三件事《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大家都知道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江,但不一定都知道在长江里还有一个扬中市。尤其是来自岛国日本的甲老板每次谈到这一点都显得非常兴奋,因为他的客户都为他的中国工厂办在长江中的岛上感到惊奇不已――那实在超出了他们可以想象的极限――长江居然宽到可以容纳一个市!第一次见到甲老板是在1989年,我应邀去他在扬中市的合资厂做临时翻译。当时他的厂虽然办了三年了,规模还很小,基本上与初建厂时差不多。几台从台湾运过来的二手注塑机,放在中方合资者提供的厂房里,生产录音机用的高频磁头,然后发往日本销售。不过从我去的那时起,工厂有了转机,他开始介绍其他日本客户来他那里搞电子零件的来料组装。他告诉我说,“我来中国投资三年,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怎样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利润最高,以及怎样与中方合作。”得意之余,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知道我这个老板的工作是什么吗?”正当我斟酌用怎样的词语回答比较妥当时,他已经自问自答地说:“我的工作主要有三件事:签字、干杯和卡拉OK。”哈哈大笑一阵后接着解释说:“在日本是为了开拓业务与各种客户喝酒唱卡拉OK,来中国每次都要与一大帮认识的不认识的官员喝酒干杯。在日本喝酒是与同一批客户一个晚上到不同的地方去喝。在中国喝酒是每天晚上与大体相同的一批人喝酒,每天只有少数不同人的增减。”当时他属于来华投资比较早的外国人,尤其是在内地更是稀少。所以每次来都会吸引许多想通过他招商引资的人,就连市长也经常请他喝酒。他虽然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还很能喝中国的白酒,尤其是面对“一个外商十个干部”的宴会,他可以抵挡得住一一轮番敬上来的白酒。卡拉OK他也唱得很有专业水平,那时候卡拉OK才刚刚进入中国,只在上海的五星级宾馆里才有,所以每次去上海接送他回国,都要陪他去唱上几首。当时的卡拉OK还是比较洁净高雅的,没有现在的三陪小姐等。记得在上海的新锦江,客人都在一个大厅里,由服务员依此播放客人点的歌曲,门票是五十元一位,每唱一首再付十五元,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不够唱三首歌。甲老板也有严肃的时候,比如在谈到技术问题时和签合同时。在与我熟悉之后,他也跟我谈到政治问题,包括当年日军侵华战争中的大屠杀等问题。他说:“虽然我并没有参加那场战争,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但我相信那些大屠杀是存在的。因为战争会使人疯狂、使人失去理智、失去人性,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的。”甲老板从来不对中方雇员发脾气,对谁都是笑嘻嘻的。而且他说,他是真心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所以才来中国投资,并希望他的投资能使他的中国雇员过上比以前更加富裕快乐的生活。他对我说:“我已经六十多了,我也没有孩子,我们夫妻两人生活的钱早就有余了,我为什么还要每个月日本中国地飞来飞去呢?我真的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微力来帮助中国人,也为中日友好尽点力。”甲老板喜欢孩子,见了谁家的孩子都热情打招呼,随手送小礼品。对厂里的年轻人更是见了谁都笑嘻嘻地说“你好”,尤其是对那些刚进公司的大学生们,就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甲老板在日本有自己的公司,他每个月只有几天在中国工厂。但每次来华,他都要抽出时间专门请这些大学生吃饭、谈心。他经常说的话是:“在我心目中这个工厂最重要的人,不是中方派来的总经理、董事长之类的干部,而是你们这些年青人,这个工厂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主要看你们的努力。我希望能你们好好学技术、学管理,要把工厂当成你们自己的工厂。我已经六十多了,最多再干十几年,想来也来不了了。但是你们还年轻,十几年以后你们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所以希望你们能尽快成长起来,那样就算我来不了了,这间工厂还能继续办下去。”甲老板还曾单独由我做翻译与刚提拔上来的总经理助理谈过一次话,他说:“你这样年轻就被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你的能力和工作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你,才使你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就是在日本、那怕你的父亲是工厂的老板,也不可能在大学毕业后两年内就走上这样的管理岗位,更何况你还是一位外来打工者。希望你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地提高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千万不要以为你现在是厂级领导了,就开始学起怎样做领导,整天务虚不务实,那样我现在提拔你就是害了你。你要知道,只在这里做一名总经理助理不算什么,如果现在让你离开这里,你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你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使你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的总经理助理,那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那样,今后不管你到哪里,都可以做个合格的总经理助理,才是最重要的。”甲老板这些话虽然不是对我说的,但却使我很受启发。使我认识到偶然的机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才。离开甲老板已经十多年了,他的这番话还清楚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现在有时提拔部下的时候,也会拿出来用一下。许多人生的道理其实是不分种族和国界的。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2:20 &&
4,你会选哪种老板?《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乙老板是甲老板介绍来他的中国工厂合作的另外一家日本公司的老板。自从我成了那里的专职翻译之后,基本上每次乙老板来华都由我陪同。由于当时工厂所在地扬中还没有什么适合日本人娱乐的场所,下班以后就使我有较多的机会可以与乙老板边喝酒边清谈。天南地北地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也会涉及到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虽然我不能接受他的所有观点,但这样的清谈确实给我很多启发,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加深了对日本老板的了解。乙老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严肃,严肃得像一个政治家。以至于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与他的清谈,留在我记忆中的,也大都是些严肃的话题。比如有一次,谈到日本政坛的受贿丑闻,好像是利库路得事件吧,他问我:“政府官员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在犯了这样的错误之后,应该不应该向公众承认?”“如果他确实受贿,又被媒体揭发,当然应该公开承认以平民愤,也只有勇于承认错误,才可以真正改正错误。”我回答说。“错,”他说,“就算他真的受贿,也不应该公开承认。一个政治家受贿已经是犯罪,还公开承认,那样不但玷污了政府的形象,更严重伤害了政治人物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会使国民失去对这些管理国家的政治人物的信任,从而失去对国家的信任。所以公开认罪等于是二次犯罪。” “在我们国家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犯了罪,认罪是赎罪的开始。” 我一时无法接受他的那种说法。“从普通人的角度上来说,你的观点是对的,但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就算由于拒绝认罪被加重惩罚,也应该为了维护政治人物群体的形象而拒不承认。”从他的这番话中我可以感觉出日本人的国家至上,集团利益至上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就像当年那些日本士兵可以为了天皇用身体当炮弹一样。因为就算那些士兵不愿意,他周围的人也会要求他去那样做吧。又有一次,乙老板问我:“如果你有机会做老板,或有机会选择老板,你会选严厉的老板,还是选宽厚的老板?”“作为雇员来说,当然是希望有一个宽厚的,比较好说话的老板,那样工作起来心情会好许多,工作积极性也会比较高。”“错,”他说,“人的惰性是一种本能,在一个企业里如果不加以严格的管理,这种惰性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压倒人的理性。比如说,一个严厉的老板,看到部下迟到早退,或看到部下的工作没有及时完成或出了差错,就会严肃地批评部下。这样部下虽然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部下会为了不再遭受同样的不舒服而不再迟到、而把工作做得更好。进一步说,如果每个部下都知道这个老板很严厉,工作不做好不行,整个企业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好,到了年底大家都能得到丰厚的奖金,明年也可以继续安心的工作。相反,一个对部下很好说话的宽厚的老板,看到部下迟到早退,或看到部下工作没有及时完成,或出了差错,都睁只眼闭只眼。那样当时部下会很高兴,而且由于知道老板好说话,下次就会继续迟到早退,继续完不成任务,继续出差错。每个部下都是如此,整个企业就只能越来越差,到了年底不但没有奖金,而且因为企业赤字,只好破产,明年大家都失去了工作。”“对部下松一点,也不至于就会使企业破产吧?”我有点不服气地问。“如果老板对部下松,部下对生产管理就会松,对产品质量就会松,对成本的控制就会松,对交货期的管理等也会松。那样,整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下降、成本上升、交货期不能保证,这样的企业还不关门?除非是国营企业,一直有国家养着,否则,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关门是其唯一的出路。”乙老板不仅在理论上认为不铁面无私严格管理的老板不是合格的老板,而且在具体的事例上,也让我认识到怎样才算严格的管理。有一次厂里同时来了五六位日本人,乙老板也来了。我负责到外面请了几位临时翻译,将其中的一位女翻译安排给乙老板,没有想到当天晚上我就听到了乙老板的投诉。原来在来厂的旅途中,乙老板闪了腰,所以一到厂,我们就安排他在厂里的客房里休息,同时请了一位中医来给他针灸治疗。那位女翻译负责陪同,在医生给乙老板扎针的时候,不知是因为觉得扎针的时候不需要翻译,还是觉得女人看着男人扎针有点难为情,就没有陪在床前,而是一个人走到窗前,边观看窗外的景色,边轻声哼唱起歌曲。这引起了乙老板极大的不满: “她是公司花钱请来做翻译的,不是来唱歌的。她应该守在病人的旁边,随时观察扎针情况,万一有什么不良反应,病人需要与语言不通的医师沟通时,她可以及时发挥作用。就算什么也不说,站在病人身边,也是对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她这样的走到一旁去唱歌,在病人心目中就是将病人抛在一边不问不闻,增加了病人的不安和痛苦。从工作的角度来说,等于是在工作时间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然后又要求我今后在请临时翻译时,必须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不管请来的人外语水平多高,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工作态度的培训,这关系到你们工厂的声誉。来这里的日本客户可不管是临时请来的还是你们厂里的翻译,好坏都算在你们工厂的头上。”乙老板是一个如此严肃的人,一旦他不严肃起来,我们反而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有一次宴请乙老板,席上大家都很拘谨。谁知这时候平时一贯板着脸的乙老板反倒活跃起来,又是说笑话,又是自我贬低做小丑表演,引得大家阵阵开怀大笑,整个宴会的气氛也顿时热闹起来。“今天你是不是喝醉啦?” 宴会后我故意逗他说。“你要记住,一个严格管理的老板是不会喝醉的。不是由于酒量大,而是由于严格的自我控制,不能允许自己喝醉。你们孔子不是也讲究‘修身’吗?一个不能严格控制好自己的人,也是不可能严格控制和管理好一个企业的。我之所以要那样地丑化自己,就是要让大家都能打破拘谨,活跃气氛。同时也让大家知道,我也是一个和别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我在工作中的无情,出现在工作场所时整天板着脸,并不是我喜欢那样,也不是我个性那样,而是我的职责要求我不得不那样。”认识乙老板的时候,我对日本人在工作上和管理上铁面无私的严格性理解还很肤浅,但在与乙老板分手十年后的今天,我已经真正理解了什么才是严格。这十年来我在许多不同的企业与各种日本人打过交道,遭遇过一个又一个普通中国人不可思议的“严格”事例,但都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并且能够较好地去对应。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乙老板当年对我的那些关于“严格”的教诲吧。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3:54 &&
5,聪明反被聪明误丙老板是一个好好先生,见人永远是笑嘻嘻的,五十多岁的年纪和富态的体形,更给人以慈祥的感觉,似乎深得和气生财的真谛,而且据说他从不辞退雇员。在我认识丙老板的1993年时,他已经在香港生活了十七年,所以他常说“我已经不是纯粹的日本人,而是被香港化了的日本人。”就连他的日常用语,也常常是同时将日语,英语,广东话夹在一起使用。丙老板久居香港,对大陆的情况比一般日本人熟悉得多。深圳有许多人才市场,丙老板却喜欢亲自到内地各处去招聘,因为那样能用较低的价格聘用到较优秀的人才。他曾亲自到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招聘过人,我就是他在去江苏招聘时被选中的。丙老板对招聘很有一套,他准备好一本介绍工厂的影集,从上面可以看到他在深圳的工厂概况。厂门外的标牌上写着某某集团公司深圳分厂,然后是花园式的厂区全貌,宾馆式的办公室。尤其是身穿制服的男女职员和每台办公桌上配置的电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93年在我所工作的江苏省某国营企业,电脑还只是在财务科用来打工资单,这里却是每人一台,成了日常工作的工具。接着是车间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流水线,还有外形漂亮的职工宿舍,管理人员餐厅等,将一座很有实力的现代化工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仅凭这一本影集就足以吸引我离开故乡了,他还用更有吸引力的话语诱惑我:“ATONG,像你这么优秀的人才,只在江苏做一个普通的翻译太浪费了。你应该走上管理者的岗位才能充分发挥你的才华。来我的深圳工厂吧,我给你这样的机会。”在听到丙老板的这番话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我会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当时我已经在国营单位工作十多年了。那十多年的观察告诉我,一个普通人要想走上管理者的岗位,第一必须要有靠山,第二必须会拍马屁。至于有没有管理能力与能否走上管理岗位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时候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也与现在大不一样,通常把“管理”等同于“当官掌权”。我一无靠山,二不屑拍马,自然与管理岗位无缘。然而骨子里我是渴望“做官”的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黄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更几乎是每个男人内心的渴望。尤其是看到那些由于历史的误会而走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把好端端的企业搞得乱七八糟,气就不打一处来。所以一听说可以凭真才实学“做官”搞管理,我立刻就南下了。然而,对丙老板的知遇之恩还没有来得及报答,我就与他产生了矛盾。到了他的深圳工厂后才发现,我的才华并没有得到我想象的那样重视。丙老板确实给我安排了管理者的职务,但在工资方面却给得相当低。在面试时约定的是“工厂免费包吃包住,基本工资1800元,加班费另计。”这个基本工资已经是我当时在江苏国营企业的三倍左右,所以我愿意。但是等到我领工资时才发现,这个基本工资是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计算的,只有每天十二个小时以外的加班才有加班费。如此一来,换算成八小时工作制,我的基本工资只有1200元。那样的工资在当时的深圳,是与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实习翻译的工资差不多,而且深圳的物价也比江苏高许多。我向丙老板提出了交涉,坚持要求按照约定的基本工资1800的标准给我补发加班费。他辩解说,在他的工厂,注塑部的全体人员的工资,都是以十二小时为基础计算的。还说,如果嫌这个工资低,也可以考虑调整,但必须等到三个月试用期之后。客观地说,丙老板的做法也有其合理性。事实上我国的第一部《劳动法》是到1995年才发布的。1993年的深圳,许多工厂的注塑部门,约定俗成都是实行24小时两班倒,为了计算工资的方便,基本工资也都是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为标准计算的。但是在了解了这些实际情况后,我还是不能接受。其一,丙老板在与我谈工资时没有明确告诉我那是每天十二小时的基本工资;其二,我的工资标准明显低于当时深圳的市场行情;其三,三个月之后谁能保证丙老板给我加多少呢?所以我坚持立刻加薪的要求,并明确表示,不加我就立刻辞职。我如此强硬地提出这个要求,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和尊严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际工作,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厂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发展。这是一间日资企业,各部门的经理都由日本人担当,副经理都由香港人担当,大陆管理人员不管能力怎样,全部都只能屈居香港人的管理职位之下。丙老板虽然在与大陆管理者单独交谈时一再表示:“工厂最终将以大陆管理人员取代香港管理人员和日本管理人员”,但实际上,那只是为了安慰大陆管理者的一句说词而已。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陆管理技术人员不断被丙老板从内地招聘来深圳,一旦对深圳的现状熟悉之后,明白了自己的市场价值立刻跳槽而去。丙老板就继续去内地招聘,招来的人继续走。所以我们私下戏说:“丙老板的深圳工厂成了将内地人才转化为深圳人才的培训所和跳板。地方政府应该给丙老板颁发深圳特区人才培训贡献奖。”丙老板没有答应我的加薪要求,他解释说:“如果一个雇员在进厂后第二个月就加薪,将对其他雇员起到相当不好的副作用。”我非常理解这一点,也不怪他,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和我的尊严,最好的办法就是我辞职。丙老板认为中国有的是廉价劳动力,所以坚持走低薪聘用的用人方针。表面上看,他的成本核算控制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在向股东们报告书面管理业绩时,比同样在深圳办厂的其他公司出色得多。但是,这样的低薪聘用的用人方针,在人才流动非常频繁的深圳地区的副作用,是远远大于可以节约下来的有限的工资成本的。不但无法留住有真才实学的人,还使每个留下来的管理技术人员都整天公开抱怨老板的低薪,同时也就为他们的偷懒和低效低能找到了心安理得的依据。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5:22 &&
文章提交者:atong 加贴在 汽车指南 凯迪网络
6,工蜂老板(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 “ 哐 薄厣习踩牛夏#浣海淙矗肽#蚩踩牛〕霾罚罂从铱矗⑾治侍猓咏掀废洹站在宽两米,高三米,长四五米的大型注塑机前,往废品箱里不停地扔不良品的是丁老板,站在丁老板身后看着他扔不良品的是我。现在已经是晚上七点四十五分,我从早上八点开始上班,已经差不多陪着丁老板整整十二个小时了,但是合格品的箱子里还是空的,试模工作还没有结束。在一声声“哐钡南焐洌±习迕嫖薇砬椋从稚袂樽ㄗ⒌夭皇钡魇宰抛⑺芑湍>叩母鞲隹刂撇问我的表情虽然也很平静,内心却充满着焦虑和不满。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是我在这里工作的最后一天,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飞回千里之外的故乡了。我原来计划今天只上到下午五点,也就是工厂常日班的下班时间,晚上接受同事为我准备的送别晚餐。但直到下午四点四十五分,丁老板的新模具试样工作还没有结束。我实在不好意思开口离开,只好放弃了同事们为我准备的送别晚餐。此刻我已不再奢望送别晚餐了,只希望能在晚上八点,也就是注塑部的白班下班的时间,准时下班,或者还来得及搞些送别活动,我知道其他部门的同事们还在等着我。和我一起从早上八点就来上班的工人们,已经开始做下班的准备。收拾好工具,清点产品,清洁工位。接班的工人也陆续走进车间,他们将工作到明天早晨八点。“ 哐 薄厣习踩牛夏#浣海淙矗肽#蚩踩牛〕霾罚罂从铱矗⑾治侍猓咏掀废洹“不行了,”丁老板丝毫没有感觉到我内心的异常,对我说:“这模具不修,没法做出合格产品,去叫人来卸模。” 在又扔掉了一个不良品后,他果断做出了修模的决定。我立刻叫来了车间里的技工,用吊车将模具从注塑机上卸了下来。我心想:“要是修模车间已经下班就好了,我也就可以下班了。”但是丁老板却提前一步给我下达了指示,立刻让我通知模具部经理:“这里正在试的模具有问题,请安排人加班。”当模具卸下来之后,夜班的工人已经完全接替了白班的工人,车间里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状况。此刻我是多么期望丁老板能仁慈地对我说,“你先下班吧,今晚这最后一天就别加班了”。但是丁老板对我的期待仿佛浑然不觉,也似乎没有想到我明天就要离开,他脑子里此刻只有一个概念:“今晚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合格样品做出来。”而我,是他完成这个工作的工具之一。“将模具推到模具部。”丁老板说着就很自然地随着模具一起到了模具部,在我的翻译下,向技术人员详细说明了具体的修改要求和注意事项。在技术人员实施修改时,他抓紧时间到注塑车间逐一巡视了几十台注塑机的运转情况,又在我的翻译下,指导和处理了巡视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其实丁老板这时还不是老板,只是这家工厂模具制造部和注塑部的经理。他是另一家日本公司派到这家中国工厂来实习的,实习日本公司怎样在中国办工厂。实习结束后由他在中国创办他们公司的中国工厂。丁老板在日本是一个“工场长”,相当于中国的车间主任,他对注塑技术,车间管理,品质管理等都非常精通,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无可挑剔。他每天与车间工人一样准时上班,但很少能准时下班。只要工作还没有完成,例如像今晚这样的试模,或生产中出了什么问题,他绝不会在事情没有解决之前下班。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就是加班到明天早晨,公司也不会给他一分钱的加班费或津贴之类的东西,甚至老板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今晚加班的事,但他还是会这样去做。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他的职责所在,这就是工作。刚开始学日语时就曾经了解到日本人工作时像“工蜂”,此刻我才真正理解到,当人成为“工蜂”后是怎样的工作状态。他一直都是这样要求自己,严格来说那已经不是要求,而是成为了他的一种工作习惯,甚至一种工作本能。我所接触到的所有来华的日本技术人员基本上都具有这种本能,如果下班时间到了工作没有完成,留下来继续工作是正常的,提出“下班时间到了明天再继续干吧”才是不正常的。所以面对我明天就要辞职离开这件事,丁老板也觉得与今晚的继续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我还属于工厂的职工,我的时间就属于工厂。丁老板其实对我真的很好,也很欣赏我,在得知我要辞职后曾竭力挽留我,甚至私下向我许诺:“ATONG,你现在别走,在这里陪我工作一年,一年以后我们去创建新厂,到时候我是董事长,你就是总经理。因为我们公司派我来华实习的同时,也赋予我物色在华办厂人才的任务。”坦率地说,如果他早一点跟我说这个话,我肯定会考虑不走,那毕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只是此刻我提交的辞职报告已经被批准。虽然,丁老板说,他可以替我出面撤回我的辞职报告,但我不想被别人看成是以假辞职来要求加薪的小人。从另一方面来说,丁老板的挽留更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市场价值,我自信,就算我放弃这个机会,也一样可以再找到类似的机会。“ 哐 薄厣习踩牛夏#浣海淙矗肽#蚩踩牛〕霾罚罂从铱矗挥蟹⑾治侍猓沤细衿废洹模具修好后又继续试模,时针已经指在晚上十点三十分。上天保佑,我终于看到合格品出来了,我默默地数着,一个,两个,三个。我知道必须要数到五十个才可以停止,因为明天一大早,客户就要来对这个产品的生产进行会谈。丁老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一边检查着每一个新产品,一边对我来说:“不好意思,让你工作到这样晚还不能下班。实在没有办法,现在市场竞争就是如此激烈,如果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能兑现我们对客户的承诺,就有可能失去客户。”此刻我才知道,他是清楚知道这是我在这里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不过我已经不再暗中埋怨他了,我已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我强打精神,微笑着说:“没有关系,反正明天我不用工作,可以在飞机上睡觉。”在得到了五十个合格样品后,丁老板与我握手告别,让我先下班,而他还要继续留下来整理明天会谈的资料。一年后丁老板果然在东莞建起了他们公司的中国工厂。我没有去他的工厂工作,但我们继续像朋友一样保持联系,他在遇到一些不清楚的中国问题时,也会来征询一下我的意见。我也介绍了我的一位朋友去那里工作,据朋友说丁老板不但还像当年一样的工作,把他们也都培养成了类似的工蜂,以至于到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没有人好意思立刻回家。五年以后,丁老板又被总公司派到上海去筹备新的工厂了,他现在的中国话已经说得很流利,在他们日本公司已经算是个中国通了。许多中国老板,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在创业之初也会像工蜂一样工作,遗憾的是创业稍有所成他们就抛弃了工蜂式的工作态度,更加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把这种工蜂一样的工作态度传授给他的部下。草稿,修订[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02:03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6:27 &&
7,售后服务《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广东的对外开放不但使一部分中国人富了起来,就连一些外国人也富了起来,戊老板就是因此而富起来的人之一。戊老板原是一名注塑机专家,他甚至还在日本拥有一项关于注塑机的技术专利。在广东对外开放的热潮中,他辞掉了在日本某大公司的职务,注册了一家二手注塑机销售公司,在日本国内收购二手机进行翻修改造后,卖给来华投资的日资企业,赚了很多钱。戊老板在发现了广东有如此广阔的二手注塑机销售市场后,就想到了直接在中国翻修和销售二手机。这样不但成本比日本低得多,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公司的售后服务质量,也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赚更多的钱。戊老板决定在深圳建立一个二手机翻建及配件供应公司,我也因成了他的雇员。在与戊老板筹备公司的同时,我还必须同时肩负起该公司在广东地区的售后服务工作。那段时间,只要一个电话过来,我就必须立刻赶到珠海,中山,东莞,深圳等地的各个客户那里,将出现问题通过传真或电话报告给在日本的戊老板。简单的问题通过电话指示由我直接处理,复杂问题由他从日本赶来或派日本的技术员过来处理。正常情况下,他每个月会来华一次,汇总解决客户的疑难问题并顺便开拓新的客户。最初,我只负责翻译,戊老板自己动手修机器。有一次我刚把他送出境,正想去喝一杯轻松一下,突然接到客户电话,说机器有问题。我一方面安慰客户,一方面与戊老板紧急联系。我以为他会立刻回来,谁知他却命令我立刻赶去修理。我说我根本不会修理机器呀,他说;“不管你会不会修,首先你得立刻去客户那里,这最起码能使客户在心理上放心;其次,你去之后可以将机器的故障情况如实地报告给我;其三,你去检查一下他的操作和维修情况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最后才是技术问题,在得到你的确切故障报告后,我可以通过电话指示你与客户的维修人员一起排除故障。”我照他的话做了,还真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从此我也被赶鸭子上架地做起了维修机器的工作。几个月下后,我在戊老板的言传身教和电话遥控指导下技术水平直线提高,居然经常能够独立完成客户的故障排除工作了。其实并不是我多么聪明,说起来不好意思,许多故障并不是机器的原因,只是操作人员没有按章操作。有的是没有看明白日语说明书,有的是违章操作,还有的是没有及时做好机器的维护保养等。所以后来我不得不以戊老板公司技术人员的身份,去给客户上技术指导课。也就是将日语的说明书维修操作规程等翻译成汉语,然后再加一点我的维修经验。没有想到我的指导课居然大受欢迎。在与戊老板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了另一个令我无法相信的事实:“戊老板卖出去的日本二手注塑机价格,比香港台湾大陆等地制造的新注塑机的价格还要贵许多。”茂社长甚至一度想到从大陆注塑机厂购买配件,组装后以日本产的注塑机出售的方案。“为什么客户愿意用比新机还要贵的价格买二手机呢?”我不解地问戊老板。“是因为日本制造的精密度高,可靠性强,和安全性能好。尤其是那些生产精密电子零件的厂家非用日本制造的注塑机不可,而且日本制造的售后服务信誉好,客户买得放心,他们买二手机得到的售后服务与买新机器得到的售后服务一样,所以他们才愿意买。”通过我近一步的观察发现,产品质量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对日本人的信任已经日本式的售后服务。虽然戊老板的客户在广东有几十家,卖出去的注塑机有几百台,有的一家客户就买了五十几台,但所有的客户都是日资企业。就像我所接触到的所有在华日本人一样,他们购买在华使用的家庭电器时,也毫无例外地全部买日本产的。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售后服务确实好,这对初次来华投资的日资企业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的日本企业。对于日资企业说,售后服务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接到客户联络后必须立刻到场;第二到场后必须立刻告诉客户故障的原因;第三必须立刻排除故障,如果不能,必须告诉客户什么时候能够排除。”这可能是我在与戊老板接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反观国内许多知名企业也讲售后服务,但往往都只停留在商品卖出去之前,卖出去之后,一旦有问题你得求他才行,而且客户永远无法确切地知道究竟什么时候可以解决问题。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格力老总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说的一句话,她说“最理想的售后服务是不需要售后服务。”我觉得她的这个服务观有点落伍了。诚然,她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只要将产品的质量提高到一个不出故障的水平,自然就不需要售后服务。但是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个企业不但要提供好的产品质量,还要提供好的服务质量。比如说,客户在使用产品时,由于对产品的性能了解不充分,或者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也会有售后服务的需要,所以不管你的产品质量如何,售后服务永远是需要的。格力老总的这一售后服务观之所以落伍,在于她是以产品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使用产品的客户为出发点。可以说,她的这种观点代表了国内许多企业的服务观,所以中国人面对售后服务的第一道难关,是必须设法证明某种故障或缺陷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不是客户使用造成的故障,否则,你就无法得到免费的售后服务。草稿,修订 -----------------------凯迪文库的《atong文集》有散文数篇清茶一杯恭侯点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9:35 &&
8,信任与尊重《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第一次见到己老板是在江苏,当时他是一家日本上市公司的海外部部长,前来中国考察投资环境,我为他做了两天翻译。他告诉我他们公司将来华建厂,但目前还不知道将厂建在哪里,他们将考察中国的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从大连一直考察到海南岛。每到一个城市都换不同的翻译,这样他们能知道中国各地的情况,各地却无法通过翻译了解到其他地方的情况,这使他们在与中国地方政府洽谈投资建厂时处于有利之地。己老板在与我分手前悄悄问我,“如果我们公司来华办厂,你愿意来我们公司与我一起工作吗?”这样的问题,在我的翻译生涯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我的回答当然“愿意”。不过我并没有往心里去,己老板当时只是个部长,在那样的大公司是没有决策权的,而且他与我当时一样,也属于打工阶层的薪金工作者。不过我对己老板印象确实很好,他是一个很少有商人气息的知识分子类型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唱“卡拉OK”,也不好色,最起码在我面前从来没有那种通常日本人的好色像。说话文质彬彬,对人亲切友好,五十多岁,中等身高,略瘦,总体感觉像一名中老年语文教师。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很希望能有机会跟己老板一起工作的,所以在他考察回国后,我也曾写过信去询问他们公司来华投资建厂的事。根据以往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得到回信,但己老板却回了信。他在信中告诉我说,“像我们这样的上市公司,要做出一个海外建厂的决定,是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希望你能耐心等待。”我是愿意耐心等待的,但如果在等待期间出现了其他机会我也不会放弃。所以在他们公司还没有决定之前,我逮住了另一个机会,先南下与其他公司合作了。那是1993年夏天的事,同年秋天,我去了深圳。到了1994年的夏天,我已经在深圳换了几家公司,就在这时候,意外地接到了己老板从日本来的电话。他居然从我留给他的南下后的第一家公司那里,一个个公司打听,终于与我接上了头。他说他还记得当年对我的承诺,如果我愿意去他们公司工作,他将向他们公司推荐我。于是,同年八月,我在他们公司的深圳办事处,接受了他们公司负责香港韩国台湾和大陆华南地区的总裁和己老板三个小时左右的面试。接着于次日递交了我的书面资料,一个月后,再次接受了该公司总部派来的人的面试,到了同年的十月,便正式录用了我。在我成为该公司正式职员的第一天,己老板与我有一个简短的谈话。据他介绍,他所在的公司经过来华考察,最后决定将工厂定在广东,然后于1994年三月在深圳设立了办事处,做进一步的投资考察和准备,最后于1994年五月,将厂址定在了东莞。他们的深圳办事处已经聘请了一名中国雇员,到东莞筹备建厂时,总公司又派了一位在日本的台湾人来与己老板一起来全权负责。然而到了七月,己老板发现这两位合作者的工作都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于是果断向公司提出用我来取代的建议。他说:“对于你的聘用,公司内部是有不同意见的,尤其是在讨论到你的工资时,更是成为反对派的一个主要反对理由。他们责问我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的工资聘用你。我对他们说,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而且我愿意为此担保,如果事实证明你不是一个可以胜任的人,你的一切工资将由我来负责。这样才最后定了下来,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与你是连在一起了。关于筹建中国工厂的一切机密我也全盘托付给你,我们之间没有机密,希望你好好努力,我们一起把中国分厂顺利地建起来。”说着他将一切建厂资料印章等全部移交了给我,接着他话锋一转,补充说,“我们之间没有秘密的意思是指工作上,在私人关系上,在工作之外,我希望我们彼此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尊重各自的隐私。”这成为我与他之间的明确界限,在随后的公事期间,他没有来过我的住处,我也没有拜访过他的住处,甚至没有在工作之外有过单独的聚会和会餐等加强私人友谊的交往。他接着又说,“我已被任命为这家工厂的总经理,你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现在我们的工厂只有一座租来的空厂房,但我们必须在三个月之内使工厂正式开工。”“最后我要提醒你”,己老板说,“我会放权给你,但你一定要管好你自己,千万不要在钱和女人上犯错误。为了维护公司的形象,我们公司对管理者这方面的要求是很严的,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听了己老板的一番倾心之谈,我才第一次真正懂得,当年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愿意替刘备打工。三个月后工厂准时投产,我的试用期也结束了。有一天己老板兴奋地告诉我,“总部已经认可了你的工作才能,这下可以更加放心地工作了。”我觉得己老板让我感动的,除了知遇之恩外,更重要的是他在平时工作中体现出的真正的平等,信任和尊重。工厂的任何重大决定,他都是让我以决策者的身份一起参加讨论,而不是只让我被动地执行。尤其是在一些牵涉中国具体国情且与日本不太一样的问题上,他更是充分尊重我的意见,而不像一般日本人那样自说自话。他不但对我这样,对所有的中方雇员也都是这样,就连对工厂的保安员清洁工也不例外。为了倾听和了解工人的声音,他在工厂食堂门口专门设立了一个意见箱,那把钥匙由他自己掌管。他每天准时开启,任何人对工厂有任何投诉或改善建议,包括对我的任何投诉,都可以直接送到他的手上。这样他不但拉近了职工与工厂的距离,还对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管理者实施了有效监督,因为我们厂有十几位日语翻译。己老板在来华工作之前,曾在他们公司的美国分公司工作过七年,所以他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等可以说是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长处。比如在平等,民主,公开,放权,管理者培养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日本式管理不太一样。他在工厂里是一位亲切随和的长者,他看到厂区地上的垃圾会随手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他这样做不是只为了做给大家做个样子,而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他常说“工厂的管理应该从清洁开始”。他除了对工作非常认真,对普通工人在厂里的生活也很关心,经常去食堂宿舍甚至厕所去检查。有一次他发现工人宿舍的厕所堵住了,他不是将总务科长叫过来训斥一顿了事,而是与总务科长一起分析厕所堵住的原因。最后发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许多打工妹刚从内地农村来,有的还没有养成便后冲水的习惯,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使用冲便器。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些打工妹为了省钱,将车间里的统计用纸当手纸使用。面对这两个原因,己社长的对策是,一,在每个厕所的墙上贴上怎样使用冲便器的漫画图,二,每个月给工人免费发放手纸。俗话说“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在中日双方全体职员的齐心协力下,工厂不但在预定的时间准时投产,而且迅速发展成为该上市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五年以后,当我离开这家工厂的时候,该工厂已经成为集组装,注塑,冲压,电镀于一体的三千多人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厂。遗憾的是己老板在中国工厂的任期只有两年。他回日本后不久,就参加了总公司的“提前退休计划”,离开了这家公司。但在离开中国前,他还为中国工厂所在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让我与中国工厂所在地的政府联系,说他想在离开之前为这里的学校捐款。日本人虽然有钱,你让他花天酒地他不心疼,真要让他参加中国的捐款活动,如果没有商业目的是很少见到的,最起码在我与日本人打交道的二十年中没有见过第二次。己老板在捐款大会的发言中说,“我在来这里工作的两年里,得到了这里的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使我平安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也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人民,在这即将离开的时刻,我把自己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省下来的零用钱一万元人民币捐给这座小学,以表达我的一点谢意,并祝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与己老板只做过两年的同事,距离他回国却已经又过了六个年头,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二十年来我与无数的日本人有过各种工作关系,但在工作之外保持私人联系的,只有己老板一人,他是我唯一的国际友人,他就是岩崎严先生。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5:54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6:06 &&
9,清高的老板《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己老板回国后,接任的是庚老板,我还是做原来的职位。庚老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单独请我们几位中方高层管理者吃饭,酒过三巡,庚老板在“希望得到各位的支持”之类的客气话后,开始了就职演说:“第一点,我的许多做法,将会与第一任总经理不一样。到时候,你们不要以‘原来总经理是如何做法’等为理由,来表达你们的不同意见。请大家记住,他是他,我是我;第二点,我在你们提交方案或提报告的时候,不会太多地问三问四,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或者在执行后,我会挑三捡四地找毛病。你们不要以‘我已经请示过你’之类的话来推卸责任,你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第三点,必须做好相互之间的‘联络、报告、商量’。你们必须记住,我们常驻工厂的日方人员和中方人员是一方,我们的客户还有从总公司来的日方人员是另一方,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服务接受他们的监督。所以我们必须及时交流和共享同样的信息,不管是好的和坏的,都要及时联络,千万不要出现,‘厂外的人已经知道了,我还不知道,或者厂内相关部门还不知道’的情况。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那么我们的许多努力和成绩,都会因此而被否定。所以我们相互之间,一定要多联络、多报告、多商量,才能统一对外。”庚老板五十多岁,矮矮的个子,略瘦,戴眼睛,头发微秃,比较沉默,看上去比较冷,或者比较阴,令下属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庚老板是搞技术出身,他在公司内有一个革新项目,已经十几年了,至今还每年都能收到公司发给的定额奖金,据说一直可以享受到他退休。他在来大陆之前,曾在该公司台湾工厂担任过八年总经理,所以会一些简单的汉语,也自然受到许多台湾管理文化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等级森严。这一点与日本的传统是完全一样的。庚老板也有与传统日本管理方式很不相同的地方。例如,日本式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报告特别多。开展一项工作,不但事先要写报告,中间要写报告,结束后也要写报告。出差要写报告,开会要写报告,参观后也要写报告。庚老板就明确表示,他最讨厌写报告。遇到上级要求、无法可逃的报告,他也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他曾跟我说,他曾多次因此受到上司的批评甚至发怒,但他依然不变。所以在与庚老板做同事的几年里,我也少写了不少的报告。不过在日资企业里,尤其是大的企业里,不写报告、少写报告或者报告写得不好,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升迁。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格、又想有一个好的发展,第一步还是要学好怎样写报告。庚老板不像己老板那样见人都微笑着打招呼,他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甚至有点令人望而生畏。他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板着脸到车间各处巡视,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将主管叫过来,令其立刻改正。这时也不见他高声大叫,也不见他暴跳如雷,只不过几个眼神和几句轻轻的责问,往往却使被问者冷汗直下。其余的时间,基本上是坐在办公桌前抱着电脑不放。当然,作为总经理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迎接重要客户和总公司的来访等。许多人对日本人的评价都是工作狂,尤其是工薪阶层更是如此,几乎没有准时下班的概念。因为一方面无法准时下班,另一方面即便在休息中,也随时可能因工作的需要被拉回企业。庚老板和我一样也属于工薪阶层,但他与一般的日本人不一样,下班之后就与工作截然分开。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连我也无法与他取得任何联系。当时厂里其他来华工作的日本人有二三十位,下班后大都集体相约外出休闲游玩娱乐等,唯独庚老板,没有人知道他下班后的行踪。庚老板的管理总原则是‘不作为’,放手让各级管理者工作。甚至将许多应该由他处理的事,统统放权给我处理。坦率地说,这对我是一个好机会,没有想到却因此引起了其他日方管理人员的嫉妒质疑,甚至在高层管理人员的会议上,庚老板的上司当着我的面,批评他是“闭着眼盖章”,面对上司的批评,庚老板一声不响。然而他的上司还不放过他,还要他当面表态“是,还是不是”。庚老板想了一下说:“既然没有证据能证明我‘不是’,我说‘是’。”面对庚老板的回答,我感到很委屈,也感到在这样的社长下工作太窝囊。我无法知道庚老板当时的真实想法,不过我深知,日本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习惯是“下属在上司的批评面前只能说‘哈依’”。据说日本公司比较喜欢雇佣台湾人而不喜欢雇佣大陆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面对上司的批评,台湾人已经习惯了说“哈依”,而大陆人往往总是忍不住指出上司批评的错误之处。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但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日本公司内部下级不敢顶撞上级确是一个事实。所以在日资企业,最聪明的部下是最会说“哈依”的部下,也往往是最讨上司喜欢的部下。庚老板虽然给人的印象比较阴冷可怕,其实他的内心还是比较单纯和善的。比如,他不喜欢拉帮结伙、迎来奉往那一套。有一次一个部下借着过年的机会,从家乡带了一瓶酒送给他,他板着脸说:“你不要搞这一套来获得我的好感,你要获得我的好感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把你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他对待工作一是一,二是二,对待上司的批评他可以说是逆来顺受,对于下属,他并不常发火,也不怎么训斥。不像有些日本人,官不大,脾气不小,三天两头喜欢训斥人,不但训斥中国人,连日本人也训斥,而且当着办公室其他同事的面,半个小时办个小时地拍桌子训斥。日本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与中国的国营企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总公司每个月都有许多的工作指示发下来。所以,做一个分公司的老板,只要能处理好分公司的日常业务,再照着总公司的要求做就行了。总公司并不要求你有多大的创造性,甚至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活动空间,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百分百完成总公司给你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当然还要不出差错。如果你想升迁,最重要的一是要写好你的工作报告,其次是要在总公司的人来访时能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最后就是不能得罪人,尤其是不能得罪那些职位比你高、脾气又很坏的人。庚老板对照这三条基本上都不很好,所以,在两年任期结束后就回了总公司,做了一名人事部门的普通干事,用日语说就是步入了“窗边族”的行列,等待退休。日本把公司里到了一定的年龄、无法再得到提升、也不再被公司重用、但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的人,叫着“窗边族”。意思是,这些人上班因为无事可做,整天看着窗外的太阳等下班。因为这些人曾为公司立下过汗马功劳,这样处理,能让他们更加心甘情愿地将职位早一点让出来给更加年轻的人干,也能让那些正在拼命工作的年青人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日本人情味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吧。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25:46 &&
10,热心政治的老板《透视真人真事,观察世纪变迁》前面为大家介绍的大都是负责一个工厂的老板,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日本跨国公司负责几个地区工厂的老板,辛老板就是一位这样的老板。他是该公司香港、韩国、台湾、深圳和东莞五家工厂的总负责人,像他这样级别的管理者一般都由总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担当,也持有公司相当数量的股票。辛老板年近六十,每个月的月底我都会收到一张他下个月的工作日程表,上面清楚地列出他到这五家公司或回总公司等的详细日期。也就是说,每个月他都必须在这五个城市之间跑来飞去。正常情况下是每个月转一圈,特殊情况则去两次,其余时间待在香港或去日本。辛老板的工作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首先,代表总公司对这些工厂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这些工厂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看看工厂的实际情况是否与报告的内容一样。其次,对这些工厂每个月的资金预算做出审核,每个公司必须提前做出每个月的预算,得到批准后才可以使用公司的资金。预算外使用的资金,必须另外单独申请,不可以随便超预算使用的。再其次,确认每个月的产值完成情况,每个分公司每个月都有必须完成的计划指标,这一点甚至比国营企业要求的还要严格。每天的生产实际数量都通过电脑传送到总公司及世界各地的销售、计划、采购、财务等相关部门。如果完不成,必须找出原因,甚至追究责任。再其次,是对工厂内部管理的各项重大事情进行现场审批或确认,例如重要人事变更,奖金发放,加薪调资,重要基建或业务的进展情况等。最后还有一项,就是与工厂所在地的政府部门联络感情,与他们保持友好关系。当然也包括就工厂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问题进行谈判,这种代表工厂与当地政府签约的权力,所在地工厂的总经理是没有的,所以他通常都担任这些分厂的董事长职务。在我工作的东莞工厂,有一间专门的董事长办公室,供辛老板使用,虽然他一个月最多只来坐三两天或一个星期。每次辛老板来时,全厂上下都比较紧张。来之前,各部门首先是要再一次确认现场的清洁整理整顿情况。然后是准备好辛老板可能提问的内容。如果有问题存在,不是怎样将问题藏起来,而是设法怎样解说问题发生的原因及今后不再发生的对策,以便辛老板能说出“下不为例”的话。当然,每次辛老板来时,最后一个节目都是到大酒店宴请全体外籍雇员和中方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到了这个时候,每个人就可以都松一口气。一般情况下,辛老板通常都是来去匆匆,每次来都必须将所有问题解决掉。有时候中午也不休息,就在办公室里泡一个方便面,吃完了继续谈工作。不过偶尔也有不忙的时候,因为就算是没有事,他每个月最少也必须到各个工厂去转一趟,这时他会一个人在董事长办公室里看看日语小说或杂志等。他对日本出版的关于中国政界的小说报道等特别感兴趣,甚至将其推荐给我。有时他也与我一起聊聊中国的国情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他就与我多次讨论过,“中国第二代领导人去世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会不会改变”的问题。这是当时日本朝野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更直接点说,就是日本朝野有许多人都担心中国的国策会因为领导人的更替而发生重大的变化。辛老板对中国的政治特别敏感,中国政局或法规等有任何变化的传闻,或者只要海外媒体有报道,他都会很快做出反映,并与我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我经常收到一些他传来的关于中央政府投资法规修订的资料,要求我与当地政府去确认。当我去与地方政府确认时,某些文件,当地政府都还没有看到过,但他已经通过日方的管道得到了中央政府相关文件的内容。这些内容,有些要等几个月后,具体的指示才会由中央正式地逐级传达到地方政府,而有些则纯属谣传。我曾了解过他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情报,据说是日本政府专门有一个这样的机构,将从中国得到的这些与投资相关的资料及时发送到在中国投资的日资企业。由此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政府对在国外的企业的服务是非常全面和迅速及时的。又比如说,在香港居民掀起保卫钓鱼岛的热潮时,辛老板非常担心在大陆工厂的情况,每天都有几次电话询问大陆的情况。当他了解到大陆政府的态度和东莞的稳定情况后才放心,尽管如此,他还是密令在大陆的所有日籍雇员下班后不准单独外出活动。在我国第二代领导人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身在香港的辛老板立刻打来电话,问在东莞是否有接受外资企业吊唁的场所。如果有,他将立刻前往吊唁,最后经查询,在广东只有广州的外国领事馆才设有接受外资企业吊唁的场所,他也就不去了。因为他前往吊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所在地的企业着想,既然企业不在广州,他也就失去了前往吊唁的最主要的作用。所以像辛老板这样级别的企业管理者,都对政治非常关注,因为企业所在地的政治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回收和生存发展等问题。辛老板还是一个天然的演说家。在面对全厂职工、面对全体管理人员、面对高层管理人员、面对地方政府的领导等,他的即席发言风格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演说起来不用讲稿,纯熟流畅,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他虽然不懂汉语,但非常注意观察我翻译后对方的效果,尤其是在与地方政府的官员交谈时,如果对方的脸上没有出现他预期的表情,他就会质疑我的翻译是否百分之百的表达了他的意思。其实,就算我百分百翻译了他的意思,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发生与他的预期不一致的情况是很自然的。但我不便向他解释,向他解释无疑是否定他的智慧,那是不可容忍的。有的时候,我理解了他的预期,为了使这种预期在对方表情中再现,我只好用较多的语言进行解说。遗憾的是这同样逃不过辛老板的质疑,他会立刻提醒我“不要把你的意思加上去”。所以陪他与地方政府的官员吃饭,是我一件比较头痛的事,完全没有品尝美酒佳肴的喜悦。不但吃了半天山珍海味感觉不出其味道,甚至有时吃了几个小时,肚子还没有吃饱。不过辛老板并不是一个不尽情理的人,他与地方政府官员的交谈,表面上是闲聊,但实际上是在想通过这种试探,了解到他想知道的真实的情况。他也知道要想通过翻译来从闲聊中探测到对方真实的意图是不容易的,但他还是想做这种努力。在事后他也会安慰我,对我道声辛苦,并顺便耐心地解释给我听:“在日本人的习惯中,如果这个人能直截了当地说出对那个人的不满和批评,说明这个人信任那个人,把那个人当自己的人,并期望能帮助那个人提高;如果这个人对那个人不满也不批评那个人,甚至还恭维那个人,则说明已经对那个人完全否定了。”虽然辛老板常在别人面前夸奖我,说我是这五家工厂中最理想的一位翻译,但他还是会不时指出我翻译中的问题。他的理论是“越是好的东西,越要让它变得更好”,他觉得,他愿意耐心指出我每一点微小的不足,是对我最大的关心。当然,他也会在其他方面关心我,例如在我结婚时,他居然在东莞的五星级酒店出钱为我定了一桌酒席宴请全厂中外高层管理人员,还在酒宴后定了一个总统套间让我和太太在里面欢度新婚之夜。草稿,修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6:48 &&
阿通这个老板系列写得真的不错.典型的,非典型的,西式的,传统的---------继续啊
共 1372 次点击,18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84369 / 帖子总数:1327906
今日论坛共发帖:20333 / 昨日发帖:29955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我的名字根小平――老板系列(12/12)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韦小宝有没有这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