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贩卖回流药,都是真药,没有假药,但是成立了专案组,如何判刑,金额很小?

  原标题:你想了解创新药的问题都在里面 来源:老罗话指数投资

  整理了大家最关心的关于创新药的问题,并做了对应的解答,供大家参考。

  答:在国际上,创新药一般指新的化学实体或者生物制品中新的物质。就国内而言,创新药是指在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

  创新药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创新药医药原材料生产商、中游创新药生产及销售企业、下游医疗机构等创新药销售终端组成。

  创新药行业有什么特点?

  答:创新药行业主要有研发周期长、投入较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创新药从研发至上市需要花费10年左右时间,主要经历:

  (1)临床前研究阶段(2-3年):新药实体的发现与确立;

  (2)临床前实验阶段(2-4年):安全性有效性测验;

  (3)临床试验阶段(3-7年):I、II、III期临床;

  (4)创新药上市审批阶段(半年):新药申请;

  (5)上市后监测:多次审查。

  在此过程中,创新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这样的特性造就了创新药行业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显著的特征。

  海外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轨迹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从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当前医药行业变迁和日本上世纪末的情况类似:

  (1)人口结构方面,日本老年人口从1980年的不足9%在15年时间内飙升至1995年的15%,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已逼近日本当时的水平;

  (2)医保制度方面,日本与我国实行的都是全民医保制度,因此日本当时也面临着如今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保费用压力;

  (3)日本和中国在医药方面政策同样经历了以药养医、医保介入、药价改革、仿制药再评价、目录调整等阶段。

  综合考虑老龄化情况、医保体系、市场结构、研发水平、社会文化等方面,总体而言,中日两国医药行业发展轨迹高度相似,前后进程相差约20年,为此我们参照日本创新药企业的崛起和现状,来为研究我国创新药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0世纪70年代,日本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医疗费用支出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增速开始步入下行,随后日本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医保费用支出的压力逐步加重,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威胁,厚生劳动省开始通过多途径开始削减医疗支出,并推动创新药的发展。

  (1)定期调整医保目录药品价格:由于日本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列入了医保目录,因此政府对于药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从1980年开始,日本药价平均每年下降约4%至10%。

  (2)扶持国产药企进行药品国产化替代:早期研发实力有限,日本药品以进口为主,价格较高,为此政府通过了“保姆政策”支持日本药企研发生产“本土化”品种,推动日本药企竞争Me-Too ,提高原研药的替代率,降低日本医药市场的药价水平,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药企的研发实力,缩短了与欧美之间的差距。

  (3)推行仿制药再评价:与中国一致性评价相似,日本2007年完成再评价体系,通过政府背书保障仿制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与原研一致。该政策使得大量中小规模药企生存空间压缩,仿制药市场向头部集中。仿制药品降价叠加当时日本经济步入衰退期,药企纷纷开始转型研发创新发展。同期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国产创新药走出海外等方式,为药企打开了研发创新的黄金期。

  2018年,日本制药市场规模约867亿美元,排全球第四。日本2018年仿制/首仿药占所有处方药数量占90%,而创新原研药占10%,但以销售额计算,仿制药占比仅为25%,原研药占比达75%, 创新药的价格接近仿制药的30倍。

  相对日本而言,我国医药结构调整节奏更紧凑,政策执行从研发、生产、销售及税负等多方面往创新药方向倾斜,同时吸引大量早期远赴海外的医药人才返华创业,掀起了创新药研发的热潮。

  国内创新药行业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答:早年受限于技术、市场、人才、政策等各种因素,国内药企大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药企依靠仿制或首仿ME-TOO进行发展,研发意识与创新能力淡薄。从新中国成立至2008年,国内一类上市新药仅有5个。

  2008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加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全面支持创新药的发展,2009年至2018年,一类上市新药已达20个。到了2018年,已有150余个国产一类新药申报临床,35个一类新药上市,50家以上药企具备基于生物和化学的现代化研发部门,21家企业药品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相较2008年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从产业需求来看,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拥有超过上亿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庞大的基数以及老龄化的加速为创新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并且需求逐年上升。

  (2)从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国内仍然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为6.2%,人均健康支出为426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划,未来相关指标将向发达国家看齐。

  (3)从医疗支付体系来看,我国医疗系统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国家医保进行保障,因此政府对于价格标准制定的参与度较高。

  目前,我国创新药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申报的品种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例如2018年新申报的国产新药IND(新药研究申请,新药在被用于人体临床试验之前,申请者必须向FDA递交新药研究申请)数量已经达到300个以上,这些申报的品种预计将于3-5年以后逐步获批上市。

  未来,通过人才引进和技术突破等多重利好的落实,中国在创新药研发多个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逐渐缩小,国内市场每年获批的创新药数量将呈大幅增长态势。

  2019年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为1325亿美元,在我国制药市场中占比高达56.1%,预计2019年至2021年持续按复合年增长率8.8%增长,到2021年中国创新药市场将突破1500亿美元。

  就A股上市公司而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公司成为医药板块的头部企业,目前已有6家创新药公司进入医药板块市值前10大之列。

  预计未来市值前10大的药企名单还将进一步变化,还会有更多的拥有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创新药公司进入行列。

  我国发展创新药有何优势?

  答:我国企业在全球医药研发金额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0%,低于美国47%的水平,但超过英国位居第二位。在当前我国医疗需求提升、监管改革深入进行的背景下,未来国内创新药企将迎来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1)中国创新药企业新药研发成本控制领先全球。国内新药研发费用远低于欧美,当前我国获批上市的新药研发费用中值约1亿元,而欧美部分肿瘤新药的研发费用中值为5亿美元。

  (2)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创新药提供了丰富临床资源。创新药在研发过程中需进行多期临床试验,医院是承担临床试验研究的主要机构。2018年美国医院月均就诊人数为493人,而中国高达1259人。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可有效缩短招募时间,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疾病谱进而提高了临床试验效率,我国PD-1/PD-L1临床患者招募率是美国的6倍;

  (3)监管改革持续深入,新药获批速度加快。在药审改革之后,自主新药的报批周期从8年减少到了5年左右,特殊品种报批周期有望压缩到3-4年。另一方面,过程新药临床申请(IND)数量持续爆发,在报批周期缩短的背景下,国产新药每年获批的数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4)国内创新药企业具有后发优势。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主要以跟随式创新为主,免去了在新药研发中失败风险最大的概念验证的环节。即使自主新药上市时间落后外企3-6年,目前国内采用的Me-too替代依然能够顺利实现,这主要是由于在疗效相似的前提下,自主新药的定价更低,以及本土化的营销团队更加专业所致。未来我国自主创新药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

  (5)人才优势与工程师红利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投入医药研发。中国理工学科大学毕业人数高居全球首位,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从2003年的2.01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51.94万人,留学归国人数也相应的从11.11万人上升至60.44万人。不断增长的国内毕业研究生和留学回国人员源源不断的为国内创新药企业输送大量科研人才,同时相对较低的专业人才薪酬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创新研发。

  (6)集采政策帮助境内药企抢占市场份额。不同与境外医疗机构,下游消费以公立医院为主,在国家医保局常态化集采的政策下,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对药品的销量至关重要。中国创新药具有成本与政策扶持的双重优势,能够通过进入医保目录大幅提升渗透率。

  未来创新药产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答:可重点关注CXO、肿瘤药和疫苗。

  (1)医药外包组织(CRO、CMO及CSO)。CXO解决了创新药企业研发实力不足、营销能力有限以及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等困境。CRO/CMO头部公司在持续积累下规模化优势、产业链优势不断加强,在提升新药研发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例如目前在临床和申报阶段CRO大约可以节约30%左右的时间,这将可能为一款新药在竞争中带来一定的先发优势。CRO/CMO渗透率持续提升将是长期趋势,具备较强的确定性

  最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对CRO和CMO行业造成一定扰动,收入端增速较过去有所放缓。但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相关上市公司均实现正增长,增速主要保持在0-20%区间。

  临床前CRO基于实验室,而CMO基于工厂,因此在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均反映出CRO/CMO公司对于产能的投入。近两年,基于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订单需求持续加大,各家头部公司在建工程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2020年,大部分公司的在建工程投入未受到疫情影响,相较于2019年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体现出一方面订单需求仍较为旺盛,在产能较为饱和的情况下需要建设新产能,另一方面体现出各家公司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当前,中国CRO市场能实现复合25%以上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5%-10%的年增长率,一方面来源于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中国正承接来自全球CRO的产能转移。全球产能转移趋势是我国CRO/CMO成长的重要基石,从当前较多头部公司的收入结构来看,其海外收入占据着较高的比例,且增速均远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以为例,其2019年海外收入占比约为77%,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6%。

  我国能成为全球CRO产能转移重要承接方,工程师红利是重要因素之一。以CRO为例,2018年平均人工成本只有16万元/人,而其59%员工位于美国的子公司方达医药平均人工成本达到30万元/人。同年,跨国CRO企业InVentiv Health、ICON以及PRA等平均人工成本分别为97万、55万、55万元,相比之下国内企业人工成本优势显著。

  展望未来,全球CRO产业链向中国转移趋势确定性较强,一方面是因为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等优势仍然存在,中国始终是产业链转移的核心选项;另一方面,对比其他潜在国家(例如印度),对于可能会受到影响的临床前CRO和CMO领域,承接全球CRO产业链转移的趋势受到扰动可能性较小。同时国内需求在快速提升,以2018年为例,多家CRO企业中国大陆业务增速超过40%。未来,国内需求将逐步成为我国CRO/CMO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肿瘤药。我国是世界上恶性肿瘤年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2015年发病中标率为190.64/10万,高于世标率的186.39/10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内陆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短期内,我国肿瘤发病率还将持续高位增长。在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攀升的压力下,寻求积极有效的创新疗法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肿瘤药市场以传统化疗药物为主,生物创新药市场潜力较大。对比2019年全球和国内10大畅销肿瘤药物榜单发现,传统化疗药物已不存在全球10大肿瘤药物之列,而国内的榜单中,该类药物占比仍然有40%。这表明国内抗肿瘤创新药市场可替代空间巨大。同时,2019年全球10大畅销肿瘤药中,生物创新药占比达到60%,而国内榜单中仅有3只是生物药,国内抗肿瘤药物仍然以化学药为主,说明生物创新药在国内市场中发展空间显著。

  对比海外发达国家,预后较好的肿瘤5年生存期存在差距,也在驱动抗肿瘤创新药研发。例如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40%左右,较10年前提高1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按照医药市场规模测算维度:用药人群+渗透率+时间长短+用药金额,我们认为以下创新药领域值得关注:

  1)肺癌,例如PD-1;

  2)乳腺癌,例如呲咯替尼;

  3)血液肿瘤,例如赞布替尼;

  4)糖尿病:例如洛塞那肽;

  5)黄斑变性,例如康柏西普;

  6)丙肝,例如达诺瑞韦+拉维达韦。

  (3)疫苗。全球新冠疫情依然保持严峻,使得市场对疫苗的需求有增无减。截止目前全球新冠疫苗厂商已披露2021年理论产能共计约98亿剂,但在设备、原料、冷链物流等因素的限制下,其产能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高收入国家已预定了当前全球约50%的产能,中低收入国家将更加依赖中国产能。目前国内新冠疫苗研发进度处于全球前列,共12个新冠疫苗处于临床开发阶段,明年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健康人群,预计未来新冠疫苗上市后接种需求旺盛。

  未来创新药行业发展主要驱动因素是哪些方面?

  答:国内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或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

  (1)政策利好:国家对于创新药不断给予政策支持,颁布如《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药审评、审批及上市的步伐,从上至下推动创新药行业快速发展。从效果上看,相关政策对于新药上市推进效果显著,2019年新药上市申请时间平均用时427天,同比减少50%。

  (2)海外人才回流:国内第一批创新药企业多为海归人才参与支持建设,未来随着国际形势转向保守,美国签证收紧等影响,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创新药人才归国,将为创新药行业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持。

  (3)技术输出:2019年共有11款国产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授权合作案例越来越频繁,同年,国产抗癌药泽步替尼(百济神州生产)在美国上市,国内创新药企业已具备对外技术输出能力。我们认为随着技术基础长期不断积累,未来我国创新药技术输出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这将为国内创新药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4)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并呈现出加速的状态。据统计,中国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4年至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长0.4亿至1.8亿,2019年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2.6%。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创新药产业来说意味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创新药的需求将不断加大。

  (5)居民医疗支付能力保障:2015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6.1%提升至60.6%,城镇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城镇医保人口的增多,大家对医疗支出的意识加强,可负担高昂创新药药品费用的人群不断扩大,这些都为创新药支付能力提供了保障。加之医保目录扩容,纳入多种创新药。有助于降低患者支付负担,为创新药提供了市场空间。

  (6)金融市场改革:如香港联交所18A和注册制的实施,为更多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提供了获得长期融资的机会,使得社会资本市场可以参与创新药行业的投资与发展,为创新药行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7)国内药企创新转型:国内各类型药企迎合政策利好,纷纷加速转型步伐,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收购合并等方式,不断向创新药业务领域深耕。根据《医药经济报》数据,2019年上半年我国研发型药企数量达到301家,远高于2018年底的262家。此外,国内医药研发支出快速增长,2013年至2018年,A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板块合计研发支出从59.6亿迅速增长至242.3亿。未来医药产业特别是创新药板块的研发支出还将不断加速,国内药企创新转型正迈入快速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临近下午两点,在一家(,)体验店中,一位消费者对店内工作人员这样不解地问道。对于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回应:“由于买的人比较多,再加上每家店的供应量就那些,所以会有没货的情况。”

除了无货可卖,国内还有一些片仔癀体验店中出现了限购的现象。据中新报道,上月下旬在北京的银河SOHO的片仔癀体验店中,消费者想要购买片仔癀必须留下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并且每人只能限购两颗。

线下门店缺药和限购的同时,在一些线上电商平台中,一粒全国零售价为590元的片仔癀丸,价格却涨到了1100元上下,几乎是官方售价的2倍之多,购买还需要提前预约。

就这样,这个昔日并不为大多人熟知的药物,一时之间竟成了众媒体争相报道的“神药”。

连线Insight对此情况,特意走访了杭州的几家片仔癀体验店,并向工作人员求证,对方表示:“据我们了解,一些媒体上所报道的限购是不存在的,对于片仔癀的售卖,都是正常进行的,什么时候来买都是可以的。”

片仔癀体验店,连线Insight拍摄

在这样的回应背后,片仔癀已经成为了黄牛们的新目标。

据连线Insight了解,片仔癀已成为黄牛们现阶段最主要的倒卖产品,通过低价收药、高价走货,这些黄牛们就可以从中获得高昂金钱回报,以至于片仔癀成为了黄牛圈中的“药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炒片仔癀的黄牛之中,不乏很多之前炒茅台的黄牛。据连线Insight了解,这些黄牛都是看到圈内消息或者看到其他黄牛在炒,才纷纷加入其中。

虽然片仔癀官方目前已发表声明,表示会针对市场中这一炒作现象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直营渠道和药店的供货量、规范销售渠道、拓展线上渠道和增加胶囊剂的供应等。

但在一些黑暗的角落,黄牛们的片仔癀生意依旧还在进行着。那么,炒片仔癀究竟有多赚钱,能吸引炒茅台的黄牛都加入其中;除了炒片仔癀,还有哪些药也被炒过?

那些炒茅台的黄牛,都去炒片仔癀了

“高价大量收片仔癀。”

和其他年轻人上班作息一样,也在早上9点左右打开手机,在一个名为“片仔癀交易群”的群组中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很快,在他这条消息下方就出现了回应,“有片仔癀,要出。”

看到这条消息后,刘伟快速且熟练的回应道:“你有多少?私聊”。刘伟知道,如果他不快一点,这样的卖家就会被群里其他黄牛抢走,因为在此之前,群里就经常出现多位黄牛争抢卖家的情况。

像这样的“争夺战”,其实自今年4月底就已开始。

据刘伟介绍,他之前一直在炒茅台酒,每月都能做成几单生意,从中小赚几千块不是问题。到了四月底,他看到在一些炒茅台的群里,有些人开始突然收片仔癀。

对于这样一种药,刘伟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经找同行询问和自己上网后,他了解到片仔癀是一种中药,被业内视为一种特效药,刚开始被一些人熟知是因为治跌打损伤有奇效,而目前却普遍被认为有护肝效用。

这一效用现在也已成为片仔癀官方的话术。在被问到这一效用是否属实时,一些片仔癀体验店中的工作人员对连线Insight表示,这个药确实可以对肝病进行辅助治疗,所以一般医院会推荐肝病患者来买这个药。

不过,普通消费者想要买到这个药并不容易。

据片仔癀体验店店员介绍,消费者要买片仔癀是需要医生开具的处方单,才能购买药物。这一情况同样发生在线上,连线Insight在一些电商平台选择预定片仔癀时,会出现上传处方单的选项。

而一般购买这种药的消费者,除了一些真正患有肝病的患者之外,还有众多将此药当做护肝保肝保健药的普通人,据体验店店员介绍,一般而言,后面的群体更多一些。

需要处方单才能购买,再加上现阶段市场上出现的无货、限购的现象和线上电商平台高价售卖三方面的推动,在需求大于供给的现实面前,片仔癀的黄牛生意应运而生。

“为了从有药的卖家手里拿到药,我们一般会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提高80-100多元来收药,比如目前市场价为590元/粒,然后用720元来收药。收到药后,立马向另一头的买家用850元/粒左右的价格卖出,这样一粒药就可以轻松赚到一百多的差价。”刘伟这样对连线Insight说道。

按照刘伟的说法,虽然目前炒茅台还在同时进行,但目前片仔癀的热度已经超过了茅台酒,以至于他现在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炒片仔癀上面。

连线Insight发现,自今年5月初开始,一些标注着“片仔癀交易”、“片仔癀回收”字眼的群组就开始大量出现在QQ等社交工具中,据连线Insight观察,这些群组的人数基本都在100人以上,有些群的人数甚至达到了300人以上。

而在这些群组中,很多之前是用来进行茅台交易的,目前有些群名称就为“茅台片仔癀回收”。虽然群名中带有“茅台”,但刘伟提到,这两个月群里基本都只在炒片仔癀。

QQ中炒片仔癀的众多群组

“随着片仔癀越来越火,现在加群的人也有很多,其中可能有卖家、像我们这样的黄牛也有,几乎一天能有30-40人加群。面对这样的势头,现在要时刻盯着群里的消息,生怕错过优质的卖家。”刘伟这样表示。

相比于刘伟的辛苦,虽然同是炒片仔癀的黄牛,却显得悠闲一些。

张浩之前也一直在炒茅台酒,但困于没有很好的渠道,这个生意一直都做得不温不火,直到他在工作中得知了片仔癀的消息:“5月之后,我所在的药店买片仔癀的人开始变多,再看到圈子里有人开始收这个药,就知道圈里开始炒片仔癀了。”

由于张浩主管药店进药方面的工作,所以就以家里有肝病患者的名义,在药店将片仔癀买到,然后只需要在网络上找到一个靠谱的黄牛来卖药就可以了。据他透露,国内一般药店如果说没货,大概率是药店自己人将药买下了。

连线Insight通过走访杭州几家药店后,也纷纷被告知没有片仔癀实货,如果要购买需要提前预定。但据药店店员表示,相比于片仔癀体验店,在药店买片仔癀并不需要处方单,正因如此张浩才能拿到药。

在顺利做成几单后,张浩也摸清了炒药的整条产业。于是在做卖家的同时,也做起了黄牛的角色,在他看来,只做卖家,一个月好一点只能挣几千;但做黄牛,能经手的药就会有更多,能获得的利益也就会越多。

为了从其他黄牛手里抢到更多的货,张浩选择了用更高价来收药。

“手里有片仔癀的人,在选择将药卖给哪位黄牛之前,也会‘货比三家’,来从中筛选出价高的,如果没有好的选择,就会把货按下不卖,只为等到合适的价格,所以相比于其他黄牛,我会给到更高的价格。”张浩这样说。

其实,像刘伟和张浩这样原先炒茅台、现阶段专攻片仔癀的黄牛还有很多。连线Insight伪装成卖家,接连联系了几位收药的黄牛,不少黄牛表示自己之前是炒茅台的,只是看到片仔癀的火热,才来炒片仔癀。

炒茅台的黄牛在炒片仔癀

除了这些黄牛之外,同样做着片仔癀生意的还有一些茅台经销商。

据一些酒业圈里人士对第一财经透露,目前线下开设的片仔癀体验店,这其中就有之前卖茅台酒的经销商开的,“他们开设片仔癀体验馆,不是为了转型,主要还是增设了新的业务。”

现在来看,无论是黄牛,还是一些经销商,都闻风而动,想要抓住“药中茅台”的高昂收益。

炒片仔癀比炒茅台还赚钱?

一颗3克的片仔癀,被称为“药中茅台”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被问到“做片仔癀生意是否赚钱时”,张浩给了一个答案――如果做得好,堪比在印钱。为了更好地展现他这个答案的真实性,张浩给连线Insight算了一笔账。

据张浩介绍,像他们这样的黄牛一般收到的片仔癀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5颗以上的(一粒装)的少量型,另一种就是收到按十粒为一整盒、一次多盒片仔癀的大量型。

黄牛们收到的片仔癀,受访者供图

“目前圈里基本也是这样两种情况,对于低于5颗以下的片仔癀我也会收,只不过会将这些极少量的单合在一起卖给客户。但一般而言,我们会更倾向于和大量型的客户做生意,以便将一单的收益最大化。”张浩这样提到。

拿一粒装片仔癀为例,如果按目前590元/粒的市场价来算,张浩收药的价格在780元/粒,而在卖出时价格就抬到了870元/粒,从中只能赚到90元。但如果是收一盒十粒装的片仔癀,收药价格就会提高到790-800元/粒,出手时的价格随之会提高至900-920/粒。

相比之下,如果按一粒装来走货,一单只能挣几百元;但如果按一盒十粒来走货,一单就可以轻松赚到几千元。“如果勇气好的话,碰到大客户,一单几乎就能赚到几万至十几万。”张浩这样说到。

张浩口中的大客户,就是福建漳州的一些本地老板。

据央广网报道,片仔癀与寿山石、乌龙茶并称为“福建三宝”,尤其在福建漳州,该药被视为一种“神药”。据张浩介绍,当地一些有钱的大老板,对于片仔癀更是爱不释手,将其作为日常所需的保健品。

“为了做成这样的大生意,很多黄牛除了会将收到的片仔癀集中通过渠道回流到福建漳州,还会运到福建和广东等地。在当地出货,来赚取更大收益。”刘伟这样对连线Insight解释。

片仔癀国内唯一产地就是福建漳州。虽然事实如此,但当地的一些消费者,想要买到片仔癀同样也并不容易,这其中就包括这些大客户。

按照刘伟所说,福建当地的片仔癀体验店,或者药店目前也面临着没货可卖的情况中。消费者想要买到片仔癀,只剩下两条路――在线上电商平台买,或者找黄牛买。

连线Insight通过浏览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可以发现目前一粒装的片仔癀价格高达1130元,比片仔癀官方市场价高出2倍之多。相比之下,黄牛手中同样规格的片仔癀出售价为800元左右。

正因如此悬殊的价格,福建当地的一些消费者会选择从黄牛手中买片仔癀。由于对片仔癀的钟爱,这些消费者会比国内其他省市的消费者购买更多量的片仔癀,这其中以大客户为代表。

据刘伟介绍,福建、广东有一些大客户购买片仔癀基本是以100盒为一单。简单计算下,按照一盒十粒900-920元/粒的出货价,一盒就能赚1000多;再乘以100盒,这些黄牛一单就可以赚10万元左右。

片仔癀大客户的一单,受访者供图

而这仅是一单的收益,刘伟表示,对于很多有成熟渠道的黄牛而言,一个月可以成交几个大单,可想而知其收益是极其高昂的。

值得注意的是,黄牛们炒片仔癀的收益,现阶段或许已超过炒茅台。

炒片仔癀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并不是由于整条走货链路的不同。与炒茅台一样,在炒片仔癀这个生意中,黄牛们依然是充当中间商的身份,一边从卖家手里收货或者从电商平台抢货,另一边将收到的货高价卖出。

而让两个生意收益出现不同的关键所在――因产品属性不同,从而造成货物在黄牛手中停留时间长短的差异。

茅台会随着时限的增长增加其价值,正因如此,在炒茅台整条链路中,无论是卖家、还是黄牛、亦是最终的买家都很看重茅台的年限。

就以一瓶2021年的飞天茅台(53%vol、500ml)为例,如果普通消费者能以1499元在电商平台抢到,黄牛们就愿意花2600元左右来收。而如果是2020年同样规格的茅台酒,收购价就可以再增加10-20元。

正因如此高的溢价,抢到货的人会选择囤酒,不会第一时间就卖给黄牛。而对于黄牛和买家而言,同样想要获得年限更久的茅台酒。连线Insight曾在《这个春节,我终于靠茅台大赚一笔》一文中详细描述过这一现状。

与炒茅台习惯囤酒的慢节奏不同的是,炒片仔癀却是快节奏。

根据片仔癀说明书显示,该药的有效期为60个月,也就是五年时间,这就意味着片仔癀的交易是快进快出的模式。由此,无论卖家,还是黄牛对其都是即买即卖。

据张浩介绍,一般有货的卖家会快速与不同黄牛联系,在筛选价格后快速出手;而对于黄牛,在收到药的第一时间就会联系潜在买家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交易。

由于对于两种产品不同的处理方式,相比于茅台酒,黄牛们会更容易收到片仔癀,也更易于出手。此外,在数量方面,黄牛们也更容易收到整盒十粒装的片仔癀,但整箱的茅台,虽然价值更高,但极难收到。

与黄牛就收茅台酒的沟通

也是因为这样,在张浩和刘伟看来,现阶段炒茅台很难出现像炒片仔癀那样的大单生意。

虽然一瓶53%vol、500ml的飞天茅台和3克一粒装的片仔癀相比,前者的价值远远高于后者,但在产品属性、处理方式和市场热度的共同影响下,现阶段炒片仔癀的收益已大于炒茅台酒。

虽然目前,片仔癀官方已宣布要实施一些措施来抵制炒片仔癀的现象,但在张浩看来,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之后炒片仔癀的生意或许会受到一些影响,但炒药的生意会继续延续下去。

毕竟像这样的炒药现象,在此之前已上演多次。

在炒药的江湖中,片仔癀并不是唯一的“药中茅台”,而上一个被称为“药中茅台”的正是(,)。

早在2005年,在掌门人的带领下,东阿阿胶开始以“贵族食品”的定位开始自我营销。与此同时,秦玉峰还将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宝,并认为此前阿胶价值被低估了,还应该再翻一番。

由此,东阿阿胶以原材料驴皮价格上涨为由,开始实施每年提价的策略。据界面新闻报道,从年,东阿阿胶共提价了13次,阿胶块的零售价也从最早的160元/公斤涨到了6000元/公斤,十二年间零售价几乎增长了37倍之多。

按照同样的时间间隔来看,茅台同样也经历了多次提价。从2006年400元/瓶的零售价,涨到了2018年的1800元/瓶。相比之下,东阿阿胶12年的零售价增长倍数几乎是茅台的10倍之多,以至于被称为“药中茅台”。

在提价的助推下,推动了东阿阿胶整体营收的上涨,但也降低了阿胶的销量和用户量,更为重要的是,给了黄牛们炒药的机会。

年东阿阿胶营业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于前瞻经济学人,连线Insight制图

“2013年的时候,随着几年的官方提价,在市场上想要买到阿胶其实已经很难了,以至于给了黄牛们机会。针对阿胶不定期的提价,我们一般会大量从渠道那里收货,然后根据市场情况来改变囤货的数量,等待涨价落地后从中赚取差价。”张浩这样对连线Insight表示。

阿胶与片仔癀同样是药,并且同样有5年的有效期。但据张浩介绍,对于阿胶市场上普遍会看中年限,一般3年左右的阿胶会更多人买,以至于在2020年还能买到2018年的阿胶。

除了炒阿胶本身,作为其原材料的驴皮也被众多黄牛盯上。据每经新闻报道,2010年时一张驴皮的价格还不到100元,但到了2015年,一张驴皮的价格已被炒到了2000元左右。

在东阿阿胶被炒的同时,一款名为安宫牛黄丸的药也成了黄牛们炒作的对象。

2019年,据科技日报报道,一粒3克重、零售价为560元的安宫牛黄丸在黑市中竟然被拍到了11万元的高价,这背后主要是因为这颗安宫牛黄丸是1993年之前生产的。

据了解,1989年我国出台并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规定在1993年之后,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于制药原料,原有的剩余犀角原料被封存,用于研究等特殊用途。

而野生犀牛角正是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制药原料之一,在法规实施后,安宫牛黄丸官方就将野生犀牛角替换成了水牛角浓缩粉。正因如此,1993年前生产、含有犀牛角的安宫牛黄丸就成了稀缺资源,即使已过期多年的药也成了众多黄牛竞相抢购的“高价值产品”。

安宫牛黄丸,图源央视网

炒阿胶、炒安宫牛黄丸,或许还被很多人所知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一些救命药,同样也是黄牛牟利的对象。

比如,一种名为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的药物,在药物作用上对于幼儿痉挛症的治疗效果很好。据(,)报道,该药一支的售价为7.9元,但在2015年之后,市场上该药基本处于断货的情况,消费者想要通过正常途径买到基本不可能。

就在这样的困境中,黄牛却在黑市上疯狂赚着“黑心钱”,一盒十支装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彼时黑市上被炒到了3800元,这也意味着一支的价格为380元,比零售价整整高出了48倍。

又比如,一种名为溴吡斯明片的药,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必备药,每瓶60片市场价仅为30元左右,生产这种药的厂家全国仅有一家。据相关媒体报道,到了2016年由于药厂回收药品,导致市场上药品供量紧缩,该药一瓶的价格一度被炒到了800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药品被黄牛们“选中”作为被炒的对象有一个前提――在药企回收、提价的动作下,让药物在市场上出现了供需不平衡。

这点同样适用于此次片仔癀被炒高的事件中。

据研究发现,在全国各地的片仔癀体验店中普遍会出现存货不充裕的现象,其存货周期基本为一至两个月左右。而这背后还是源于片仔癀官方的有意为之,这样做既可以对直营渠道有更强的把控,同时也能加快片仔癀整体的周转周期。

片仔癀官方连年的提价,同样成为了黄牛们撬高杠杆的助力。

据(,)数据披露,2004年至2020年,片仔癀锭剂产品一共提价19次,十六年间,片仔癀零售价从325元/粒升至590元/粒,提价幅度为81.54%。从出厂价来看,从2004年的125元/粒升至2020年1月初的390元,提价幅度高达212%。

就目前而言,虽然并不知道片仔癀官方是否能通过相关举措遏制炒片仔癀的势头,但只要药物市场的流通环节中存在漏洞,片仔癀就不会是最后一个被黄牛们炒的药物。

(本文头图来源于片仔癀官方公众号,文中张浩、刘伟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假药怎么量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