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孩子多大可以看出像谁孩子是否适合学艺术

文明上网,理性发声。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孩子从小应该学什么艺术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孩子从小应该学什么艺术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艺术
曾在路边看一艺术家晒自家孩子涂鸦之作,问为何不去学素描水墨,艺术家回复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你让一个小孩画水墨他也不懂也不爱,他就应该随便画,玩得快乐就好。我要为这位艺术家点赞,他懂得了大多数家长没弄明白的简单问题:艺术不重要,快乐健康才重要。
在我看来,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尊重并时刻鼓励孩子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在孩子仍然需要探索的年纪,就过早地将生命不能承受的大道理植入其心灵中。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愉悦,还能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孩子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培养孩子兴趣要抓住最佳时期
孩子的很多认知功能都是存在关键期(敏感期)的。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语言、乐器、运动这些都有关键期,所谓的“童子功”就是指的抓住了“关键期”,放大了练习的功效。因为很多东西小时候学,会事半功倍!
即便是明星,也都是这样被父母逼着长大的。↓↓↓
周杰伦VS钢琴、小提琴
周杰伦妈妈是美术老师,“她发现我画得很烂,没办法,就让我学音乐,只要钢琴弹得好,书读不好她也没关系。
周杰伦还想学的才艺:如果回到以前,除了音乐,我会好好读英文、学武术
孙俪VS舞蹈
孙俪5岁开始学舞蹈,11岁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国。那时候妈妈一个人带着孙俪,非常艰难。她在一家商场做售货员,一个月就挣一百多块钱,还要为孙俪缴纳学舞蹈的费用。
孙俪还想学的才艺:油画、书法
吴奇隆VS跆拳道
在18岁加入小虎队之前,吴奇隆是专业的跆拳道和柔道运动员。从13岁起开始练习跆拳道,练了半年就拿了市级第二名,最后级别为跆拳道黑带五段。
吴奇隆还想学的才艺:高尔夫、潜水
兴趣特长这种东西,
真的是可以影响人一辈子!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他自己,
依然感谢母上大人当年的英明睿智
孩子上艺术课程前,家长必须要考虑六大问题
1、上这个课程到底是因为孩子的兴趣,还是家长的期望?
2、参加艺术课程,是因为孩子喜欢,还是因家长的虚荣或不自信而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去比较?是为了孩子开心,还是为了家长放心?
3、上艺术课是为了让孩子多一种体验,还是要成就某方面的天才?家长必须了解:功利的目的和过高的要求会让孩子充满挫折感、厌学。
4、这个艺术课程的理念、质量、教学方式等适合孩子吗?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
5、孩子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瓶颈,遇到后,我们可以给出哪些具体的帮助和支持?
6、孩子如果有一天想放弃时,我们会坦然面对吗?如果把这些问题想清楚,那么家长就能够坦然接受孩子的最终选择了。
怎样根据孩子的性格挑选合适的艺术类课程?
爱模仿——适宜学表演
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只要能给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这类孩子适宜表演、主持、舞蹈等。
爱漂亮——适宜学绘画
最爱的游戏:收集彩色糖纸、最爱形象各异的玩偶、橡皮泥。所以彩色的世界对于他来说非常的重要,在形象化的世界里,他会感到舒心又开心。因此,这类孩子有这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最适宜让他们去学绘画、雕塑等。
爱说话——适宜学声乐
最爱的游戏:表演唱、读书、听收音机。宝宝的思维模式是声音带动思维,他喜欢利用声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是老师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宝宝是最有利的。在唱歌、朗读这样的活动中,这样的孩子往往能够表现得游刃有余。这类宝宝比较适宜学声乐、相声、或钢琴。
爱安静——适宜学围棋
喜爱拼图、积木、走迷宫等游戏的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总是不经意地去探索和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以最终获得完美的解释和解决为快乐的源泉。
爱动手——适宜学书法
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只要在正确引导,成人后都有认真、细致的态度,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这类被称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吃亏。但是他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
大咖分享: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艺术类课程?
(分享人:广州巧问教育 夏明飞 老师 )
艺术课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美术类艺术课程的年龄划分
美术最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美术作品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而幼儿喜欢形象美好、色彩生动、造型有趣的玩具和图片,这就是幼儿天生的美感。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他们常常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各种新奇的意象。与美术接触较早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加出众。
如果走体育特长路线,注意选拔的时间
舞蹈艺术也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舞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给人以强烈而直观的美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对体形美的认识和韵律感。家长可以带孩子观看歌舞晚会,丰富孩子特别是女孩的舞蹈知识,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要求参加社会举办的儿童舞蹈班和课外艺术团等。
拉丁舞、芭蕾舞目前考级比较完善。芭蕾舞对小朋友气质培养较好,但对基础要求高,需要4、5岁开始训练。
注意:8岁之前(换牙之前)不建议学习管乐,容易龅牙
围棋每个城市的评估标准不统一,广州和深圳的评估标准就有很大差别。
其中,音乐能极大地促进儿童的思维活动。音乐是智慧的源泉,是开启灵感的一把钥匙。不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把音乐作为提高修养,启迪灵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常听音乐的孩子,能深切感受、理解音乐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美、崇高的情感,伴随着节拍和旋律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逐渐飞向远方,和优美的乐声互相交融,成为一体。
对待孩子的兴趣问题,面送给您三个智慧小锦囊
1.适当选择艺术类课程。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科目,但是一定要记住,所有的艺术课程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体验到其中的快乐,而不是学习的负担。
2.不要固化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给孩子充分体验的机会。孩子愿意学的时候家长就支持,不愿意学的时候也无妨,不要硬性地固化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因为在她漫长的人生中,还有很多机会来选择她的爱好。
3.适当建立规则意识。
比如说孩子报画画班,可以提前和她约定,每周上几节课。建议每周最多上两节,孩子能够做到按时上课时,家长要及时鼓励,不要在意孩子画得如何。让孩子体验到这个过程中的快乐,而快乐会让孩子愿意进一步坚持。
读懂孩子是父母教养子女的必修课。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要透过孩子的行为了解深藏于内心的想法和需求,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对于不少家长咨询“该报什么班,该报几个班”这样的问题,作为专业人士建议,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投资不可过度:“首先不能强迫孩子,否则就违背了学习的本意;其次要看一个孩子的自身条件适合学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风。”
总的来说,在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在于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现、启发、引导、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也不要自暴自弃,作为父母,应该从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寻找教育的责任。
孩子从小练习各种乐器,绘画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废了。其实这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大人从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样特长,目的是培养孩子什么能力。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特长而让孩子去学什么东西。我们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
“星星在哪里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他们。”——《玻璃樽》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艺术精选问答
孩子兴趣不稳定怎么办?
专家说:孩子兴趣不稳定是家长最大的一个困惑,尤其是对幼儿阶段的这种困惑可能更大。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困惑。因为小孩子他很多好动好奇,也是非常求新求奇,还有孩子本身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定性,他就可能会对很多东西好奇,没有稳定下来。
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正常的反映。可能慢慢随着他年龄增长,到了小学初中阶段,他自己喜欢什么,专注什么,特长在哪个地方,可能会慢慢稳定下来。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如果家长平时根据观察,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天赋,或者出色的条件,你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多了解一些自己想报的兴趣项目的情况,引导内容:
1、平时多给孩子讲讲这方面兴趣学习的好处,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2、找来一些影像资料,陪孩子一起看看,进一步强化孩子对兴趣的了解。
3、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与本兴趣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看演奏会、兴趣活动比赛等。
4、给孩子讲讲本兴趣领域里成功的人成长道路,比如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怎样不怕吃苦,并且风雨无阻地坚持。
5、带孩子接触一下学习本兴趣时间较长的孩子,让他们谈谈兴趣带给他们的乐趣,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自己是如何坚持学习这么长时间的。一定要让孩子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愿意为此付出。
6、买来一些便宜的相关器材让孩子在家体验一下感觉。
来源:高分家长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几岁的孩子适合上艺术启蒙教育班
  在孩童的世界中,无不是他们感兴趣的实在太多太多。每个宝宝在童年时都会表现出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例如唱歌、跳舞、绘画、演奏、体育等,很多家长也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那宝宝究竟多大开始学习才艺,如何选择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夹杂任何强制性,宝宝自己喜欢并有兴趣学,才是学得长久的最大动力。
  学跳舞3岁以上。舞蹈对于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发展有较好帮助,学习舞蹈可以从3岁以上开始接触启蒙教育,对培养宝宝的律动和节奏感有益。专业舞蹈的训练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佳,因为专业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对于10岁以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学英语3岁。正常儿童4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越早接触外语越有优势。每个宝宝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家庭语言环境等情况不一样,这也会影响宝宝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宝宝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学溜冰4岁开始。溜冰需要孩子具备相当的平衡感及下肢协调控制能力,3岁以内最好不要学习。4~6岁是学溜冰的适龄期,这个阶段宝宝更容易掌握溜冰的窍门。
  学绘画,报班要4岁。每个宝宝发展都有差异,最早在八九个月,最晚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让宝宝进行第一步的涂鸦探索了。这实际上是让宝宝开始接触笔和纸,感受手的运动对白纸产生的影响。真正报班跟着老师学习一般从四岁左右开始比较适合。儿童画是儿童的自我表现,父母应鼓励宝宝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画父母感兴趣的主题。
  4岁半后学钢琴。学习钢琴需要宝宝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以及具备一定的听力,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因此,一般儿童从4岁半之后学钢琴较适宜,之前最好让宝宝先听听好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
  学书法一般5岁。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正式学习识字,学习书法主要是为了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真正领悟书法并掌握其要旨,三年级开始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
  正式学游泳5岁以后。父母可以从小多带宝宝在水里玩,但正式学游泳不是越早越好,最佳年龄是5岁以后,因为学游泳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宝宝在4岁到5岁之间,家长又非常想给他报游泳训练班,最好选择能够一对一或者小班教学,而且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自由的。
  五六岁学小提琴。小提琴演奏对手小、指尖小肌肉群正在发育的三四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长时间的练习容易使宝宝手指骨骼疼痛。因此,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每次练琴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小学三年级学围棋、象棋。学习棋类要看孩子是否能坐得住,是否知道棋上的文字。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几岁的孩子适合上艺术启蒙教育班》摘要:习才艺,如何选择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夹杂任何强制性,宝宝自己喜欢并有兴趣学,才是学得长久的最大动力。
学跳舞3岁以上。舞蹈对于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发展有较好帮助,学习舞蹈可以从3岁以上开始接触启蒙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精选一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01艺术有什么用?就如问别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所希望的人生。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02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他的表现就是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还有出去旅游时!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拥有幸福的能力。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不仁的人,生命品质要高得多。为什么很多人在物质水平提升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幸福如期而至?就是因为幸福的能力,也就是感性素质低下。物质条件水平提升,没有文化艺术体验能力时,还会滋生很多原本没有的社会问题:家暴、酗酒、吸毒、赌博……为啥?!生命总量是一个常数,不花在这些地方,就会花在别的地方。不长庄稼就长草嘛!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 有人说,连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没有,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连“苟且”都还没闹明白,还谈啥“诗和远方”……那好,咱们谈谈“功利”!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用?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不就是升官发财嘛!咱们就讲发财,不怕俗!过去,国货和进口货之间明显的差别:咱们的产品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习惯反人性。从哲学高度来看,本质是啥:感性的素质低。产品的品质,由两种质量构成:功能性的质量,解决实用问题。一个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这问题就算满足了。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用这个杯子喝水,爽心悦目,永无止境。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品质。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能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点设计的杯子——有一点好看的杯子,这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质量,提升的是感性的质量。产品价格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翻番,不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体验发生了变化。我们很多企业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质低,产品的升级换代啥意思吃不透,死磕功能性,不懂审美性,不舍得在感性品质上增加成本。结果是你的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特别遗憾!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不是功能的不同。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感性的智慧。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服装建材、美容化妆、装修装饰、汽车手机、酒店医院,凡是需要感性品质的地方,都更相信外国产品,甚至把高端产品拱手让给国外企业。小康时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小康经济是感性经济,因此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感性素质,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生死攸关的影响。什么是叫生死攸关?波导死了,华为活了。还记得波导手机吗?那个“手机中的战斗机”?!功能够凶悍吧,都“战斗机”了!上千万的研发费投进去,几个亿的生产销售、广告资金砸进去,由于外观丑到没朋友,使用不人性化,死了!华为说,我们是工程师文化,华为员工97%出身理工科。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缺失。不是因为你是工程师,学的是理工科,而是因为工程师和理工科教育,严重缺少了审美和艺术的教育。后来,华为决定把产品设计中心放到法国,把质检中心放到日本。高层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症结,但手上的员工缺乏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素质,教育就有先天缺失啊…… 03企业家分为三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代,在改革开放时率先下海的这一代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勇气。在那个时代,只要敢干,就能挣钱。第二代企业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理性。第三代,是以乔布斯为代表的,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审美品质的人,是他们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未来。为什么我们国家服务行业水平普遍偏低?但凡是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人,有一点点感性的要求,都不会导致这种结果。但遗憾的是,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没有要求。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感觉,怎么能体验到你的感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到处都糊弄事。我们国家当前面临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全民感性素质低。特别是历史上,我们把大量感性素质低的人提到了领导岗位上,我们需要从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记住,感性素质低的人破坏大。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质。如何提升?请注意,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的民族。如果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热爱艺术的公民来,很多苦恼的很多问题都不存在了。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它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人类在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这方面职能在中华大地上被**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改革开放初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迅速传播,通俗易懂。让我们国民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我也想发明类似传播的话,让大家重视艺术: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我到处去呼吁,让我们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各类艺术素养。,100元起投每一笔小小的投入都将成就梦想?↓↓↓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新手礼包!《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精选二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把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一、底层应试教育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使命,对各个社会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还是拿美国来说。美国社会底层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娃够着一个饭碗,说白了,把娃变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就可以了。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在美国教育界那个可歌可泣的例子,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典型,叫KIPP。它是一种针对贫民区孩子的公立学校,KIPP什么意思呢,就是“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学校办得特别好。刚进来的那些底层的孩子,进来的时候水准,比其他中产家孩子的学校要低两个年级,可是经KIPP一培训之后,马上就追上了其他中产的孩子。诀窍很简单:就是跟中国一样,做应试教育。你可别觉得美国的学校都是什么素质教育,不是,对底层来说,应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至少可以让他够上一个饭碗。可这种KIPP的学校的核心就是考上大学。你看应试教育,那两个基本点是,叫WORK HARD,BE NICE就是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它的基本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底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黑人,或者拉丁族裔的孩子跟他们原来的社区切割干净。原来跟街区的小混混一起玩,一起吸毒。现在就天天在学校呆着;别人早上八九点钟上学,下午三点放学,KIPP的娃早上七点半上学,下午五点钟放学,然后大量的家庭作业,做完作业累趴了直接睡觉,根本没时间跟街区那些小混混玩了。这个学校里面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奖励系统。刚进这个学校,对不起,你没有桌椅,全部坐在底下上课;要是有好的表现,例如测验成绩好,赏一课桌椅。而且非常讲究纪律,一个小朋友做了小动作、走了神,老师马上停下来,说:“来,我们全体帮助他一下,看怎么改掉你的坏毛病!”。奖励也很直接,表现特别好,低年级学生给几只铅笔,或者直接发现金;更高级的还有例如允许你中午吃饭的时候带上耳机听音乐……一直管到吃饭,包括上厕所,怎么用哪个卫生纸,用多少,这都是有规定的,接近军事化管理。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所以你看,我们中国的那个什么毛坦厂中学,大家都说他是高考集中营,你到美国去上KIPP你才知道什么叫集中营。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让底层的孩子能够克服自己的那些习性,然后进入一个大学的门槛,他们的一生的命运才能被改变。所以虽然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正好是一个反面的信息,那就是底层的教育,最好的只是这样了,跟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的那些学校是一模一样的,没有素质教育!那素质教育是在哪儿展开的呢,是在中产阶级的学校。二、中产素质教育这样学校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比如说这样的学校要上历史课,老师往往就布置一个作业,我们全班小朋友会不会就这段历史事实,拍一个电影,有人专门写本子,有人专门拍画面,最后弄得非常好。你看,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的,美式素质教育了。但是注意,这样的素质教育仍然不是培养顶级精英的,他培养的是一个中产阶级人格,啥意思,用万维刚的话说,这叫培养工艺品。请注意,工艺品和艺术品是不一样的,艺术品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可是工艺品一个档次的,是一样的,因为它的价值取决于材质。我们谈工艺品的时候总会说,这是打造的,这个是花梨木雕刻的中产阶级的教育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就是给自己的娃披金戴银,来创造更多的才智,让他变得更加的优秀,这样他将来到社会上之后才能被挑选,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叫中产阶级的教育,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素质教育。三、顶层精英教育那美国顶级精英的教育是什么样呢,这种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他的核心使命不是让娃“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为了被人挑选的,他们那个阶层是“挑选别人”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懂怎么做PPT?根本不需要!所以这不重要。▲ Sidwell FriendsMiddle School真正顶级精英教育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这样的学校往往也不讲究什么纪律,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你是你的船的主人,开快开慢你自己决定;我们要教你的就是:学会怎样决策你的快慢。在这样的学校,你要上历史课,老师就不会布置拍什么电影了,那都是中产阶级娃的事,老师往往会引导这样的讨论。比如说在博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伯利克里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雅典公民有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样的讨论可能有持续一天,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精英的教育。▲Phillips AcademyAndover四、三种教育总结你也许听出来了,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底层人民其实家庭也不用过度的介入了,只要你找到像KIPP这样的超级学校(衡水中学那种考试工厂?),它就有本事把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已经非常棒了。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五、中国教育会重复这种未来吗?三种教育本质上就是这么来的为了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基本需要而生,中国同理。但是,中国和欧美的区别在于: 1)教育资源更稀缺 2)社会竞争更高、基本保障更低。结果就是大量城市家庭要兼顾“应试”和“素质”,家庭在时间和金钱投入巨大,家长钱包和孩子时间都“苦哈哈”的根源就在于这里。所以,父母在教育上应该有取舍。不能全部兼顾,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实力,就不会跟风胡来。没存好娃留学学费的,就不要欢呼减负了。个人认为,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时代还没迈入到享福偷懒的阶段。引用罗胖的话: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提升认知,成为英雄!其实人家啊,就是用很委婉的话,叫你,娃爸和娃都滚去干活学习,别磨磨唧唧的。来源:经管之家您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精选三一、愿景的力量讲华为的例子,我觉得给中国很多企业一个好的启发就是华为精神。第一,它的企业精神;第二,它的民族精神。精神等同于梦想吗?做个梦很容易,编织一个伟大的梦容易,但是实现梦很难,实现梦靠的是什么?靠艰苦奋斗,靠一路狂追。中国正好赶上了这样一个。当然,我们的环境现在还不太好,但是总比过去好。因此,在中国的土地上才可能有华为。这给我们的一个昭示是:做企业要有梦,华为是一个被梦牵引的公司。1992年,任正非站在一个纸箱子下,冲着底下六七十位员工狂喊:华为要超四通。当时员工第一个反应,老板脑袋进水了!华为那时候还不到一个亿,四通20个亿,结果3年时间,华为超过四通。梦实现了,结果任正非又造了个梦,一个比一个大。他提出:未来通信制造业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第一, 不管什么行业,你首先得有梦,如果连梦都不敢做,怎么有长远的目标?第二, 别光老板做梦,不断把自己的梦反复给员工讲。员工一次不信,慢慢的就信了。梦的力量有时候很重要,也很实用。二、活着是硬道理任正非说他什么都不懂,我相信不是这样的,他懂的是一种整合能力,把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的所长整合起来,形成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区别于别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有一个著名公司,年底开大会,有千人参加,我一进会场就看到大标语,上面写着打造XX的核心竞争力,我问坐在第一排的大佬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结果8个人有8种答案,有的说是技术、有的说是成本、有的说是质量、有的说是终端、有的说是人才。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总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老板。企业真是个江湖,当着一千多人的面拍老板的马屁。确实企业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你总要有区别于别人的东西,人如此,企业也如此。当年任正非说,华为要玩命长,必须要长大。为什么长大?出于他内心的一种基本动机,长大了不受欺负。市场就是个丛林,我们每个企业都在这个丛林中生活,在丛林中一颗种子落了地,拼命的扎根,吸取大地的营养和水分,一旦吸取了营养和水分,就拼命地往上冒。因为你不扎根、你不长大,在这个大森林里,你就接受不了阳光和水分,你就出局。所以,做大是硬道理。有些老板跟我诉苦,说企业很乱。我经常劝他们,你看到了问题,但是你还不高兴,可至少你还活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据说是2.5岁,还有人说2.3岁。一个大企业能活40年,中国历史上活过200年的朝代却只有4个。所以,基业常青、百年老店有时候是一种愿望。秦王朝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王朝,兼并六国,天下无敌,最后活了多少年?有人说20多年、有人说30多年。我专门请教了历史学家,他们说秦王朝就两代,一共17年多点。秦王朝有强大的敌人吗?没有,其实就两个农民工就把这个朝代整死了。我要表达的是什么?活下去是硬道理,发展也是硬道理,在这过程中企业会经历什么?第一, 激烈竞争。竞争就是淘汰机制,市场经济的伟大、公平就在于把好的留下,不好的淘汰掉,所以你能顺应竞争。第二, 机制的退化。什么叫机制的退化?举个例子,有个公司做得很大,是个民营企业,有、房地产、典当行、制药等等,是个大集团。但是老板因车祸而瘫痪,40多岁,整天坐在轮椅上,很难看。他身边有两个男员工把他夹起来,在地上拖一圈然后再放回轮椅上。我看到他后立马得出一条结论:身体好才是真正的好。接下来他说了一句很苍凉的话:我已经是一个废人了,但是我还在拉车,每个礼拜都出差,搞业务。然后他指指身后的高管,说他们全坐在车上,让我一个废人拉着他们走,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官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工资低,奖金少、股份少。这是什么现象,这就叫机制的退化。我反问他一句话:当年创业的时候,也是这样吗?老板说当年创业时,我们一无所有,几乎没奖金,都跟疯子一样玩命干,做着做着企业做大了,大家都觉得公司欠自己。我曾经写过“四化”,是这样描述的:第一个化是民企国企化,第二个化是新国企老国企化,第三个化是外企民企化,第四个化是小企业大企业化。企业还不大的时候,大企业的毛病就开始出现了,这就是机制退化。我今天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和人性的那些负能量做斗争,保持华为机制的不退化,保持了当年那股激情、那股冲动,是最重要的。***一个老人和13亿中国人做斗争,最后***胜利了。***不就是把那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磨洋工的计划经济中的中国人改造成了这些玩命、勤奋的人吗?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激发人的正能量,抑制人的负能量,这就叫机制。一旦机制退化,就要命了。第三, 内部矛盾。过去企业没钱,所以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客户、盯着市场,当企业做大了,企业有钱了,大家都齐刷刷盯着内部了。矛盾激发,腐败现象蔓延,好端端的企业就会走不下去了。三、怎么活下去?我家是军人出身,我爷爷是八路,我父亲是解放军。我爷爷小时候老给我讲他打仗的故事, 最经典的故事就是那几个版本: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扑了出去。那时候我还小,就突然问了个问题:前面枪林弹雨你为什么往前冲?打死怎么办?难道你不怕死吗?我爷爷没有什么理论,为什么参军?因为家里穷,他们说管饭才去参军。“我为什么往前冲?因为我没法往后跑,所以往前冲。往前冲就有激励,往后跑就一枪打死,这就是约束。往前冲打死了是烈士,有着光荣称号,对家属也好,还有抚恤金。如果有幸不死,结果有两个:一、立功受奖;二、升官发财。前面有感召他的精神和物质。那为什么没法往后跑呢?因为打敌人靠的是长枪大炮,打自己人一把手枪就够了。所以我们要告诉员工,往前冲,你会得到什么?往后跑,你会失去什么?这样,形成一股合力,把他的绩效、业绩和公司的目标相挂钩,这就是激励与约束。刚才我们看的是华为的辉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华为的沧桑。华为从1988年到1997年一直是很烂的公司。我在1995年进入华为,那个时候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就像一个土匪头带着一帮穷人抢粮食,先在村里抢,抢一笔算一笔。抢着抢着,村里庄园抢完了。任正非带着这帮人进城,一进城吓个半死,因为城里的市场都被跨国公司切割了。老任这时候发现他带的这帮土八路要和正规军打,不可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所以,他提出一个口号:脱下草鞋换皮鞋,把这帮土八路改成正规军。而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我们的书里有一个小段子:华为没钱,任正非也没钱,随着在村里抢庄稼有了点钱,任正非开始换车了。他一开始开的是二手标致,拉着我没事兜风。后来换了一部漂亮的宝马,有一天,在深圳大街上,他把天窗打开,音响开得特大。结果超了前面郭士纳的一辆车,他问郭士纳,开过宝马吗?郭士纳不理他,老任又问,郭士纳还不理他,第三次问,郭士纳说你要表达什么?老任说,宝马的刹车在哪里?这就是当年的华为。只学会了高速成长,没有学会对成长的管理。学会了踩油门,但没有学会踩刹车。四、如何活得好?所以从1997年以后,任正非想改造华为,把华为这帮土八路改造成正规军。他引进了什么呢?据不完全统计,在职业与薪酬体系、任职资格管理体系、集成的产品开发管理等等方面,华为支付给IBM的咨询费用是5亿人民币,花5个亿买管理,足以证明华为对管理的重视。财务是毕马威的,客户管理是埃森哲的,述职制度是微软的,精密生产是丰田的。所以,我们看华为的国际化没出问题,为什么没出问题?因为华为的管理是与国际接轨的,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别人的,华为再拿着这些东西管别人,不会出问题。管理体系说白了,就是向一流的管理要效益,通过构建这个管理体系,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总结华为的经验,华为有两部分高投入:一个是于人、一个是投资研发。任总说的挺实在的,都是过苦日子出身,老板其实在很多地方都不敢花钱。所以我们能省则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华为从建立之初,就坚持这两个高投入不动摇,因为他没有把这两个看成是花钱的事。他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投资,由投入变成投资,投资是有回报的。关于人,我在华为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觉是华为这帮人的成长。当初我们进华为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好,还带着家乡口音,一说话就脸红。但现在我们做培训的时候特别有自信,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能力长大了,可以做事了。过去是一些连排长,现在则变成了将军,能够带着一帮人去征战。关于研发。华为从2012年起研发费用投入就不少于300亿,而且只许花完,不许花不完。他坚持十几年,将销售收入的10%用做研发。华为也不是钱多得要命,即使钱再紧张也不减研发。2008年,华为的专利是世界第一,华为的专利是什么概念呢?一天产生8个专利,这些专利怎么来的呢?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有投入才有回报。因为天上没馅饼,地上有陷阱,你想得到馅饼,就得种粮食,种庄稼,踏踏实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是最核心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任何企业都知道两个事情。第一个,人最难管;第二个,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想要达到三个目的:第一, 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这里的素质不是指学历,而是指创造高绩效的能力,有大格局,因为赚钱的同时还要做大事。第二, 创造狼性机制。华为的狼性用三个特征概括就是:敏锐的嗅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铁军。第三, 形成好的氛围和文化。氛围管当下,文化管未来,大家都往前跑,你不好意思原地不动,氛围是一种风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像农民种地一样,刨松土地,浇水施肥,使我们的孩子们在公司这片肥沃土壤上长起来,实现自我价值,过上幸福生活。所以,华为在人力资源上讲的就是九个字:建队伍、创机制、育文化。人的成长带来技术的突破,带来市场的突破,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精选四这是一篇旧文,但读来依然热血。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儿,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他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来源:VC/PE/MA金融圈(ID:rmb10000e)综合自:IT之家(ID:ithomenews)、财经内参(ID:mofzpy)正非兄: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在一个像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很多的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我们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也取得了成功。当然,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用来形容对IT人的要求,最贴切不过了。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啥东西不懂,拿过来学呗。我们IT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当年一开始做UNIX系统管理员时,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UNIX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看看专家的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我让他研究一下ORALCE数据库时点回退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以为数据库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的,这很有点幽默的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来,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多年积累下来,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的超级专家了。但是,学习绝对不是光从书本学习,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实践工作中学习,向周边学习。比如说我在华为觉得学到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华为在冬天的时候没有天天强调困难,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并真的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冬天,华为可能还要落后业界大腕更多年份;华为在被CISCO起诉时没有慌乱,而是积极应对,利用了这次起诉达到了花几亿美金可能达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等等这些,把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境遇反而转化为成功的有利条件,对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对公司高层十分佩服。四、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善于反思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关键是要有行动,特别是管理类的一些理论、方法、观念。空谈、空规划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实际把它做出来,做出来后不断反思改进,实实在在最有说服力。没有实践中的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东西要做好都其实不容易。举个小例子,比如做管理者要会倾听,我想华为99.9%的管理者都很懂这一点,但实际做得如何呢?华为有多少管理者做到了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急于下结论给定义?不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有多少管理者能够做到自然地引导对方表达?问问对方感受?确认自己明白对方?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有战略性的设计在前几年的工作中,由于取得了一点成功,技术上也有了一点研究,就开始夜郎自大起来了,后来公司化重金请来了大批顾问,一开始对有些顾问还真不怎么感冒。后来几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IT的复杂性越来越增加的情况下,逐渐理解了很多。西方公司职业化的专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有套路,甚至于如何开一个会都有很多套路,后来我对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兴趣,自己总结出了不少套路并给部门的骨干培训和讨论。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来研究和解决,非常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战略性的眼光。对于一个组织的运作来讲,制度和流程的设计尤其需要这一点。爱因斯坦说过: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六、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人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不深入业务的境地,而看不到问题和危险。专家有过一个研究,雪崩发生时,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很少有单个人的受害者,原因很简单,单个人在雪崩多发地会相当小心和警觉。但一个群体,群体越大,每个个体就会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和人云亦云的判断,但现实是不管群体的力量有多大,雪崩都是不可抵抗的。因此我觉得在大的机构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七、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我曾经是个抱怨很多的愤青,经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转变,因为知道了抱怨是最无济于事的。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的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面对它,解决它。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改变我们不满的现状,改变我们不满的自己。实际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搞出来的,比如社会上很常见的是高级干部退下来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态炎凉,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权位在手春风得意时不可一世、视他人如粪土造成的。八、对职业负责、对目标负责,对自己负责,成功者往往自觉自律、信守承诺、心无旁骛大企业肯定会有绩效考核、会有论功行赏、会有KPI、会有领导指示、甚至会有一点企业**,但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考核成绩、片面追求KPI指标、片面追求权钱利益,片面地对上负责、对别人负责,而不对自己负责、不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失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热情和好奇心,必将不能达到自己的最佳境界。而一个企业如何能够成功营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个体尽量发挥到最佳境界,企业也会。九、多点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看起来与工作不怎么相关,其实太相关了杰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美的境界的追求,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蕴涵着秩序、简洁和美。缺乏一点审美的追求,什么UGLY的事情都敢做、不择手段、凡事凑合,一点都不“高雅”,必将不能长久。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关注人,帮助人,真诚待人,厚道做人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媒体的作用,过分渲染了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诡诈的关系,但实际的社会、社区可能真的不是那么回事,起码我来华为之前,对一个大企业中工作的人事关系开始还有点未知的恐惧,但实际上在这个集体中的感觉几乎人人都能开放、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谐。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能够真诚对待他人,在与他人互动中将心比心。当然,工作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冲突也是没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冲突对组织来讲,是大有益处的。就象夫妻吵一架后感情往往更好。只要我们掌握两大原则:1、对事不对人。2、与人为善。就肯定能把适度的冲突引导到对自己、对组织都有利的方向。十一、开放和分享的态度在一个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报着保守和封闭的心态,成长肯定会受阻。十二、做好时间管理在华为工作十年,3650天,工作日3000天左右,这些时间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产出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少,实在值得怀疑。时间管理是我在华为工作当中最大的教训之一,可能也是公司整体性的问题,工作缺乏计划,经常是面临不断的被打断;或者是不断去打断同事下属;或者是不断的会议、讨论,占去绝大部分的时间;或者是被自己的兴趣所牵引,花大量时间搞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时间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把很难很重要的事情一直拖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然后被迫仓促行事。现在回想,如果真的能管理好这十年时间,我觉得成就应该大很多。编后:从应届生到千万年薪,徐家骏很努力、也很优秀。但他的离开,对华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因为任正非手下依然猛将如云。华为有非常健全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华为的成功,是用人的成功。那么,任正非是怎么培养干部的呢?任正非十论干部选拔: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作者:黄卫伟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华为的干部管理是“选拔制”和“淘汰制”,不是“培养制”。华为强调要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干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本文归纳总结任正非干部选拔十大观点,以助于我们开拓干部管理的视野思路。一、坚持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干部干部选拔的最高标准是实践。我们强调要从有成功经验的人中选拔、培养,反对纸上空谈。当然有些成功经验是很小的,但也是成功的。有成功经验,就表明管理者有一定的方法论,以及领导能力,他们经过培养,容易吸收公司的管理方法。为什么要选拔成功经验的人呢?不管大项目成功、小项目成功,他们总有一个适用的方法论,他们已不是仅仅拥有知识,而是知识已经转换成为能力。这些人再被培养后,又善于总结与自我批评,那么他们就会再有一点进步,贡献就会再大一分。我们要坚持从成功的实践中选拔干部,坚持“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的理念,引导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不谋私利,走上最需要的地方。在干部选拔中,一定要强调责任结果导向,在责任结果导向的基础上,再按能力来选拔干部。第二,强调要有基层实践经验,没有基层实践经验的机关人员,应叫职员,不能直接选拔为管理干部。如果要当行政干部,必须补好基层实践经验这堂课,否则只能是参谋。虽然西方在很多价值 观的评价上不一定正确,但是西方的很多管理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公司只要把住价值观这道关,西方的很多管理模型我们是可以用的。HRC 要致力于提升组织活力,我们未来最大的危机还是干部员工队伍的惰性。内部合理化的目标,就是激发组织活力,让队伍去冲锋、增长;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干部一定要有成功实践经验。二、机关干部必须到海外去锻炼机关干部必须到海外去锻炼,要长期身先士卒待在国外,完成全项目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在同等条件下,机关干部是越少越好,当然不能少得一个也没有。因此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地要把一部分机关干部派到直接产生增值的岗位上去。不懂战争的人指挥战争,这一定是高成本。总部机关的干部一定要对自己服务的业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具有快速准确、任劳任怨的服务精神与服务能力。机关的职员也一定要有服务业务的实践经验。公司总部一定要从管控中心,转变成服务中心、支持中心,机关要精简副职及总编制,副职以下干部要转成职业经理人。拥有决策权的正职,必须来自一线,而且经常转换。以后总部不再从机关副职中选拔正职。公司强调干部的选拔,一定要有基层成功经验。什么叫指挥中心建在听得见炮响的地方,就是在这个项目或战役上的指挥调控权在前线,机关起服务作用,炮弹运不到就要处分机关的责任人,而不是推诿前方报表的问题。三、赛马文化,选拔干部要重实绩,竞争择优选拔人才要重实绩,竞争择优,做不好本职工作的,就做不好更重要的工作。每个员工通过努力工作,以及在工作中增长的才干,都可能获得职务或任职资格的晋升。与此相对应,保留职务上的公平竞争机制,坚决推行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公司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建立对流程负责的责任体系,让最有责任心的明白人担负重要的责任。我们不拘泥于资历与级别,按公司组织目标与事业机会的要求,依据制度性甄别程序,对有突出才干和突出贡献者实现破格晋升。但是,我们提倡循序渐进。我们强调这一点,是千里马都拉出来赛,跑得最快的前25%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去考察素质,去看看牙齿啊,看看蹄口啊,看看这些东西。你们选谁就选谁,但必须在跑得快的马里面选。华为的文化是一个赛马文化,在地区部专业业务骨干的选拔上,给“小马”一些机会。当然包括代表处的存量维护的专家队伍,也可以通过赛马来产生。四、优先从成功团队中选拔干部我们强调在英勇善战、不畏工作艰苦的员工中选拔后备干部,但并不意味着上甘岭会自然产生将军,意味着我们排斥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领导一个小团队不能成功,如何领导一个大团队。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指整个大势来说的,而对基层干部,在本职范围内,不能与团队一起成功,我们是不能肯定的。五、要培养起一大群敢于抢滩登陆的勇士我们要培养起一大群敢于抢滩登陆的勇士,这些人会不断激活我们的组织与干部体制。尽管抢滩的队伍不担负纵深发展的任务。但干部成长后,也会成为纵深发展的战役家。抢滩登陆就是勇士,但是勇士能不能纵深发展成为将军,要对选拔出来的 25% 的勇士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筛选,从25%中选三分之一,约 8% 左右人员推荐到干部后备队,这个干部后备队,我们就要给他们机会去实践。对那些经过素质训练还达不到素质目人,也应该是我们的英雄,给予黄继光的称号,但英雄不一定是将军。六、大仗、恶仗、苦仗出干部我们强调在一些艰苦地区和国家工作的干部,如果这个干部在市场做了也称职,不要虚位以待,就让他上。我们要从那些愿意干的人中选拔。所以对不同地区工作的干部要有不同的认识、选拔、甄别,要让他们上岗,可以当代表、副代表,可以把工资涨起来,有需要就要有导向。我们就是要在艰苦地区培养和选拔干部,那是不是说发达地区就不能成长优秀干部?不是的。发达地区培养出来的干部更要注意职业化,你的对手及客户比你水平高得多。他们如果愿意到艰苦地区来工作,作新方法的种子,我们十分欢迎,他们像白求恩一样放弃优裕的生活环境来艰苦地区工作,那就更好了。在世界上并不是有文化的人,一定会成为将军,否则这么多名牌军校的老师,应该都是司令。当然别人也不一定成得了教授。因此,知识要在实践中成熟为经验与能力。因此,我强调文化素质较高的员工,应到一线去,到艰苦的工作中去取得成功。同时,您能团结的团队越大,您也会越成功。大仗、恶仗、苦仗一定能出干部。总部机关、产品体系都要派后备干部到艰苦地区锻炼,在艰苦环境中成长,公司要在上甘岭培养和选拔干部。七、以全球化的视野选拔干部未来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认为未来公司需要的管理干部是对市场有深刻体验和宽文化背景的人,宽文化背景怎么理解,大杂烩,什么都懂一点。要成为高级干部都要有宽文化背景,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循环,这是宽文化学习的好机会。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是非常有意义的,是对大家的培养和关怀。我们的基本策略是通过引进少量高成本的明白人,带起来一批低成本的聪明人。我们招进来的明白人,主要要利用其经验和方法,把自己的队伍带起来。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其实悟性好,激情也高,就是没经验,没方法,有个明白人带一带,他们就能做得好。大胆、开放、积极地引入外籍 CFO、外籍专家,与华为的优秀青年组成混合团队,建设财经“混凝土”组织。让有为的员工走上合适的管理与专家岗位。过去我们的管理开放不够,使一些优秀人才得不到充分发挥,欢迎他们回来,与我们一起奋斗。八、优先从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考察和选拔干部我们要选拔培养的是对公司忠诚、艰苦奋斗、绩效结果和在关键事件考 核中突出的优秀骨干。在选拔后备干部时,也要看其在关键事件、突发事件、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的立场与行为。对公司忠诚主要体现在战胜敌人、守住家业的关键事件表现上。公司重视员工在关键事件(如当公司经营出现危机时、当公司需要采取战略性对策时、当公司实施重大业务和员工管理政策调整时、当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员工一定程度上牺牲个人短期利益时等)上的态度和言行,公司核心员工必须在关键事件中表现出鲜明的立场、敢于为公司利益而坚持原则。核心员工选拔 首先考察关键事件中表现出的忠诚。核心员工的忠诚必须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公司核心员工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公司面对危机或重大内外部事件时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员工群体,是一群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在各层各级各类岗位上忠实履行职责、持续奋斗的员工。核心员工选拔要考察员工是否忠诚,但也要考察是否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核心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能在公司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或风险时,在不同层级的岗位上,发挥一定的业务骨干作用。但要注意,业务能力强的员工公司都可以使用,但并不一定就可以进入核心员工范围。核心员工的忠诚与否须经时间及关键事件的过程行为检验。九、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如果我们通过任职资格审查选拔出来的干部是一种非常完美的人,这种人叫圣人,或叫和尚,外国人叫教父。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选出来的是一支军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我们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幅度提升我们以前感情化的管理。但感情化管理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不求全责备,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完美的人。决策者不能求全责备,光挑了一点错误也没有、干不了事的人。在选拔 干部上有一个比较好的透明制度,干部也不要有消极心理。在对干部的选拔上一定要做到所有的干部都能勇于承担危机,承担风险,要挺身而出为公司而献出自己。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对干部要多一点宽容。要理解我们有些员工,只要他思想、道德没有问题,我们要用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们。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如果没有这个世界的宽容对待我,我也没有今天。要看新干部的优点,不要老看缺点,不要求全责备,这个世界上没有完 人。当然,道德品质上是一票否决。我们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党委行使一票否决,但在原则范围内,应该还是有很多好干部的,要敢于培养干部。江山代有人才出,要一代代去巩固。我在2012 实验室讲一下战俘和完人的故事,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完人。(郭平:宁要有缺陷的战士,不要完美的苍蝇。)麦凯恩竞选美国**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在越南当过俘虏,我为国家出过力,所以我要竞选**”。美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也促使美国强大。十、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什么不敢破格使用?为什么不学习美国军队?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李奇微还是个少校,指挥 82 师的一个营;到朝鲜战场的时候,已经成了“联合国军”总司令;后来他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短短八年时间就能这么大的提升。为什么华为就不能这么选干部?我们还是要选一些战略狂人上来,我们才能有占领战略要地。发现谁是千里马,就把谁用起来。华为公司已经没有秘密可保了,这个人靠得住、那个人靠不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谁品德好,谁有能力,谁上去。当然你能力好但品德不好,我也不用你。对优秀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我们过去太强调公平了,我们现在已经有公平的基础了,接下来就是要敢于破格。基层员工摆平了,我该给优秀的涨就涨了,有啥了不起的?本来世界就不公平,我们也不怕一般员工跑了。领袖型的人物你不抓紧时间提拔,等到上航空母舰的时候,他都勾腰驼背,指挥不动作战了,人的青春也就这么十几年。人力资源委员会在破格提拔上还是要敢于决策,这样才能留住人心,留住人,否则的话,像有的公司挖我们一个干部过去,就把国际市场做起来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创造条件使优秀干部和专家快速成长,承担更大的责任是在当前经营环境下激发组织活力,加快干部与专家队伍建设,保证公司持续有效增长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为此,公司已有的干部和个人职级管理规则和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针对优秀人员的破格升级制度。《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精选五文/ 吴春波,华夏基石e洞察智库撰稿人,著名管理学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资料图一、终极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一)战略目标2005年,华为提出了四句话的战略: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本来是《华为人》报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原标题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理由”。任总审稿的时候,他在“理由”二字前面加了个“唯一”。华为就是为客户服务的,而很多企业却不是。尽管它们也提出了为国家、为社会、为客户、为利益相关者、为员工,为各种各样的行为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华为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为客户服务。为什么要为客户服务?常识,因为客户给华为送钱。**向华为要税收(华为累计纳税额已经达到了3700亿之多,据说其总部所在的龙岗地区财政收入近70%来自华为);员工问公司要工资奖金、福利保险;供应商要货款;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要水费电费……只有一个傻傻的客户给华为送钱,所以,华为命中注定永远做乙方,永远为客户服务。客户虐华为千万遍,华为对客户如初恋。华为相信一点:客户是有良心的。客户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它会用自己的良心来思考。在现实中,以客户为中心是很沉重的命题,因为外部的诱惑太多,寂寞地坚守也很痛苦。除此,在企业内部,中心也很多:上级为中心,股东为中心,员工为中心,制度为中心等等,企业必须作出痛苦的选择。2.质量、快速、成本和服务为客户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还要思考怎样为客户服务?质量、快速、成本和服务就是服务好客户的基本要素,它们彼此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其KPI的核心要素永远不外乎四点:一是质量,消费者心中有一杆秤,偷工减料、质次价高,除非没办法,否则客户是不买帐的;二是要降低成本;三是服务;四是快速。这四点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不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产生变化。3.持续地管理变革那么,如果做到质量好、既快速又低成本?就是革自己的命,就是华为所说的“深淘滩,低作堰”。这是华为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来自于秦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治水理念,引申到企业当中,就是要确保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不断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还要节制对利润的贪欲,持续地提高营运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懂得与客户、与员工、与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分享,不为获取更高利润率而损害他们的利益,不能把自己做成孤家寡人。这三点做到了,服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4.客户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从产品的角度,华为有三个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级KPI指标。它强调,发展步调要永远以客户为导向,企业管理目标流程化,组织流程化。(1)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这是华为任何部门(包括任正非)也要衡量的一个KPI指标。现在,很多企业还在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看员工是否满意。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性的贪婪。华为为了保证客户的满意度,从来不会做员工满意度调查。假如它要做,我相信绝对不会高。因为华为始终围绕着客户满意度,并且委盖洛普公司为自己做客户满意度调查,任何华为人不可以参与。从选取样本,包括数据运转,盖洛普每一个季度都反馈给华为一个客户满意度的报告。(2)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各项管理进步的考核验收依据华为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注:任正非提出,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点名由我执笔,写《管理为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的命题文章。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2002年4月份的《华为人》报上),而把管理变革聚焦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持续的管理变革和持续的管理改进,不断地提升企业应对外部竞争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3)以一定利润水平上的成长最大化作为业务发展的标准发展是硬道理。公司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而不成长,所有人就回去争夺一块小蛋糕。所以,企业的发展使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以这样的方式来运作,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但是要把它落到实处,第一要看业务模式,第二就是运用尖毛草模式,逆生长,厚积薄发。可以说,华为的战略朴素至极,但华为把它做到了极致。如果做到了极致,做到比竞争对手好,客户没有理由不买我们的产品。但问题是:我们能否做到极致?很多企业,有着纸面上的崇高使命和愿景,但是其本质是无原则地追求利润。把企业最根本的一些原则抛弃掉了,这是它们无法做大做强的原因。(二)战略落地制定战略很简单。我们看华为的战略,也就用了半年的时间,经过几次讨论就确定了下来,并且可以说是土得掉渣。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战略的落地环节,这才是问题的核心。那么,华为的战略是如何落地的呢?1.构建管理体系华为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用尖毛草的精神,构建了无比强大的管理平台。历经九死一生的磨难,华为却没有倒下,为什么?因为平台在,管理体系在。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能够顺利趟开,管理外国员工没有出问题,也是因为它的平台管理体系。否则,这么快速的发展,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华为的发展得益于这套管理体系。这不是任正非有多么可怕,也不是华为员工有的智商,而是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平台既有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2.拿来主义那么,这个平台是怎么来的?拿来主义。华为很擅长拿来主义,通过借鉴国内外领先的管理经验,不断演进,长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所以,华为一方面抓营销、抓市场、抓研发;另一方面抓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实现了经营管理的均衡。3.“534”理论在华为,任正非提出了一个未来目标,就是他著名的“534”理论:5个人的活,3个人来干,拿4个人的工资。这也是任正非的梦想。如何实现?就是“减、增、涨”,即减员、增效、涨工资。4.同一平台、同一政策、同一文化、同一制度当然华为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但它已经认识到,过去那种依靠大规模资源投入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企业未来的竞争是组织效率的竞争。华为永远是一个整体。如何体现整体?就是华为公司永远只在一个平台上运作,用平台实现整体优势的展现。所以,在组织设计上,华为没有通过事业部、分子公司等形式把公司切割成为一些小的“个体户”。尽管华为也有三大领域,但始终是同一平台、同一政策、同一文化、同一制度。其核心就是强调:当公司进入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基本成熟的情况下,竞争对手之间的比拼,一定是管理的比拼,而不是人和资源的比拼。管理,就意味着对人的整合能力。华为总结了它的内部运作模型。其中,理念是永远以客户为中心。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也确实是难上加难。企业家不妨反思一下:我们日常的工作真的以客户为中心了吗?我们真的是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吗?在很多公司,都存在好多中心——上级、股东、员工等等,各自是一个中心。这么多的中心,相互消耗、相互绞杀,最终难以形成合力。看看任正非,任何时候出差,能不带随行人员就不带随行人员,就是单枪匹马一个人。他不让人以他为中心,不要求有人鞍前马后地伺候他,而是要求全体干部都能够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自己,这就是价值观的体现。二、营销模式——班长的战争(一)让一线呼唤炮火为客户服务的流程并非华为原创,是拿来主义的成果。当年,华为聘请IBM为自己设计了基于客户导向的研发、供应链和财务流程;前端的市场流程则是借鉴美军的新军事变革成果,自我打造让一线呼唤炮火的“班长的战争”流程,并实现了与前端流程的对接。过去是首长的战争,是首长看看地图,拿起电话,指挥下面部队行动。但现在不是了,现在是班长的战争。因为在现代战争中,找到敌人比消灭敌人更困难,所以,在军事行动之前,有70%的资源会投入于寻找敌人,而消灭敌人的投入仅占30%。同时,现代战争也并非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而是要充分、精准地计算投入产出,要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目标。班长的战争的基本模式是由三个人所构成的:第一个人是信息专家,专门负责找到敌人;第二个人是炸药专家,找到敌人以后,实行精准打击;第三个人才是拿枪的士兵,他的任务不是冲锋陷阵,而是保护炸药专家和信息专家。这三个人组成团队,然后做什么?呼唤炮火。(二)铁三角让一线呼唤炮火,就是现代战争的打法。华为构建起了自己的“铁三角”营销模式。旨在让一线呼唤炮火,把指挥部建在听得见炮火的地方。然后,在“上甘岭”上培养干部,资源下沉。为什么要构建“铁三角”模式?因为华为的客户经理往往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尽管在华为接受了大概一年的培训,但是初上战场的他们,仍然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而他们的客户却都是一些CEO与CTO。一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和这样量级的客户谈生意,无法做到势均力敌,甚至没法谈下去。现在大部分企业与客户对接的是“客户经理”,其实无论从其拥有的资源、资历、学识、人生经验等各方面讲,他们与客户都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试想一下,在房地产业,一个刚毕业的、还住着地下室的“90后”客户经理向其客户推销千万级的住房;在私人银行,一个月工资几千元的客户经理向身价过亿级的客户谈,他们只能靠一套所谓的“话术”来保证他们的推介的有效性,因为双方关注的点根本不同。所以,尽管很多公司了很多形象非常好的营销人员,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历、资历、阅历的支撑,形象再好也难以得到客户认可。这样,问题就来了。在没有任何资源也没有任何阅历的情况下,一个所谓的客户经理,和一个大公司的老板谈生意,也是没有办法谈下去的。所以,华为所构建的营销“铁三角”,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铁三角”是由围绕着客户的三个人——客户经理、解决方案经理、交付经理所构成的。客户经理负责维持客户关系,解决方案经理负责谈技术,交付经理负责交付。这个“铁三角”就是三只“狼”,整天盯在客户身边,靠敏锐的嗅觉和恒久的毅力,一旦发现机会,就开始呼唤“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在代表处撕开一个口子,引导客户,发现客户的内在需求。一旦有了单子,在系统部派遣“重装旅”。在这里,代表处是“正规军”,用于日常作战。系统部是产品线,是一种横向的组织,相当于“航母”“核导弹”或者是“核潜艇”。“重装旅”是战略预备队,或者说是特种部队,主要负责助攻。(三)片区联席会议华为的战场有很多,都在呼唤炮火。那么,资源怎么配置?华为又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机构:片联。这是模仿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而建立的。美国军事权力最高机构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在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而华为也把所有的机构都变成了后勤,包括研发、生产、设计、人力等等,一切为了前线,就是这样的流程。当然,这个流程尽管已经基本实现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也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和完善过程中。但其目的始终不会改变,就是华为的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胜利,这是华为流程的特征。有了这三个“一切”,没有攻不下来的山头。反过来看,如果公司仍然沿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层层汇报,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一线会处于什么状态?前方打胜仗,后方打前方。很多企业就是这样,设置了大量的纸上流程,增关设卡,到处都是收费站,到处都是绊马索。部门内部情况还好一些,事情一出部门,马上寸步难行。古代劫匪打劫的时候怎么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对部门来说,这块自留地是我的,从我地里过,就要绊你一下。为什么这么做?刷一下存在感。这样的流程不是端到端的,而是段到段的。所以,停留在纸面上的所谓流程,最终要靠老板发火、拍桌子、骂娘,靠开会、告状,才能解决问题。真正的流程是靠人来连接的,所以,尽管人人都知道,要追求快速,但是流程不畅,影响效率的事情就会不断发生。(四)赋能为了保证前线的战斗力,还要不停地为他们赋能。所谓赋能,就是人才的再培养过程,让那些远离总部、欠缺知识和经验的一线员工,经过一段时间历练以后,还要回来再上华为大学,重新学习。经过了战场的实践历练,又经过了强化培养,这些员工重新回到战场的时候,就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华为,这种赋能是长期进行的。一批人走了,再让另外一批人回来,接着赋能,这是战略与对接的含义,也是华为现在的打法。三、组织结构:矩阵式与扁平化公司的战略实施要以客户为中心,就要有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华为的组织结构有这样四个特点:第一,矩阵式组织结构。很多人写文章说,华为的事业部制如何如何。事实上,华为从来都没有什么事业部制,而是典型的矩阵式结构。矩阵式结构是怎样的?每一个点上都有两个上级,比如,就采购认证这个“点”而言,它的上级既有运作交付总裁,也有解决方案总裁,一个人有两个上级。在这种情况下,盯着上级有用吗?同时要盯两个人,听甲的,乙不舒服;听乙的,甲不舒服。所以,员工不用看领导,只能看流程,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扁平化管理。在华为实行矩阵式结构之前,一共有七个层级。在实行了矩阵式结构以后,压缩到了五层。第三,减少管理层级。比如,华为的北京研究所有一万名研发人员,但只有一位所长,没有副所长,也没有助理。上海研究所也一样。杭州和苏州两个研究所,一万五千人“共享”一个所长。第四,资源共享。公司的所有资源都是在同一个平台上,没有通过事业部,没有通过区域公司把资源切割得七零八碎。只要能够共享,就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行共享。比如,华为的上海代表处就是虹桥机场,公司的所有产品,像各个航空公司一样,都可以在这里降落,而不是这个产品建一个中心,那个产品再建一个中心,一个客户一天要见七八个华为人,这是资源的浪费。这些都是矩阵式结构的特点。这一结构有两条线:一条是直线制,另一条是产品线,因为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当然,未来,华为还会涉及到一些组织的调整,所以,组织结构还会有怎样的变化?比如,集团控股、集团公司和区域公司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既要保证狼性扩张,还要保证资源的共享和监控,这是组织设计的两个难题。但最终要避免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四、决策机制:民主与权威那么,资源共享和平台是什么关系呢?类似于过去,我们的最高权力归农会一样。在华为的职能结构中,最高权力属于三大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华为的三位轮值CEO分别兼任三大委员会主任,任正非只是委员会成员,有投票权,但也只有一票。所以,任正非不是一个一言九鼎的独裁者,而是由委员会制来最终决策的。委员会是负责战略的,任正非有一句话,叫重要的事情不着急。有关战略的问题,一定在委员会上先进行理念的碰撞,吵够了,最后达成共识。这里面,存在两个核心:民主决策、权威管理,这是华为的两大特点。(一)民主决策民主决策,就意味着责任和权力不在少数人手中,这一点与美国大选有些类似。我们知道,美国每次的**大选,大概要历时一年半的时间。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流程,而且要消耗掉巨额的费用。比如奥巴马在第一次选举中获胜,背后是高达26亿美元的支出。但是这个费用花得很值得,因为这样的决策机制尽最大可能保障了选举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在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中,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华为就是如此,它之所以能够允许异见,是因为意识到,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不要寄希望于企业家会永远正确,所以要在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华为的决策机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机制,叫“蓝军”机制。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叫“蓝军”参谋部,人数不多,现在有四五十人,都是一些思维缜密、智商极高的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像啄木鸟一样,专门攻击“红军”的方案。几大委员会做出的方案,首先要交给“蓝军”参谋部,由他们来挑毛病,帮助“红军”进行思考。有时候,他们会把“红军”的方案批得体无完肤,逼得委员会不得不反复进行修改。在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漏洞都得到修正以后,最后达成共识。所以,华为决策的过程是很慢的,这是重要的事情不着急。(二)权威管理决议一旦形成,就要进行权威管理。什么是管理的权威?就是不要问为什么,对已经形成决策的事情,是不需要讨论的,没有任何商榷的余地,下面只能坚决执行。西点军校的下级回答上级,永远只有几句话:是,长官!明白,长官!没有问题,长官!保证完成任务,长官!执行层不需要动脑子,方案一旦出台,唯有坚决往前冲,甚至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拱个洞,从而形成了华为可怕的执行力。这是两个维度,决策上的慢和执行上的快。五、“端到端”的流程化建设回顾华为走过的路,似乎只有一条。这条路,是以IBM为代表来修建的“端到端”的流程化管理体系,即从客户需求端来,到客户需求端去。要想走好这条路,首先要知道,客户要什么,客户有什么需求。比如,客户想要一部好手机,但他不是专业人士,在体验之前,他不知道一部好手机需要哪些要素。所以,理解客户,要从了解他的挑战和压力开始。客户有哪些挑战和压力?他有哪些不便之处?可以说,“不方便”与“懒惰”是客户的内在苦恼与需求,也是企业持续创新与改进的动力。所以,我们看到,华为两千多名研发员工跑到客户身边,通过了解客户的挑战和压力,来理解它、实现它、承诺它、交付它、保护它,最后,使客户由一张囧脸变成了一张笑脸。而保证企业了解客户、理解客户、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是流程,流程真正保证了快速。华为只有这样一条路,但是道路两边就是禁区,往边上靠一点就是违规。所以,没有阳关大道,没有胡志明小道,任何人,包括任正非也只能走在这条路上。在如今这个巨变的时代,发现机会很容易,但实现机会却很难,因为你发现了机会,别人也同时发现了机会。并且,发现机会要靠少数人,实现机会却要靠组织。这就如同一个房地产项目,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公寓式住宅不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之后,一些房地产公司就开始搞小镇建设。那么,客户需要的小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与城市中的钢筋林立、车水马龙不同,一个理想的乡村小镇,一定是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的样子,而不是在穷乡僻壤中圈一块地,盖栋像模像样的小楼,然后交通不便、配套不足的伪小镇。我们一定要理解客户的要求、客户的压力,尽管他可能并不清楚他需要什么,但是他有挑战和压力。了解了这些压力,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真实的需求。而企业一定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这些,比客户自己更理解,然后,才是设计、研发,并最终使客户达到满意。华为早就看清楚了这一切,所以能始终沿着这条路、这套流程往前走。六、捣浆糊哲学管理是科学,管理也是手艺;管理是实践,也是艺术。但是,仅仅有科学的方法论,而没有管理的哲学思想的话,就如同没有血肉的骨骼,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在一次EMT会议上,主持会议的轮值CEO临时插入了一个议程,做了一个调查。当时他为大家出了一个问卷,上面有四个问题:1、任正非懂技术吗?2、任正非懂财务吗?3、任正非懂营销吗?4、任正非懂管理吗?这四个问题其实就是一句话:任正非懂什么?问卷收回以后,我们看了看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第一题,零票,没有一个人认为任正非懂技术;第二题,零票,没有人认为任正非懂财务。甚至还有人补充说,他连自己的钱都管不好,所以他不懂财务;第三题,零票,也有人补刀说,老板谈单子,谈一个砸一个;最后一个问题,一票。也就是说,全体高管中,只有一个人认为老板懂管理。(“路边社”消息:事后有人根据这个问卷中的笔迹判断,高度怀疑写“懂”的那位是任正非自己。)英国记者在采访任正非的时候,提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据说你不懂技术,不懂财务,不懂营销,也不懂管理,那华为为什么需要你?你对华为的价值是什么?老任听完以后笑了,回答了两个字:“浆糊”。译员翻译为“胶水”。任总加以纠正:浆糊是浆糊,胶水是胶水。然后花了一段时间给记者讲浆糊是如何捣成的,最后终于把记者给讲成“浆糊”了。记者问:您讲的是经营管理的哲学吗?任正非说:Yes,你太聪明了,这就是我的经营管理哲学。为什么说任正非的经营管理哲学是浆糊哲学?用上海话讲,他就是在“捣浆糊”。那么,他是怎么“捣浆糊”的呢?为此,他给出了“三个主义捣浆糊”的说法:理想主义捣浆糊、实用主义捣浆糊、拿来主义捣浆糊。任正非的“浆糊”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文化是纽带、制度是核心、利益是基础。任总说:我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就懂一桶“浆糊”,倒在华为身上,把十几万人粘在一块儿,朝着一个方向拼命地努力。这就是任正非的“浆糊”哲学。“浆糊”哲学把任正非的华为变成了华为的任正非,让制度和规则守望华为,而不是让一个老人来守望华为。这就是任正非的为人,他做了好多事儿。但我觉得,其核心就是这个“浆糊”。通过华为的成长和它组织建设、组织管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可以说,中国企业并不缺少机会,但是,如何形成一个强大的组织力量,如何打造一支铁军,并把这支铁军团队起来,为它保持血性、注入梦想,可能是华为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成功之道。任总曾自嘲:“我在讲话,说我自己‘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财务’,有人就说我装萌。但是后面我说‘提了桶浆糊,把十五万人粘在一起,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才有今天华为这么强大’,他不看后面这句话,看不懂,因为他不懂儒家哲学,也不懂妥协、灰度这种文化。”在10月16日的最新讲话中,任总再次提出:“我这个人啥都不懂,不懂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财务,不就是用‘一桶胶水’把你们组合在一起,又组合了18万员工,为我所用不就行了嘛。”这次他把“浆糊”改成了“胶水”,窃认为,比起“胶水”来,“浆糊”更贴切,更达意,更传神。从管理的层次讲,做胶水,是手艺,是科学;而捣浆糊,则属于艺术。(根据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标题为编者所加)《让孩子学艺术到底有多重要?》 精选六前言  据北京晚报报道,一个孩子的父亲是做,母亲在银行上班,他们从小对孩子进行""。最近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财迷",捡空水瓶、废纸卖钱,为同学存钱付利息,用收来的钱给同学放债赚同学的钱。  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后,孩子见钱眼开,看到钱就往自己兜里装,谁要是从他手里把钱要出来,就像是要他的命,会歇斯底里,成了""。  还有一个接受了"理财教育"的孩子,刚五岁就成了"小财迷",没事就数钱,姥爷逗她说用她的压岁钱请大家吃饭,脸立刻耷拉下来连饭都不吃。买鞋要买"金色的",说金子值钱。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后出现的情况,家长很吃惊,并感到很无奈。究竟要不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何时进行更为妥当?很值得研究。  ===================================================  《"理财教育"要缓行》  (正文)  现在,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社会。据说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有人主张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灌输"念",掌握理财技能。甚至有人主张在幼儿园、中小学给孩子专门开设一门"理财教育"课程,及早对孩子进行理财方面的系统训练。  这种主张,表面看起来像是很"时髦",是"与时俱进",有"市场经济观念"。其实,这是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一种浮浅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教育思想上浮躁的一种表现。  "理财",顾名思义,即管理、经营金钱。它不仅仅指的是如何使用金钱进行消费,也包括把金钱投入企业,使金钱再生金钱,也就是进行"投资",以获得经济回报。这是很复杂的经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可以看出生没生过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