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和2 0 3 5有个约》的含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 26 人。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 但是,人均语文学习成绩在全年级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 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 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 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 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 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 28 篇。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 4 篇,选读课文 8 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 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 4—5 篇课文,每组课 文由“导读”“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 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 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 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 链接”。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这些 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 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 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 200 个,累计识字 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 150 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 2300 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 5 分钟不少于 300 字) 。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 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 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 于 25 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 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 40 分钟完成约 400 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 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 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 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 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5.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6.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形象、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 作方法。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 200 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 14 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 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 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 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 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 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 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为此,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方面的训练。为保 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 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 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 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 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 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 审美乐趣”。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 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 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 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 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 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 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 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 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 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 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 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1.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 实现。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 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 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 划自己学习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 能力。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备注 1 常规教育、1 草原 7 2 2*丝绸之路 3 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7 3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 古诗词三首 7 4 6 东阳.童年.骆驼队7*祖父的园子 8 童年的发现 7 5 9*儿童诗两首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7 6 10 杨氏之子 11 晏子使楚 12*半截蜡烛 7 7 13*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7 8 14 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16 桥 17*梦想的力量 7 9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18 将相和 7 10 19 草船借箭 20*景阳岗21*美猴王 7 11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7 12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7 13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7 14 22 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7 15 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 26 威尼斯的小艇 7 16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7 17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复习 7 18 复习 期末测试 7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选编的 4 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 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 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 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 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 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 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 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20 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 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 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课文 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 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 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 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了解课文的叙述 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三、 学情分析: 1.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 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3.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 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4. 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 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5.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 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得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通过背诵与摘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6.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 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 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1)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课时重难点: 感受草原之美和蒙汉情深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 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 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 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 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出示句子。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 的句子。 7.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 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 换吗?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 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 坐下低吟小诗。 ) 10.出示句子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 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 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 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段。 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第二课时 (课时 2 ) 课时目标: 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课时重难点: 理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 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 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 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 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 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 们飞过来。 (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 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 面。 )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这热闹的场面 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 “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 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 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 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 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 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出示课件。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 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 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 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 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二段。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2. *丝绸之路 (课时 3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2.认识本课 9 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 的故事。 3.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 繁荣。 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 3.阅读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谈话,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 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 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 欣赏文中石雕图,激发想象。 1.在丝绸古道上,经商的驼队络绎不绝,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响起,你 想看看当年那繁华的情景吗? 2.观看课文中的插图,生边观察,边与同桌叙述。 3.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这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作者也对 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描写。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 5.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栩栩如生、矗立、飘忽“的理解。 三、深入了解,明确意义。 1.在漫漫黄沙中,一条丝绸古道从古都长安向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罗马。 商旅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这巨型石雕引起我们无限 的遐想。 (师板地图促进理解) 2.你可知道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吗?哪些人的故事与这条丝绸之 路紧密相连?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小组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1)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你还有什么补充? 教师适时板书: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 动物植物 友好往来 共同发展 (2)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和商贸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有什么 深远的意义? (3)哪些人和这条丝绸之路有关?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他们的 故事。 5.全班交流。 6.教师可补充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丝绸之 路形成的艰难,以及张骞所做出的贡献。 7.一条丝绸之路,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新篇。这条路是商贸路也是友谊 路,更是发展路,繁荣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沉浸在那遥远的往 事中…… 四、回顾往事,追忆历史。 1.浏览课文第 2 至 12 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些什么?再用简洁的语言 叙述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建议:小标题也可由学生自己拟定。如:这部分课文讲了哪些具草原风情 画体的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然后根据学生的概括板书。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 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的旁边。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1)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 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 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将军翻身下马, 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 从这些描写安息国军民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句子中感受他们对汉朝使节的尊 重,体会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2)“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 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当时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看得惊呆了。“感受西域独特的文 化艺术,以及他们对汉朝来使的尊重。 …… 建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传递出 来。可采用个人读、有相同感悟的学生一起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得到安息国军民的盛情接待,中国使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学生齐读。 2.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两千多年前那热烈的场面。往日商贸、文化的繁荣 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3.学生自由谈感受或体会。 六、作业设计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 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 白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 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 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 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4 )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课时重难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 ,文中赞美了白 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 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 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 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 形易错的: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 ,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 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第二课时(课时 5 )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课时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 之处。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 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 杨》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 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 (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件出示。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卫士”是什么意思?本 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 (从 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 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课 文第一处讲到“沉思” ,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 (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 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 20 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 “妹妹”是 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 交流。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学反思:1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 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句 句递进,引向深入。因此,我从三个问句入手,以三个问句串联整堂课的教学 环节。从第一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引出白杨,理解其“高大 挺秀”的形象;从第二问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理解白杨“高 大挺秀,不择环境,不惧灾害”的特点;从第三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树吗?”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教学中,我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 ,并 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 6 ) 教学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 些 困难。 2.认识本课 14 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 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展示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 交通落后,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 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 ,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 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 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向困难挑战。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 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 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课件出示。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 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 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 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 盖脸地砸下来。 ”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 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 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 后退的决心。 )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 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 时的冻土。 ”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 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 地朗读。 (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②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四、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4.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 的快乐。 3.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 感。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 7 ) 课时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时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设想。 一、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 文字资料。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 色,迥异的风土 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 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的 QQ 、 报刊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 电视栏目介绍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 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 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 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 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 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 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

}

本站所有文档均来自互联网收集和整理,如您发现有违规等行为请联系我们.

什么值得下是在线分享文档的专业平台,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